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2020-09-03 BioArt

撰文 | 潘雪陽

責編 | 兮


自孟德爾遺傳學發展至今,以DNA序列為基礎的基因-性狀經典遺傳學原理和以DNA/組蛋白修飾為基礎的表觀遺傳學理論已經被廣泛接受並成為遺傳學的基礎理論。然而在DNA之外,非編碼小RNA也被發現具有遺傳物質的功能並決定多種表觀遺傳學性狀。作為小RNA最初的發現載體,秀麗圓杆線蟲(C. elegans,以下簡稱線蟲)一直是小RNA研究的經典模型。線蟲體內的多種小RNA能夠轉移至生殖細胞,從而完成代際間的遺傳【1】,並可以通過RNA複製酶直接合成【2】。小RNA的遺傳通常在代際間保持穩定【3】,但對於某些特定的內源性小RNA以及外源小RNA(如為敲降特定基因而導入的dsRNA),其代際遺傳則表現出極高的差異性。例如,外源導入的dsRNA可以在一些個體多代繁殖後仍然保持其活性,而在另一些個體的繁殖中則迅速失活。雖然人們已經發現了若干調節小RNA活性的機制,但這些機制仍然無法解釋一個非常明確的現象:同一親代個體(雌雄同體線蟲個體可自體受精)的若干等基因(Isogenic)子代個體同樣可以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表觀遺傳學性狀差異。


2020年8月24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Oded Rechavi實驗室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hree Rules Explain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的文章,對等基因線蟲個體的代際遺傳差異的特性進行了描述並闡述了決定這些特性的一項關鍵機制。



為描述等基因線蟲個體的代際遺傳特性,作者選取了在生殖細胞中特異性表達GFP蛋白的線蟲個體,並對單一個體導入針對GFP的特異性dsRNA。在這一個體的多個等基因子一代(在實驗中定義為親代P0)中,所有個體體內的GFP表達均被有效抑制。作者隨機選取了四個P0個體,在其F1和F2子代個體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形狀分離,而在F3代中不同P0個體的後代產生了完全的性狀分離:源自同一P0個體的F3代個體的GFP表達或全部受到抑制或全部不受dsRNA影響(圖1A)。此後作者改進了導入dsRNA的條件,從幼蟲時期而非成蟲後開始導入。在這一條件下,作者選取了41隻P0個體,並在F1代個體中即觀察到了完整的性狀分離(圖1B)。


圖1 線蟲基因靜默性狀的代際性狀分離


為研究上述形狀分離是否具有基因特異性,作者觀察了線蟲生殖細胞中內源性小RNA介導的隨機基因靜默【4】,並與外源dsRNA的活性進行了對比觀察。作者發現,對於內源性小RNA能夠有效發揮基因靜默功能的P0個體,其子代個體中的外源dsRNA也有更高比例發揮功能。由此作者發現,個體的基因靜默性狀不具有基因特異性;而由於內源性小RNA的活性具有隨機性,作者認為線蟲個體在P0代可以隨機獲得一個遺傳狀態(Inherited state),而這一狀態將決定其後代個體中的小RNA活性。


圖2 親代內源小RNA基因靜默活性與子代外源dsRNA活性具有相關性


通過上述對於超過20000隻線蟲的形狀觀察,作者總結得出了小RNA基因靜默性狀的三個代際遺傳特性:(1)性狀可以由親代(P0)個體均等的傳遞至其所有後代;(2)親代(P0)個體可隨機獲得針對小RNA活性的遺傳狀態;(3)隨著遺傳狀態遺傳代數的增加,親代將遺傳狀態傳遞給子代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圖3 線蟲基因靜默性狀代際遺傳的三個特性


