基因正常而表觀遺傳異常?上海專家最新成果有望阻斷母親基因功能...

2021-01-1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來源/醫院供圖


新民晚報報導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當基因功能發生變化(被稱為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非遺傳性癌症和糖尿病以及許多發育障礙疾病等。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表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今後,此類「娘胎裡帶來的」罕見病有望被阻斷。

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卵子不僅攜帶了遺傳信息,而且攜帶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包括DNA甲基化),這對於下一代個體的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仁濟醫院生殖醫學科執行主任孫贇介紹,卵子發育受到複雜因素的影響,很多外界因素例如「吃喝拉撒」,心理創傷等都會對其造成印記影響,並且傳遞給子代,許多不明原因的發育障礙就是這麼來的。例如此類疾病中的印記病比較罕見,大多數寶寶發病後的主要表現為過度生長、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還有些寶寶會帶有行為異常症狀,這一系列反常目前尚無辦法治療。再例如,眾所周知的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中,包括社交障礙類型、語言發育遲緩類型、興趣狹窄型、智力發育障礙型等等,大約只有5%的患兒是因為基因發生了改變,另外95%左右的患兒基因是正常的,懷疑是表觀遺傳發生了異常所致。

孫贇介紹,研究可以發現和阻斷母源性傳遞的部分罕見病甲基化的方法。研究團隊在小鼠表觀遺傳模型上開發了單卵子DNA甲基化分析和編輯的方法,發現單個卵子的特定甲基化可以通過其同胞第一極體評估,並可以進行靶向編輯。防治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首先需要評估單個卵母細胞中與疾病和病症相關的特異性甲基化並將其校正至正常狀態。研究團隊論證了利用單個第一極體來評估或預測同胞單卵子的特定甲基化,並且利用基於dCas9的表觀編輯技術對特定甲基化進行編輯,從而提供預防和糾正母系傳播的非遺傳性疾病或病症的策略,有利於發現和阻斷母源性傳遞的部分罕見病。

此外,目前的研究還發現卵子老化可能帶來出生子代表觀遺傳學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障礙疾病。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檢測此類患兒母親的卵子上表觀遺傳學發生變化的相關靶點,為評估、預測和阻止並糾正母源非遺傳性疾病傳遞的策略,也為加速研究生命開始的最初階段母源表觀遺傳信息的傳遞提供了方案。相關論文發表在2019年5月14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贇教授、杜豔芝研究員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不明原因發育障礙將有望被阻斷!上海專家在母體遺傳基因功能改變...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基因功能發生了變化,那麼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非遺傳性癌症和糖尿病以及許多發育障礙疾病等。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關於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在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 中國學者新發現:母親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有望被阻斷
    中國醫學專家發現,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基因功能發生變化,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17日電 (陳靜 袁蕙芸)哺乳動物的卵子既攜帶了遺傳信息,又攜帶了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將跨代傳遞,對於個體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 系統性紅斑狼瘡治療有望突破!上海專家最新解密遺傳密碼,提供免疫...
    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當時在上海打工的張先生偶爾聽朋友說起多例第三代輔助生育技術在阻斷遺傳病誕生健康新生兒的新聞後,慕名來到黃荷鳳院士和生殖遺傳科徐晨明主任的聯合門診救助,通過遺傳科張軍玉博士等科學家對患兒進行全外顯子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檢出候選基因後再對夫妻兩人及其家族成員進行基因檢測驗證,最終確診為Schaaf-Yang症候群。
  • 遺傳也不都是基因說了算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翁傑敏說,然而,在從研究向成果的轉化過程中,比如說製藥,研究人員能做的還處於前端尋找靶點或基礎研究領域,如果真要發展到臨床應用,現在國家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因此,與會專家建議,國家應該繼續並更好的支持表觀遺傳學包括幹細胞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對同卵雙胞胎,擁有近乎完全一致的DNA遺傳信息,長大後卻性格迥異,亦或一方經常生病,另一方完全正常。
  • 表觀遺傳學:後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這些就是表觀遺傳學所要研究的問題。    在當今的詞彙中,表觀遺傳學被定義為「在基因組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決定基因表達與否並可穩定遺傳下去的調控密碼」。這些密碼包括DNA的「後天性」修飾(如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的各種修飾等。與經典遺傳學以研究基因序列決定生物學功能為核心相比,表觀遺傳學主要研究這些「表觀遺傳密碼」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及其如何決定細胞的表型和個體的發育。
  •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 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導,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受訪者供圖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
  • 同性戀是由表觀遺傳學而非遺傳基因學導致的
    新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可能是為什麼會有同性戀這一長期難題的關鍵以及被忽視的因素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基因表達是如何通過所謂的附因子(epi-marks)進行調控的?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可能是為什麼會有同性戀這一長期難題的關鍵以及被忽視的因素。  發表在《生物學評論季刊》(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的論文顯示,在正常情況下,性別特異性附因子不會經上代傳遞給下一代,或者其在個體中呈隱性。但如果這種因子在個體中呈顯性的話,就可能出現同性戀的情況。該因子通常是由父親傳遞給女兒;母親傳遞給兒子。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論文—科學網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狼瘡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
  • 仁濟醫院沈南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 為特異性...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楊靜)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non-coding
  • 基因組印記與人類生殖:病因,臨床特徵與PGT阻斷
    注意:上圖僅為印記基因表達機制的典型示例,印記基因在體內的表達機制更為複雜(例如:DNA甲基化並不一定導致基因完全沉默,基因的表達也並非開和關的狀態)。印記基因的正常表達一般為半合子狀態,因基因功能的不同,基因表達劑量的上調或下調成為致病機制的原因。
  • 專家點評Nature背靠背 | 浙大教授解釋基因敲除為何沒有表型
    詳見文末專家點評解釋。  Robustness指一個複雜系統適應和應對內部和外界擾斷而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遺傳系統健壯性(genetic robustness)指一個生命體能緩衝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的能力。突變是生命進化的原動力,而有害突變是致死。
  • 精挑細選的健康「種子」才能放入子宮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記者日前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主辦的一場遺傳優生及罕見病話題分享會上了解到,根據文獻,平均每個人會帶2.8個基因是罕見病的致病基因,而在湖南省的相關研究課題更顯示,如果同樣的致病基因在夫妻雙方都有的話,孩子有1/4是罕見病患者,如果母親帶有罕見病基因隱性的X染色體,生的男孩就有可能攜帶致病基因。
  • 上海專家發現胚胎組蛋白修飾建立過程,有望改進生殖輔助技術
    上海專家發現胚胎組蛋白修飾建立過程,有望改進生殖輔助技術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吳潔瑾 2016-09-19 22:07
  •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備孕夫婦應及早進行遺傳學諮詢
    對此,我國知名生殖醫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終身榮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目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已經能實現,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在試管裡面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就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經過挑選後的健康「種子」才能植入子宮,從而生出健康寶寶,這樣,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因此被阻斷。
  • 仁濟醫院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為特異性免疫...
    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non-coding Genetic
  • |必讀|調控癌症發生或記憶功能的嶄新領域: 表觀遺傳學
    在近期舉行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研究人員探討了在基因表達與疾病發展過程中,RNA表觀遺傳學至關重要的作用,並闡述了一種與白血病相關的全新化學修飾。 RNA表觀遺傳學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標記就像聖誕彩燈一樣修飾著mRNA。
  • Cell發表關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並不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遺傳給後代,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去人們以小鼠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研究,發現了複雜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大規模DNA甲基化重編程對於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細胞發育的調控規律。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於5月26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研究組與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Ubiquitination-deficient Mutations in Human Piwi Cause Male Infertility by Impai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