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p:科學家發現特殊的表觀遺傳標誌物 有望治療癌症及不...

2020-12-08 生物谷

2018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機制,其能指揮種系幹細胞或生殖細胞的發育,這種特殊的細胞類型能將遺傳信息傳遞到下一代中,幹細胞領域的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未來有效對抗人類疾病,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能夠鑑別雄性生殖細胞的特殊標誌物,同時他們還深入闡明了環境因素或表觀遺傳學因素如何影響這些生殖細胞,這或為開發男性不育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

圖片來源:sgugenetics.pbworks.com

幹細胞研究有望幫助治療多種人類疾病,比如癌症、心臟病、諸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神經性障礙、糖尿病,甚至損傷等,這些細胞能夠複製並且替代損傷的細胞,因此理解其發育機制對於後期研究人員深入開展幹細胞領域的研究工作至關重要,表觀遺傳學因素能影響基因表達的方式,在細胞和組織發育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們研究種系幹細胞的發育機制以及表觀遺傳學因素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者Jiuzhou Song說道,從基因組到表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不同的基因網絡常常會在動物或人類機體中創造出一些能夠看到的特徵,關鍵基因的活動在普通細胞類型中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其它基因的活性或許在其它物種就是完全不相同的,尤其是幹細胞所扮演的角色,通過闡明幫助解析基因表達的特殊機制,理解其複雜特性,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的策略來理解人類和動物機體的健康。

文章中,研究人員重點對生殖細胞進行了研究,同時還闡明了影響生殖細胞發育和基因表達的特殊機制,研究者常常能在與癌症和病毒感染相關的單個基因中發現特殊的生物學過程,同時還能在雄性細胞中識別出特殊標誌物來鑑別並且追蹤基因的表達情況,或有望開發出不育症的療法,這些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對於雞非常特殊,雞是一種研究人員使用原來越多的動物模型,研究人員能利用這些生物學模型來研究機體的表觀遺傳學機制、幹細胞發育等。

研究者Song表示,當我們進行動物或人類健康研究時首先就會想到小鼠模型,但雞和人類基因組之間的調節性元件往往非常相似,實際上,人類和雞之間的遺傳相似性大約只有60%左右,而雞的發育非常快速,而且易於觀察,也能便於研究人員操作,這就使其與其它動物模型比較起來非常特殊,同時雞也是進行幹細胞研究理想的動物模型,因為研究人員能夠實時觀察雞蛋的發育和雞胚的生長過程。後期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通過更為深入的研究來尋找能夠指示多種疾病的特殊機制以及表觀遺傳學標誌物。(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Yanghua He, Qisheng Zuo, John Edwards, et al. DNA Methylation and Regulatory Elements during Chicken Germline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Stem Cell Reports, 2018; DOI: 10.1016/j.stemcr.2018.03.018

