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modENCODE計劃秀麗隱杆線蟲和黑腹果蠅的系統分析數據發布

2020-11-23 生物谷

來自耶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對兩種重要的模式動物: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進行了系統分析,從而獲得了詳細的相應基因表達的數據。這一研究屬於modENCODE計劃,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誌上。

2003年美國啟動了ENCODE計劃(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主要目的是建立人類基因組中生物功能關鍵性元素目錄。2007年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協會(NHGRI)又撥款5千7百萬美元,資助建立在ENCODE計劃基礎上的modENCODE計劃,即model organism ENCODE (modENCODE) Project——模式動物「生命百科全書」項目。

ENCODE計劃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將包括物種的描述、圖片、分布地圖、視頻、聲音以及該物種的基因組和所有發表的相關科學論文的連結等等。目前雖然基因組測序研究逐漸深入,但是對於基因組如何指導細胞生長和組織發育這一流程中存在的各種機制,科學家們了解的還不多。而這項計劃就是希望能在這方面獲得突破。

在最新公布的這項成果中,研究人員對線蟲和果蠅轉錄模式,以及基因表達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數據收集,由於這兩種重要的模式動物擁有許多與人類相似的基因組,因此這一研究意義重大,有助於了解人類生理機能,及疾病發生等方面。

研究人員首先收集了在線蟲整個發育過程中,基因組中237個與該生物基因結構、RNA表達及染色質調節等有關的數據。然後對那些數據進行了分析,從而獲得了一個更為完整和精確描述個體基因以及它們的轉錄和表達的模型。

同時,這一研究也分析了超過700個的有關果蠅基因表達的詳細情況的資料庫。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果蠅基因組的機體與功能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有助於人們更為精確的預測基因功能、組織和發育階段調節因子及基因表達水平。

這兩項研究第一次發現了線蟲和果蠅基因組的高佔據標靶區域(或稱HOT區域)。在這些區域中,DNA結合了超過15種不同的轉錄因子。這些不僅為我們提供這兩個關鍵模式生物的功能信息,而且也能幫助我們解決人類的相關問題。

