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控制癌細胞狀態和藥物反應調控機制的研究

2021-01-15 美通社

紐約2021年1月14日 /美通社/ -- 美國紐約的一家生物技術和癌症藥物發現公司DarwinHealth, Inc.宣布,2021年1月11日的《細胞》在線出版物發表了一份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一種模塊化的主要調控因子布局控制癌症的轉錄身份」1,2,其中哥倫比亞大學和DarwinHealth的科學家應用了VIPER(通過強化調控分析對蛋白質活性進行虛擬推斷 )分析算法,從而識別在整個癌癌亞型連續體中起作用的復發性調控網絡(「腫瘤檢查點」)。

這篇研究論文由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生物學系的第一作者Evan Paull博士與DarwinHealth聯合創始人Andrea Califano教授和首席科學官 Mariano Alvarez博士以及其他研究人員共同提出結果並進行了分析,其中使用新穎的Multi-Omics主要調節因子分析框架(MOMA),確認了告知DarwinHealth技術的基礎範例。

本次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Instituto de Salud Carlos III/Ministerio de Asuntos Economicos y Transformacion Digital(西班牙)提供資金,研究表明,相同腫瘤亞型中個體患者內的不同遺傳改變誘導相同主要調節因子蛋白質的異常活性,從而維持該亞型的轉錄身份。此外,該研究還表明,主要調節因子在小型超連接的模塊主調節因子塊(MRB)中運行,這些模塊機械地控制了癌細胞存活所必需的關鍵癌症特徵。

使用VIPER技術,《細胞》中報導的結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確認之一,即基於網絡的專有方法在癌症治療靶標識別中的價值。後者已由哥倫比亞大學獨家授權給DarwinHealth,用於將科研成果進行商業轉化。《細胞》出版物得出的結論是,「總的來說,這些數據表明,MRB可能為在不同腫瘤情況下實施相同癌症標誌提供補充的『分子配方』」

「這些數據支持了Oncotecture假說,這表明比先前懷疑的更大和更細的穀物突變庫可能是誘導MR異常活動和實現轉錄腫瘤身份的原因,」Califano博士解釋說,「這個多學科團隊的研究結果還證實,基於腫瘤檢查點的主要調節因子在癌症中實施了調節瓶頸,從而導致了多種功能突變的影響。」他補充說:「重要的是,定義每種亞型的腫瘤檢查點可以被解構為幾個激活和失活的主要調節因子塊的非常具體的組合,具體來說,本研究中確定了24個。MRB可潛在調節實施和維持腫瘤細胞轉錄身份所需的互補遺傳程序,這種程序增強癌細胞行為的關鍵方面,並決定對特定藥物和治療幹預的敏感性。」

該研究提供了一個數據驅動的路線圖,用於識別潛在的治療靶點,這些潛在的治療靶點可能會有益於112種腫瘤亞型中的每一種,而這些患者的大部分亞型均受益,而不受其突變狀態的影響,這就是分析得出的特徵。因此,作者指出:「與遺傳學相比,它與轉錄細胞狀態已成為更準確的藥物敏感性預測指標的這一觀點相一致,這表明基於MR的分析可能比通過基於遺傳的方法來實現的潛在治療靶標更容易處理。」

這些研究發現和計劃的後續研究可能會以大量的重要方式改變癌症分類方案的發展軌跡,並改變基於精確的藥物發現方法的發展途徑。《細胞》中報導的方法和結果向癌症研究和臨床界介紹了一種用於對癌症亞型進行分類的全新方法 -- 實質上,根據下遊調節因子瓶頸的組成對它們進行分類,MRB的獨特組成代表了可靶向的腫瘤依賴性,與標準突變特徵無關。實際上,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這些基於MR的腫瘤檢查點是比突變本身更可靠地用於癌細胞治理開關。因此,這種全新數據驅動的負責癌細胞行為(和治療靶向的敏感性)的分子種類(即包含腫瘤檢查點的MR蛋白)的分類法代表了一種範式轉變,開啟了對癌症患者臨床護理前線有轉化影響的探究和應用的多種途徑。