在描述了上述遺傳性狀的傳遞特性後,作者進一步研究了決定這些特性,尤其是等基因個體間差異的內在機制。利用內源mCherry基因靜默模型,作者從等基因個體中選取了兩組不同遺傳狀態(基因靜默高效率和低效率)的線蟲並對其小RNA及mRNA進行了測序。測序結果顯示在具有高基因靜默狀態的個體中,其小RNA表達相對較低,從而個體可以佔用更多的小RNA處理機制完成基因靜默功能。在mRNA測序中,作者識別了349個與遺傳狀態相關聯的差異基因並發現這些基因在個體間具有更大的差異,而在同一個體中則通常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通過分析,作者發現多個遺傳狀態相關基因的調節與轉錄因子Heat Shock Factor-1(HSF-1)相關,並由此對HSF-1進行了研究。通過過表達和敲降hsf-1,作者發現受HSF-1調節的基因與遺傳狀態相關基因存在高度重疊。並且在兩個轉基因模型中,都觀察不到子代的性狀分離:在hsf-1過表達個體中,mCherry的表達統一的受到了抑制;而在hsf-1敲降個體中mCherry則全部高效表達。由此,作者發現HSF-1在個體決定基因靜默遺傳狀態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首次對線蟲等基因個體的代際遺傳多樣性的特性進行了觀察和描述,並發現了決定個體遺傳狀態的關鍵轉錄因子。這一發現加深了人們對小RNA遺傳特性的理解,並為探討表觀遺傳學在進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據。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22


製版人:老翅膀

參考文獻

1.Rechavi, O., and Lev, I. (2017). Principles of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urr Biol 27, R720-R730.

2. Rechavi, O., Minevich, G., and Hobert, O. (2011).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an acquired small RNA-based antiviral response in C. elegans. Cell 147, 1248-1256.

3. Vastenhouw, N.L., Brunschwig, K., Okihara, K.L., Muller, F., Tijsterman, M., and Plasterk, R.H. (2006). Gene expression: long-term gene silencing by RNAi. Nature442, 882.