相關焦點

  • Science:成功構建秀麗隱杆線蟲發育的分子圖譜
    他們使用了新興的單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最新技術來分析秀麗隱杆線蟲胚胎中的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9月5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lineage-resolved molecular atlas of C. elegans embryogenesi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論文通訊作者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John I.
  • 光遺傳學和秀麗隱杆線蟲
    近年來,光遺傳學在神經學及相關疾病的領域應用相當的火熱,同時秀麗隱杆線蟲也是研究神經元的很好的模式動物,先簡單介紹這兩個科學概念。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近幾年正在迅速發展的一項整合了光學、軟體控制、基因操作技術、電生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生物工程技術。
  •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5:1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Coleen T. Murphy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C.elegans)是一種僅1.5毫米長的線蟲,是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模式生物。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近期,有研究人員利用秀麗隱杆線蟲,對監測細胞能量的兩種蛋白質進行修復,來調控細胞內線粒體的呼吸作用,結果發現它的壽命大大延長。
  • 秀麗隱杆線蟲:生物黑箱的「透明窗」
    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生活在溫和土壤裡的一種非寄生的多細胞真核生物,以微生物如大腸桿菌等為食。關於線蟲的研究要追溯到1963年,Sydney Brenner(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開始利用線蟲進行神經元發育的研究,並逐漸使線蟲成為一種模式生物。線蟲研究至今已經三獲諾貝爾獎。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通體透明的秀麗隱杆線蟲,其神經系統相對簡單但功能齊全,非常適合以光學的方式對神經元活動進行操控和監測,因此是研究神經生物學的理想模式生物。
  • 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C.elegans)是一種僅1.5毫米長的線蟲,是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模式生物。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改變秀麗隱杆線蟲細胞中一種蛋白質的活性,達到了延長其壽命的效果。 秀麗隱杆線蟲和人類有很多相同的基因,且壽命較短,一般只有2周左右,其短期內的壽命變化,可作為人類抗衰老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
  • 秀麗線蟲胚胎發育分子圖譜繪製
    秀麗線蟲胚胎發育分子圖譜繪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3:27:45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John I.
  • 【Science子刊】秀麗隱杆線蟲為人類抗衰老帶來新希望,VRK-1蛋白是關鍵!
    VRK-1是一種核蛋白,可以延長秀麗隱杆線蟲的壽命研究小組發現,在低細胞能量狀態下,VRK-1-AMPK細胞能量監測過程的活性增強,並通過抑制線粒體呼吸來實現這一過程。線粒體呼吸是一組代謝化學反應,利用線蟲呼吸的氧氣,將食物中的大量營養物質轉化為細胞消耗的能量「貨幣」,以支持生命活動。
  • 秀麗隱杆線蟲延壽5倍,人類可活到400歲?
    最近,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再次獲得重大突破,南京大學攜手美國芒特迪瑟特島生物實驗室(MDI生物實驗室)和加利福尼亞州諾瓦託巴克老齡化問題研究所(Buck衰老研究所),聯合開展了一項延長秀麗隱杆線蟲壽命的研究,以此探索能夠幫助人類延長壽命的長壽因子。
  • 陝西檢驗檢疫局首次截獲不速之客秀麗隱杆線蟲
    據了解,4個平皿內培養的均為秀麗隱杆線蟲。作為一種模式生物,秀麗隱杆線蟲以細菌為生,3天為一生殖周期,產卵約300個,壽命在2至3周。目前,郵檢辦已將平皿移交實驗室進行進一步檢測。
  • 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55:16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Oliver Hobert研究組發現,獨特的同源盒編碼指代秀麗隱杆線蟲的所有神經元類別
  • 溫泉組闡明秀麗隱杆線蟲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
    該研究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簡稱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生物體的運動行為既井然有序又豐富多樣。一般認為,這是由一系列保守的基礎運動模塊靈活組合而成。為了探索和適應環境,神經系統是如何產生複雜多變的運動序列仍然是未解之謎。
  • 研究闡明秀麗隱杆線蟲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
    該研究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簡稱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生物體的運動行為既井然有序又豐富多樣。一般認為,這是由一系列保守的基礎運動模塊靈活組合而成。為了探索和適應環境,神經系統是如何產生複雜多變的運動序列仍然是未解之謎。溫泉研究組以線蟲為研究對象,探究生物體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序列的神經環路機制。
  • 美國寄來的郵件中竟藏有2000隻活體果蠅……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報3月13日訊(記者 卜嵐 通訊員 羅志萍)3月9日,長沙郵局海關從來自美國的郵件中查獲32管活體黑腹果蠅。這些活體昆蟲被封裝於帶矽膠塞的透明試管中,棕黃色培養基上布滿了果蠅幼蟲、卵、蛹和成蠅,共計約2000隻。
  • MIT用19個神經元實現自動駕駛控制,靈感來自秀麗隱杆線蟲
    打造一個自動駕駛控制系統需要多少個神經元?MIT的科學家告訴你,最少只要19個!方法是向線蟲這種初等生物學習。他們從秀麗隱杆線蟲這種生物受到啟發,在2018年提出了一種神經元迴路策略(Neuronal Circuit Policies,NCP)。
  •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繪製果蠅完整大腦高清圖,以追蹤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圖本報訊 科學家近日首次對黑腹果蠅的整個大腦進行了足夠詳細的成像,從而能探測每個神經元之間的單獨連接,或者說突觸。由此獲得的圖像資料庫可幫助研究人員描繪支撐果蠅嗅聞、嗡嗡叫、空中飛行等各種行為的神經迴路。「可以說,這個數據集及其創造的研究機會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 膠質細胞調節線蟲內質網抗逆性與壽命
    膠質細胞調節線蟲內質網抗逆性與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6:36:47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ndrew Dillin小組取得一項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