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記憶也是可以遺傳的

2020-12-08 生物谷

2016516日 訊 /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最近發現,我們的生活經歷也許可以遺傳給子代或孫代,而且這種遺傳功能能夠開啟或關閉。

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表達的遺傳變化的學科。雖然一些變異能夠遺傳,但並不是由於DNA本身的變化導致的。例如,我們的生活經驗是不由DNA編碼控制的,但這些信息也能夠通過遺傳的方式傳遞給我們的孩子。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個體受過外傷之後,會導致後代出現某些相關的效應。

這一現象不禁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記憶」是如何遺傳的?

來自Tel Aviv大學的研究者們希望搞清楚這一問題,他們發現能夠通過外界幹預的方式「啟動」或「關閉」環境影響的代際遺傳。

相關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主要作者是來自Tel Aviv大學生命學院與Sagol神經科學院的Oded Rechavi等人。

遺傳機制

根據文章報導,表觀遺傳學反應可以通過主動的方式進行代際遺傳。「我們之前發現線蟲在經歷飢餓以及病毒感染之後,會將smallRNA傳遞給它們的後代。這些smallRNA能夠幫助其後代針對這些外界的刺激早做準備」。

我們另外還發現了這種可遺傳的smallRNA在代際之間穩定擴增的機制。這一機制保證了smallRNA不會隨著個體的繁衍而加劇稀釋。一類叫做RdRPRNA聚合酶是擴增smallRNA的關鍵元件」。

從此開始,科學家們找到了能夠開啟與關閉表觀遺傳代際傳遞的「開關」——(MOTEK Modified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Kinetics,本質是一系列基因)。這一研究雖然是在線蟲水平得出的,但能夠幫助解釋表觀遺傳信息能夠遺傳這一現象背後的機制,這對於理解我們人類的表觀遺傳現象也有幫助。

原始文章發表在Futurism網站。(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Memories can be inherited, and scientists might have just figured out how

DOI: 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6.02.057

PMC:

PMID:

A Tunable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Duration of the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

Leah Houri-Ze'evi, Yael Korem, Hila Sheftel, Lior Faigenbloom, Itai Antoine Toker, Yael Dagan, Lama Awad, Luba Degani, Uri Alon, Oded Rechavi

 

In C. elegans, small RNAs enable transmission of epigenetic responses across multiple generations. While RNAi inheritance mechanisms that enable "memorization" of ancestral responses are being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the duration of inherited silencing and the ability to forget the inherited epigenetic effects are not known. We now show that exposure to dsRNA activates a feedback loop whereby gene-specific RNAi responses dictate the transgenerational duration of RNAi responses mounted against unrelated genes, elicited separately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RNA-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 aside from silencing of genes with complementary sequences, dsRNA-induced RNAi a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heritable endogenous small RNAs, which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RNAi factors. Manipulating genes in this feedback pathway changes the duration of heritable silencing. Such active control of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could be adaptive, since ancestral responses would be detrimental if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progeny and the ancestors were different.

 

 

 

 

 

 

 

