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
缺乏處於原腸胚形成階段的靈長類動物胚胎樣品限制了科學家們對靈長類動物中這一關鍵事件的理解。近期,人類胚胎在體外培養了12到13天。許多政府和國際組織建議不要讓人類胚胎在體外培養超過14天。因此,有理由期待對非人靈長類動物胚胎模型系統的分析將闡明原腸胚形成機制,並有望闡明人類發育以及早期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過程異常如何導致發育缺陷和疾病。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揭示
記者4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國際權威期刊《基因組研究》最新在線發表了該所鄭萍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所韓敬東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發育多能性是指一種細胞分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12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研究院李天晴和季維智團隊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科合作,宣布開發出一個三維(3D)人囊胚培養體系,並且首次繪製了人原腸前胚胎的發育全景圖,為研究人著床後的早期胚胎發育建立了研究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於當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鄭萍團隊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所韓敬東團隊合作,研究發現獼猴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模式和調控與人類胚胎極其相似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壽命調控關鍵通路
人民網北京8月23日電(趙竹青)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今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成果。該研究首次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圖為高效製備基因編輯靈長類模型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
【新華網】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作為卵子和精子的前體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著床後在人胚胎中出現的最早細胞之一,在大約17天時出現,而周圍的細胞繼續形成人體的其餘部分。然而,人們對它們是如何起源的知之甚少。當前,法律禁止培養超過14天的人胚胎,這會阻止對原始生殖細胞產生和隨後的原腸胚形成等事件的研究。如今,科學家們結合使用人和豬發育模型來闡明這些事件。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建立三維培養系統、繪製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正在緩緩打開?—新聞—科學網
-
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探究上述問題,此前,劉江團隊與合作者以小鼠為模型,發現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體三維結構會發生重編程變化,為認識哺乳動物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奠定了良好基礎,相關成果已在《細胞》雜誌上發表。這一次,劉江團隊轉向了人的早期胚胎發育過程,探究其染色體三維構象的獨特性。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琳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早期小鼠胚胎中的單一細胞進行基因分析,發現了胎兒從受精卵發育到生命階段的關鍵階段,而這一階段是科學家們此前並不清楚的,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合影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中國科學院23日發布消息稱
-
【中國科學報】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人體是如何發育的?個體差異是怎麼產生的?疾病又是如何來的?科學家正一步步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12月5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劉江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教授陳子江團隊合作成果。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表觀遺傳調控規律解密
前沿探索 科普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教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員和醫學院那潔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合作實驗室還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偉研究員組。這一重要發現進一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重編程調控機制,也為研究體外受精、試管嬰兒等相關應用和胚胎發育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 人類的個體生命起源於受精卵,受精卵在胚胎發育早期經歷了一系列顯著的染色體重編程事件。近些年,以小鼠為模式生物的研究表明:胚胎染色體的重編程過程中,來源父本、母本染色體的開放狀態、高級結構,以及其攜帶的表觀遺傳信息都發生了劇烈的改變。
-
河南省科學家研究人類早期胚胎發育規律獲重大突破
2018年5月2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生殖與遺傳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瑩璞研究團隊、清華大學頡偉團隊和那潔團隊合作研究,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各階段染色質重編程變化規律。
-
科學家揭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三維基因組學重編程規律
然而豬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及其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變化規律目前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近期,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張治華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王彥芳團隊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趙建國團隊合作在Genome Biology期刊發表論文,構建了豬體細胞染色質三維結構圖譜,追蹤了豬早期胚胎發育過程染色質空間構象重編程過程,並比較了孤雌、孤雄胚胎與體外受精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結構的異同,揭示了在豬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要染色質結構重編程特點。
-
Cell:轉座子LINE1對早期胚胎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2018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中國清華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人們長期認為是垃圾或有害寄生物的「跳躍基因」實際上是胚胎發育初始階段的一種關鍵的調節因子。
-
2019年11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1.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 doi:10.1126/science.aaw5754; doi:10.1126/science.aaz6976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