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系列期刊七月八月代謝研究匯總

2021-02-15 代謝學人
吃完美西瓜,看頂級文獻



Science Advances八月研究揭示了背後的機制


但是,吃得少也抵不過亂吃帶來的壞處 


本月,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進而促進白色和棕色脂肪的能量代謝1.肝實質細胞生物鐘和進食控制多種類型肝臟細胞的時間生理

中文摘要

體內大部分細胞都有生物鐘,但是節律維持是否依賴外周組織生物鐘,以及其對生理的影響尚不清楚。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當特異性敲除成年小鼠肝實質細胞中核心生物鐘調控組分REV-ERBα和β時,會破壞一組肝臟基因的晝夜節律,同時也改變了脂肪從頭合成途徑的晝夜節律。此外,肝功能還受到非肝實質細胞的影響,並且特異性敲除肝實質細胞中的REV-ERBs重塑了肝內多種其他類型細胞的節律轉錄組和代謝組。最後,食物供應變化實驗證明了肝細胞內在生物鐘機制和攝食環境間的層級結構。總之,這些研究揭示了肝細胞生物鐘在營養信號的生理協調和控制節律性代謝的細胞間通訊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光照、溫度、溼度等均會發生周期性變化,自然界大多數的生命活動也呈現出與此一致的生物節律,包括晝夜節律、月節律和年節律。其中,晝夜節律內在的運行機制稱為晝夜時鐘,即生物鐘。在哺乳動物中,生物鐘在解剖水平由位於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的central clock(中樞生物鐘)與無數的peripheral clock(外周生物鐘)組成。中樞生物鐘通過視網膜光信號與環境同步,經神經、體液信號整合所有的外周生物鐘,並通過定期重置來保證生物體與環境之間、不同器官外周生物鐘之間的同步性。

生物鐘基因,指能夠使生物體產生晝夜節律,並控制其運轉的基因,是生物鐘的分子基礎,分為core clock genes(核心鍾基因)和clock-controlled genes(鍾控基因)。核心鍾基因主要有Clock、Bmal1、Per1/2/3和Cry1/2,鍾控基因主要有Clock的同源類似物Npas2、Rev-erbα、Hlf、Dbp、Tef、E4bp4、Stral3/Dec1、Rorα和Ck1ɛ等。在轉錄水平上,生物鐘蛋白可作為轉錄因子,通過E‐box、D‐box和RORE等順式作用元件直接控制鍾控基因的表達;可分為正性調控因子(如BMAL1、CLOCK)和負性調控因子(如PER、CRY)。其中,核心鍾基因、鍾控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質通過轉錄‐翻譯事件相互銜接,組成生物鐘周期振蕩的自身調控反饋環路,從而調節生物體的生理、生化和行為的晝夜節律。

參考文獻:楊瑾,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20(48),7:610-615.


The hepatocyte clock and feeding control chronophysiology of multiple liver cell types

發表單位:Institute for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I:Mitchell A. Lazar,一作:Dongyin Guan

Abstract

Most cells of the body contain molecular clocks, but the requirement of peripheral clocks for rhythmicity, and their effects on physiolog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deletion of core clock components REV-ERBα and β in adult mouse hepatocytes disrupted diurnal rhythms of a subset of liver genes and altered the diurnal rhythm of de novo lipogenesis. Liver function is also influenced by non-hepatocytic cells, and the loss of hepatocyte REV-ERBs remodeled the rhythmic transcriptomes and metabolomes of multiple cell types within the liver. Finally, alteration of food availability demonstrated the hierarchy of the cell-intrinsic hepatocyte clock mechanism and the feeding environment. Together, these studies reveal previously unsuspected roles of the hepatocyte clock in the physiological coordination of nutritional signals and cell-cell communication controlling rhythmic metabolism.

原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9/science.aba8984.long


2.NuRD響應乙醯輔酶A水平,通過染色質重塑介導線粒體應激誘導的長壽

中文摘要

生命早期階段經歷的輕度線粒體應激可通過表觀遺傳學調控對生物體的壽命產生有益影響。本研究中,我們發現乙醯輔酶A(CoA)作為線粒體中重要的信號通路,在秀麗隱杆線蟲中能夠通過染色質重塑和NuRD(組蛋白脫乙醯基酶複合物)來調節衰老。在線粒體應激時,三羧酸循環受損,導致檸檬酸水平降低,乙醯CoA的生成也隨之減少,從而誘導NuRD和含同源結構域的轉錄因子DVE-1在細胞核中積累,最終降低組蛋白乙醯化,造成染色質重組。基於以上機制,代謝應激反應得以在生命早期建立並持續到成年期,通過轉錄調控延長壽命。此外,通過補充營養來恢復乙醯CoA的含量足以抵消染色質的變化並消除線粒體應激對壽命的影響。我們的發現揭示了代謝物介導的表觀遺產組調控機體衰老的分子機制。

