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重大發現!利用特殊表觀遺傳修飾機制有望徹底擊敗潛伏中的HIV!

2020-12-06 生物谷

2018年3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引發AIDS的HIV病毒常常過著一種秘密的生活,儘管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能夠降低病毒量,但很多病毒依然會隱藏起來避免療法的攻擊和機體的免疫反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通過增加巴豆醯化(Crotonylation)修飾或許是暴露隱藏的HIV及促進病毒對抗HIV藥物變得敏感的關鍵,巴豆醯化是一種存在於組蛋白賴氨酸上的醯基化修飾,同時也是一種指導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機制。

圖片來源:www.healthline.com

研究者Satya Dandekar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研究想要尋找幹擾潛伏HIV的新機制,而我們的目標就是讓隱藏中的HIV暴露,從而能讓機體免疫系統或靶向性免疫療法藥物來靶向殺滅HIV,這項研究中我們首次鑑別出了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或許是驅動HIV轉錄的關鍵,同時組蛋白的去巴豆醯化也是HIV沉默的表觀遺傳標誌物。

在眾多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如今我們已經能將HIV/AIDS轉化成為一種慢性疾病,然而全球仍然有數百萬人攜帶者HIV,自然狀況下HIV能進行休眠以便患者機體免疫系統和療法無法識別,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研究希望能夠破解促進HIV顯現的機制,同時尋找能夠逆轉HIV隱藏整個過程的方法。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進行了研究,這種表觀遺傳機制能夠修飾包裹DNA的蛋白質,從而影響基因表達。

研究者Guochun Jiang說道,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能夠調節HIV的休眠,如果我們能夠對該過程進行調節的話,我們就有望有效發現隱藏中的HIV病毒;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機制,研究者對名為ACSS2的酶類進行研究,該酶在腸道脂肪酸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HIV通常會損傷這種脂質代謝過程,因此ACSS2就有望成為HIV治癒的一種潛在的靶點。

隨後研究人員對來自HIV感染患者及多個HIV潛伏的細胞模型中的末梢血液樣本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激活ACSS2就能夠增加病毒的轉錄,而來自人類患者樣本的研究結果尤其明顯。Dandekar說道,我們檢測了具有HIV潛伏特徵的細胞模型,同時還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HIV患者的免疫細胞也進行了相應檢測,結果發現均檢測不到病毒載量了;在這些樣本中,研究人員通過誘導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就能干擾HIV的沉默過程。

為了進一步證實研究結論,研究人員利用ACSS2抑制劑對樣本進行檢測,這種抑制劑能夠降低可檢測到的病毒水平,這或許就強調了去巴豆醯化修飾在建立HIV潛伏過程上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的亮點之一就在於,增加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或許能與抗HIV潛伏的療法一起協同作用來抵禦HIV的感染,這些抗HIV潛伏的療法包括蛋白激酶C激動劑PEP005和HDAC抑制劑伏立諾他。

