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摘要:梨樹重測序鑑定梨果實性狀相關的遺傳基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03-01 植物類SCI摘要

Hope everybody can 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determination of fruit traits of pear

背景+問題Pear is a major fruit tree crop distributed worldwide, yet its breeding is a very time-consuming process.

主要研究:To facilitate molecular breeding and gene identification, here we have perform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on eleven fruit traits. 

結果1-GWAS:We identify 37 loci associated with eight fruit quality traits and five loci associated with three fruit phenological traits. 

結果2-選擇信號:Scans for selective sweeps indicate that traits including fruit stone cell content, organic acid and sugar contents might have been under continuous selection during breeding improvement. 

結果3-石細胞:One candidate gene, PbrSTONE, identified in GWAS, has been functionally verifi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stone cell forma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ruit quality traits in pear. 

結論:Our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fruit related biology and identifies genes controlling important traits in pear through GWAS, which extends the genetic resources and basis for facilitating molecular breeding in perennial trees.

梨是世界範圍上廣泛種植的果樹作物,但梨樹育種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為了加速梨樹的分子育種和基因鑑定,本文中作者進行了11個梨果實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作者鑑定到了與8個果實質量相關的37個位點,以及與3個果實物候性狀相關的5個位點。基因組上選擇清除信號檢測顯示,在梨樹的育種改良過程中,與果實石細胞含量、有機酸以及糖含量相關的性狀可能受到了持續的選擇。作者通過GWAS鑑定到了一個候選基因PbrSTONE,通過功能驗證證實了該基因參與了石細胞形成的調控,而梨果實中石細胞含量是最重要的果實質量性狀之一。本文的研究結果為梨果實複雜的生物學提供了新的視野,並通過GWAS鑑定了梨樹重要性狀相關的基因,這為加速多年生樹木的分子育種提供了遺傳資源和基礎。

 吳俊 

個人簡介:

1993-1997年,安徽農業大學,學士;

1997-2000年,安徽農業大學,碩士;

2000-2003年,山東農業大學,博士。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梨的基因組進化、優異資源挖掘與利用、以及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1378-y

