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深度解讀!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遺傳特性和細胞多樣性!

2020-11-26 生物谷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Epigenetic regulator function through mouse gastrul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並不會改變DNA序列,但卻僅會表觀遺傳學修飾DNA包裝的關鍵因子所扮演的角色,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特殊的調節性機制如何促進早期小鼠胚胎中不同組織和器官的形成。

儘管每個細胞中都含有相同的遺傳信息,但受精卵往往會發育成包含多種不同組織和器官的完整有機體,而一個複雜的分子發條能夠調節機體中細胞如何完成每項任務,並能確定激活每個基因的適當時間和地點;而表觀遺傳調節因子就是這種分子機制中的一部分,其作用是能修飾DNA分子的包裝,而並不會改變背後的遺傳信息,具體而言,其作用就是在DNA分子上貼標籤,並且控制每個細胞中哪些部位能表達。

圖片來源:Abhishek Sampath Kumar/MPIMG

其中大部分的調節子是必不可少的,當器官開始出現時,缺少這些調節子的胚胎或許會在發育期間發生死亡,然而,這些調節子在每個細胞中或許會扮演不同的特定功能,這就使其非常難以被研究,這也就是研究人員研究蛋白質所面臨的一大障礙,因為這些蛋白質不僅與胚胎的發育有關,還參與了癌症的形成。

研究者Stefanie Grosswendt表示,所有細胞中存在著相同的調節子,這依賴於細胞類型和其發育的時間,如今研究人員成功闡明了表觀遺傳調節子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文章中,研究者分析了10種最重要的表觀遺傳調節子,他們利用CRISPR-Cas9系統特異性地移除了受精的卵母細胞中編碼調節因子的基因,隨後觀察胚胎所發生的變化;當胚胎發育了6-9天後,研究人員分析了相應調節子缺失所導致的胚胎解剖學和分子改變,結果發現,很多胚胎的細胞組成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特定類型的細胞數量增加了,而其它類型的細胞根本並沒有產生。

為了在分子水平上理解這些改變,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胚胎中成百上千個單一的細胞,這些細胞中單個表觀遺傳調節子都被系統性地移除了,隨後研究者對大約28萬個單一的細胞中的RNA分析進行測序來調查功能缺失所產生的後果,RNA能夠傳遞DNA上的信息,這就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利用測序技術來理解細胞的身份和行為;在研究人員的分析中,他們重點關注到了胚胎發育的某個階段,即在該階段表觀遺傳調節子尤其重要,當研究者將發生改變和未發生改變的胚胎的數據進行對比後,他們識別出了發生下調的基因,以及產量過程或不足的細胞類型,由此來看,研究人員就能推斷出許多表觀遺傳調節子此前未知的功能。

圖片來源:Helene Kretzmer/MPIMG

單細胞分析能幫助研究者分析小鼠發育前9天的細節,通常情況下,冠以一個單一的調節子就會導致整個相互作用的基因網絡產生漣漪效應,而在發育過程中也會使得許多基因被不同程度地激活或失活。移除名為PRC2的表觀遺傳調節子或許就會產生明顯的影響,研究者表示,如果沒有PRC2的話,胚胎在8天半後就會看起來更像雞蛋,而且非常小,這或許是非常不尋常的;此外,研究者還揭示了DNA的包裝方式,其或許早在胚胎出現形態異常之前就已經發生了。

研究者發現,PRC2主要負責限制生殖祖細胞的水平,如果沒有PRC2的話,胚胎就會產生過多的生殖祖細胞,其會失去形狀並在短時間內發生死亡。最後研究者Alexander Meissner指出,在新型組合性技術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25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今研究人員就能更好地理解機體中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中表觀遺傳調節子是如何進行排列的。研究人員所採用的方法還能幫助分析諸如轉錄或生長因子等其它因子,甚至是這些因子的組合;如今研究人員就能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水平來觀察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詳細事件了。(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Grosswendt, S., Kretzmer, H., Smith, Z.D. et al. Epigenetic regulator function through mouse gastrulation. Nature 584, 102–108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552-x