DarwinHealth 執行長Gideon Bosker說:「《細胞》報導的新分子分類為識別和測試可能導致「調節因子網絡避孕」狀態的藥物奠定了基礎,即可禁用或破壞維持並永久保持癌細胞狀態的檢查點控制程序的形成。」

重要的是,由哥倫比亞的Califano和Alvarez開發的VIPER技術,使主要調節因子的識別成為可能,該技術已給與DarwinHealth獨家許可。VIPER可根據廉價且易於獲得的基因表達譜(通過mRNA測序進行測量)精確測量蛋白質活性。就像恆溫器保持恆定的室溫一樣,由VIPER推斷的主要調節因子會合併成複雜的自動調節模塊(腫瘤檢查點),這些模塊對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始終保持癌細胞的編程惡性狀態是充要條件。 

「包含腫瘤檢查點的主要調節因子蛋白的協調活性激活了癌細胞所需的關鍵標誌性程序。」DarwinHealth CSO的 Alvarez博士解釋說, 「它們中有控制沒有檢查的擴散、遷移和轉移進程的藥物,同時抑制了控制程序性細胞死亡(或凋亡)和免疫系統檢測的其他主要功能,以及其他可以防止腫瘤形成的功能。實質上,通過將遺傳信息和突變信息傳遞到離散的下遊調節因子聯結中,腫瘤檢查點中的主要調節因子開始並維持癌細胞的生物學和行為特徵。」

「在DarwinHealth,我們使用了由科學家和聯合創始人研發的取得專利權的基於VIPER的專有技術的整譜,可準確重複地量化主要調節因子的活動。」Bosker博士解釋說,「從現實世界可行的精確腫瘤學角度來看,我們已經開發了基於VIPER的特定診斷試驗,包括DarwinOncoTreat和DarwinOncoTarget,以查明可以逆轉整個腫瘤檢查點或特定主要調節因子活性的藥物。這些算法已獲得紐約和加利福尼亞州的CLIA認證,並且正在進行臨床使用,包括一些正在進行的臨床試用。」基於這項技術的首次臨床試用採用了HDAC6抑制劑ricolinostat和NAB-paclitaxel的組合,已表明對響應者和非響應者的預測幾乎達到100%的準確度,這在最近審查的原稿中已有報導,具體請見MedRxiv(medRxiv 2020.04.23.20066928)。

DarwinHealth基於腫瘤學的「發掘比基因更深入」的探索框架和《細胞》 論文中所述的相關技術,將繼續利用實驗性的和基於計算的推理方法的補充組合,以完全機械化地(而不是憑經驗)識別新癌症靶標、有效的藥物和biomarker,符合《細胞》報導的策略。

此外,該公司的藥物和新型癌症靶標探索計劃,包括DarwinOncoMarker,化合物到臨床(C2C)和新型癌症靶標計劃(NCTI)平臺,可使其科學團隊獨立或與生物製藥合作夥伴合作,將癌症最脆弱和最穩定的地方(更具體地說,在由腫瘤檢查點實施的調節界面處)作為靶點。

這些已經在領先的科學和醫學期刊上廣泛發表的DarwinHealth技術和方法,目前正在全球眾多臨床試用中進行評估。通過使用基於主要調節因子的分析,並利用其比單獨通過基於基因的方法更可行的治療靶標的能力(進而擴展為探索更有效的藥物),這些得到確認的方法有望解決與更傳統的、以突變為中心的精準腫瘤學方法有關的精度不足缺陷,因為其中許多方法都無法完全實現其最初的承諾。

### 

關於DarwinHealth 

DarwinHealth: Precision Therapeutics for Cancer Medicine是一家專注於生物技術的「癌症前沿」公司,由執行長醫學博士Gideon Bosker、Clyde的Andrea Califano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生物學系化學系統生物學教授兼主任Helen Wu共同創立。該公司的技術是由Califano實驗室在過去15年中開發的,並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獨家許可。 

