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關注 | 癌症早檢新銳領軍企業高美基因宣布重大應用發現

2020-10-23 南京江北新區


近日,高美基因首席科學家孫德強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聯合美國貝勒醫學院等單位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對腫瘤組織和CSF-cfDNA的甲基化測序鑑定出了一批可用於MB分型診斷、治療反應監測、復發早期預警和預後評估的可靠CpGs標記


該研究為開發基於CSF-cfDNA表觀遺傳標記的高效MB檢測產品奠定了突破性的基礎,從而有望改善MB患者的臨床管理並提高患者生存率。該研究成果以「Reliable tumor detection by whole-genome methylation sequencing of cell-free DNA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ediatric medulloblastoma」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本研究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測量了腦脊液的微量cfDNA的單鹼基解析度的全基因組甲基化和羥基甲基化,並且開發了新型的實驗和計算程序,用於分析從腦癌患者腦脊液中的cfDNA捕獲的腫瘤的表觀遺傳特徵,為腦腫瘤診斷和預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的鑑定提供了全新的方法。類似的策略可以擴展到典型的針對血液的液體活檢,以確定早期癌症的器官起源。



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 MB)

最常見的兒童腦腫瘤,約佔所有兒童腦瘤的25%,被稱為兒童的「致命殺手」。髓母細胞瘤的惡性程度很高,很容易沿著腦脊液擴散、轉移。髓母細胞瘤包含4種分子亞型,而不同亞型的惡性程度及預後有較大差異,需要對各亞型實施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僅如此,該腫瘤的復發率很高。有數據顯示其2年內的復發率高達75%。復發患兒的生存期通常不足一年,3年生存率低至18%。而在復發早期進行預警並及時介入治療,將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對該病進行及時準確的分型診斷、治療反應監測和復發早期預警是有效指導臨床管理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


傳統腦瘤檢查方法


包括影像學(CT、MRI等)和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細胞學檢查都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從而影響了對腫瘤進展及治療反應的實時監測和及時幹預。


近年來,從腫瘤細胞釋放的cfDNA被證實可作為腫瘤特異性的生物標誌物。利用cfDNA可大大領先於傳統的檢測手段偵測到腫瘤的存在及變化。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腦脊液是比血漿更好的獲取cfDNA的來源。目前大多數腦脊液cfDNA分析都是針對突變的檢測。


然而與成人腦瘤相比,兒童腦瘤的突變頻率要低得多,因此通過分析cfDNA的突變來檢測該病會十分困難。相比之下,在兒童腦瘤中經常觀察到的表觀遺傳改變更有希望成為該類疾病診斷和預測方面的理想標記。


在該研究中,通過WGBS和anti-CMS免疫沉澱測序,並藉助隨機引物建庫以及研究團隊新開發的LiBis技術,可以從低至200µL的腦脊液中獲得高質量的CSF-cfDNA甲基化和羥甲基化圖譜


來自同一患者腫瘤組織和MB-CSF樣本之間的表觀遺傳模式顯示出較高的Pearson相關係數,表明可以使用CSF-cfDNA來忠實代表原位腫瘤的表觀遺傳特徵。


圖1 同一MB患者在不同的狀態下的CSF細胞學檢查結果及其cfDNA CpGs標記中甲基化水平的動態變化


通過分析MB腦脊液與正常小腦,以及MB腫瘤組織與正常小腦之間共享的差異性甲基化區域(DMRs),研究人員識別出了6598個CpGs標記。這些CpGs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不僅可以區分MB腫瘤和正常樣本,還可以區分MB腫瘤的亞型,使得初次診斷時利用CSF-cfDNA確定MB亞型成為可能,從而有效指導臨床治療。


研究人員發現,在不同的疾病狀態下(診斷時、治療中和復發時) MB-CSF中的 CpGs標記位點會出現DNA甲基化的動態變化。同一患者不同時間點採集的CSF樣本中CpGs的DNA甲基化狀態反映了治療期間的腫瘤狀態,甚至在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陰性的樣本中也能反映出復發情況(未發表數據顯示也比影像學證據早3個月),提示該方法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有望用來實時監測治療反應並進行復發早期預警。


圖2 使用CSF-cfDNA中的CpGs標記區分高風險組和低風險組MB患者並預測生存率。


最後,這些CpGs位點的DNA甲基化和羥甲基化狀態可以清楚地將患者分為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因此可以作為潛在的預後標記來預測MB患者的臨床結果。


