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2020-12-03 科學網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5:1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Coleen T. Murphy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的研究發現秀麗隱杆線蟲解釋細菌非編碼RNA,以學習病原體規避。2020年9月9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他們顯示單次接觸從致病性銅綠假單胞菌(PA14)中分離出的純化小RNA,足以在蠕蟲和四次傳代中誘導病原體規避。RNA幹擾(RNAi)和PIWI相互作用RNA(piRNA)途徑、種系和ASI神經元都是細菌小RNA引起的規避行為以及此行為的跨代遺傳所必需的。單個銅綠假單胞菌非編碼RNA P11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以傳遞獲得的對PA14的規避,而其秀麗隱杆線蟲靶標maco-1也需要規避。

他們的結果表明,這種非編碼RNA依賴的機制已演變為研究蠕蟲的微生物環境,使用此信息做出適當的行為決策,並將此信息傳遞給子代。

據了解,由於營養食品暴露在多種細菌環境中,秀麗隱杆線蟲必須從中區分出病原體。

附:英文原文

Title: C. elegans interprets bacterial non-coding RNAs to learn pathogenic avoidance

Author: Rachel Kaletsky, Rebecca S. Moore, Geoffrey D. Vrla, Lance R. Parsons, Zemer Gitai, Coleen T. Murphy

Issue&Volume: 2020-09-09

Abstract: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ust distinguish pathogens from nutritious food sources among the many bacteria to which it is exposed in its environment1. Here we show that a single exposure to purified small RNAs isolated from pathogenic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4)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pathogen avoidance in the treated worms and in four subsequent generations of progeny. The RNA interference (RNAi) and PIWI-interacting RNA (piRNA) pathways, the germline and the ASI neuron are all required for avoidance behaviour induced by bacterial small RNAs, and for the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this behaviour. A single P. aeruginosa non-coding RNA, P11, is both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to convey learned avoidance of PA14, and its C. elegans target, maco-1, is required for avoida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non-coding-RNA-dependent mechanism evolved to survey the microbial environment of the worm,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make appropriate behavioural decisions and pass this information on to its progeny.