DarwinHealth利用專有的系統生物學算法將幾乎每位癌症患者與最有可能產生成功治療結果的藥物和藥物組合進行虛擬匹配。「恰恰相反,這些相同的算法也可以優先考慮針對潛在人類腫瘤的研究藥物和化合物組合,以及針對新型癌症的靶標,」Bosker博士解釋道,「這對於尋求同時優化其藥物管道並探索機械可行的新型癌症靶標和和藥物-腫瘤序列的製藥公司來說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DarwinHealth的使命宣言是部署植根於系統生物學的新技術,以改善癌症治療的臨床效果。其核心技術(VIPER算法)可以識別出主要調節因子蛋白的緊密結合模塊,這些蛋白代表了癌症中一類新的有效治療靶標。這種方法在兩個互補的方面得到應用:首先,DarwinHealth的技術支持在癌細胞的調節因子邏輯的更基礎、更深層次的狀態下,系統地識別和驗證可用藥物治療的靶標,因此,我們和我們的科學合作夥伴可以基於基本的和更普遍的腫瘤依賴性及機制,對下一代可行性加以利用。其次,從藥物開發和探索的角度來看,這些技術能夠基於主要的調節因子和這些靶標的上遊調節劑來識別潛在的、可用藥物治療的新型靶標。這是DarwinHealth的直腸癌治療方法的重點,它著重於闡明和靶向腫瘤檢查點,提供了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和重新定位路線圖,以推進精準癌症藥物的探索和治療。 

DarwinHealth所採用的基於精確醫學的專有方法得到了其科學領導者撰寫的大量科學文獻的支持,其中包括共同開發公司關鍵計算基礎架構的DarwinHealth首席科學官Mariano Alvarez博士。這些專有策略通過整合來自生物信息學、體外和體內分析的數據,利用逆向工程,來分析癌細胞的全基因組調節因子和信號邏輯。 這提供了一個完全集成的藥物表徵和探索平臺,其目的是闡明、加速並確認藥物資產的精確發展軌跡,從而可以充分發揮其臨床和商業潛力。更多信息,請訪問:www.DarwinHealth.com.

1《細胞》184, 1–18,2021年1月21日(紙質版)
2《細胞》 (2021年1月11日在線出版物)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0316172?dgcid=author

