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T細胞起源之爭,Nature給出答案

2021-01-15 解螺旋

經驗 | 文獻 | 實驗 | 工具 | SCI寫作 | 國自然


作者:葉子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記憶 T細胞是一種「記仇」的細胞,能夠長期識別出那些以前遇到的特定微生物。當病原體再次侵犯時,能夠很快作出反應。這也是疫苗出現的基礎,通過人工減毒的病原體來激活記憶T細胞。因此,了解如何建立和維持免疫記憶可以為改進疫苗的設計提供參考。


但記憶T細胞的來源一直以來並不明確,直到最近Nature上的兩篇論文提出,記憶T細胞是來自於效應T細胞,從而揭示了記憶T細胞的起源。


記憶T細胞在對病原體做出反應之前,被稱為初始T細胞(Naive T cell, Tn)。當它們識別出病原體時,它們迅速分裂並表達諸如有助於抵抗感染的細胞因子蛋白質這樣的分子。這些反應細胞被稱為效應T細胞,更具體的說,是一種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的效應細胞,它們可以進到炎症組織中並殺死感染的細胞。


一旦病原體被消除,大多數效應細胞就會死亡,但是仍然存在一小部分長壽命記憶細胞,如果再次發生感染,那麼它們就會迅速作出反應,這些長壽的細胞就是記憶T細胞。



關於記憶T細胞的起源,目前提出兩種可能:一種認為記憶T細胞是直接從初始T細胞中產生,這種細胞可能早在其第一次細胞分裂時就會產生具有效應T細胞或記憶T細胞潛能的細胞;另一種則認為,記憶T細胞是從逃逸死亡的效應細胞中產生的。



Akondy團隊和Youngblood團隊近期在Nature發表的論文就是為了搞清這個過程。




他們向DNA中插入甲基團(Me)來監測,這種改變通常與基因表達的降低有關。之後分析了初始T細胞、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中與初始細胞功能和效應細胞功能相關基因的甲基化情況,以揭示細胞的發育歷程。


這兩項新的研究都是通過追蹤感染過程中的CD8 + T細胞來解決這一爭論。所不同的是,Akondy 等人研究了接受黃熱病病毒疫苗的人,而Youngblood和他的同事們選擇了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這兩項研究都檢測了天然,效應和記憶T細胞表觀遺傳修飾的群體中可遺傳的化學修飾或對不改變DNA序列的細胞DNA的結構變化。這種變化往往與基因表達調控有關,使細胞及其後代能夠「標記」一種特定的基因表達模式。DNA甲基化就是這樣一種改變,可以將基因固定在「off」位,從而使其表達沉默。



Akondy團隊檢查了T細胞中的DNA構型,確定「Close」狀態的基因組區域,基因表達機制無法訪問基因組區域,而處於「Open」狀態的區域允許基因表達。雖然RNA分析能夠得到當前細胞轉錄基因的快照,但作者還是用了分析表觀遺傳變化的方法來尋找到達轉錄狀態的具體路徑。



Youngblood團隊做了全基因組的DNA甲基化分析發現,作者發現DNA甲基轉移酶Dnmt3a是在免疫反應期間負責從頭DNA甲基化的關鍵酶。在初始T細胞分化為效應T細胞後,其DNA甲基化譜發生改變。許多與初始狀態相關的基因被加上了甲基,而在編碼效應物應答的關鍵基因處發現了甲基的消失。在分化成記憶T細胞的效應T細胞中,初始狀態下的基因甲基化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去除。


兩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雖然記憶T細胞不再表達效應分子,但編碼這些分子的基因仍然是處於低甲基化狀態。所以即便這些記憶T細胞不分裂或表達效應分子,但在遇到病原體時就會再活化分裂出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產生高水平的顆粒酶B和穿孔素,即發揮它們的免疫作用的功能分子。在記憶T細胞並不含有顆粒酶B和穿孔素,但是它們也沒有完全關閉這些基因。


他們證實了,記憶CD8 T細胞起源自一小部分效應CD8 T細胞。不過記憶T細胞中也是存在差別的,一部分像初始T細胞那樣在整個身體內循環,等待著免疫系統的召喚;另一部分則是駐留在諸如肺、皮膚和腸組織中,這些組織都是抵抗病原體第一道防線。這些不同類型的記憶T細胞是否通過相同的途徑產生仍有待確定。