相關焦點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博士後David說,我們的這篇文章解釋了受精卵發育的機制,簡單的說,受精卵首先要清除來自母體和父體的遺傳程序信息才可能分化成一個全新的生命。生物學的一個經典難題是,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如何蛻變成一個新生命?當精子遇上卵細胞時,受精卵首先要清除來自親代的特殊程序信息(精子或卵細胞自身的遺傳程序信息),然後再開始生長成為一個新的生命。
  • Cell:挑戰常規!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2016年4月7日/生物谷BIOON/--根據表觀遺傳學---研究可遺傳的基因變化,其中這種基因變化並不是由我們的DNA直接編碼的---的說法,我們的生活經歷可能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的孩子。對創傷事件存活者的研究已提示著遭受應激(exposure to stress)可能確實持續地影響子孫後代。但是這些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傳遞的呢?
  • Cell:研究揭示大腦工作記憶新圖譜
    2020年10月1日訊/生物谷BIOON/---在《細胞》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工作記憶並不是整齊地局限在一個大腦區域,而是需要至少兩個大腦的同步活動。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工作記憶只是大腦一部分的假設,並有助於科學家查明其遺傳和機制基礎。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論文標題:Pioneering function of Isl1 in the epigenetic control of cardiomyocyte cell fate 期刊:Cell Research 作者:Rui Gao, Xingqun
  • 記憶還能遺傳?你吃的魚,可能就殘留著史前的記憶
    研究人員發現金魚可以在長達1個月裡記住「光—躲避」的行為模式。 除了金魚,研究人員還通過「光-食物」的刺激方式在模式生物斑馬魚上發現類似的結果。不僅如此,後續還有科學家觀察到飼養的魚類對進食刺激能夠保持長達幾年的記憶。
  •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19:48:5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Amos Tanay課題組通過單細胞分析,揭示了癌細胞克隆如何維持其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
  • 記憶鞏固需要快速的神經元翻譯
    ,揭示了記憶鞏固需要快速的神經元翻譯。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結合敲入小鼠和化學遺傳(針對細胞類型特異性藥物誘導的蛋白質合成抑制)方法,其可實現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α的快速和可逆磷酸化,從而導致體內50%的一般翻譯受到抑制。研究人員使用細胞類型特異性藥物誘導的蛋白合成抑制作用發現,泛神經元和外側杏仁核(LA)內興奮性神經元中的靶向蛋白合成抑制損害了長期記憶。這可以通過人工化學激活LA神經元來恢復,儘管需要以刺激的普遍化為代價。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質的遺傳是保持細胞表觀遺傳記憶的核心。組蛋白的放置(Deposition)和多種翻譯後修飾在基因調控中起直接作用【8】,因此,這些特徵的遺傳可能賦予細胞記憶。核小體在複製叉位置的組裝與DNA複製緊密結合,因此是理解染色質功能如何在細胞分裂中遺傳的關鍵切入點。染色質組裝代表了一個獨特的實驗系統,可以用以進行表觀遺傳學的研究。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以這種方式,免疫細胞對這次吞噬形成分子記憶,從而影響它們的炎性行為。」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黑腹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一種特定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如何被活化以便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果蠅的使用允許研究人員針對免疫細胞在活的有機體內遷移時的動態行為拍攝時移影片。這也允許他們輕鬆地操縱果蠅內的基因和信號通路來測試哪些基因在免疫細胞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爭鳴:記憶 T 細胞的前世今生
    此外,細胞毒性 T 細胞另外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於,當他幹掉敵人後,他還會記住敵人,下次當有類似的敵人入侵時,就可以快速地消滅敵人,而這正是通過接種牛痘對抗天花的奧秘所在。為了以示區分,直接發揮殺傷作用的 T 細胞成為效應 T 細胞(effector),而具有特殊記憶的 T 細胞成為記憶 T 細胞(memory T cell),它們可在體內存活十年甚至更久。
  • 祖先的遺傳記憶可以幫助生物重新適應環境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有機體在其祖先的家園中具有長期的「記憶」,有助於他們適應環境變化。這項研究涉及在青藏高原和鄰近的低地地區飼養雞。「塑性」表型變化涉及改變的基因活性,但不重寫DNA分子中的遺傳密碼,而突變通過修改密碼本身中的字母序列而引起改變的基因活性。進化生物學家一直在爭論塑性和突變引起的適應性變化的相對作用,以及前者是否可作為後者的墊腳石。在雞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有機體重新引入祖先環境時如何重新適應特別感興趣。他們發現,與有機體適應新環境相比,當生物返回祖先家園時,塑料變化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再者,這些新的認識首次描述了這種遺傳信息的生物學結果。這項研究證實母本表觀遺傳記憶是新的一代發育和存活所必不可少的。
  • Cell重磅:在諾獎成果基礎上,用「全光學」來「操縱記憶」
    關於記憶是如何儲存的,這些結果使我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發現最終可以幫助我們發展新療法,以治療影響記憶的痴呆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主要作者麥可·豪斯教授(倫敦大學學院Wolfson生物醫學研究所)說:「這項研究改變了遊戲規則,因為它表明我們可以利用光學讀寫特定神經元的活動來操縱記憶,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長時間以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著的爭論是在生物體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性狀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日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Immunobiology and Epigenetic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不僅DNA遺傳信息可以傳給後代,用於調控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後代。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圖片來自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10.009。這項新的研究證實保持細胞身份的機制是基於DNA的包裝方式。人們已知在細胞核中,分子DNA鏈被包裹在核小體(nucleosome)中一組稱為組蛋白的蛋白周圍,所有這一切都位於稱為染色質的較大超結構中。
  • 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線蟲體內的多種小RNA能夠轉移至生殖細胞,從而完成代際間的遺傳【1】,並可以通過RNA複製酶直接合成【2】。小RNA的遺傳通常在代際間保持穩定【3】,但對於某些特定的內源性小RNA以及外源小RNA(如為敲降特定基因而導入的dsRNA),其代際遺傳則表現出極高的差異性。例如,外源導入的dsRNA可以在一些個體多代繁殖後仍然保持其活性,而在另一些個體的繁殖中則迅速失活。
  • Cell重磅 | 記憶和生發中心B細胞由抗體親和力決定
    B細胞,這些抗體可以通過其結合能力來鑑定抗原。另外,少數低親和力的記憶B細胞可以在新的GC中恢復。實驗表明,進入次級GC的恢復記憶B細胞有很大一部分與其未成熟的競爭性細胞競爭,因為它們是根據對抗原的親和力來選擇的。但是,重新進入次級GC的記憶細胞中包含表達親和力低於流式細胞儀檢測所需閾值的受體的細胞,需要重新激活。出乎意料的是,大量記憶細胞對抗原的可測親和力幾乎沒有甚至沒有。
  • Cell繪製出全球不同種族70餘萬人的血細胞遺傳圖譜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Guillaume Lettre、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Paul Auer等110多名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來自全球不同種族70餘萬人的血細胞遺傳圖譜。研究人員探討了不同族群在多個人群中的臨床意義和預測價值,並比較了遺傳結構和自然選擇對人群之間這些血型的影響。總而言之,研究人員對血液學特徵的研究結果突顯了在遺傳研究中更全面的群體價值。
  • 記憶T細胞起源之爭,Nature給出答案
    這也是疫苗出現的基礎,通過人工減毒的病原體來激活記憶T細胞。因此,了解如何建立和維持免疫記憶可以為改進疫苗的設計提供參考。但記憶T細胞的來源一直以來並不明確,直到最近Nature上的兩篇論文提出,記憶T細胞是來自於效應T細胞,從而揭示了記憶T細胞的起源。
  • 為什麼人類的記憶不能遺傳?
    因為記憶不是基因鏈中的信息。即便是,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去甲基化過程也會抹除「記憶」人類未來的一個高級進化方向應當是知識遺傳。即父母直接將大腦中的知識通過某種途徑遺傳給胎兒。這樣就能很明顯你想的根本不會成立,父母的知識是不會進入DNA的,不可能遺傳給下一代,知識這種東西根本不是遺傳物質,也不能轉移到DNA裡,即使人類進化也不可能做到,你以為人類的DNA是電腦硬碟可以存數據嗎為什麼有些東西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隱性知識麻煩告訴我他在對人類知識的哪些方面依賴於信仰的考查中,偶然地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即這種信仰的因素是知識的隱性部分所固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