線粒體損傷與氧化應激的關係

線粒體是細胞內有氧呼吸的重要場所,其主要功能是為細胞提供各種功能活動所需要的ATP。此外,線粒體在維持細胞生存和完整性方面也發揮一系列作用,如調節細胞凋亡和壞死、活性物質的生成和清除、細胞信號傳導、鈣的吸收和釋放、控制細胞周期、生長和分化等。

在生物體內, 90%以上的氧分子在線粒體中被消耗,從生物氧化反應的分子過程看,氧作為一種必需物質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氧作為呼吸鏈的終端電子受體參與產生ATP的氧化磷酸化反應,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能量代謝過程;另一方面,氧可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有害的氧自由基,造成細胞損傷並導致疾病和衰老。正常情況下,機體的調節機制使體內的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處於相對平衡狀態,體內處於相對自穩態,此時儘管也有自由基的產生,一方面自由基可作為信號分子介導多種生理過程,對機體穩態不可或缺,其含量會受到抗氧化系統的精確調控,使之保持穩定安全的濃度;另一方面,如果內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使機體代謝異常,體內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ROS)產生過多,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會導致多種形式的組織損傷。體內ROS的生成包括外源性(環境)因素和內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紫外線、可見光、電離輻射、化療和環境毒素等,內源性ROS主要由線粒體氧化呼吸鏈的活動產生。

NuRD mediates mitochondrial stress–induced longevity via chromatin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 acetyl-CoA level

發表單位: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Developmental Biology,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Mild mitochondrial stress experienced early in life can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life span of organisms through epigenetic regulations. Here, we report that acetyl–coenzyme A (CoA) represents a critical mitochondrial signal to regulate aging through the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 (NuRD)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Upon mitochondrial stress, the impaired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results in a decreased level of citrate, which accounts for reduced production of acetyl-CoA and consequently induces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the NuRD and a homeo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DVE-1, thereby enabling decreased histone acetylation and chromatin reorganization. The metabolic stress response is thus established during early life and propagated into adulthood to allow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for life-span extension. Furthermore, adding nutrients to restore acetyl-CoA production is sufficient to counteract the chromatin changes and diminish the longevity upon mitochondrial stress. Our findings unco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metabolite-mediated epigenome for the regulation of organismal aging.

原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1/eabb2529.full

 


3.補充蛋氨酸可抵消限制葡萄糖攝入介導的壽命延長效應:葡萄糖和蛋氨酸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蛋氨酸作為壽命關鍵調節因子的潛在應用

中文摘要

已知CR(熱量限制)可以延長多個物種的壽命,但是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通過核糖體印記測序技術,RNA-seq與基於微流體的單細胞分析,我們研究了GR(限制葡萄糖攝入)延長酵母複製壽命的機制。我們發現葡萄糖識別和胞內蛋氨酸調節之間存在對話機制:GR會下調蛋氨酸生物合成酶和轉運蛋白的轉錄和翻譯,導致細胞內蛋氨酸濃度降低;額外補充蛋氨酸可抵消GR延長壽命的功效。此外,能夠減少蛋氨酸合成或攝取的基因調控也可以延長壽命。這些結果表明,細胞內蛋氨酸的含量介導了各種營養物質和基因表達變化所導致的壽命改變,而葡萄糖-蛋氨酸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協調營養物狀態和細胞翻譯/生長的基本機制。我們的結果還表明蛋白酶體是GR延長壽命的下遊效應器

限制蛋氨酸除了延長壽命外,

對代謝的其他影響

近年來,肥胖的發病率逐漸增加,長期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有研究表明,飲食中限制蛋氨酸在降低體重、抗炎、減輕氧化應激以及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等方面均有顯著的效果。

與熱量限制和其他方法相比,限制蛋氨酸的優勢在於它只通過限制飲食中的蛋氨酸攝入量而非減少正常的飲食攝入來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在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小鼠中,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分子機制是通過改善小鼠胰腺組織內質網應激和氧化還原狀態,進而起到保護胰腺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


富含蛋氨酸的常見食物

1.雞蛋清,雞胸脯肉,火雞和魚是蛋氨酸含量最高的常見食品。此外,金槍魚,白斑狗魚,北梭魚,鱈魚,黑線鱈和翻車魚每份的蛋氨酸含量都超過1200毫克。

2.綠葉蔬菜。海藻在所有蔬菜中的蛋氨酸含量最高。還包括南瓜葉,竹筍和芋頭葉等。3.堅果和種子類食物。芝麻籽,葵花籽,亞麻籽,腰果,開心果,巴西堅果和烤南瓜種子都含有蛋氨酸。4.豆類食物。如芸豆,白豆和黑豆都是含蛋氨酸的常見食品。1.Ables GP, et al.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1363:68-79.2.Miller RA, et al. Aging Cell, 2005, 4(3): 119-125.  3.Ables GP, et al. Plos one, 2012, 7(12): e51357.4.羅婷玉,食品科學,2020,3:111-119.

