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新發現:母親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有望被阻斷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中國醫學專家發現,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基因功能發生變化,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5月17日電 (陳靜 袁蕙芸)哺乳動物的卵子既攜帶了遺傳信息,又攜帶了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將跨代傳遞,對於個體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

記者17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專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基因功能發生變化,即表觀遺傳發生改變,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最新原創研究成果在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引起廣泛關注。

仁濟醫院生殖醫學科執行主任孫贇當日介紹,基因序列的改變會引發子代罹患遺傳疾病,基因功能,即表觀遺傳信息的改變也會讓子代患上獲得性遺傳病,包括基因印記病、糖尿病以及許多發育障礙疾病等。

孫贇表示,卵子發育受到複雜因素的影響,很多外界因素,如:心理創傷等都會對其造成印記影響,這些「烙印」會傳遞給子代,許多不明原因的發育障礙便源於此。比如,印記病寶寶發病後或過度生長、或生長遲緩、智力障礙等。這位專家說,在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中,95%左右的患兒基因是正常的,表觀遺傳或引發異常。

據介紹,研究團隊在小鼠表觀遺傳模型上開發了相關分析和編輯的方法,從而提供預防和糾正母系傳播的非遺傳性疾病等的策略。

採訪中,孫贇介紹,研究還發現卵子老化或引發出生子代表觀遺傳變化,這些變化都可能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障礙疾病。這意味著,該研究有望進一步檢測此類患兒母親的卵子上相關靶點,進而形成相關策略,以評估、預測和阻止並糾正母源非遺傳性疾病傳遞,為加速研究生命最初階段母源表觀遺傳信息的傳遞提供方案。

據透露,未來研究團隊將建立相關模型,在人的卵子上進一步開展研究;研究人員將深入探討促排卵藥物對卵子是否產生影響,進而提升子代的安全性。(完)

