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2020-12-04 科學網

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9 13:07:44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Vamsi K. Mootha研究團隊發現,肝臟NADH還原應激是代謝性狀常見變異的基礎。2020年5月27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在體內應用的乳酸短桿菌(Lb)NOX1,這是一種細菌中產生水的NADH氧化酶,能夠用於評估直接降低小鼠肝細胞內NADH/NAD+比例的代謝後果。通過將這種遺傳工具與代謝組學相結合,研究人員將循環α-羥基丁酸酯水平鑑定為肝細胞NADH/NAD+比升高(也稱為還原性應激)的標誌。

 

在人類中,循環α-羥基丁酸酯水平的升高以前與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島素抵抗和線粒體疾病相關,並與GCKR5中常見的遺傳變異相關,這以突變也與許多看似不同的代謝性狀相關。使用LbNOX,研究人員證明了NADH還原應激介導GCKR變化對許多代謝性狀的影響,包括循環甘油三酸酯水平、葡萄糖耐受量和FGF21水平。

 

這項工作將肝臟NADH/NAD+比例的升高鑑定為潛在的代謝參數,這一參數由人類遺傳變異決定,並對關鍵的代謝特徵和疾病起因果關係。此外,它還強調了LbNOX等遺傳工具在「因果性代謝」研究中的作用。

 

據悉,細胞內NADH/NAD+比例是生物化學的基礎,但人們對其在體內代謝所貢獻的程度(反應還是驅動)卻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Hepatic NADH reductive stress underlies common variation in metabolic traits

Author: Russell P. Goodman, Andrew L. Markhard, Hardik Shah, Rohit Sharma, Owen S. Skinner, Clary B. Clish, Amy Deik, Anupam Patgiri, Yu-Han H. Hsu, Ricard Masia, Hye Lim Noh, Sujin Suk, Olga Goldberger, Joel N. Hirschhorn, Gary Yellen, Jason K. Kim, Vamsi K. Mootha

Issue&Volume: 2020-05-27

Abstract: The cellular NADH/NAD+ ratio is fundamental to biochemistry,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it reflects versus drives metabolic physiology in vivo i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the in vivo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brevis (Lb)NOX1, a bacterial water-forming NADH oxidase, to assess the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directly lowering the hepatic cytosolic NADH/NAD+ ratio in mice. By combining this genetic tool with metabolomics, we identify circulating α-hydroxybutyrate levels as a robust marker of an elevated hepatic cytosolic NADH/NAD+ ratio, also known as reductive stress. In humans, elevations in circulating α-hydroxybutyrate levels have previously been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2, insulin resistance3 and mitochondrial disease4,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 common genetic variant in GCKR5, which has previously been associated with many seemingly disparate metabolic traits. Using LbNOX, we demonstrate that NADH reductive stress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GCKR variation on many metabolic traits, including circulating triglyceride levels, glucose tolerance and FGF21 levels. Our work identifies an elevated hepatic NADH/NAD+ ratio as a latent metabolic parameter that is shaped by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and contributes causally to key metabolic traits and diseases. Moreover, it underscores the utility of genetic tools such as LbNOX to empower studies of 『causal metabolism』.

DOI: 10.1038/s41586-020-2337-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37-2