Life span extension by glucose restriction is abrogated by 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Cross-talk between glucose and methionine and implication of methionine as a key regulator of life span

發表單位: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I:Jiashun Zheng,一作:Ke Zou

Abstract

Caloric restriction (CR) is known to extend life span across species;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glucose restriction (GR) extends yeast replicative life span, by combining ribosome profiling and RNA-seq with microfluidic-based single-cell analysis. We discovered a cross-talk between glucose sens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methionine: GR down-regulated the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of methionine biosynthetic enzymes and transporters, leading to a decreased intracellular methionine concentration; external supplementation of methionine cancels the life span extension by GR. Furthermore, genetic perturbations that decrease methionine synthesis/uptake extend life span.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intracellular methionine mediates the life span effects of various nutrient and genetic perturbations, and that the glucose-methionine cross-talk is a general mechanism for coordinating the nutrient status and the translation/growth of a cell. Our work also implicates proteasome as a downstream effector of the life span extension by GR.

原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2/eaba1306.ful

 

4.雌激素受體α通過調節Polg1和線粒體重塑來控制白色和棕色脂肪細胞的代謝

中文摘要

隨著年齡的增長,肥胖會加劇;儘管雌激素受體α(ERα)有預防肥胖的作用,但其中的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在700名芬蘭男性和100株近交小鼠(來自UCLA雜交小鼠多樣性平臺)中,脂肪組織中ESR1/Esr1的表達與肥胖呈負相關,而與參與線粒體代謝的基因和代謝健康標誌物呈正相關。為了確定ERα在脂肪中的抗肥胖作用,我們在小鼠的白色和棕色脂肪細胞中特異性敲除Esr1。在白色脂肪組織中,Esr1通過抑制E3泛素連接酶Parkin抑制線粒體的靶向清除來控制氧化代謝。脂肪組織特異性parkin敲除小鼠mtDNA含量升高,脂肪組織減少。在維持體溫的棕色脂肪中,Esr1為Drp1(動力蛋白相關蛋白1)介導的線粒體重塑和Ucp1(解耦聯蛋白1)介導的解耦聯呼吸生熱所必需。在雌性小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組織和體外培養的脂肪細胞中,Esr1敲除導致的線粒體功能障礙伴隨著mtDNA聚合酶γ亞基Polg1的表達量降低。在3T3L1脂肪細胞中,ERα結合Polg1啟動子來控制其表達,因此Polg1是ERα的靶基因。這些發現支持可利用ERα對於脂肪細胞線粒體功能的影響來作為抵抗肥胖和代謝功能障礙的策略。

Esr1(雌激素受體1,estrogen receptor 1)和Esr2(雌激素受體2,estrogen receptor 2)基因分別編碼ERα(雌激素受體α)和ERβ(雌激素受體β)。它們由雌激素激活並以二聚體方式相互作用。從功能上看,ERα和ERβ具有拮抗作用:ERα刺激細胞增殖,而ERβ具有抗增殖和抑瘤作用。

Esr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ERα調控許多雌激素誘導基因的轉錄,這些基因在生長、代謝、性發育、妊娠和其他生殖功能中發揮作用,並在許多非生殖組織中表達。因此,Esr1基因變異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潛在風險。多項研究報導,約55%的ER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篩查出Esr1基因突變。

雌激素作為一種重要的內源性甾體類激素,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其可以通過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對骨代謝以及脂代謝等多個方面都會產生影響。

1. 對骨代謝的影響

雌激素對骨的新陳代謝起重要的調節作用,既體現在影響破骨細胞的骨重吸收,又體現在影響成骨細胞的骨形成。具體來說,雌激素不僅可以通過直接調節破骨細胞影響破骨活動,同時還可通過減少成骨細胞的凋亡、調節核因子κB 活性及氧化應激反應來影響成骨細胞的形成及其活性,進一步影響了骨代謝的平衡。此外,如果機體雌激素缺乏,會導致了骨代謝中骨形成及骨吸收的失衡,最終會造成骨質疏鬆的發生。