相關焦點

  • 基因正常而表觀遺傳異常?上海專家最新成果有望阻斷母親基因功能...
    來源/醫院供圖新民晚報報導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當基因功能發生變化(被稱為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表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今後,此類「娘胎裡帶來的」罕見病有望被阻斷。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卵子不僅攜帶了遺傳信息,而且攜帶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包括DNA甲基化),這對於下一代個體的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 不明原因發育障礙將有望被阻斷!上海專家在母體遺傳基因功能改變...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基因功能發生了變化,那麼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非遺傳性癌症和糖尿病以及許多發育障礙疾病等。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關於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在頂尖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
  •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備孕夫婦應及早進行遺傳學諮詢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罕見病並不「罕見」,如何避免罕見病「惹上」新生嬰兒,提高人口出生素質,是幾代中國優生優育科學研究者奮鬥的方向。對此,我國知名生殖醫學專家、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終身榮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目前,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已經能實現,在胚胎植入子宮前,在試管裡面對胚胎進行遺傳學診斷,就像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挑細選,經過挑選後的健康「種子」才能植入子宮,從而生出健康寶寶,這樣,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因此被阻斷。
  • 精挑細選的健康「種子」才能放入子宮 罕見病家族基因有望被阻斷
    記者日前從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主辦的一場遺傳優生及罕見病話題分享會上了解到,根據文獻,平均每個人會帶2.8個基因是罕見病的致病基因,而在湖南省的相關研究課題更顯示,如果同樣的致病基因在夫妻雙方都有的話,孩子有1/4是罕見病患者,如果母親帶有罕見病基因隱性的X染色體,生的男孩就有可能攜帶致病基因。
  • 罕見病患者生育之困:夫妻雙方攜帶相同致病變異基因,生育後代有四...
    目前,國際人類基因組突變資料庫已經發現了八千多種基因突變導致的罕見病,遺傳突變信息超過22萬種。得益於罕見病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雖然一些罕見病無法被治癒,但至少已經可以通過治療手段改善症狀、維持生存。從預防醫學視角來看,致病基因就像一段錯寫在人體內的歷史,自祖輩開始往下流傳,如果不將它「更正」過來,它還會繼續錯下去,影響更多人。
  • 基因突變可能是罕見病致病因素
    2月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由罕見病發展中心主辦的「改變從了解開始」2015國際罕見病日(中國)宣傳月在京啟動。在每年這個國際性的日子裡,罕見病組織都會呼籲社會大眾關注罕見病,了解罕見病。但由於這個群體的罕見,社會大眾與他們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無形的距離,「總覺得和自己無關,其實罕見病和每一個人都有關係。」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說。
  • 只要找到突變基因,遺傳性眼病就可以進行阻斷
    活動中,我國人類生殖工程創始人之一、湖南光琇未來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教授表示,希望向這些特教學生傳達一個信息,堅定一個信念:即使自己無法再次看到光明,也完全有希望改變這種命運在後代中的傳遞,完全有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健康的孩子。
  • 夫妻均攜帶罕見病致病基因,想生二胎卻又擔心!河南這群醫生幫他們...
    帶有罕見病致病基因,且已育有一名患有罕見病女兒的父母,在專家的幫助下,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技術成功阻斷Adams-Oliver症候群(AOS),生下一名健康的試管寶寶。【治療】小小囊胚點燃希望,三代試管技術阻斷罕見病遺傳「通道」在了解基本情況後,該院生殖醫學科專家王興玲、管一春、楊如鏡等人查閱了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國內關於Adams Oliver症候群病例的文獻報導甚少,「國內外都還沒有經PGT-M助孕後成功阻斷Adams Oliver症候群的先例
  • 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Science長文
    與Silver-Russell一樣的是,這一疾病脫離了「孟德爾遺傳」規律。基因印記基因印記是指受精卵形成過程中,來源於父親或者來源於母親的等位基因被修飾後,該印記導致下一代僅僅表達父源或者母源等位基因。多年研究表明,正常的基因印記發生錯誤,會導致多種疾病,這其中包括Silver-Russell和貝威二氏症候群及其他幾種罕見病。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人民網上海3月22日電 (龔莎、姜泓冰)3月21日上午,一聲嬰兒的啼哭從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手術室傳來。作為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症候群的新生兒,這個重達3030g,出生評分為滿分的健康寶寶的順利降生,對於她的家庭以及國婦嬰生殖醫學科和產科的醫務人員而言,都是來之不易的「寶貝」。
  • Science長文丨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與Silver-Russell一樣的是,這一疾病脫離了「孟德爾遺傳」規律。基因印記基因印記是指受精卵形成過程中,來源於父親或者來源於母親的等位基因被修飾後,該印記導致下一代僅僅表達父源或者母源等位基因。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醫院供圖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人類基因組計劃欲改變未來醫療—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的消息稱,英國欲成為癌症和罕見病遺傳研究的全球領先者,這些研究將改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式而這個項目有望以更新的和更好的檢測方式、用藥和治療方式來改變醫療保健的未來。預計它將為數千個受到罕見遺傳病和癌症影響的家庭提供「救命稻草」。 預計在2017年前,英國將測序10萬個人基因組。如今,在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攜手及新組合投資的協助下,10萬人基因組計劃早已進入裡程碑階段。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熟悉的罕見病,白化病,主要靠遺傳,了解遺傳方式可有效避免
    少部分患者典型症狀為眼白化病,也就是說皮膚顏色並不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只有眼部會缺乏相應的黑色素,將誘發眼睛成為紅實際上皮膚顏色屬於正常。1、眼皮膚白化病眼皮膚白化病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就是需要白化病患者雙親都攜帶有白化病致病,基因,但是一般情況下攜帶者本人並不會發病,而攜帶者可以將基因傳遞給子代,使得子代有四分之一的概率出現白化病。
  • 加基因學家研究發現:母愛能夠改變遺傳密碼
    遺傳基因一向被認為是先天確定、不可改變的,但最近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基因學家卻研究發現,母愛可能足以改變我們的遺傳密碼,這種變化還可以遺傳下去。那麼———     最近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基因學家在研究中控制母老鼠舔舐新生小老鼠和為它們梳理毛髮的時間,最終實驗結果表明享受到母親更多照顧的小老鼠更加膽大且更愛冒險。實驗還發現,母親的照顧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它改變了一種控制大腦對壓力反應的基因的表達。這種基因變化導致大腦中的海馬長出更多的壓力受體,減少身體對壓力的反應。隨後的實驗顯示,這種基因變化是持久的,甚至可以遺傳給後代。
  • 穗企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大量新的基因突變位點,首次診斷3種罕見病
    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罕見病實驗診斷關鍵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金域醫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執行長梁耀銘介紹,罕見病不罕見,中國有2000多萬患者,這類疾病具有高致殘、致畸、終身性等特點,且只有5%可治療,所以防控罕見病的關鍵在於精準診斷及預防。由於病因複雜、缺少中國人群資料庫等原因,導致罕見病診斷難,三級醫院也存在此難題。
  • 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誕生  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XSCID  從遺傳學上來說,SCID 50%至60%為 X-連鎖隱性遺傳方式,也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方式及散發的病例。經基因檢測發現,患兒致病基因遺傳自母親,伍婷攜帶X染色體上IL2RG基因雜合突變,男方基因正常。如不採取幹預措施自然受孕,他們生育正常孩子的機率只有25%,其他均為患者或攜帶者。「我生育患兒的風險太大了,怎樣才能不讓悲劇重演?」
  • 中國學者發現神經肽改變動物衰老速度 | 前沿
    研究者發現,大腦神經膠質細胞突變會改變衰老的速率,簡單來說,研究者發現了兩個與衰老有關的遺傳突變,它們會降低線蟲的交配和攝食行為。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兩個遺傳突變會調控動物的神經活動。這項研究為我們了解衰老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 罕見病基因檢測,結果解讀更重要
    在精準醫學時代,先進檢測技術的發展為罕見病的診治提供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