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H啟動研究先天性缺陷在人類胚胎發育早期階段形成過程的新項目

2021-01-19 盛諾一家


由倫敦大學學院大奧蒙德街兒童健康研究所(ICH)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旨在了解人類胚胎發育早期階段的新研究項目將在近期啟動。



通過揭示胚胎通常是如何發育的,研究人員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此發育過程中會出現先天性缺陷(如:脊柱裂和顎裂等)的情況。


該研究項目已獲得英國威康人類發育生物學計劃 (Wellcome's Human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itiative, HDBI) 的1000萬英鎊資助。該項目將集結來自英國各地的研究人員,繪製出細胞在受精後如何分裂和分化成不同的角色。


這一發育圖將為理解疾病在人類發育早期過程中的發展情況提供基礎。據統計,每年有超過3%的新生兒,存在先天性缺陷。這些疾病症狀往往在懷孕早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但人們對其原因和發展過程知之甚少。


該項目還將研究受精後20周內胚胎的大腦和脊髓、血液和免疫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的發育情況。


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大奧蒙德街兒童健康研究所(ICH)的幹細胞生物學教授裡克·利弗西 (Professor Rick Livesey) 也是領導 HDBI的研究學家之一。他說道: 「我們非常驚訝於我們對人類的發育過程真的知之甚少。通過了解什麼是 『正常』的發育過程,我們將能夠看到有些事情是如何出錯的,為醫學研究提供新的切入途徑」。



利弗西教授將在GOSH新設的扎耶德兒童罕見病研究中心展開這個項目。他補充道:「通過這項工作所得出的結論將可以幫助再生醫學充分發揮其潛力」。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依靠對動物和細胞的研究來了解發育過程,因為很少有研究人員能夠獲得人類胚胎組織樣本。因此,對早期人類發展的了解極為有限。這個新項目將把研究界、胚胎和器官模型的最新研究進展、複雜的實時成像技術和基因組編輯技術結合起來,讓研究人員對人類的發展有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


該項目將涉及捐贈的人類胚胎和人類胎兒組織,並將受到英國強有力的監管和法律框架的約束。它將建立在人類發育生物學資源(Human Developmental Biology Resource, HDBR) 的成功基礎上。 


原文連結:

https://www.gosh.com.kw/zh-hans/news-articles/uncovering-how-human-embryos-develop-major-new-research-project


長按識別 | 關注分享


相關焦點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建立三維培養系統、繪製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正在緩緩打開?—新聞—科學網
    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從受精卵著床到第14天原腸胚形成前 人類胚胎發育仍是神秘「黑匣子」 人類受精卵的發育,始於一系列卵裂和形態發生重排,形成囊胚。晚期囊胚包含三個不同的細胞譜系,即上胚層細胞及內胚層細胞和滋養外胚層兩個胚外組織。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早期小鼠胚胎中的單一細胞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了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生命階段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是科學家們此前並不清楚的,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河南省科學家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規律獲重大突破
    2018年5月2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瑩璞研究團隊、清華大學頡偉團隊和那潔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各階段染色質重編程變化規律。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然而人類胚胎在植入子宮後的早期發育情況,由於倫理和技術的限制而長期處於「黑匣子」般的狀態。這項裡程碑式的工作被《科學》評為2016年全球10大科技進展之首,也帶動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展開了一系列新興研究。   2019年8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應用上述體外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培養體系,首次闡述了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受精後第5天到14天)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DNA甲基化動態變化規律,解析了圍著床期胚胎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支持。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人類的個體生命起源於受精卵,受精卵在胚胎發育早期經歷了一系列顯著的染色體重編程事件。
  • 研究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機制
    大多數脊椎動物雖然從外表看上去是左右對稱的,但心臟在發育過程中是不對稱環化的,並且最終定位在胸腔左側;左右肺也是由不同數目的肺葉組成的。在腹腔中,胃和胰腺位於左側,肝臟位於右側,而且腸道也是不對稱捲曲的(圖1)。有意思的是,人類的腦部也表現出從結構和功能上的左右不對稱性。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左右不對稱缺陷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新聞—科學網
    人體多能幹細胞又有新用途
  • 中國科學家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重編程規律
    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網站消息,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9-12 07:50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等哺乳動物的生命起始於精卵結合所形成的受精卵,而後會經歷一段複雜的早期胚胎發育過程,即從一個細胞逐漸分裂分化形成一個含有上百種細胞類型、多種器官的複雜有機體。同時,胚胎也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這期間,個體的表觀遺傳信息會發生多層次的重編程。」
  • 鄭大一附院專家組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基因組重啟」機制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徐家偉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頡偉課題組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發現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染色質獨特的親本到合子表觀基因組的轉換模式,提出「Epigenome rebooting(表觀基因組重啟)」模型。
  • 「寧波市民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揭靈長類動物胚胎早期發育關鍵進程
    據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董瑞豐)中國科學院一支研究團隊近日完成一項體外重現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原腸發生的工作,為研究靈長類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該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科學》上。從發育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一生中重要的時刻不是出生、結婚和死亡,而是原腸運動。這是早期胚胎發育最特殊的階段,細胞會從幾百個直接增加到幾千、幾萬個。
  • ...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的重要機制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左右不對稱缺陷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內臟異位(Heterotaxy)是一類以隨機的內臟左右分布為特徵的遺傳疾病,發病率在1:10000作用。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機率在內臟異位的病人中大大增加,尤其是大動脈的移位及室間隔的缺陷尤為常見【2,3】。圖1. 人體內部的左右不對稱性。
  • 新型三維組織培養模型有助解開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謎團
    新華社倫敦6月1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雜誌11日在線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一國際團隊藉助人類胚胎幹細胞生成了新型三維組織培養模型,這有助增進學界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理解。人類發育早期,胚胎只是一小團細胞,自行摺疊形成具有前後端的三層結構,即原腸胚,這個過程被稱為原腸胚形成,之後各胚層繼續形成身體內的不同組織類型。此前學界大多利用小鼠細胞製作三維模型,但這對深入研究人類的原腸胚形成還不足夠。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在哺乳動物的胚胎發育中,胚胎的順利著床可謂是關鍵的一步。著床的失敗被認為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豬胚胎和人胚胎細胞在它們的早期發育階段如何表現出顯著的類似性。通過結合這兩種模型,他們希望改進人們對小兒生殖細胞腫瘤和胎兒畸形等疾病起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