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x Biology: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徵

2021-01-11 生物谷



4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氧化還原生物學》(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尹慧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s Identified Lipid Peroxidation as A Prominent Feature inHuma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該研究利用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的方法系統分析了不同階段冠心病病人血漿中的代謝組和脂質組變化,揭示了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徵,並且發現脂質過氧化代謝產物具有區分冠心病不同階段的潛力,該研究為將來大樣本驗證奠定了基礎。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動脈粥樣硬化是其發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但其潛在的生物學機制以及預測和

診斷

的生物標誌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近年來代謝組學、脂質組學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對發現潛在的

生物標誌物

以及疾病的預測、

診斷

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博士研究生陸劍虹等在研究員尹慧勇的指導下,利用非靶標的代謝組學技術分析正常對照(Healthy controls, HC),穩定心絞痛(Stable angina, SA)和心梗(Myocardial infraction, MI)病人血漿的代謝譜,結果表明冠心病不同階段具有特異性改變的代謝譜;發現了18、37和36個差異代謝物可以分別區分HC和SA、SA和MI以及HC和MI。代謝通路分析顯示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 GLP)代謝在三組中變化最明顯,基於此課題組利用靶向脂質組學分析GLP的代謝物主要包括脂質過氧化產物和下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產物。研究結果顯示與HC和SA相比,脂質過氧化產物包括氧化的磷脂和其水解產物主要是異前列腺素等顯著地在MI病人中升高,提示脂質過氧化代謝物可能是區分MI和SA或者HC的潛在