DOI: 10.1038/s41586-020-2699-5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99-5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通體透明的秀麗隱杆線蟲,其神經系統相對簡單但功能齊全,非常適合以光學的方式對神經元活動進行操控和監測,因此是研究神經生物學的理想模式生物。
  • Science:成功構建秀麗隱杆線蟲發育的分子圖譜
    他們使用了新興的單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最新技術來分析秀麗隱杆線蟲胚胎中的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9月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lineage-resolved molecular atlas of C. elegans embryogenesi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論文通訊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John I.
  • 秀麗隱杆線蟲:生物黑箱的「透明窗」
    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活在溫和土壤裡的一種非寄生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以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等為食。關於線蟲的研究要追溯到1963年,Sydney Brenner(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開始利用線蟲進行神經元發育的研究,並逐漸使線蟲成為一種模式生物。線蟲研究至今已經三獲諾貝爾獎。
  • 光遺傳學和秀麗隱杆線蟲
    近年來,光遺傳學在神經學及相關疾病的領域應用相當的火熱,同時秀麗隱杆線蟲也是研究神經元的很好的模式動物,先簡單介紹這兩個科學概念。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近幾年正在迅速發展的一項整合了光學、軟體控制、基因操作技術、電生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生物工程技術。
  • 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 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
  • 陝西檢驗檢疫局首次截獲不速之客秀麗隱杆線蟲
    據了解,4個平皿內培養的均為秀麗隱杆線蟲。作為一種模式生物,秀麗隱杆線蟲以細菌為生,3天為一生殖周期,產卵約300個,壽命在2至3周。目前,郵檢辦已將平皿移交實驗室進行進一步檢測。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近期,有研究人員利用秀麗隱杆線蟲,對監測細胞能量的兩種蛋白質進行修復,來調控細胞內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結果發現它的壽命大大延長。
  • 研究闡明秀麗隱杆線蟲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
    該研究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簡稱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生物體的運動行為既井然有序又豐富多樣。一般認為,這是由一系列保守的基礎運動模塊靈活組合而成。為了探索和適應環境,神經系統是如何產生複雜多變的運動序列仍然是未解之謎。溫泉研究組以線蟲為研究對象,探究生物體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序列的神經環路機制。
  • 溫泉組闡明秀麗隱杆線蟲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
    該研究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簡稱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生物體的運動行為既井然有序又豐富多樣。一般認為,這是由一系列保守的基礎運動模塊靈活組合而成。為了探索和適應環境,神經系統是如何產生複雜多變的運動序列仍然是未解之謎。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VRK-1是一種核蛋白,可以延長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研究小組發現,在低細胞能量狀態下,VRK-1-AMPK細胞能量監測過程的活性增強,並通過抑制線粒體呼吸來實現這一過程。線粒體呼吸是一組代謝化學反應,利用線蟲呼吸的氧氣,將食物中的大量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消耗的能量「貨幣」,以支持生命活動。
  • 秀麗隱杆線蟲延壽5倍,人類可活到400歲?
    最近,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次獲得重大突破,南京大學攜手美國芒特迪瑟特島生物實驗室(MDI生物實驗室)和加利福尼亞州諾瓦託巴克老齡化問題研究所(Buck衰老研究所),聯合開展了一項延長秀麗隱杆線蟲壽命的研究,以此探索能夠幫助人類延長壽命的長壽因子。
  • Science:modENCODE計劃秀麗隱杆線蟲和黑腹果蠅的系統分析數據發布
    來自耶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對兩種重要的模式動物: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進行了系統分析,從而獲得了詳細的相應基因表達的數據。這一研究屬於modENCODE計劃,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誌上。
  • 秀麗線蟲胚胎發育分子圖譜繪製
    秀麗線蟲胚胎發育分子圖譜繪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3:27: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John I.
  • 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55:1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Oliver Hobert研究組發現,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 塑化劑影響線蟲生殖功能的機制揭示
    這一新機制的發現對於理解DEHP對人類生殖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DEHP是目前使用範圍最廣的一種塑化劑,每年全球總產量高達400萬噸,人們會通過玩具,服裝、食品包裝、醫療器械、個人護理用品等各種產品接觸到它。
  • MIT用19個神經元實現自動駕駛控制,靈感來自秀麗隱杆線蟲
    方法是向線蟲這種初等生物學習。最近,來自MIT CSAIL、維也納工業大學、奧地利科技學院的團隊已經開發了一種基於線蟲大腦的新型AI系統。他們從秀麗隱杆線蟲這種生物受到啟發,在2018年提出了一種神經元迴路策略(Neuronal Circuit Policies,NCP)。
  • 科普:線蟲也會有「青春期糾結」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人在青春期多少會感到些焦慮、糾結,而一項新研究發現,線蟲也有類似情況。研究人員說,這種糾結感與青春期的神經發育有關,或許是進化中為未成年者保留的「多種方向選擇」所致。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新一期《電子神經》期刊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儘管基因完全相同,但處於「青春期」的線蟲在行為方式、覓食習慣等方面都與成年線蟲有明顯差異。
  • Cell:科學家揭示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精細化分子機制
    2020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流行的經驗中,關於血清素如何調節大腦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服用抗抑鬱藥物就能提高血清素水平,從而改善機體情緒,但目前神經科學們並不是非常清楚,在非常複雜的人類大腦中神經遞質是如何影響大腦的迴路和機體行為的,為了揭示血清素真實的工作機制,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對秀麗隱杆線蟲進行研究揭示了血清素調節機體行為的分子機制
  • ASCBAM:體細胞和卵母細胞衰老機制不同
    根據2011年12月6日在美國丹佛市召開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協會年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Annual Meeting)新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柯琳-墨菲(Coleen Murphy)博士的卵母細胞(oocyte)衰老新研究揭示生殖細胞和體細胞衰老不同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