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

2020-12-06 生物谷

2016年12月28日,《Redox Bi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題為「The decay of 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is a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 of aging: Revising the redox theory of aging」的研究論文。論文首次通過比較年輕和衰老線蟲及細胞對氧化還原刺激的不同反應,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RRC)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陳暢課題組的助理研究員孟姣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陳暢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


衰老與氧化還原密切相關。傳統的自由基衰老學說認為氧化應激是對細胞的一種損害,是導致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關於氧化還原和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靜息狀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高低。很少有研究去比較年輕和衰老個體對於氧化還原刺激的動態反應能力。陳暢課題組分別以線蟲和複製性衰老細胞為模型,比較了年輕和衰老線蟲(或細胞)對於氧化還原刺激反應能力的不同。結果顯示在氧化還原刺激下,年輕線蟲(或細胞)能產生更多的活性氧/活性氮(ROS/RNS)從而激活Erk、 Akt和AMPK信號通路。同時,年輕線蟲(或細胞)能夠通過促進轉錄因子NRF2的轉位誘導產生更多的抗氧化酶以維持氧化還原穩態平衡。另一方面,年輕線蟲(活細胞)也通過上調分子伴侶表達、提高蛋白酶體活性表現出更好地降解氧化損傷蛋白的能力。


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陳暢課題組提出名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的新概念,表明機體具有不同的應對氧化還原刺激的反應能力,包括產生適量ROS/RNS激活細胞信號通路的能力、激活抗氧化系統維持氧化還原平衡的能力和降解氧化損傷蛋白的能力。這是首次提出並全面描述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的概念,也是首次通過實驗數據直接證明年輕和衰老之間的本質差別。這與傳統自由基衰老學說單純強調ROS水平升高造成衰老不同,該研究認為動態的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極為重要,它的下降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該研究揭示了氧化還原調控與衰老的本質特徵,為延緩衰老和促進健康衰老提供了新策略。



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RC)」下降是衰老本質特


圖示 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RRC)模型


原文連結:


The decay of 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is a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 of aging: Revising the redox theory of aging


原文摘要:


Aging is tightly associated with redox events. The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 indicates that redox imbalanc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ging process. Most studies about redox and aging focused on the static status of oxidative stress levels,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investigating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redox challenge during aging. In this study, we used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d human fibroblasts as models to compare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oxidative stress challenge in young and old individuals. In response to paraquat stress, young individuals generated more ROS and activated signaling pathways including p-ERK, p-AKT and p-AMPKα/β. After the initial response, young individuals then promoted NRF2 translocation and induced additional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higher expression of phase II enzymes, including SOD, CAT, GPX, HO-1, GSTP-1and others, to maintain redox homeostasis. Moreover, young individuals also demonstrated a better ability to degrade damaged proteins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haperones and improving proteasome activity. Based on these data, we propose a new concept "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RRC)", which suggests cells or organisms a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dynamic redox responses to activate cellular signaling and maintain cellular homeostasis. The decay of RRC is the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 of aging, which gives a new understand of the redox theory of aging.


doi:10.1016/j.redox.2016.12.026

相關會議推薦


2017模式動物與重大疾病動物模型研究與應用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3.24 -3.25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model_organism/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新概念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陳暢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RC)」的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另一方面,年輕線蟲(活細胞)也通過上調分子伴侶表達、提高蛋白酶體活性表現出更好的降解氧化損傷蛋白的能力。  在實驗結果基礎上,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RC),它包括產生適量ROS/RNS激活細胞信號通路的能力、激活抗氧化系統維持氧化還原平衡的能力和降解氧化損傷蛋白的能力。該研究提出並全面描述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的概念,並通過實驗數據直接證明年輕和衰老之間的本質差別。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細胞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引起ER穩態(包括蛋白質穩態、氧化還原穩態和鈣穩態等)失衡。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
  • 生物物理所發現分泌途徑磷酸化調控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的新功能
    6月1日,EMBO Journal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課題組的研究論文:Secretory kinase Fam20C tun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dox state via phosphorylation of Ero1a。
  • Redox Biology: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徵
    4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氧化還原生物學》(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尹慧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s Identified Lipid Peroxidation as A Prominent Feature
  • ...氧化應激信號通路增加心房顫動易感性的機制並在Redox Biology...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博士生楊欣宇為第一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商洪才研究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邢雁偉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劉念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完成的學術論文「Enhanced Cardiomyocy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ignaling Promotes Ibrutinib-induced Atrial Fibrillation」(「抗腫瘤藥物依魯替尼激活心肌細胞氧化應激信號通路增加心房顫動易感性機制
  • 衰老過程中蛋白質氧化還原調節的定量組織特異性圖譜
    衰老過程中蛋白質氧化還原調節的定量組織特異性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17:02 美國哈佛醫學院Edward T.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氧化損傷生物標記物如何檢測氧化應激?
    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種狀態,傾向於氧化,導致中性粒細胞炎性浸潤,蛋白酶分泌增加,產生大量氧化中間產物。氧化應激是由自由基在體內產生的一種負面作用,並被認為是導致衰老和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那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對中科院提出「四個率先」要求,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梁棟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都是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也是生物物理所,30年來積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生物物理所是全國的排頭兵。」許瑞明介紹道,自建所開始,生物物理所就定位於基礎研究,瞄準世界前沿科學進行技術攻關。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npj:富鋰電極—陰離子氧化還原計算新框架
    Li2MnO3是富鋰陰極材料之一,其中陰離子氧化還原對其高理論容量(約460 mAh g-1)起主要作用。但是,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也會導致氧氣的不可逆轉,從而致使容量快速衰減和潛在危險。在抑制不可逆過程的同時促進可逆的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優化可逆性需要深入了解陰離子氧化還原過程,例如,氧的局部環境與其氧化還原活性之間的關係。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組從事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細胞核
    2020年5月1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先恩課題組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周宜開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 研究應用拉曼光譜觀測低溫等離子體誘導產朊假絲酵母氧化應激過程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黃青課題組利用拉曼光譜技術和光譜成像方法,觀察低溫等離子體誘導的氧化應激下的應用假絲酵母細胞中生物分子氧化還原狀態變化,由此探索氧化應激下細胞不同的死亡模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分析化學專業期刊Analyst。
  • Nat Commun|Aβ酵母模型新發現:氧化還原代謝調控Aβ毒性
    該研究利用表達人源Aβ42的酵母菌模型和基因測序方法發現FMN1基因和其代謝產物黃素單核苷酸(FMN)可以降低錯誤摺疊蛋白負荷,調節細胞代謝和氧化還原狀態,從而減輕Aβ42毒性。核黃素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神經保護劑,可以通過改善氧化應激、線粒體失調和神經炎症來預防或調節神經疾病。此外,人核黃素激酶(RFK;酵母菌FMN1的同源基因)的mRNA水平在AD患者小腦、視皮質和前額葉中是顯著降低的。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明昭課題組在治療性B肝疫苗獲得重大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院重點實驗室朱明昭課題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Article論文:「Dual-targeting nanoparticle vaccine elicits a therapeutic antibody response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課題組發現HIV-1可藉助核膜內吞方式進入...
    2020年5月1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張先恩課題組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周宜開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HIV-1 viral cores enter the nucleus collectively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