這項研究證明了腦脊液cfDNA中的DNA甲基化和羥甲基化標記可以作為有價值的表觀遺傳標記來指導MB患者的臨床管理,為腦瘤cfDNA相關檢測產品的開發奠定了突破性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高美基因 作為中國癌症早期檢測的新銳領軍企業,聚焦癌症表觀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以其獨有的癌症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優勢,正在聚力攻克癌症早期檢測問題,並在國內率先提出分子遺傳技術應用於癌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早期篩查、輔助診斷、用藥指導、預後評估、復發監測)的商業模式。

目前高美基因研究團隊在癌症早檢研發管線上的癌種已經覆蓋了肝癌、肺癌、食管癌、卵巢癌、腎癌等;針對兒童腦癌,研究團隊計劃將來使用更大的MB樣本量來進一步完善研究結果,從而加速推動技術轉化,預計明年將可以推出LDT的產品,讓更多的兒童腦癌患者獲益。


(素材來源 | 生物經緯、高美基因 編輯|馮秋璐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癌症早檢生物科技企業「高美基因」完成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
    【獵雲網北京】7月28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據動脈網報導,癌症早檢生物科技企業「高美基因」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由南京江北新區科技投資集團旗下的高新創投獨家投資。高美基因CEO盧國華表示,感謝投資方江北科投的大力支持!
  • 利用"糖蛋白質組學"進行癌症篩查 新銳公司完成$3400萬B輪融資
    蛋白質糖基化異常可導致炎症、癌症等疾病的發生。隨著質譜分析等技術的進步,糖蛋白質組學(glycoproteomics)正在被用於發現和鑑定與疾病的發生和進展相關的糖蛋白。InterVenn 公司利用專有的糖蛋白質組生物標誌物發現平臺,致力於多種癌症的早期精準診斷。通過AI和深度學習優化算法,公司可以在短時間內識別並準確定位樣品中的蛋白質糖基化。
  • 博爾誠:全球首創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獲批,掀起癌症早診創新革命
    在美留學期間,韓博士創立了通過逆轉錄病毒靶向治療乳腺癌的基因治療方法。雖說這一技術療效顯著,但仍舊存在復發問題。「癌症很狡猾,只要有一個癌細胞沒殺死,很快會捲土重來。早發現和早治療才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於是,韓博士萌生了投身癌症早篩早診領域的想法。
  • 「會師」納斯達克 腫瘤NGS檢測雙雄競逐早篩早檢市場
    泛生子緊隨其後——因為這兩家公司同屬於中國腫瘤基因檢測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所以兩者不約而同選在這個時間在美股「會師」,格外引人關注。  拋開美國市場有同類精準醫療對標上市公司因素,背後是對「國內NGS赴美第一股」的激烈競爭。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癌症早篩是基因測序行業最為活躍的方向之一,主要通過檢測從腫瘤原發或轉移部位釋放到血液中的 ctDNA來檢測早期癌症,操作簡便,是癌症診斷從有創到無創的重大革新,近年 來正不斷得到政策支持和監管機構的認可。隨著國內部分早篩產品落地可期,早篩檢測將成為癌症市場的下一個爆發點。
  • 泛生子Q3財報解析:癌症基因檢測行業已呈現"燎原之勢"
    癌症作為"眾病之王",已成為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2019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癌症)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面對如此迫切的臨床需求,癌症精準醫療的概念正從陌生走向普及,而作為其發展主要推動力的基因科技也已從最初的極為陌生、不易觸及的定位,向"應檢盡檢"的基礎設施型技術逐漸過渡轉變。
  • 無創血檢可提前4年發現癌症
    研究團隊通過系統的隊列隨訪,長期跟蹤隊列人群各種重大慢性病的發生情況,並且在無症狀人群中於多個時間節點跟蹤採集了150餘萬份各類生物樣本長期保存。陳興棟表示,在病症發展早期,甚至在無症狀未確診的若干年前,癌症病人的血液中便已存在癌症信號。
  • 精準醫學精英企業家論壇在廣州舉行, 癌症早篩早診和腫瘤免疫治療...
    圍繞癌症早篩早診、腫瘤治療等熱點話題,來自迪安診斷、泛生子、燃石醫學、百濟神州、碳雲智能的5家行業大咖,現場解讀精準醫學前沿動態,探討產業布局與市場機遇。「我們能不能通過檢查血液裡的癌細胞釋放出來的ctDNA,發現早期腫瘤?」胡云富提到,瞄準此方向,泛生子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肝癌早篩方面的成果尤為突出。今年9月,泛生子自主研發的基於高通量測序(NGS)的肝細胞癌早篩液體活檢產品HCCscreen,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成為我國首款獲此認定的癌症精準醫療企業的早篩液體活檢產品。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同時,Exact Sciences宣布已經以4.1億美元收購DNA甲基化研發企業Base Genomics;2020年11月,諾輝健康獲得了國內首個具有癌症早篩產品意義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個註冊證中明確寫明了「篩查」的預期用途,與國內同類產品獲批的用途均為「輔助診斷」相比,打開了新的破局點。熱度漸起,癌症早篩賽道風口已來。