【2】Epigenetics and cell diversity in the embryo

相關焦點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遺傳專科醫院徐家偉、姚桂東博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吳婧怡、博士生劉伯峰、博士後林自立和醫學院博士生王培哲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 綜述|全面總結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比較了這些重編程事件在小鼠和人類之間的異同,並探討了表觀修飾如何調控體細胞核移植過程中細胞命運的轉變。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基因和環境因素在胚胎發育和代謝病的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宮內高糖對胚胎發育的影響涉及氧化應激、缺氧、凋亡以及表觀遺傳學改變(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後代不一定都發病,即使發病其發病的嚴重程度不一,母代飲食控制可以影響妊娠結局,飲食影響基因調控幹預轉錄模式)。傳統遺傳學認為基因的遺傳性決定基因表達及最終表型。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生物學問題是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進行遺傳和重編程以完成親本到合子的發育轉變。近年來,微量細胞表觀遺傳和表觀基因組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分子層面揭示這一過程的動態調控和功能成為可能。
  • 研究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和器官形成,最終發育成個體的過程。其中,幹細胞持續的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是組織器官形成和個體發育的基礎。因此,幹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最近,劉江和陳子江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CTCF蛋白對拓撲相關結構域(TAD)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詳見BioArt報導:)【3】。和正常的胚胎發育模式不同的是,體細胞核移植(SCNT)技術是將已經分化的體細胞移入去核卵母細胞內,使體細胞的染色質發生重編程,繼而重啟胚胎發育過程並獲得完整個體的技術。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個體發育是指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組織和器官形成,最終發育成個體的過程。其中,幹細胞持續的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是組織器官形成和個體發育的基礎。因此,幹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解讀將有助於深入理解器官發生和個體發育的生物學過程。
  • 「珍藏版」綜述|哺乳動物植入前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進展
    責編 | 迦漵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經歷了細胞命運的多次轉變,表觀遺傳信息在維持細胞命運和控制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解析表觀遺傳修飾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塑與調控機制,對促進再生醫學以及生殖醫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並發現寬的(broad)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調控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精卵結合的發生,兩種終末分化的生殖細胞的結合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隨後,父源和母源的基因組要進行廣泛的表觀遺傳重塑以適應胚胎發育的需要。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而且,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第一次闡述了這些遺傳給後代的表觀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功能。人體中有超過250種細胞,雖然他們擁有完全相同的DNA, 但是他們的形態和功能迥然不同。這種差異的產生是表觀遺傳過程的結果。表觀遺傳修飾能夠能夠讓DNA的特定區域吸引或排斥激活基因的蛋白,從而在不同種類的細胞中激活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達。
  • Cell發表關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對人類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細胞的發育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特徵以及對於反覆流產、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並不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遺傳給後代,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53:38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niko Sajti等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工作揭示了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 生殖細胞表觀遺傳研究獲新進展 對後代影響重大
    據介紹,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它不改變基因序列和功能,但能夠通過改變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等,控制基因表達,影響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甚至癌症的發生。換句話說,我們從祖先那裡獲得的DNA只是遺傳的基礎,而基因如何表達,例如我們的眼睛和頭髮顏色更像爸爸還是媽媽,則有賴於DNA甲基化的調控。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是發育為成熟的精子和卵細胞的前體細胞。
  • Genet & Epige: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調節多種有機體的生命機能
    ,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向DNA添加化學標記或者向圍繞DNA的蛋白添加標記來使得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近來有研究表明,在高度發育的真核生物中,幫助DNA摺疊的蛋白質的這種特殊修飾可以調節吸附到DNA上的化學標記的水平。
  • Dev Cell:科學家闡明人類胚胎原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
    來自巴布拉漢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調查了原生殖細胞發育的早期階段,同時他們在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產生類似細胞的策略,這種酷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產生對於未來生殖領域的研究,以及分析人類潛在的繼代基因調控的遺傳機制非常重要。
  •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
    清華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發文報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譜系特異表觀基因組的建立過程及動態調控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研究組在《自然-遺傳》期刊(Nature Genetics)以長文形式發表了題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譜系分化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動態調控》(Dynamic epigenomic
  • 中國科學家對胚胎發育過程的研究,獲得國際學者的肯定
    我們描繪出來了一個人類遺傳,表觀遺傳整個這樣的一個圖譜,那麼就使得我們對人類胚胎發育的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我們2015年對胚胎發育過程當中的遺傳、表觀遺傳的完整的研究,就發表在CELL雜誌上,特別被選為封面的文章。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人體具有250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這些細胞都具有完全相同的DNA鹼基,但是肝細胞和神經細胞看起來非常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是一種被稱作表觀遺傳的過程。表觀遺傳修飾對DNA的特定區域添加標記來吸引或阻擋激活基因的蛋白。因此,對每種細胞類型而言,這些表觀遺傳修飾逐步地產生典型的活性DNA和非活性DNA序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