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轉座子LINE1對早期胚胎發育是至關重要的

2021-01-17 生物谷

2018年6月24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中國清華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人們長期認為是垃圾或有害寄生物的「跳躍基因」實際上是胚胎發育初始階段的一種關鍵的調節因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6月21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LINE1-Nucleolin Partnership Regulates Early Development and ESC Identity」。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產科/婦科與生殖科學副教授Miguel Ramalho-Santos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Michelle Percharde博士。

圖片來自Ramalho-Santos lab / UCSF。


僅大約1%的人類基因組編碼蛋白,而且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爭論剩下的99%有什麼好處。許多非蛋白編碼區已知含有協調基因活性的重要調控元件,但是其他的非蛋白編碼區被認為是進化垃圾,這對基因組清理來說太麻煩了。

比如,我們的DNA中有一半是由「轉座因子」或者說「轉座子」組成的。作為病毒樣遺傳物質,轉座子具有複製自我和將自我重新插入到基因組中的不同位置的特殊能力,這導致科學家們稱之為遺傳上的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一些轉座子已將數百或數千個自我分散在基因組中。雖然這些轉座子中的大多數被認為是惰性的和無活性的,但其他的轉座子卻通過改變或破壞細胞的正常

遺傳

程序而造成破壞,並且已與某些癌症等疾病相關聯。

如今,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轉座子,LINE1佔人類基因組的24%,不是吃白食的,也不是寄生物,相反實際上是胚胎發育經過兩細胞階段所必需的。

「在玩火」

Ramalho-Santos和其他人已觀察到胚胎

幹細胞

和早期的胚胎表達高水平的LINE1,這對被認為危險的致病性寄生物的基因來說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他回憶道,「考慮到轉座子的標準觀點,這些早期的胚胎真地是在玩火。這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我想知道是否還有其他事情正在發生。」

為了確定小鼠胚胎中的高水平LINE1 RNA表達對這種動物的發育是否是比較重要的,Percharde通過實驗剔除了小鼠胚胎

幹細胞

中的LINE1 RNA。令她吃驚的是,她發現這些細胞中的這種基因表達模式發生了變化,返回到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後的兩細胞胚胎中觀察到的模式。Ramalho-Santos團隊嘗試著移除受精卵中的LINE1,結果發現胚胎完全喪失了經過兩細胞階段的能力。

Percharde說,「在我們移除LINE1 RNA後,當我們看到細胞改變身份時,那是我們真正的頓悟時刻,這就告訴我們一些事情。」

進一步的實驗表明儘管LINE1基因在早期胚胎和

幹細胞

中表達,但是它的作用並不是將它自身插入到基因組的其他地方。相反,它的RNA被捕獲在細胞核內,在那裡它與基因調節蛋白Nucleolin和Kap1形成複合物。這種複合物對關閉一種協調胚胎的兩細胞狀態的主要

遺傳

程序(由基因Dux控制著)和啟動胚胎進行進一步分裂和發育所必需的基因是必要的。

複製可能增加穩健性

這項研究花了五年時間才結出果實,並需要Percharde發明幾種用於研究轉座子的新技術,不過這些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將說服其他的科學家們最終關注跳躍基因發揮的功能性作用。

Ramalho-Santos說,「這些跳躍基因已與我們相伴了數十億年,並且數億年來已佔據我們基因組中的大多數。 我認為公平地詢問佔基因組1.5%的蛋白編碼基因是否是搭便車者,而不是相反。」

Ramalho-Santos猜測諸如LINE1之類的轉座子可能會使得微妙的早期發育階段變得更加穩健,這是因為它們是如此無處不在。鑑於LINE1在基因組中重複了數千次,通過突變破壞它的功能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個拷貝是不好的話,那麼上千個其他的拷貝就會取代它。

Ramalho-Santos說,「我們如今認為這些早期的胚胎正在玩火,但是以一種很有預謀的方式進行的。這可能是一種非常強健的發育調控機制。」

Percharde補充道,「科學家們在編碼蛋白的基因方面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它們佔基因組中的不到2%的比例,而轉座子佔了將近50%的比例。我個人很高興能繼續探究這些跳躍因子在發育和疾病中的新功能。」(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ichelle Percharde, Chih-Jen Lin, Yafei Yin et al. A LINE1-Nucleolin Partnership Regulates Early Development and ESC Identity. Cell, Published online: June 21, 2018, doi:10.1016/j.cell.2018.05.043