Journ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date: Feb 18, 2021

相關焦點

  •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番石榴果實是重要的天然維生素C來源,但其維生素C合成的遺傳基礎卻少有研究。桃金孃科是植物果實類型演化研究的重要模式,兼有肉質的漿果(如番石榴)和木質的蒴果(如桉樹),但它們的果實的肉質化和木質化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Nature Genetics:GWAS分析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
    近日由來自康奈爾大學、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USDA-ARS)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第一次在玉米基因組中鑑定了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兩篇研究論文均在線發表在2011年1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第一篇研究論文主要是由康奈爾大學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的研究人員領導完成。
  • PBJ| 華南植物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C合成和果實軟化遺傳基礎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ascorbic acid accumulation and fruit softening in guava (Psidium guajava) 的研究論文,通過全基因組測序揭示番石榴維生素
  •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學家解密大豆遺傳多樣性及重要農藝性狀基因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糧飼兼用作物,近年來,我國乃至世界大豆育種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單產停滯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種的遺傳基礎狹窄,匱乏的基因源成為制約栽培大豆育種研究的關鍵。該研究選擇了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進行從頭測序和獨立組裝,構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組,通過基因集比較分析,佔48.6%的核心基因反應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學特點;51.4%的非核心基因,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相關途徑上富集,反應了野生大豆的廣泛適應性。
  • 每日摘要:非洲孤生作物福尼奧小米基因組及重測序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結果1-參考基因組與重測序:These include a chromosome-scale reference assembly and deep re-sequencing of 183 cultivated and wild Digitaria accessions, enabling
  • NG | 詳細遺傳信息解析栽培蘋果的起源、馴化和遺傳基礎
    該研究提供了蘋果馴化歷程中的詳細遺傳信息,為果樹育種家和研究工作者對果實風味、口感、產量和多種品質性狀及適應性的改良等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研究人員還收集了這三類蘋果中共91個不同的品種進行深度重測序並構建了泛基因組。通過深度測序鑑定到栽培蘋果基因組中來源於野生祖先種部分的選擇性清除與其重要性狀的馴化具有顯著的關聯。
  • 科學家研發出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新工具—新聞—科學網
    不同梨種的石細胞性狀。圖為染色後的切片。      南京農大供圖 石細胞是梨果實的特有性狀。常用於測量石細胞的冷凍鹽酸分離法操作繁瑣、費時,無法滿足高效開展梨品種資源評價和遺傳育種工作的需求。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工具Pearprocess。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2020年第6期。
  • 基因組測序揭示結構變異影響桃農藝性狀形成的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紐西蘭植物與食品皇家研究院及華中農業大學繪製了桃全基因組結構變異圖譜,並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在桃馴化、改良及農藝性狀形成中的重要角色,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基因組學重要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Hortic Res | 南京農業大學在梨果實石細胞形成啟動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細胞是梨果實中一類特殊的厚壁細胞,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化學本質是薄壁細胞中木質素的合成和細胞壁的強烈木質化。當前研究主要基於梨基因組和種質資源,針對石細胞的木質素本質,克隆果實中木質素合成結構基因並解析分子調控機制等,但正常生長的薄壁細胞為什麼會啟動木質化過程並形成石細胞仍然不夠清楚。
  • 我市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取得新進展
    天水市果樹研究所承擔的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天水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通過了專家評審驗收,標誌著天水果樹品種又增添一項新成果。為了摸清原產天水梨種質資源在天水及周邊的保存現狀、分布範圍,更好保存當地梨資源,選育出適宜天水發展的梨優良品種和砧木。
  • 青島農大張忠華教授參與科研成果在《Nature Genetics》發表
    栽培甜瓜被劃分為厚皮和薄皮甜瓜兩個亞種,二者的馴化和分化遺傳基礎尚不明晰。此外,甜瓜作為一種遺傳多樣性異常豐富的物種,控制其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和位點卻鮮有報導。該研究對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大、涵蓋類型最全的1184份甜瓜種質資源(近緣種、野生種及栽培種)進行5倍左右的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獲得了約4.3Tb的數據,共發掘了甜瓜全基因組範圍內560餘萬個SNPs標記和95萬個indel(5bp以內)標記,成功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甜瓜全基因組變異圖譜。
  • 科學家解析油菜油脂合成的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油菜籽粒含油量是油菜重要的性狀之一,籽粒含油量的遺傳機理解析對於高含油量品種的選育以及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食用油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2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郭亮課題組與謝為博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油菜籽粒含油量遺傳基礎解析、新基因挖掘和油脂合成調控網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常見的梨樹品種有哪些?種植什麼品種效益高?
    梨樹在國內有豐富的種植資源,我們經常見到的有碭山梨、白梨、皇冠梨以及新疆梨等多個品種,但是隨著消費者們的需求越來越大,梨樹品種也開始層出不窮,那麼作物種植戶應該選擇哪個梨樹品種才能收穫高效益呢?在種植過程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JIA | 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高效檢測梨果實石細胞表型的新工具
    但是,由於亞洲梨的石細胞含量總體高於西洋梨,特別是一些傳統的主栽品種石細胞含量高,導致肉質口感粗糙,影響了梨果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石細胞是梨果實的特有性狀,目前,冷凍鹽酸分離法是測量石細胞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該方法不能完全分離石細胞與果肉,且操作繁瑣、費時,無法滿足高效開展梨品種資源評價和遺傳育種工作的需求。
  • 大豆基因組重測序表明: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更高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基因組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在線發表,並將作為封面故事刊登於下期的《自然—遺傳學》雜誌。這項研究主要由港深兩地科學家合作完成,並在世界上首次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遺傳多態性分析。
  • 三代重測序告訴你答案 | 群體研究
    在該研究中,大片段的結構變異的檢測是分析的基礎,而三代測序技術能夠高效地助力大片段倒位的發現。今天大師兄為大家奉上文章解讀,以饕讀者。蟠桃果實扁平的特徵受6號染色體上的S位點調控,同時S位點與控制鮮重和果實敗育位點緊密連鎖。關於S位點的基因定位研究有多次報導,發現2個臨近候選基因(CAD1和LRR-RLK)與果實扁平的性狀共分離,但後續又有研究顯示這2個基因並非與CAD1和LRR-RLK共分離。所以,對於扁桃扁平性狀的遺傳基礎研究仍待繼續。
  • 蘇脆一號梨苗 2年丹霞紅梨苗 新梨7號梨苗
    感謝關注我泰安澤雨苗圃,文章末尾希望大家評論,我會第一時間為大家解決梨樹管理的詳細技術,病蟲害防治等一切關於梨樹的高產管理技術。謝謝大家。品種;早紅密梨樹苗、紅酥寶梨樹苗、早紅玉梨樹苗、蘇翠一號梨樹苗梨苗品種,看看根系蘇脆一號梨苗 2年丹霞紅梨苗還是新梨7號梨苗的蔬果宜早不宜晚,合理的蔬果時間可以使果實體型增大,蔬果過晚可能造成果實體積較小,口感不佳,而且會消耗梨樹不必要的營養,使花芽的分化不理想。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梨果實石細胞形成轉錄調控機制
    regulates lignification in fruit stone cells of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的研究論文,進一步揭示了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轉錄調控機制。
  • 每日摘要:苔蘚植物中一個類菌根基因作用於幹細胞和配子體發育(Nature Communications)
    植物早期對於陸地的殖民與菌根或類菌根真菌密切相關。目前,我們除了知道真菌在植物適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植物與真菌互作後所獲取的來自真菌的基因是否亦或是如何影響陸地植物的發育的還不清楚。本文中,作者報導了一個苔蘚植物中的macro2結構域基因很有可能來源於毛黴菌,該類群包含許多在早期陸地植物中發現的類菌根真菌。
  • 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9 13:07:44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Vamsi K. Mootha研究團隊發現,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