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2020-11-26 科學網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19:48:5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Amos Tanay課題組通過單細胞分析,揭示了癌細胞克隆如何維持其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2020年6月29日,《自然-遺傳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轉錄和DNA甲基化分析與Luria-Delbrück實驗設計相結合的方法,證明多種類型的癌細胞中存在克隆穩定的表觀遺傳記憶。結腸癌克隆細胞群的縱向轉錄和遺傳分析表明上皮到間充質轉錄特徵的緩慢漂移譜,這似乎與遺傳變異無關。DNA甲基化圖譜與這些特徵相關,但也反映了獨特的節律樣甲基化丟失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甲基化變化可以通過整體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來解釋。

但是,對於特定類型的啟動子,特別是癌症-睪丸抗原,去阻抑與順式甲基化的喪失有關,並可能由其驅動。這項研究表明,通過表觀遺傳記憶可以使癌細胞中的基因亞克隆結構多樣化。

研究人員表示,克隆調控程序的傳播利於癌症發展。人們對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與遺傳誘導因子相互作用以重塑這一過程了解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ngle-cell analysis of clonal maintenance of transcriptional and epigenetic states in cancer cells

Author: Zohar Meir, Zohar Mukamel, Elad Chomsky, Aviezer Lifshitz, Amos Tanay

Issue&Volume: 2020-06-29

Abstract: Propagation of clonal regulatory programs contributes to cancer development. It is poorly understood how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teract with genetic drivers to shape this process. Here, we combine single-cell analysis of transcrip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with a Luria–Delbrück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clonally stable epigenetic memory in multiple types of cancer cells. Longitudinal transcriptional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clonal colon cancer cell populations reveals a slowly drifting spectrum of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criptional identities that is seemingly independ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DNA methylation landscapes correlate with these identities but also reflect an independent clock-like methylation loss process. Methylation variation can be explained as an effect of global trans-acting factors in most cases. However, for a specific class of promoters—in particular, cancer–testis antigens—de-repression is correlated with and probably driven by loss of methylation in cis. This study indicates how genetic sub-clonal structure in cancer cells can be diversified by epigenetic memory.

DOI: 10.1038/s41588-020-0645-y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45-y

