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對胚胎發育過程的研究,獲得國際學者的肯定

2020-06-24 中國正在說
中國科學家對胚胎發育過程的研究,獲得國際學者的肯定

我們描繪出來了一個人類遺傳,表觀遺傳整個這樣的一個圖譜,那麼就使得我們對人類胚胎發育的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特別是我們2015年對胚胎發育過程當中的遺傳、表觀遺傳的完整的研究,就發表在CELL雜誌上,特別被選為封面的文章。這樣一個封面的文章大家可以看得到,其實非常有我們民族特色,這個是中國古代的玄武圖,這個玄武圖展示是人類生殖的過程,是龜蛇同體的這樣一個寓意,可以看到這個龜特別像我們卵母細胞旁邊的顆粒細胞,這個蛇很像我們的精子,外面像我們卵母細胞的透明帶。

(圖片+寓意闡釋:封面設計源於中國古代象徵生殖的圖騰——玄武,寓意哺乳動物通過有性生殖(蛇與龜)來維持完整的生命周期(圓環),而中心處的生殖細胞(紅色)則在遺傳信息的世代沿襲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樣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設計能夠被選為封面文章,確實是由於我們這個文章裡面所展示的對人類表觀遺傳調控的機理,會對未來這個領域產生的影響,以及可能會對人類生殖輔助技術產生的價值是被國際學者認可的結果。

(文字整理自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站在生命起點,守護健康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人類胚胎發育和進化的奧秘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讀了這種「程式語言」如何指揮人類胚胎的基因表達,相關研究9日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        一個受精卵如何發育成一個含有200多種細胞類型、36個重要器官的複雜有機體,是生命科學最大的難題之一。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中國科學家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1 13:39:58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周家喜、劉兵、石莉紅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人類巨核細胞的發育過程。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科學》: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發育全過程
    今日,西安交通大學黃強團隊、杜克大學沈西凌團隊,以及麻省理工學院Rudolf Jaenisch團隊通力合作,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重要研究報告。他們開發了一種小鼠胚胎發育活體成像技術,通過不同發育階段的「腹窗」,首次實現了高分辨成像觀察小鼠胚胎第9.5天至出生的連續發育過程。
  • 中日聯合團隊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低質量的基因組注釋是利用青鱂作為模式動物進行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研究的重要障礙。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北大教授發現寒武紀蠕蟲胚胎發育全過程化石
    國際古生物界權威評論說,描述寒武紀生物完全生命周期將不再是空想距今大約5億年的寒武紀,生命個體發育發展的完全生命周期在當今的古生物研究者那裡一直是缺失的。而今,北京大學的古生物專家從寒武紀的胚胎化石中發現了無脊椎動物蠕蟲從受精卵到卵裂(孵化)整個胚胎發育全過程的化石。
  • GOSH啟動研究先天性缺陷在人類胚胎發育早期階段形成過程的新項目
    通過揭示胚胎通常是如何發育的,研究人員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此發育過程中會出現先天性缺陷(如:脊柱裂和顎裂等)的情況。該研究項目已獲得英國威康人類發育生物學計劃 (Wellcome's Human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itiative, HDBI) 的1000萬英鎊資助。該項目將集結來自英國各地的研究人員,繪製出細胞在受精後如何分裂和分化成不同的角色。這一發育圖將為理解疾病在人類發育早期過程中的發展情況提供基礎。
  • 活體成像展示胚胎發育過程 人體臨床應用還需努力
    雖然目前已經有許多圖片之類的過程詳解,但是,想要做到實時展現同步的高清胚胎動態發育過程,在科技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實際上,滿足好奇心只是一小方面,研究胚胎學還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科學家通過了解胚胎的演變,可以更好地用科學唯物主義的觀點理解生命個體,以及個體的細胞、器官、外形、系統等的演化。這也對人們深入研究解刨學、病理學、組織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河南省科學家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規律獲重大突破
    2018年5月2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瑩璞研究團隊、清華大學頡偉團隊和那潔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各階段染色質重編程變化規律。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Nature胚胎發育研究重大成果:重建人體發育時間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重點。但是,人類早期發育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一個關鍵原因是缺乏能夠複製這些複雜生物過程的實驗模型。京都大學研究小組負責人Cantas Alev解釋說:「例如,在人類受精後約20天,即發生了所謂的『體節發生(Somitogenesis)』的過程。這是胚胎發育出『somites』的明顯節段,確定身體的基本分段模式的時候。」
  • 人類首次看到了胚胎發育的「高清」過程
    無論是簡單如蠕蟲,還是複雜如人類,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從一個細胞發育而來。稍微了解生物發育的人都知道,從受精卵到胚胎的發育過程堪稱奇蹟。它需要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從一到二,從二到四,從四到八……非洲爪蟾的胚胎發育過程(圖片來源:《科學》)
  • 人雞混合胚胎揭示人體發育的重要過程
    在一團細胞發育成為胚胎之前,哪一端是胚胎的「上部」就已經是確定的了。這一(發育)過程從未在人體中被觀察到過——直到最近為止。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研究人員得以觀察到人類「組織者」細胞如何指揮細胞團形成胚胎的上部、底部、正面和背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把人類細胞「嫁接」到雞胚胎上的技術,來避免直接在人類胚胎上進行實驗的種種限制。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正在緩緩打開?—新聞—科學網
    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
  • 人類胚胎發育過程
    第三月每個胚胎在子宮中的發育是不完全一樣的,這裡只是給您一個簡單普遍的胎兒發育過程的介紹)   懷孕第2周  醫學上將懷孕9周之前的胎兒稱為胚胎期,9周開始稱為胎兒期。受精一周後,胚胎分泌一種激素,這種激素幫助胚胎埋入子宮內膜,這樣受精卵就正式安頓下來,進行有規律的發育。
  • 中國科學家揭開人類胚胎發育激活機制—新聞—科學網
    「程式語言」,相關論文於3月9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細胞》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團隊、廣州醫科大學劉見橋團隊協同攻關,克服了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建立了微量細胞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首次研究了人類胚胎基因組的激活機制。 「人受精之後大約有兩天的時間非常特殊,這段時期的細胞和人類其他時期所有細胞都有巨大差異,這段時間的胚胎幾乎沒有基因表達。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揭示
    記者4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國際權威期刊《基因組研究》最新在線發表了該所鄭萍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所韓敬東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發育多能性是指一種細胞分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和正常的胚胎發育模式不同的是,體細胞核移植(SCNT)技術是將已經分化的體細胞移入去核卵母細胞內,使體細胞的染色質發生重編程,繼而重啟胚胎發育過程並獲得完整個體的技術。雖然SCNT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可以使體細胞獲得完整全能性的手段,但是由於在重編程過程中出現了各種表觀遺傳水平修飾的異常,使得SCNT胚胎的發育能力處於較低水平,也極大程度地限制了該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紹榮團隊長期致力於小鼠SCNT胚胎發育異常原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