相關焦點

  • Nature又放毒了,記憶T細胞居然起源於效應T細胞(2篇Nature重磅推出)
    iNature:記憶T細胞的起源不是清楚。
  • 淋巴管的起源之爭,為醫學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
    一百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為淋巴系統起源這一問題爭論不休,有些科學家認為,淋巴系統起源於成血管細胞(angioblast)的特化幹細胞,另外一些科學家則認為是由胚胎靜脈分化而成。隨著科學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事實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直到2015年5月20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才將「淋巴系統起源」這場百年之爭平息下來。
  • Eomes是自特異性記憶表型CD8+T細胞的前體細胞標誌
    Eomes是自特異性記憶表型CD8+T細胞的前體細胞標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12:46 美國芝加哥大學Peter A.
  • 組織駐留型CD8+記憶T細胞塑造次級T細胞反應
    組織駐留型CD8+記憶T細胞塑造次級T細胞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5:09:11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Klaas P. J.
  •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5:00:31 美國匹茲堡大學Dario A. A.
  • 陳根:真菌和古菌,生命起源之爭
    文/陳根真核生物起源被稱為生物界僅次於生命起源的第二大謎團。而早在1905 年,米熱秋沃斯基(Merechowsky)就提出了線粒體起源的「內共生」假說。該研究團隊首先在線粒體和α-變形菌的蛋白序列中,使用多種「去除異質性位點」的預處理方法,通過進化分析檢驗該預處理步驟對物種進化關係的影響,系統性地證明了「去除異質性位點」方法在解答線粒體起源問題時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無法構建穩定的物種進化關係,導致假陽性結果。
  • 解決「線粒體起源世紀之爭」,我國學者證實線粒體起源於α變形菌
    這三大類生命的起源方式,是根本性的世界級科學問題之一。其中,細菌和古菌可能起源於40-35億年前的地球。而早在1905 年,米熱秋沃斯基(Merechowsky)就提出了線粒體起源的「內共生」假說。線粒體的起源更加撲朔迷離,亟需進一步深入探究和解答。
  • PNAS:揭示記憶T細胞產生之謎
    在清除這種感染後,一些抵抗這種病原菌的T細胞轉化為 「記憶」T細胞,而且這些記憶T細胞記住這種病原菌,並且準備好保護身體免受未來的再次感染。之前的研究已發現記憶T細胞是身體保持長期免疫力的關鍵,但是這些細胞的數量和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從而使得一些人更可能再次受到感染。
  • 南科大學者合作發表有關線粒體起源世紀之爭的研究成果
    這三大類生命的起源方式是世界級科學問題之一。其中,細菌和古菌可能起源於40至35億年前的地球。而早在1905年,Merechowsky就提出了真核生物細胞中關於線粒體起源的內共生假說。目前普遍觀點認為,真核細胞是在約20至18億年前由一個細菌細胞融合進一個古菌細胞產生的(如圖1);被融合的細菌與古菌宿主形成了內共生關係,並逐漸進化成了現代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
  • 體內T細胞「警察」記憶之謎揭示
    並且,這些抗體有出色的記憶力和識別力,即便「敵人」喬裝打扮,也能憑藉超凡記憶,獲取勝利。 相比B細胞,T細胞則是通過自身的智慧,直接擒敵。它們能時刻保持警覺,不斷地在體內巡邏,一旦發現敵方目標,則不惜一切代價,快速組織各方兵力,進行殲敵。
  • PNAS:記憶T細胞產生之謎初步揭
    導讀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蘇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在記憶T細胞中運行的一種分子機制
  • Nature Medicine:Notch信號通路控制CD4陽性記憶T細胞的存活
    2015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為了保護機體免於遭受將來相同的病原體感染,CD4陽性T細胞能分化成記憶於此相對的,還有一群名為自主活化的CD4陽性記憶T細胞會持續存在於組織中造成對身體的破壞。然而機體如何控制CD4陽性記憶T細胞種群穩定的詳細機制還不清楚。
  • 研究揭示體內T細胞「警察」記憶之謎
    並且,這些抗體有出色的記憶力和識別力,即便「敵人」喬裝打扮,也能憑藉超凡記憶,獲取勝利。  相比B細胞,T細胞則是通過自身的智慧,直接擒敵。它們能時刻保持警覺,不斷地在體內巡邏,一旦發現敵方目標,則不惜一切代價,快速組織各方兵力,進行殲敵。
  •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1型Treg細胞促進CD8+組織記憶T細胞的生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9 13:29:36 葡萄牙裡斯本大學Marc Veldhoen、Cristina Ferreir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1型調節性T
  • 爐石傳說趣味DIY之工作細胞篇
    工作細胞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動漫,正值工作細胞第二季播出之時。小編我也突發其想如果細胞們進入爐石傳說中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所以DIY幾張細胞供大家欣賞。1、同時也蹭蹭工作細胞的熱度!記憶B細胞:由於記憶B細胞的特性,所以DIY成了需要對手第二次使用相同卡才能發揮效果的卡。但發揮出效果就是收益超高的。血小板:血小板擁有著超高的人氣,小編我當初找圖時全是血小板的圖。5費招4個11回8血無疑是非常強大的,同時也可以在對戰特定卡組有更大的發揮,如版本之子進化薩。
  • 單細胞生物記憶揭示智慧起源
    圖片說明:科學家在多頭絨泡菌身上發現了原始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圖片來源:EYE OF SCIENCE/SPL)學習和記憶能力是智慧的根本。日本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一種原生質粘菌(protoplasmic slime,單細胞生物,但具有多個細胞核)中發現了記憶能力和神經活動性。該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PRL)上。
  • 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強烈的CD4+和CD8+記憶T細胞
    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強烈的CD4+和CD8+記憶T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9 17:12:53 英國牛津大學Tao Dong研究團隊發現,COVID-19康復患者中存在SARS-CoV-2引發的強烈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非晶固體剛性起源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童華課題組在有限溫度下非晶固體剛性起源的研究取得最新進展。該項研究詮釋了在沒有發生自發對稱破缺且簡諧近似完全失效的情況下,非晶固體如何通過力學自組裝獲得剛性。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8663-7
  • 強調共同起源記憶,遺忘與現實人群無關的過去
    族群不是一個有固定疆界、族界的人群,相反,族群邊界是易變的,因此,藏族邊界也在不斷變遷,這種族群邊界不僅由本族群的認同影響,也受非本族群對「非我族類」之族群邊界的認同影響。藏族歷史上族稱的變遷便可以由「邊緣理論」或「族群邊界」來解釋。
  • 美國男孩奇幻記憶,給出了答案
    不同的科學家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論。自古以來,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有許多的關於靈魂和轉世投胎的傳說,這也讓後來的人們懷疑起了靈魂的真實性,因為無風不起浪,為了研究靈魂的真實性,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一批精神病學專家們還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知覺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