相關焦點

  • Nature|雙管齊下:癌症表觀遺傳治療與基因敲除的強強聯合
    針對表觀基因抑制因子的癌症療法可以通過激活人類基因組中的逆轉錄元件(Retroelements)來調節它們的作用。逆轉錄子轉錄可以形成雙鏈RNA(dsRNA),激活MDA5模式識別受體。這種病毒模擬反應(Viral mimicry)導致癌症細胞喪失適應性並刺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1】,但是目前表觀遺傳療法的效果很有限。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UCL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可以識別血液中前列腺癌的最早遺傳變化:該變化可以使醫生便於查看癌症是否擴散,監測腫瘤行為並進行更好的治療選擇。of Pancreatic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喬治城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腫瘤分子標誌物或能幫助選擇特殊的化療製劑來用於治療轉移性胰腺癌患者。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標誌物能控制組成人類機體的不同細胞類型和組織中基因的開啟和關閉的程度,與機體遺傳密碼不同的是,這些表觀遺傳標誌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則能被用來通過DNA樣本準確預測機體的生物學年齡。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1】Cell:環狀RNA有望作為癌症生物標誌物doi:10.1016/j.cell.2018.12.021隨著新技術允許科學家們深入研究基因組和外顯子組,一類新的稱為環狀ARID1a的突變頻發於廣泛的癌症類型中,尤其是在某些類型的癌症中常常突變頻率較高(15%-50%),比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和膀胱癌等,然而大部分突變都會誘發ARID1a功能的缺失,從而就使其成為了一個不太理想的治療靶點。
  • Cell Stem Cell:癌症幹細胞控制腫瘤轉移假說被證實
    生物谷報導;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全稱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環境與健康Helmholtz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哥德大學(Goeth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胰腺癌的一個特殊癌症幹細胞組群調控著腫瘤轉移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SIRT6通過表觀遺傳調控Wnt信號控制了造血幹細胞穩態。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4月7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杭州師範大學衰老研究所的鞠振宇(Zhenyu Ju)教授與助理研究員汪虎(Hu Wang)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Cell:環狀RNA有望作為癌症生物標誌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Landscape of Circular RNA in Cancer」。
  • JCI:重大發現!利用特殊表觀遺傳修飾機制有望徹底擊敗潛伏中的HIV!
    ,通過增加巴豆醯化(Crotonylation)修飾或許是暴露隱藏的HIV及促進病毒對抗HIV藥物變得敏感的關鍵,巴豆醯化是一種存在於組蛋白賴氨酸上的醯基化修飾,同時也是一種指導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機制。
  • Cancer Cell:表觀遺傳的腫瘤異質性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活性,廣泛參與了細胞對基因表達的控制,在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和疾病狀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由此不少科學家都展開了表觀遺傳與癌症發生發展的研究。
  • 癌症、糖尿病和生活方式有多大關係?表觀遺傳學研究讓我們大吃一驚
    [2]表觀遺傳與癌症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有把癌症和表觀遺傳聯繫在一起,但是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表觀遺傳和乳腺癌幹細胞之間的聯繫。哺乳動物在懷孕和泌乳期,乳腺幹細胞能夠維持乳腺上皮組織的自我更新。在自我更新過程中,DNA甲基化為維持細胞記憶提供了潛在的表觀遺傳機制。
  • Cell Stem Cell:促進結腸癌生長的重要癌症幹細胞群體
    結腸癌是加拿大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號殺手,據估計2015年將有25,100名加拿大人患上結腸癌,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結腸癌中發現了一群新的癌症幹細胞,這群細胞具有壽命長以及放射性抵抗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這些幹細胞能夠形成結腸癌腫瘤進而維持腫瘤生長。
  • Cell Stem Cell:靶向CD133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膠質母細胞瘤
    他說,「在最初確診後,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接受積極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腫瘤、放療和化療。然而,這種癌症在不到7個月內就會復發,從而導致總體中位生存期不到15個月。幾乎所有的膠質母細胞瘤都以一種更具侵襲性的復發性腫瘤的形式出現,這種復發性腫瘤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
  • 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標誌物研究一覽
    表觀遺傳學是指可遺傳的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基因表達的變化。引起表觀遺傳 的主要機制有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等。這幾個方面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Gary Oosta, Ph.D.的一份有關表觀遺傳標誌物和臨床試驗的最新報告,報告重點是介紹近期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表觀遺傳學生物標誌物研究情況。為何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如此有吸引力?
  • 科學家成功追蹤癌症的表觀遺傳學進化機制
    2019年5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合作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工具,其能成功追蹤到了癌症的分子進化機制,這種新型工具還能夠幫助理解癌症產生、在機體中擴散及對不同療法產生反應的分子機制
  • 表觀遺傳學研究或將成為攻克肺癌難關的未來之星
    近年研發成功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靶易瑞沙,既是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發生突變的患者。   隨著科學的發展對癌症發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還發現表觀遺傳學改變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具體來講:表觀遺傳是一種基因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表達水平,修飾等卻可以產生可遺傳的改變的現象。
  • 多篇重要文章解析科學家們在表觀遺傳學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表觀遺傳學是一種用於分子標記DNA的系統 - 它告訴身體中的不同細胞哪種基因在該細胞類型中打開或關閉。但是表觀遺傳學的細胞特異性使得相關研頗具挑戰。研究人員確定了基因組的特殊區域,並通過血液樣本推斷全身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使科學家能夠進行測試對於表觀遺傳病的原因。為此,他們專注於最穩定的表觀遺傳調控形式- DNA甲基化。
  • 經緯關注 | 癌症早檢新銳領軍企業高美基因宣布重大應用發現
    該研究為開發基於CSF-cfDNA表觀遺傳標記的高效MB檢測產品奠定了突破性的基礎,從而有望改善MB患者的臨床管理並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測量了腦脊液的微量cfDNA的單鹼基解析度的全基因組甲基化和羥基甲基化,並且開發了新型的實驗和計算程序,用於分析從腦癌患者腦脊液中的cfDNA捕獲的腫瘤的表觀遺傳特徵,為腦腫瘤診斷和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的鑑定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 Stem Cell Rep:抑制DNA甲基化調控因子 讓iPSC更像ESC
    過表達Yamanaka四因子(OCT4,SOX2,KLF4以及MYC)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獲得多能幹細胞的過程還會伴隨著整個基因組和表觀遺傳組學的變化。之前研究已經表明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組蛋白修飾和DNA甲基化水平與胚胎幹細胞高度相似,但是這兩種幹細胞仍然存在表觀遺傳學的差異。特別是誘導多能幹細胞的DNA甲基化水平存在異常,這也是誘導多能幹細胞在臨床應用方面的一個主要顧慮。
  • Cell Stem Cell深度解讀!如何通過靶向作用癌症幹細胞來釋放免疫...
    研究人員通過對頭頸鱗狀細胞癌(HNSCC)進行研究識別出了殘留的癌症幹細胞(CSCs)或許會作為癌症對免疫療法耐受的機制,靶向作用CSCs或有望增強免疫療法的效率從而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的發生。每年全球有超過60萬新發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其發病率排名全球第六,HNSCC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有63%,這是因為患者對當前可用的療法反應有限,而且患者經常會出現疾病復發;而最近免疫療法有望給HNSCC的治療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但不幸的是,僅有不到20%的患者會對免疫檢查點阻滯劑(ICB)產生反應,ICB主要會通過阻斷PD-1來發揮作用,但其往往並不能產生持久的反應,目前研究人員迫切需要開發出新方法來實現患者持久性的治癒和疾病不復發
  • 科學家如何靶向幹細胞來治療多種人類癌症?
    發疾病復發和對療法產生耐受性的原因通常是由於白血病幹細胞的存在,其能再次開啟癌症,從而對療法產生耐受性,然而識別出這些白血病幹細胞對於科學家們而言是一大挑戰,因為目前並沒有特殊的標誌物來幫助檢測和分離這些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