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由先證者向上連續幾代都能看到患者,即這類遺傳病有連續遺傳的現象。
控制一種遺傳性狀的基因是隱性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其遺傳方式稱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AR )。由常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稱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患者體內編碼酪氨酸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酪氨酸酶缺乏,使黑色素的合成發生障礙,從而引起白化症狀。患者的虹膜、皮膚、毛髮缺乏色素。現以a表示該病的致病基因,與其等位的正常基因為A,當一對夫婦均為攜帶者時,他們的後代將有1/4的概率是白化病患兒,其餘3/4的概率為表型正常的個體,在表型正常的個體中, 2/3的概率為白化病基因攜帶者。(1)由於致病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發病機會均等。(2)系譜中看不到連續遺傳現象,常為散發病例,有時系譜中只有先證者一個患者。(3)患者的雙親往往表型正常,但他們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患者的兄弟姐妹中約有1/4的概率患病,3/4的概率為正常,在表型正常的個體中有2/3的可能性是攜帶者。一般在小家系中有時看不到準確的發病比例,如果將相同婚配類型的小家系合併起來分析,就會看到近似的發病比例。(4)近親婚配後代的發病率比非近親婚配發病率高。這是由於近親之間可能從共同的祖先傳來某一相同的基因,所以他們基因相同的可能性較一般人要高。味盲基因的遺傳是人類中隱性基因遺傳的典型例證。隱性等位基因t是一種控制不能品嘗出苯硫脈(簡稱PTC)或者有關化合物的基因。PTC是一種白色結晶物,由於含有硫醯胺基而具有苦澀味。對於這種化合物,多數人是嘗味者(taster),研究表明,在他們的舌根部滴入稀釋至3.3 x 10-7〜1 x 10-5的PTC溶液時,他們就能夠品嘗出PTC的苦澀味道;少數人是不能品嘗者,把濃度很高的PTC溶液甚至結晶物放在這類人的舌根部,他們都不能品嘗出PTC的苦澀味來,通常稱這類人為對PTC味盲(nontaster)。味盲者同味盲者婚配,除極少數例外,只能生下味盲子女; 嘗味者與嘗味者,或嘗味者與味盲者婚配,可能會生下兩種類型的子女。這說明味盲者是隱性純合子tt,嘗味者的基因型則無疑是TT或Tt。系譜圖(圖1-15)說明對PTC嘗味能力的遺傳。摘自: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教師用書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