生物標誌物


該研究工作與北大醫學院教授鄭樂民研究組合作完成,並得到了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正江研究組的大力支持,項目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中科院和科技部等項目經費的支持。(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徵
    該研究利用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的方法系統分析了不同階段冠心病病人血漿中的代謝組和脂質組變化,揭示了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徵,並且發現脂質過氧化代謝產物具有區分冠心病不同階段的潛力,該研究為將來大樣本驗證奠定了基礎。
  • 上海生科院發現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特徵
    該研究利用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的方法系統分析了不同階段冠心病病人血漿中的代謝組和脂質組變化,揭示了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徵,並且發現脂質過氧化代謝產物具有區分冠心病不同階段的潛力,該研究為將來大樣本驗證奠定了基礎。
  • 不同物種對脂質過氧化和鐵死亡的調節
    那麼生物體對脂質過氧化和鐵死亡是如何調節的以及物種之間的調節方式是否存在差異尚未見有關論述。因此在這篇綜述中,總結了脂質過氧化,鐵死亡和抗氧化劑系統在各種物種(包括人類、其他哺乳動物和脊椎動物、植物、無脊椎動物、酵母、細菌和古生菌)中的功能和調控,並且還討論了脂質過氧化和鐵死亡的潛在進化作用。
  • 脂質過氧化是一個產生自由基和自由基參與的鏈式反應
    DMPO-OH,DMPO-OOH,有特徵的超精細分裂圖譜和超精細分裂常數.DMPO-OH的ESR波譜由4條譜線組成,強度比為1∶2∶2∶1,這是由於N的超精細分裂常數等於H的超精細分裂常數的結果(aN=aH=1.49mT)(圖2),是用ESR
  • 角鯊烷∣抑制脂質過氧化
    從健康人的額頭,頭皮及皮屑中提取脂質進行實驗分析,發現即使在普通的生活環境下,皮脂腺脂質成分中的角鯊烯(SQ)也會受到過氧化反應,並在表皮上生成角鯊烯過氧化氫除了紫外線,年齡的增長(20歲左右的人表皮抗氧化能力最強,之後逐漸衰弱)和不健康的皮膚狀態(過敏性皮炎患者表皮中的角鯊烯氧化率較正常人為高)
  • 細胞代謝-脂質過氧化(丙二醛) 分析試劑盒解決方案
    酶對於細胞代謝反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酶可以通過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產生的能量來驅動其他化學反應。一個生物體的代謝機制決定了哪些物質對於此生物體是有營養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下面一起來看看關於Abbkine細胞代謝的五款生化試劑盒,簡單介紹一下。1.
  • 脂質過氧化通過激活TMEM16A促進腎囊腫體外生長
    方法:採集常染色體顯性PKD患者的組織標本、胚胎腎培養、和MDCK體外囊腫模型,我們對人和小鼠多囊腎細胞膜上的磷脂過氧化進行了評價。我們還採用電生理尤斯灌流室技術和膜片鉗實驗來分析TMEM16A的激活和腎囊腫的生長。結果:人、小鼠腎臟及體外MDCK囊腫中磷脂的過氧化,可能是由於活性氧水平上升導致的。
  • 頭皮皮表脂質研究:角鯊烯過氧化是頭皮屑形成的潛在因素之一
    頭皮皮表脂質研究:角鯊烯過氧化是頭皮屑形成的潛在因素之一
  • 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暢課題組提出「氧化還原應激...
    論文首次通過比較年輕和衰老線蟲及細胞對氧化還原刺激的不同反應,提出了氧化還原應激反應能力(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RRC)新概念,並證明這種動態反應能力的下降是衰老的一個本質特徵。陳暢課題組的助理研究員孟姣為本文的第一作者,陳暢研究員為本文的通訊作者。衰老與氧化還原密切相關。
  • 脂質氧化與心血管疾病
    在我們體內,最容易受到自由基破壞的是脂質,可以說,脂質氧化給我們帶來了衰老與疾病。大量資料證明,目前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與脂質氧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現代科技已經證實,心腦血管疾病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而粥樣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
  • 冠脈富含脂質斑塊——治標或治本?
    作者:謝坤 李勇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近期,JACC發表了ACC前主席的一項前瞻註冊研究有兩個重要發現,一是脂質斑塊與遠期事件不相關。二是介入治療富含脂質斑塊病變是安全的,不影響介入治療短期或2年預後。《醫師報》邀請李勇教授進行解讀。
  • 腸道微生物群在冠心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發病率為55%,是非糖尿病患者的幾倍。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與環境因素和宿主遺傳有關。 作為重要的環境因素,腸道菌群與糖尿病密切相關。 在人類糞便微生物群的研究中,這些有益細菌與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糖尿病有關。增加糖尿病風險的細菌是有害的。
  • 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該做哪些檢查?冠心病患者日常要注意的事情
    冠心病不是人們常說的遺傳性疾病。臨床研究發現,一個家族裡若有好幾個人患有冠心病,主要是因為在這個家族中長久以來都有類似甚至相同的生活習慣,例如口味偏重、喜歡吃動物性食物、不愛運動、性格執拗等。
  • 常用氧化劑---過氧化鎳
    過氧化鎳可用於醇、酚和胺的氧化反應,並常用於雜環化合物的脫氫反應[1]。過氧化鎳是一種溫和的氧化劑。在鹼性水溶液中可以選擇性實現伯醇的氧化,得到相應的羧酸衍生物(式1)[2]。當反應在石油醚或苯等有機溶劑中進行時,可以將伯醇氧化為相應的羰基化合物(式2)。 在過氧化鎳作用下,簡單的苯酚會發生聚合反應。
  • 李思進:核醫學在冠心病精準診療中的重要作用
    就這一問題,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山西醫科大學校長李思進教授表示:冠心病診療需要解剖學和功能學相互結合,但由於缺乏廣泛共識,我國冠心病整體診療趨勢呈現重「有創」、輕「無創」的現象,這就帶來了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問題,使一部分冠心病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有創性檢查和治療,不但未從中獲益,反而造成了更多的傷痛,也為醫保支付帶來額外壓力。
  • Redox Biology: ROS與鈣離子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相互關係
    鑑於鈣離子和ROS的作用範圍廣泛且信號通路重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兩者的相互作用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過高的ROS水平會導致蛋白質、脂質和DNA的損傷,導致大量的氧化應激,引發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中由於缺乏修復機制和組蛋白來包裝和排序DNA,線粒體DNA特別容易受到ROS誘導產生損傷,但同時大多數內源性ROS又來源於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這就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除了內源性ROS的產生,各種外源性物質如空氣汙染物、菸草煙霧、重金屬、紫外線等也會產生ROS,從而參與到機體信號轉導和細胞防禦機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