如今研究者Dandekar及其同事希望能夠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來尋找能夠供給潛伏HIV的分子,從而開發出新型組合型療法來抑制HIV的表達;將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與其它激活潛伏HIV的機制相結合,研究人員就有望開發出協同性的幹擾策略,未來研究人員還希望能夠篩選並鑑別出特殊的小型分子來優化對HIV的修飾。(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Jiang G, Nguyen D, Archin NM, et al. HIV latency is reversed by ACSS2-driven histone crotonylation. J Clin Invest. 2018 Mar 1;128(3):1190-1198. doi: 10.1172/JCI98071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胡德慶/高欣聯合團隊揭示HIV潛伏感染與複製的表觀...
    深入研究HIV潛伏感染和複製的分子機制能夠揭示新的抗AIDS藥物設計靶點並有望根除患者體內潛伏感染的HIV病毒以實現AIDS的徹底治癒。HIV屬於逆轉錄病毒科,其基因組由兩條相同的單正鏈RNA組成,病毒顆粒內含有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和整合酶(integrase, IN)。
  • Stem Cell Rep:科學家發現特殊的表觀遺傳標誌物 有望治療癌症及不...
    2018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裡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機制,其能指揮種系幹細胞或生殖細胞的發育,這種特殊的細胞類型能將遺傳信息傳遞到下一代中,幹細胞領域的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未來有效對抗人類疾病,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能夠鑑別雄性生殖細胞的特殊標誌物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發布表觀遺傳重大發現
    2011年,何川的研究小組發現了第一個可以逆轉最普遍的mRNA甲基化修飾:N6-甲基腺苷(m6A)的RNA去甲基化酶,證明和DNA及蛋白質中看到的一樣,添加和移除這一甲基可以顯著影響這些信使RNA,並影響基因表達(何川教授Nature子刊揭示調控新機制)。隨後,科學家們發現,動態及可逆的m6A甲基化修飾控制了大多數信使RNA的代謝和功能及蛋白質生成(Cell重大成果:改寫教科書的遺傳學新發現)。
  • 上海專家發現胚胎組蛋白修飾建立過程,有望改進生殖輔助技術
    而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的一項重大研究進展,有望改變這一局面。高紹榮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月19日獲悉,這項研究由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首席科學家高紹榮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三羥基丁醯化
    它動態地調節染色質的結構和功能,極大擴展了傳統遺傳密碼的信息含量。組蛋白修飾是表觀遺傳學密碼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控著基因表達等眾多與染色質相關的生理進程。表觀遺傳密碼失調與多種疾病,例如腫瘤密切相關。因此,發現新組蛋白密碼並揭示其生物學功能,對深入了解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表觀遺傳時鐘 有望揭示人類大腦衰老分子機制
    表觀遺傳標誌物能控制組成人類機體的不同細胞類型和組織中基因的開啟和關閉的程度,與機體遺傳密碼不同的是,這些表觀遺傳標誌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則能被用來通過DNA樣本準確預測機體的生物學年齡。
  •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揭示HIV-1新型RNA表觀修飾
    -ac4C在HIV-1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為HIV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新靶點,也為深入了解表觀轉錄組提供了方法學的指導。,即發生在mRNA核苷酸分子上的共價修飾,這種特殊的修飾在細胞及病毒基因表達中發揮重要功能,逐步成為近些年研究的熱點。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在上一周,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冰研究員,針對"表觀遺傳及其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展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辯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辯論的焦點,在於相比於經典的轉錄因子調控,表觀遺傳調節究竟在多大的範圍和程度上影響了細胞命運的決定。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他們和活體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銘課題組合作,首次實現了化學小分子對RNA表觀遺傳修飾的直接幹預。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在植物中,這種動態的蛋白糖基化與磷酸化修飾調節植物春化作用介導的開花過程,而O-GlcNAc信號與組蛋白表觀遺傳調控的關係尚不清楚。研究結果為表觀遺傳調控植物發育開闢了新途徑,同時也為進一步研究O-GlcNAc信號調控植物發育及外界環境響應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
  • Genet & Epige: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調節多種有機體的生命機能
    ,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向DNA添加化學標記或者向圍繞DNA的蛋白添加標記來使得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近來有研究表明,在高度發育的真核生物中,幫助DNA摺疊的蛋白質的這種特殊修飾可以調節吸附到DNA上的化學標記的水平。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由於所觀察到的熱壓力誘導的生存優勢會在有限世代內恢復到正常水平,作者猜測這一現象可能是受到表觀遺傳的調控。通過對參與表觀遺傳調控的部分基因突變株進行檢測,發現組蛋白H3K9me3修飾參與該跨代遺傳效應。H3K9me3甲基轉移酶的set-25和set-32基因的缺失【10】,消除了這種熱激誘導存活優勢的記憶效應。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調控是生物體調節基因表達及染色體行為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基因表達調控、轉座子沉默、基因組穩定性以及生物體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植物中,表觀遺傳調控廣泛存在,在植物響應外界環境、調控生長發育可塑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相關技術手段的發展,一幅表觀基因組學「畫卷」也漸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 《Cell》: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模型展示表觀遺傳多樣性隨著衰老而增加
    近期出現的一個技術突破——質譜流式技術,可以在少量細胞甚至是單細胞中進行四十種以上參數採集,可以完美應對這一挑戰。史丹福大學Alex J. Kuo實驗室利用該技術,設計了進行表觀遺傳研究的Panel Assay——epiTOF,將其運用到免疫細胞的組蛋白轉錄後修飾研究上。其成果近期(2018年5月)在Cell上發表。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