相關焦點

  • 作科所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了lncRNA調控水稻重要農藝性狀變異的...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作物基因組選擇育種創新團隊和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肯·奧爾森(Ken Olsen)團隊合作完成了水稻(亞洲栽培稻)及其祖先種(普通野生稻)非編碼區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注釋,研究了水稻lncRNA的進化歷史,並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了lncRNA調控水稻重要農藝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
  • Nat Commun|Aβ酵母模型新發現:氧化還原代謝調控Aβ毒性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主要以錯誤摺疊的β澱粉樣蛋白(Aβ)的聚集為特徵。內質網(ER)作為蛋白質質量控制和分泌的主要細胞器,在AD神經元中會受到顯著的影響。Aβ產生或聚集增加會引起不同程度的ER應激異常,從而導致AD中突觸功能損傷。
  • 新型NADH螢光探針問世 實現細胞代謝實時檢測與成像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的資助下,華東理工大學楊弋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特異性檢測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2015年,該團隊又報導了可同時檢測NAD+,NADH及其比率的第二代細胞代謝螢光探針NADH氧化還原比率探針(SoNar),像火眼金睛一樣,可察覺到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微細代謝差異(Cell Metabolism, 2015, 21, 777)。
  • 認識了解肝臟 保護好你的「小心肝」
    我們先來簡介一下肝臟:一般認為成年人的肝臟在1.5公斤左右,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它呈現一個不規則的楔形。肝臟的再生功能非常強大。它也是各種器官中少數的具有再生功能的器官。一般認為只要30%的肝臟就可以生長為一個全肝。這也是活體肝臟移植的基礎。
  •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衰老與氧化還原密切相關。傳統的自由基衰老學說認為氧化應激是對細胞的一種損害,是導致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關於氧化還原和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靜息狀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高低。很少有研究去比較年輕和衰老個體對於氧化還原刺激的動態反應能力。
  • 基因組測序揭示結構變異影響桃農藝性狀形成的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紐西蘭植物與食品皇家研究院及華中農業大學繪製了桃全基因組結構變異圖譜,並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在桃馴化、改良及農藝性狀形成中的重要角色,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基因組學重要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近日,中山大學蘇士成/高志良/許小丁團隊揭示了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新機制,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4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細胞》上,題為「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
  • 董鳴團隊揭示陸地和溼地植物功能性狀變異的差異及其沿氣候梯度的...
    跨空間尺度的植物性狀變異格局對於理解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對這些格局與生境相關的驅動因素知之甚少。在較大的氣候梯度下,生境類型(陸地與溼地)是否以及如何驅動不同空間尺度植物性狀變異的格局還鮮有報導。
  • 低鹽脅迫下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的轉錄組分析
    這些結果表明,低鹽脅迫通過LXRα信號通路抑制大菱鮃對脂質的吸收和合成,並可導致大菱鮃肝臟脂質代謝紊亂。這些發現為大菱鮃響應低鹽脅迫和低鹽度養殖大菱鮃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血液中的脂質代謝產物有可能被選為低鹽條件下育種的表型性狀,儘管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大菱鮃是我國北方沿海養殖的最具經濟價值的海水魚類之一。
  • Science系列期刊七月八月代謝研究匯總
    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當特異性敲除成年小鼠肝實質細胞中核心生物鐘調控組分REV-ERBα和β時,會破壞一組肝臟基因的晝夜節律,同時也改變了脂肪從頭合成途徑的晝夜節律。此外,肝功能還受到非肝實質細胞的影響,並且特異性敲除肝實質細胞中的REV-ERBs重塑了肝內多種其他類型細胞的節律轉錄組和代謝組。
  • 營養所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介導血糖紊亂的新機制
    內質網應激IRE1通路參與肝臟血糖調節的信號機制9月12日,PNAS(《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PKA phosphorylation couples
  • 導致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都是肥胖先動的手!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明,以連接蛋白43(Cx43)為主的間隙連接(GJ)引起的細胞間通訊增加與動脈粥樣硬化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有關,這些疾病的特徵是慢性低度炎症和內質網應激。研究人員認為,細胞間通訊的增加可能是細胞應激狀態的一個共同特徵。而肥胖和糖尿病的特點是多個器官(包括肝臟)的慢性內質網應激。這項研究證明,在肝細胞中,內質網應激導致Cx43表達增加和細胞間偶聯。
  • 21種有益於肝臟健康的最佳食品
    具有排毒,碳水化合物代謝,蛋白質合成,消化所需的生化物質產生,糖原存儲,膽汁生成,激素分泌和紅細胞分解。任何種類的肝臟疾病都可能妨礙代謝功能。 21種有益於健康肝臟的最佳食品 1.大蒜 排毒對於保持肝臟健康很重要。大蒜富含大蒜素,一種抗氧化劑,可保護人體免受氧化損傷。
  • 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
    論文首次通過比較年輕和衰老線蟲及細胞對氧化還原刺激的不同反應,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RRC)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陳暢課題組的助理研究員孟姣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陳暢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衰老與氧化還原密切相關。
  •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48:39 美國華盛頓大學Curtis Deutsch及其研究組發現代謝性狀多樣性塑造海洋生物地理學。
  • Nature Genetics:GWAS分析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
    近日由來自康奈爾大學、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USDA-ARS)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第一次在玉米基因組中鑑定了與玉米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兩篇研究論文均在線發表在2011年1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第一篇研究論文主要是由康奈爾大學和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局的研究人員領導完成。
  • 酮體代謝及酮體的多種生理功能
    D-β-羥丁酸脫氫酶(BDH1)催化乙醯乙酸的還原,生成β羥丁酸(BHB或βOHB),反應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乙醯乙酸可以自發或由乙醯乙酸脫羧酶催化脫羧,生成丙酮。酮體可通過自由擴散或由單羧酸轉運蛋白1(MCT1)或MCT2轉運出線粒體,二者分別由SLC16A1和SLC16A7基因編碼。BHB比AA更穩定,所以是血液中最主要的酮體。
  • 細胞代謝-脂質過氧化(丙二醛) 分析試劑盒解決方案
    細胞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歸納為代謝途徑,通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為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對於細胞代謝反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酶可以通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
  • 乙醇代謝途徑證明:飲酒有害健康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乙醇的代謝或多或少總有一些不良後果。人體中已經發現的乙醇代謝途徑共有四條,包括三條氧化途徑和一條非氧化途徑。所有氧化途徑都是先將乙醇氧化成乙醛,然後再氧化成乙酸,隨後在肝外活化成乙醯輔酶A。乙醯輔酶A是人體中正常的代謝中間物,可以進入三羧酸循環氧化分解。
  • 細胞代謝——黃嘌呤氧化酶(XO)活性分析試劑盒解決方案
    細胞代謝中的化學反應可以歸納為代謝途徑,通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將一種化學物質轉化為另一種化學物質。酶對於細胞代謝反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酶可以通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