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我們認為,液體活檢應用於胰腺癌早篩檢測時,相比傳統檢測手段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絕對優勢;同時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早期篩查手段,患者痛苦小、接受度高,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前列腺癌早期篩查主要靠直腸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這兩項檢查都是前列腺普查中必要的檢查手段。如果這兩項指標有異常,接下來可考慮前列腺超聲和核磁等影像學檢查。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2020年9月,行業頭部企業Grail申請IPO,並宣布計劃於2021年以LDT方式推出泛癌種早篩產品Galleri,可檢測50餘種癌症,用於50歲以上無症狀人群癌症篩查,讓泛癌種早篩受到了空前關注。隨著泛癌種早篩產品逐漸成熟,行業內呈現出了單癌種早篩和泛癌種早篩雙足鼎立的局面。泛癌種早篩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不利因素?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核子基因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癌症能否早期發現,往往是能否治癒的關鍵因素。 癌症防治的關鍵出路為「三早」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症治療率的關鍵。只要早期發現,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癒。
  • 基因檢測企業23魔方融資1億元人民幣,經緯中國領投
    網易科技訊3月6日消息,基因檢測企業23魔方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雅惠醫療、漢王科技、德商奇點跟投,總額1億元人民幣。
  • 收購自己創造的公司: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 80億美元收購癌症早篩...
    原標題:收購自己創造的公司: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 80億美元收購癌症早篩公司GRAIL   9月21日,基因測序領域迎來今年一筆大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當精準醫療的理念引入中國後,整個市場呈現了比美國更為迅猛的發展局面,其中,基因檢測因為在精準醫療中處於的核心和基礎地位,可以改變人們的醫療決策,在國內很多領域已經領先全球率先進入大面積臨床應用階段。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的基因檢測,近年來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面對龐大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需求,癌症早篩已被視為坐擁千億級市場前景的新賽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整體市場加速升溫。
  • 天府軟體園企業『23魔方』宣布完成1億元新融資 經緯中國領投
    i黑馬訊 3月6日消息,今日,位於天府軟體園E區的國內基因檢測領跑者『23魔方』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由經緯中國領投,雅惠醫療、漢王科技、德商奇點跟投,總額1億元人民幣。根據相關資料,23魔方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累計完成五輪融資,總額近兩億元人民幣,為國內消費級(DTC)基因檢測領域公開融資規模較大的企業。新的融資將被重點用於提升檢測產能和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此輪融資還將被用於進行項目研究和市場推廣等方面。
  • 諾輝健康拿下首個基因檢測癌症早篩三類證 引領早篩進入合規階段
    今年液體活檢早篩明星企業Grail申請納斯達克上市,更是為這股癌症早篩的熱潮再添一把柴。2020年11月9日,諾輝健康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實現了癌症基因檢測早篩領域的「第一證」。臨近年底,這一事件將2020年的癌症早篩賽道逐漸推向高潮,也標誌著癌症基因檢測早篩真正從研發端走入了合規化市場化階段。
  • 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頭部效應加劇,分子診斷異軍突起
    2019年中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名列前茅;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併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與此同時分子診斷公司熱度持續,佔據大量行業資源。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4期:1/8癌症患者攜帶遺傳性突變,半數或被...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 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每8名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具有與癌症相關的遺傳基因突變。
  • 諾輝健康拿下癌症早篩「第一證」,下一步將赴港上市
    國內癌症早篩產品迎來重大進展。 杭州諾輝健康宣布,國家藥監局已批准公司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並在預期用途中明確「常衛清」適用於「40-74歲結直腸癌高風險人群的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