相關焦點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試圖破解謎團描述受精卵到底是如何發育成為健康生物的,以便能夠深入理解機體全能幹細胞的詳細分化過程,當然了,這對於理解一些先天性疾病和胎兒畸形的發病機制,以及利用幹細胞來治療相應疾病的新型療法都至關重要。
  • Nature:人和豬胚胎類似性揭示出人早期發育階段的關鍵細節
    2017年6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豬胚胎和人胚胎細胞在它們的早期發育階段如何表現出顯著的類似性。通過結合這兩種模型,他們希望改進人們對小兒生殖細胞腫瘤和胎兒畸形等疾病起源的理解。
  • 科學家重編程胚胎幹細胞成功擴展其潛在的細胞...
    研究者指出,這些全能樣的幹細胞不僅能夠產生發育胚胎中所有的細胞類型,還能夠產生一些特殊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能夠促進胚胎和母體之間的營養交換。這項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分子決策,同時也將擴展幹細胞所產生的組織類型的「目錄」,對於後期再生醫學研究以及基於幹細胞療法的開發也至關重要。
  • Nature:衛星DNA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在蚊子體內發現的重複出現數十次的某種類型垃圾DNA(稱為衛星DNA)在蚊子胚胎的早期發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satellite repeat-derived piRNA controls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Aedes」。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從頭加甲基化的動態變化、父母本基因組差異甲基化等關鍵特徵,研究成果「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 胚胎發育相關研究最新進展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09.031。在這臺智能顯微鏡的中心,一種清晰的丙烯酸立方體結構容納著胚胎成像室。兩個片光(light sheet)照亮小鼠胚胎,兩個攝像頭記錄圖像。這些組件讓這些研究人員窺探曾經看不見的早期器官發育世界,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細節揭示動態事件。
  • Cell:肌動蛋白環擴張對健康的胚胎至關重要
    利用高解析度共聚焦顯微鏡在活的小鼠胚胎中檢測到擴張中的肌動蛋白環,圖片來自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胚胎外層細胞中的肌動蛋白環向細胞間連接(具體而言,就是相鄰細胞之間形成的緊密連接和黏著連接)擴張是隨後的胚胎封閉和健康發育所必不可少的。
  • 解鎖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之謎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的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探究上述問題,此前,劉江團隊與合作者以小鼠為模型,發現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體三維結構會發生重編程變化,為認識哺乳動物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奠定了良好基礎,相關成果已在《細胞》雜誌上發表。這一次,劉江團隊轉向了人的早期胚胎發育過程,探究其染色體三維構象的獨特性。
  • 微流體類胚胎模型助力揭開胚胎發育節點
    在該模型中,人類多功能幹細胞可以非常近似的模擬人類胚胎著床早期的若干關鍵階段的發育,並且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及重複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論文標題為「Controlled modelling of human epiblast and amnion development using stem cells」。
  • Cell:長期存在的細胞發育難題終破解!揭示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
    但是死細胞必須被清除,在胚胎階段之後,細胞碎片是通過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清除的。然而,處於胚胎階段的有機體還沒有發育出巨噬細胞和免疫系統。它們是隨後在有機體的進一步發育過程中產生的。那麼在巨噬細胞出現之前,死細胞是如何被清除的呢?這是發育生物學家長期以來提出的一個老問題。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人類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重置受精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需要逐步消除配子表觀基因組的差異而適應於胚胎的發育。例如,父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在受精後被整體性地去除,而母本的組蛋白修飾常常能短暫傳遞到早期胚胎中。
  • Cell Stem Cell:基因Nanog、Oct 4和 Sox2協同調控人胚胎幹細胞發育
    胚胎幹細胞在懷孕之後很快就產生,並且能夠變成體內任何一種細胞類型。除了自我更新產生新的幹細胞之外,細胞隨著發育不斷進行而變成越來越特化。科學家想理解自我更新和分化過程以便治療很多疾病,如帕金森疾病,脊髓損傷,心臟病和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 Nature|角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不對稱分配與細胞譜系特化
    而發育生物學家則會將該問題進一步深化,比如你媽怎麼知道哪個是胎盤哪個是你(啊不是),發育生物學家好奇的問題是胎盤和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相應的細胞譜系是如何特化的呢?這是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問題。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臨床上,大約30%~40%的情況下,胚胎會出現無法著床或正常發育的現象,部分原因來自胚胎,然而具體機制尚不清晰。闡明胚胎從著床開始的早期發育情況,對不孕症的幹預、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 ...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CSCB2021】分會場介紹—WLLA論壇:細胞器&S01:胚胎早期發育調控與幹細胞多能性 2020-12-22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新研究:為了觀察胚胎發育,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虛擬胚胎」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 Heidelberg和帕多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完整描述了早期胚胎發育,包括胚胎中的每一個細胞。這個「虛擬胚胎」將有助於回答有機體中不同類型的細胞是如何從單個卵細胞產生的。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20日的《Cell》雜誌上。「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一個只有一個細胞的卵細胞是如何產生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的?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BAF複合物由不同的亞基組成,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發育作用,然後許多亞基功能尚未深入研究。
  • 基於單細胞測序,張鵾團隊揭示畸胎瘤作為早期胚胎發育模型的潛力
    人類等哺乳動物的生命起始於受精卵,經過複雜的早期胚胎發育後,形成一個含有上百種細胞類型、多種器官的複雜有機體。目前,科學家對於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研究主要使用各種動物模型。但這些模型通常局限於特定的細胞譜系,且不同物種的發育過程具有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為早期胚胎發育研究帶來了限制。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分化和早期胚胎發育中的關鍵調控信號通路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Calcineurin-NFAT信號通路在胚胎幹細胞及胚胎的早期譜系分化中發揮精密調控作用,相關論文於2011年1月7日在線發表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Cell Stem Cell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