標誌 - https://mma.prnasia.com/media2/1418324/Darwin_Health_Logo.jpg?p=medium600

相關焦點

  •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19:48:5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Amos Tanay課題組通過單細胞分析,揭示了癌細胞克隆如何維持其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
  • 「珍藏版」Science綜述|整合應激反應——從機制到複雜疾病
    整合應激反應(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ISR)是蛋白質穩態失調時誘發的信號中心調控網絡,主要以控制蛋白質合成速率來實現。本綜述總結了ISR調控機制以及ISR異常時如何導致複雜疾病發生,包括認知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和糖尿病等。最後作者指出開發出調控ISR的有效藥物,有望使病人獲益。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細胞必需合成適量的蛋白質,合成的蛋白質需正確摺疊組裝,準確定位,適時降解。一旦這個過程出現異常,應激感應分子就會啟動細胞內信號網絡調控。
  • 自殺、催眠、餓死 科學家研究手段"弄"死癌細胞
    使癌細胞自殺  11月,以色列標靶生物技術公司研發出一種可以誘發癌細胞自殺的新型抗癌藥物,科學家的靈感來自於生物體內的細胞凋亡機制。  細胞凋亡是生物控制自身細胞的一個重要機制,能使人或動物體內不再正常工作的細胞自行消亡。
  • Science:開發出在單細胞解析度下揭示癌細胞藥物反應的新技術...
    由於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大多數測定方法通常會遺漏微小的基因表達或細胞狀態變化,這些變化有可能揭示受到擾動的細胞內部發生的機制。此類測定方法也可能無法檢測到細微差別,這些細微差別可能表明所測試藥物的意外副作用,或者遺傳上完全相同的細胞對同一藥物作出不同的反應,或者為什麼細胞對以前有效的治療產生抵抗抗性。
  • SRC是曲妥珠單抗耐藥反應關鍵調控因子
    近日來自美國堪薩斯州大學醫學院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抗癌藥物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在乳腺癌治療中的耐藥機制,證實非受體酪氨酸激酶c-SRC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科學》發表同濟大學高亞威教授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 科學家發現酸性磷脂調控記憶性B淋巴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發現,酸性磷脂通過靜電相互作用調控IgG型抗原受體的活化,從而精準控制記憶性B淋巴細胞的免疫活化過程。該研究成果為記憶性B淋巴細胞的免疫識別、免疫活化和免疫調節提供了新的分子機制,對幫助人們深入理解抗體的免疫記憶,從而在新視野下對疫苗研究、相關疾病如自身免疫病、B細胞淋巴瘤的致病機理以及藥物開發等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研究稱一種抗腹瀉藥物或可用於殺死侵襲性癌細胞
    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用於減緩消化道不適的藥物實際上可能對治療癌症有用。這種藥物稱為洛哌丁胺,通常用於治療腹瀉,但它也可以誘導某些腫瘤細胞的破壞。儘管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但這些發現可能會導致某些侵襲性癌症的新型治療方法。
  • 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研究結果顯示,影響相同基因-蛋白通路的糖尿病藥物或許可以有效治療癌症;研究者Elsa R. Flores表示,體內實驗研究表明,p63和p73可以被控制上調或增加人胰島澱粉樣多肽(IAPP)的水平,Iapp是一種機體代謝葡萄糖的關鍵蛋白,其目前應用於部分治療糖尿病藥物中。
  • Nature Commun:社交狀態調控觸覺感受的神經機制
    (doi:10.1038/s41467-020-17771-8),報導了關於動物觸覺感受被不同社交狀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的最新研究結果。 動物依賴特化的機械感受器官和神經元來感知外界環境中的機械力刺激,並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社交環境會顯著地影響動物對外界刺激的感受,同樣的機械力刺激在不同的社交背景下會觸發不同的感受和行為,但這其中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發現,觸碰果蠅翅膀會引起踢腿等防禦行為,這個行為是由翅膀邊緣的機械感受器介導的。
  • 多篇重要研究成果聚焦癌細胞耐藥研究新進展!
    很多癌症藥物會通過抑制DNA的複製來殺滅癌細胞,其中一種藥物就是吉西他濱(Gemcitabine),其能用來治療胰腺癌、膀胱癌和肺癌,吉西他濱能模擬DNA中的基本元件—核苷脫氧胞苷(nucleoside deoxycytidine),其能競爭不斷整合到癌細胞的DNA中,一旦整合後期就會抑制癌細胞DNA的複製和細胞的分裂。
  • 浙大/上海藥物所/山大揭示膽汁酸受體配體識別及激活的獨特機制
    最新研究也表明,膽汁酸可激活GPBAR與β-arrestin的相互作用, 並介導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反應。然而,GPBAR激活導致的膽囊肥大及皮膚搔癢等副作用也影響了靶向該受體的新藥研發。因此,從分子層面解析GPBAR如何識別不同膽汁酸並偏向性激活下遊通路的機制,對GPBAR生理功能的理解及靶向該受體的新藥研發具有重大意義。
  • 藥物機理最新研究盤點
    影響藥物的選擇和應用的兩個醫學名詞是藥效學(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和藥物動力學(機體對藥物的作用)。除了探討藥物的作用(例如減輕疼痛、降低血壓、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外,藥物動力學還研究藥物在什麼部位和怎樣發揮作用(即作用機制)。雖然藥物作用比較容易顯現,但其作用部位和機制不可能很快弄清楚。
  • 長春應化所在老年痴呆症藥物作用機制
    Ed.封面和自然•中國相關報導在國家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研究員領導的生物無機化學/化學生物學研究團隊在老年痴呆症藥物篩選、作用機制和端粒、端粒酶功能調控及特殊結構核酸識別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神經退行性疾病,特別是老年痴呆症(AD)發病率顯著提高,但AD病的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 FASEB J:癌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2019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發表在FASEB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一些癌細胞通過轉換替代分子機制來逃避到現有抗癌藥物的治療。來自德勒斯登工業大學(TechnischeUniversitätDestden)的生物技術企業Innate Repair的一個研究團隊開展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團隊開發了治療癌症幹細胞的新療法。
  • 大連化物所提出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方軍團隊在蛋白質複合物形成和幹預機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通過溶液狀態蛋白質賴氨酸兩步穩定同位素標記和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實現對蛋白—蛋白識別關鍵位點區域的精確探測,並可評估小分子對蛋白質複合物的構象識別幹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