2. 對脂代謝的影響

雌激素在中樞能量調控及外周組織脂肪代謝調控中起重要作用,雌激素調節脂肪代謝的機制複雜,且對脂肪代謝的調控有組織差異,這可能與兩種雌激素受體的分布及功能有關。一方面,雌激素可影響機體瘦素水平及瘦素敏感度,雌激素缺乏條件下瘦素水平及瘦素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雌激素可影響脂肪細胞分化,促進脂肪細胞脂解,抑制脂肪細胞脂質合成,從而減少脂肪在脂肪組織中的沉積。

參考文獻

1.Al-Eitan LN,et al. BMC Cancer. 2019;19(1):1257.2.Hewitt SC. Endocr Rev. 2018;39(5):664-675.3.Almeida M, et al. Physiol Rev. 2017;97(1):135-187.4.Mauvais-Jarvis F, et al. Endocr Rev. 2013;34(3):309-338.

Estrogen receptor α controls metabolism in white and brown adipocytes by regulating Polg1 and mitochondrial remodeling

發表單位:Division of Endocrinology,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I:Andrea L. Hevener,一作:Zhenqi Zhou

Abstract

Obesity is heightened during aging, and although the 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revention of obesity, its molecular actions in adipocytes remain inadequately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adipose tissue ESR1/Esr1 expression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adiposit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enes involved in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markers of metabolic health in 700 Finnish men and 100 strains of inbred mice from the UCLA Hybrid Mouse Diversity Panel. To determine the anti-obesity actions of ERα in fat, we selectively deleted Esr1 from white and brown adipocytes in mice. In white adipose tissue, Esr1 controlled oxidative metabolism by restraining the targeted elimination of mitochondria via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parkin. mtDNA content was elevated, and adipose tissue mass was reduced in adipose-selective parkin knockout mice. In brown fat centrally involved in body temperature maintenance, Esr1 was requisite for both mitochondrial remodeling by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 and uncoupled respiration thermogenesis by uncoupled protein 1 (Ucp1). In both white and brown fat of female mice and adipocytes in cultur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Esr1 deletion was paralleled by a reduc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tDNA polymerase γ subunit Polg1. We identified Polg1 as an ERα target gene by showing that ERα binds the Polg1 promoter to control its expression in 3T3L1 adipocyte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strategies leveraging ERα action o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adipocytes to combat obesity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原文連結: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55/eaax8096.short

φ(≧ω≦*)♪

喜歡我們嗎?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我們吧~

๑乛㉨乛๑  ↓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往期推薦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精彩不斷

