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瀟湘晨報

天水市果樹研究所承擔的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天水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通過了專家評審驗收,標誌著天水果樹品種又增添一項新成果。

為了摸清原產天水梨種質資源在天水及周邊的保存現狀、分布範圍,更好保存當地梨資源,選育出適宜天水發展的梨優良品種和砧木。市果樹研究所依託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天水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開展了梨種質資源調查、新品種引進、建種質資源圃,取得了新進展。

在項目實施期,通過對天水地區梨種質資源的調查,掌握了天水傳統梨栽培品種(系)冬八盤梨、金瓶梨、紅霞梨、麻化心梨、甘谷黑梨以及野生種類木梨和杜梨的分布區域、植物學特性、生長結果習性和適應性,並進行了綜合性狀評價。最終篩選出了適宜當地推廣的地方梨品種(系)冬八盤梨和甘谷黑梨;通過資源調查發現野生單株——無針刺杜梨。引進梨新優品種21個,篩選出了適宜天水種植的甘梨早六、翠冠、雪青、黃冠梨優良品種4個。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梨樹樹形整枝器」「一種梨樹幼果套袋裝置」兩項。

截至目前,市果樹研究所通過對天水梨資源調查及性狀評價研究,建梨種質資源保存圃5畝,保存天水當地栽培梨品種8個、保存引進梨新優良種21個、保存天水野生資源2個(木梨、杜梨),有效推動了天水梨產業發展。

【來源:農業農村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2018-06-04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項目階段研究成果已應用到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生態環境部「長江經濟帶戰略環境評價」等工作中;根據階段成果,項目組撰寫了多份長江岸線資源利用與保護重大決策諮詢建議,已呈報中央和沿江各省,其中部分建議已獲得採納;有關長江經濟帶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成果被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媒體報導
  • JIA | 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開發了一種高效檢測梨果實石細胞表型的新工具
    但是,由於亞洲梨的石細胞含量總體高於西洋梨,特別是一些傳統的主栽品種石細胞含量高,導致肉質口感粗糙,影響了梨果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石細胞是梨果實的特有性狀,目前,冷凍鹽酸分離法是測量石細胞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但該方法不能完全分離石細胞與果肉,且操作繁瑣、費時,無法滿足高效開展梨品種資源評價和遺傳育種工作的需求。
  • 科學家研發出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新工具—新聞—科學網
    常用於測量石細胞的冷凍鹽酸分離法操作繁瑣、費時,無法滿足高效開展梨品種資源評價和遺傳育種工作的需求。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開發了一種基於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檢測梨石細胞表型的工具Pearprocess。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2020年第6期。
  • 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部署、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實施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提出的《國土資源優化配置對策與建議》,為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和依據。
  • 華中農業大學在番茄果實顏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在New Phytologist發表題為「GREEN STRIPE, encoding methylated TOMATO AGAMOUS‐LIKE 1, regulate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chlorophyll synthesis in fruit」的研究論文
  • 每日摘要:梨樹重測序鑑定梨果實性狀相關的遺傳基礎(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研究:To facilitate molecular breeding and gene identification, here we have perform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on eleven fruit traits.
  • Hortic Res | 南京農業大學在梨果實石細胞形成啟動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細胞是梨果實中一類特殊的厚壁細胞,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化學本質是薄壁細胞中木質素的合成和細胞壁的強烈木質化。當前研究主要基於梨基因組和種質資源,針對石細胞的木質素本質,克隆果實中木質素合成結構基因並解析分子調控機制等,但正常生長的薄壁細胞為什麼會啟動木質化過程並形成石細胞仍然不夠清楚。
  •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結果顯示南海資源豐富
    從1月16日~17日國土資源部在京組織召開的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項目評審驗收會上獲悉,我國在南海北部、南部黃海、大慶盆地外圍油氣資源戰略調查中取得一批新成果。    翟光明、孫樞、李廷棟、胡見義、康玉柱、龔再升等院士專家參加了評審。
  •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
    勐海布朗山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本報訊(馬興達 王文廣) 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對勐海布朗山進行的瀕危植物調查取得新進展,調查和引種到滇南地區極危目標種大齒長蒴苣苔、二葉玉鳳花、玫花珠子木和勐海醉魂藤等。
  • 小盜龍食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小盜龍食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7-15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  經觀察分析,研究團隊認為這件蜥蜴標本代表一個新屬種,將其命名為王氏因陀羅蜥(Indrasaurus wangi)。
  • 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採入選2019年度地質調查十大進展
    記者從16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獲悉,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採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等入選2019年度地質調查十大進展,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型多功能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初步設計完成等入選2019年度地質科技十大進展。
  •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4-17  瀏覽:
  • ...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
    白水牛的皮膚呈粉紅色,被毛、角和蹄均為白色,而眼睛呈現黑色,是珍貴的畜禽遺傳資源,常見於中國及東南亞。集中分布在我國貴州省遵義市的白水牛,在當地又稱「亮毛牛」,深受農戶喜愛。雖然人們已經知道水牛白毛色是顯性遺傳的性狀,但其分子機制卻一直未被解析。
  • 我市三種稻米被評為綜合性狀優良品種
    鹽粳939、臻營佳2號、佳昌稻6號3種稻米被評為綜合性狀優良品種。品鑑會從2020年來我市引進種植或試種的66個新品種中擇優選取7個優質新品種參加評選。為確保公平公正,7種大米均按照統一標準取量、淘洗、用水,採用統一型號電飯煲同時開始煮飯。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和水稻專家從稻米的外觀、氣味、適口性、滋味等方面,對照鹽豐47品質,逐項打分,最終擇優選出3個品種。
  • 上海生科院等在昆蟲抗病毒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目前在防治BmNPV的策略中,通過傳統選育方法篩選抗性品種面臨著周期長、定向性差以及提高抗性的同時難以兼顧經濟性狀等局限;基於轉基因RNAi的抗病毒策略屬於轉錄後水平的抑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BmNPV 的擴增,但轉基因RNAi的抗病毒效果受靶標基因選擇的影響較大,難以徹底阻斷病毒DNA複製。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植物性狀網絡理論、方法研究獲進展
    植物性狀種類繁多,可簡單分為葉性狀、枝性狀、乾性狀、根性狀、繁殖性狀、整體性狀等。經過多年研究,人們認識到每個或每類植物性狀均具有明顯的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例如,葉片上的微毛在反射太陽輻射從而降低輻射對葉片損傷的同時,也有效防止了葉片水分的散失。
  • 青藏高原魚類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藏高原魚類的物種形成和進化研究」取得新進展。通過野外調查,首次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發現了一個同域物種形成的案例,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新的證據。
  •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11/4 9:56:00
  • 耕地資源承載力關鍵影響因素識別與典型評價模型研究進展
    結果表明: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多出現於大、中尺度耕地資源承載力研究之中,且較為容易構建,而在小尺度的研究中,如村域單元等,尚未形成代表性研究成果;關鍵影響因素識別多以主觀方法為主,如專家諮詢法,缺乏定性方法的選擇;而耕地資源承載力評價模型趨向於對綜合性研究方法的選擇。故今後在研究方法選擇上也應優先考慮綜合評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