相關焦點

  • 表觀遺傳大牛張元豪繼Cell、Science後,在表觀遺傳領域取得新成果(系統總結!)
    這些技術證明可及性差異與特定轉錄因子(TF)相關,並為「規則」的細胞變異提供新的見解。在這些方法中,研究人員隨機選擇細胞用於下一代測序,並使用計算去卷積解碼細胞變異。因此,使用可用技術,我們僅能解釋細胞變異並通過聚類,維度減少(例如主成分分析方法或投影到大塊支架上)間接定義亞型。到目前為止,細胞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變異不能明確地與細胞表型或細胞狀態相關聯。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植物所在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PcG和TrxG蛋白分別參與基因抑制和激活,通過形成不同的複合物,維持關鍵發育調控基因的特異性轉錄。  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關於光周期開花提出了新的問題,如光周期變化是否造成FT染色質狀態的轉換,從而塑造FT的表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林榮呈團隊發現葉脈中表達的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長日照結束時激活FT。
  •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53:38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niko Sajti等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工作揭示了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 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PcG和TrxG蛋白分別參與基因抑制和激活,通過形成不同的複合物,維持關鍵發育調控基因的特異性轉錄。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關於光周期開花提出了新的問題,如光周期變化是否造成FT染色質狀態的轉換,從而塑造FT的表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林榮呈團隊發現葉脈中表達的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長日照結束時激活FT。
  • Genet & Epige:表觀遺傳機制如何調節多種有機體的生命機能
    ,但其卻可以使基因產物具有不同的功能,隨著多細胞有機體進化產生,使得基因多樣性的過程就由表觀遺傳學機制來完成並且維持了,表觀遺傳學可以通過向DNA添加化學標記或者向圍繞DNA的蛋白添加標記來使得基因具有不同的功能,近來有研究表明,在高度發育的真核生物中,幫助DNA摺疊的蛋白質的這種特殊修飾可以調節吸附到DNA上的化學標記的水平。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而目前關於DNA複製、細胞周期以及表觀遺傳組學之間關係的機制分析為複製偶聯的染色質裝配和複製後染色質的維持提供了一些見解。複製之後染色質表觀遺傳狀態的成熟過程將從核小體組織、組蛋白修飾傳播以及抑制性染色質與活躍染色質上表觀遺傳修飾的恢復進行總結。1. 核小體組織核小體在全基因範圍內包裹DNA,並在局部調節轉錄和DNA修復機制的基因組可及性。直到最近,人們對DNA複製對核小體定位的影響仍然知之甚少。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表觀遺傳 (epigenetic) 機制是讓諸如飲食、疾病和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能夠激活或關閉身體中基因的生物機制他們發現在E(z) mRNA和蛋白水平都大幅度降低(E(z)-KD) 的早期受精卵中,H3K27me3的水平並沒有減少,這表明這些H3K27me3是從母體中遺傳下來的,而不是受精過程中重新產生的。但是隨著受精卵的細胞分裂,E(z)-KD受精卵中的H3K27me3會迅速丟失,說明從卵子中獲得的E(z)對維持H3K27me3在細胞分裂時的傳播非常重要。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Gao, Xingqun Liang, Sirisha Cheedipudi, Julio Cordero, Xue Jiang, Qingquan Zhang, Luca Caputo, Stefan Günther, Carsten Kuenne, Yonggang Ren, Shoumo Bhattacharya, Xuejun Yuan, Guillermo Barreto, Yihan
  • 口腔鱗狀細胞癌的表觀遺傳學研究現狀和進展
    其中易感基因的遺傳背景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共同導致OSCC的發病,其遺傳因素主要包括基因變異及表觀遺傳修飾異常等,基因遺傳變異主要包括DNA序列發生不可逆的缺失、擴增、突變等改變,進而導致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表觀遺傳修飾異常主要為基因表達過程出現改變,導致基因的活化或沉默。
  • 識別控制癌細胞狀態和藥物反應調控機制的研究
    他補充說:「重要的是,定義每種亞型的腫瘤檢查點可以被解構為幾個激活和失活的主要調節因子塊的非常具體的組合,具體來說,本研究中確定了24個。MRB可潛在調節實施和維持腫瘤細胞轉錄身份所需的互補遺傳程序,這種程序增強癌細胞行為的關鍵方面,並決定對特定藥物和治療幹預的敏感性。」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調控是生物體調節基因表達及染色體行為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基因表達調控、轉座子沉默、基因組穩定性以及生物體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植物中,表觀遺傳調控廣泛存在,在植物響應外界環境、調控生長發育可塑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相關技術手段的發展,一幅表觀基因組學「畫卷」也漸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 Cell發表關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對人類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細胞的發育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特徵以及對於反覆流產、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並不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遺傳給後代,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課題組在
  • Nature子刊:這個轉錄因子可維持T細胞「殺手」特性
    日前,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解剖學及再生生物學系的副教授(Adjunt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natomy and Regenerative Biology)彭衛群帶領的研究團隊,與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維持T細胞特性的重要轉錄因子。
  • 研究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的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
  • 植物所揭示種子休眠與萌發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組蛋白修飾介導的表觀遺傳基因轉錄調控可能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其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永秀研究組利用遺傳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擬南芥SNL1和SNL2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制。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細胞重編程是指在特定條件下將代表成體細胞「身份」的表觀遺傳記憶擦除,使之重新獲得多能幹性的過程。經重編程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在疾病的機制研究、藥物篩選和細胞移植治療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loop是一種特殊的染色質結構,由RNA:DNA雜合鏈和游離的單鏈DNA組成。R-loop在許多物種中保守存在,且參與調控染色質修飾、DNA複製和基因表達等多種生物學過程。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