4.Zhang, D., Tu, S., Stubna, M., Wu, W.S., Huang, W.C., Weng, Z., and Lee, H.C. (2018). The piRNA targeting rules and the resistance to piRNA silencing in endogenous genes. Science 359, 587-592.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線蟲跨代小RNA遺傳的三個原理
    科學家發現線蟲跨代小RNA遺傳的三個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6 13:39:54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Oded Rechavi、Leah Houri-Zeev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可解釋線蟲跨代小
  • Cell:挑戰常規!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Rechavi博士說,「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一種被動稀釋或衰減過程調控著表觀遺傳反應的遺傳。但是我們證實存在一種主動過程調節著表觀遺傳反應的跨代遺傳。」應激代際傳遞研究人員一直著重關注應激、創傷和其他環境暴露的影響如何在幾年內傳遞給下一代。
  • 揭示基因沉默跨代傳遞機制
    2020年6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威斯康星大學和中國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蟲體內的蛋白RDE-3將pUG尾巴添加到RNA幹擾(RNAi)和轉座子RNA的靶標上。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表觀遺傳可以通過與DNA序列變化無關的信息,如通過DNA的甲基化、組蛋白的修飾、非編碼RNA以及小RNA等傳遞信息給後代,這種現象稱為跨代表觀遺傳(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TEI)【5】。溫度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機體的環境經歷不可避免地包括溫度的影響。
  •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5:1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Coleen T. Murphy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Cell | 定量檢測基因表達跨代遺傳性
    在這一點上,對基因表達的跨代(細胞分裂)遺傳穩定性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實驗來定量化測度基因表達的跨代遺傳穩定性。這一實驗基於的邏輯是:對於表達模式遺傳穩定性低的基因來說,其激活與關閉的速率較細胞分裂速率快得多,很難將自身表達模式傳遞給子代細胞,因而不會導致上述某一個克隆中富集大量高表達該基因的細胞,最終表現為48個克隆中該基因的表達呈現為相對平均和穩定的分布。
  • 假如習慣可以遺傳?
    從進化角度解釋「為什麼」會存在表觀遺傳同樣是熱門研究領域,因為它的矛盾性值得思考:如果後天習得的適應性行為可以傳遞給下一代,那麼基因組內的一些序列標準變化看起來沒有必要。此外,如果表觀遺傳的性狀是適應性的,為何不把這種變化機制寫入基因組,從而讓適應性特徵能更加穩定地遺傳給下一代呢?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他首先從基因水平上進行改造,阻斷了ASH-2的形成,再次證實了線蟲壽命有所延長;然後,他進一步培育這個長壽線蟲的後代,跟蹤觀察後代、再後代的壽命。結果他發現了一個很意外的現象:雖然後代線蟲的基因都已恢復正常,但是它們的老化基因都沒有被正常表達,這些線蟲保留了祖先的長壽記憶,仍舊都是長壽線蟲。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第四代。  這一結論非常有趣。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人類性狀遺傳分析舉例
    傳統的孟德爾遺傳分析主要是通過統計不同親代雜交產生的不同性狀子代的數目進行分析。
  • 動物所等揭示RNA修飾酶Dnmt2在精子獲得性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精子介導的獲得性表型跨代遺傳是近年來的新興研究熱點,這個領域的興起似乎把科學史上已被打入冷宮的「拉馬克遺傳」理論重新搬上了現代生物學的舞臺。目前該領域的核心觀點是配子可以利用DNA序列之外的表觀遺傳信息載體(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RNA等)將獲得性性狀傳遞給下一代。特別是近年來關於哺乳動物精子RNA在此過程中的作用為這個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 Cell:改寫朊蛋白含義!朊蛋白也能夠傳遞有益性狀
    這項研究表明在酵母---可能其他的有機體,如人類---中,基於蛋白的遺傳要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加廣泛,而且可能在進化上發揮著作用。論文共同通信作者、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化學與系統生物學助理教授、發育生物學助理教授Daniel Jarosz博士說,「在進化上存在一個悖論。我們知道存在相當多的機制來保護遺傳密碼的完整性並且確保它忠實地傳遞到未來的子孫後代。
  • 74萬跨族群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血細胞性狀在不同人群中的遺傳基礎
    因此,對不同人群的血液指標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儘管一項基於15萬歐洲人的大樣本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找到了1000多個血細胞性狀的遺傳關聯位點[3],但是針對歐洲人以外人群的血細胞遺傳研究依舊匱乏。
  • Cell:記憶也是可以遺傳的
    ,而且這種遺傳功能能夠開啟或關閉。相關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主要作者是來自Tel Aviv大學生命學院與Sagol神經科學院的Oded Rechavi遺傳機制根據文章報導,表觀遺傳學反應可以通過主動的方式進行代際遺傳。「我們之前發現線蟲在經歷飢餓以及病毒感染之後,會將smallRNA傳遞給它們的後代。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朱健康組在DNA甲基化跨代遺傳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首次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遺傳的現象,並闡明了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多種表觀遺傳修飾機制共同決定了從頭甲基化通路—RdDM依賴的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分子機制。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隨著20世紀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來自三個國家的三位學者同時獨立地「重新發現」孟德爾 遺傳定律。1900年,成為 遺傳學史乃至生物 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從此,遺傳學進入了孟德爾時代。通過摩爾根、艾弗裡、赫爾希和沃森等數代科學家的研究,已經使生物遺傳機制——這個使孟德爾魂牽夢繞的問題建立在遺傳物質DNA的基礎之上。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William教授的實驗室主要以C.elegans為模型研究幹細胞的「母親」受精卵的發育情況,研究胚胎發生期幹細胞的發育情況,和多能性的維持機制。幹細胞一直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香餑餑,誰都在研究它,可是卻沒有人知道幹細胞究竟是如何從受精卵逐步發育成胚胎幹細胞的呢?當中的各種分子機制和表觀遺傳學機制沒人清楚。而William的實驗室正是要解開胚胎幹細胞的身世之謎。
  • 朱健康組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跨代遺傳
    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現在仍然不清楚親代的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是否能穩定遺傳到子代。
  • 單細胞測序助力中科院刊發《science》 表觀遺傳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安諾基因與動物所周琪、段恩奎研究組以及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所翟琦巍研究組合作,在高脂飲食誘導的父代肥胖小鼠模型中,發現一類成熟精子中高度富集的小RNA(tsRNAs)可為一種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將高脂誘導的父代代謝紊亂表型傳遞給子代,成果發表於Science。很多證據表明,上一代在環境壓力下產生的某些獲得性性狀可以"記憶"在配子中並遺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