了解更多科研知識和進展

相關焦點

  •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17-08-14 13:29   來源:愛問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幾句詩出自《詩經.豳風.七月》。
  • 2020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5月18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usceptible supply limits the role of climate in the early SARS-CoV-2 pandemic」。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2535。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單次和多次社交疏遠對保持病人人數的影響,以使醫療系統能夠應對。Kissler說,最有效的幹預措施是一系列的社交疏遠期,再加上監測疾病復發的有效檢測,以便在病例淹沒整個系統之前重新制定措施。研究人員說,這樣的情況不僅導致了最少的死亡,而且還使人群逐漸獲得了對病毒的免疫力。
  • 資源動態 | Science期刊資料庫
    >權限控制方式:選刊訂購,開通範圍按IP位址控制,無並發用戶數限制Science系列期刊是由「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出版,Highwire平臺提供服務的綜合性電子出版物,內容包括:《科學》周刊等6本科學性期刊。
  • Nature七月代謝研究亮點
    進一步研究表明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共生微生物通過代謝IP6(肌醇六磷酸)和產生IP3(肌醇三磷酸)刺激了HDAC的活性。使用肌醇三磷酸鹽處理腸道和餵食肌醇六磷酸鹽均能夠促進腸損傷後的修復。Comm.六月七月代謝亮點)大部分細胞都主要依賴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在此過程中,線粒體需要消耗大量氧氣。因此氧氣對需氧細胞的生存與代謝都至關重要。當氧氣濃度較低時,細胞會啟動一系列反應來適應缺氧狀態,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頒發給了William G.
  • 2016年11月18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6年11月27日/生物谷BIOON/--/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6年11月18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4.Science:揭示高粱植物利用蜀黍氰甙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機制doi:10.1126/science.aag2347; doi:10.1126/science.aal2948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揭示出高粱植物利用化合物蜀黍氰甙(dhurrin)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的機制。
  •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唯美帶字圖片 8月勵志加油語錄說說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唯美帶字圖片 8月勵志加油語錄說說  7月即將過去,過去的時間,你是否完成年初的任務?讓我們一起對7月說聲再見,迎接8月吧。  八月你好圖片BYdll  希望八月的晚風可以吹來很多夏天的好消息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 hello Augest  七月再見,期待八月的好消息不斷  和七月說再見,願八月事事如意  七月再見想要 能量100分的擁抱  對七月的壞運氣說再見 希望爛事翻篇好運不斷  七月再見,八月你好願世界的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 鋼琴套曲《四季》全攻略 | 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穫
    這次來給大家講講《四季》中的七月與八月。一提到這兩個月份,對於上海人來說都是一丘之貉,總之就是一個字:「熱」。而在柴可夫斯基眼裡,七月和八月十什麼樣子的呢?肩膀動起來呦!手臂回起來呦!原來俄羅斯的七月和八月是務農的好時節。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好不容易漫長的冬季過去了,迎來了短暫的夏季,得抓緊時間儲備糧食過冬啊。
  • 【盤點】5月CNS三大期刊亮點研究匯總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5月19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科學家首次發現肺部腫瘤可攔截肝臟代謝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組研究者長期以來一直研究機體的晝夜節律鍾如何控制肝臟的功能,如今他們發現癌性的肺部腫瘤可以攔截晝夜節律鍾控制肝臟功能的過程並且改變肝臟的功能,相關研究發表於Cell雜誌上,文章中研究者首次研究表明,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可以影響機體生物鐘對機體脂質代謝和胰島素及葡萄糖敏感性的控制作用
  •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南開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019年1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重大進展!
  • 農村老話「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是指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所說的「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指的是什麼意思?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雲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叫:「三個蚊子一盤菜」。從這一怪中說明一個道理,雲南人有好吃蟲子的習慣。「七月齊,八月空,九月十月滿冬冬」這句老話其實指的是蜂蛹。這裡我用葫蘆蜂為例,為大家解析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南方的農村人都知道,葫蘆蜂做巢是很漫長的,它的巢是用泥和牛糞築成,象一個灰黑色橢圓形大葫蘆。而裡面則是分成層,一臺一臺的組合,然後留一小孔,由工蜂進入,洞穴口還有幾個專門守巢的蜂。
  • 2020年4月17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20年4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4月17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1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echanisms generating cancer genome complexity from a single cell division error」。
  • 2019年3月1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9年3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3月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首次揭示大腦中的耦合波紋是記憶回憶所必需的doi:10.1126/science.aau8956; doi:10.1126/science.aaw6767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和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的某些區域經歷耦合波紋的高頻震蕩,這是回憶記憶過程的一部分。
  • 2017年8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2017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8月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1.Science:在紅細胞終末分化期間,UBE2O重建它的蛋白質組doi:10.1126/science.aan0218; doi:10.1126/science.aao189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加拿大彼得-吉爾根研究與學習中心病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發生Ube2o無效突變的貧血小鼠品系,並且利用多重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以一種無偏差的和全局的方式鑑定
  • 2019年2月8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9年2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2月8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是藥物出現毒副作用的罪魁禍首doi:10.1126/science.aat9931藥物本是用於治療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出了一種令人吃驚的解釋---腸道微生物組(gut microbiome)。
  • 2020年1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20年1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2020年11月份即將結束了,11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一旦被激活,這些傳感蛋白就會形成炎性體複合物,然後引發一系列炎症反應,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感染細胞的死亡。在這項新的研究中,Hornung團隊與慕尼黑工業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同事們合作,如今證實在皮膚細胞中發現的一種這樣的傳感蛋白直接與某些RNA病毒複製過程中產生的特定分子結構結合。這些新發現強調了上皮細胞作為抵禦入侵病原體屏障的重要性。
  • 2018年7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8年7月31日/生物谷BIOON/---2018年7月份即將結束了,7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新研究改寫我們對胃腫瘤的理解doi:10.1126/science.aan3975; doi:10.1126/science.aau4804免疫系統能夠成為抵抗癌症的重要盟友。
  • 2018年6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揭示人類性別發育障礙,其中至少一半人類性別發育障礙病例具有未知的遺傳原因。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6月14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ex reversal following deletion of a single distal enhancer of Sox9」。
  • 2020年11月27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20年1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1月27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29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iral epitope profiling of COVID-19 patients reveals cross-reactivity and correlates of severity」。
  • 2016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12月份即將結束了,12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1.Science:重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12月23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細菌視紫紅質是一種吸收光線並且進行質子跨細胞膜運輸的蛋白---生物系統中的一種關鍵功能。但是科學家們長期以來想要知道它是如何做到這點的,而且它如何推動質子進行單方向運輸:從細胞內部運輸到細胞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