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明昭課題組在治療性B肝疫苗獲得重大進展

2020-12-08 騰訊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與免疫院重點實驗室朱明昭課題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Article論文:「Dual-targeting nanoparticle vaccine elicits a therapeutic antibody response against chronic hepatitis B」。該研究設計了基於鐵蛋白納米顆粒的B型肝炎病毒(HBV)preS1納米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誘導產生了高水平、高親和力、持久的抗體應答和免疫記憶,不但具有出色的預防作用,而且在治療模型中獲得功能性治癒和HBsAg血清學轉換,並顯著降低HBVcccDNA。該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鐵蛋白納米顆粒抗原被淋巴結SIGNR1+抗原呈遞細胞主動靶向識別、轉運、誘導Tfh和B細胞活化應答的免疫學新機制。

HBV感染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健康問題之一。全球目前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約2.6億人,每年接近100萬人死於慢性B肝導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 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1。但是,preS1是弱免疫原性的功能表位,如何充分合理調動機體免疫系統,誘導針對弱免疫原性表位的高效抗體應答,仍然是目前的關鍵問題,也是疫苗免疫學領域的普遍問題。

病毒樣顆粒(以及近些年受到日益關注的鐵蛋白)等納米顆粒載體對於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抗體應答的效果早就得到廣泛重視和認可。但是其免疫學機制並不十分清楚,長期以來停留在淋巴結靶向遞送、理想抗原展示密度等傳統認知,以及鐵蛋白顆粒載體的三聚體構象抗原展示等方面,限制了這一類疫苗改進優化的思路。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課題組前期建立的鐵蛋白納米點擊疫苗技術,設計了HBV preS1納米疫苗Ferritin NP-preS1。在小鼠模型中,兩次免疫後誘導了比對照組高150倍的抗體應答,而且持續時間長達至少8個月,且再次免疫時的抗體應答水平比對照組高約600倍。在AAV-HBV1.3感染小鼠模型中,該疫苗不僅具有出色的預防保護作用,而且具有出色的治療效果,顯著降低了外周血HBV DNA、HBsAg水平,降低了肝臟中的HBcAg和cccDNA水平,部分小鼠獲得功能性治癒和HBsAg血清學轉換(外周血HBsAg和DNA轉陰,抗-HBs轉陽)。

圖1:鐵蛋白納米顆粒疫苗協同靶向淋巴結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誘導高水平抗體應答和持久免疫記憶。

進一步的免疫學機制研究發現,鐵蛋白納米顆粒同時主動靶向小鼠淋巴結中常駐的SIGNR1+巨噬細胞和SIGNR1+樹突狀細胞,分別促進了B細胞和Tfh細胞的活化應答,協同誘導抗體產生。這種SIGNR1+細胞靶向特性也利用人淋巴結的臨床樣品獲得驗證(人DC-SIGN是小鼠SIGNR1的同源分子)。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定位於淋巴竇的SIGNR1+巨噬細胞可以攜帶鐵蛋白納米抗原,向淋巴濾泡(B細胞區)遷移,傳遞抗原給B細胞,促進B細胞活化;CXCR5基因敲除的巨噬細胞,不能向淋巴濾泡遷移,無法有效活化B細胞。這與人們長期以來推測的淋巴竇巨噬細胞原地不動通過胞吞/胞吐或細胞膜流動傳遞納米顆粒抗原給B細胞的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該研究不僅報導了一種效果顯著、具有臨床轉化潛力的治療性B肝疫苗,而且揭示了納米顆粒抗原靶向遞送、轉運、誘導Tfh和B細胞活化應答的免疫學新機制,具有重要的免疫學理論價值和醫學應用前景。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朱明昭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朱明昭課題組碩博連讀畢業生,現助理研究員王文君為第一作者。該項工作得到了多位相關領域專家的大力協助,包括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傅陽心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李文輝研究員,生物物理所閻錫蘊院士、朱平研究員、彭華研究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腫瘤外科王珊主任。此外,多位合作夥伴提供了實驗材料或技術支持,包括清華大學祁海教授,生物物理所侯百東研究員和範克龍研究員。特別感謝生物物理所動物中心史想高級實驗師在課題進展關鍵時刻的組織協調保障。該項工作得到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等部門的資助。

朱明昭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基於淋巴組織免疫微環境的疫苗免疫學研究,研製了多種淋巴結靶向、抗原呈遞細胞靶向的納米疫苗2, 3, 4,同時也開發了簡便快速的點擊疫苗構建技術5。這些研究提高了疫苗免疫應答水平和作用效果,揭示了疫苗免疫學新機制,為疫苗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Bian Y, Zhang Z, Sun Z, Zhao J, Zhu D, Wang Y, et al. Vaccines targeting preS1 domain overcome immune tolerance in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 mice. Hepatology (Baltimore, Md) 2017, 66(4): 1067-1082.

2. Liu Z, Zhou H, Wang W, Fu YX, Zhu M. A novel dendritic cell targeting HPV16 E7 synthetic vac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PD-L1 blockade elicits therapeutic antitumor immunity in mice. Oncoimmunology 2016, 5(6): e1147641.

3. Liu Z, Zhou C, Qin Y, Wang Z, Wang L, Wei X, et al. Coordinating antigen cytosolic delivery and danger signaling to program potent cross-priming by micelle-based nanovaccine. Cell discovery 2017, 3(1): 17007.

4. Wang W, Liu Z, Zhou X, Guo Z, Zhang J, Zhu P, et al. Ferritin nanoparticle-based SpyTag/SpyCatcher-enabled click vaccine for tumor immunotherapy. Nanomedicine :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9, 16: 69-78.

5. Liu Z, Zhou H, Wang W, Tan W, Fu YX, Zhu M.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tic vaccine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otein assembly.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 7266.

來源: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本期編輯:Tony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
  • B肝治療性疫苗有了新進展,戰友又有治癒希望啦!
    2017年4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傅陽心課題組在緩慢B型肝炎免疫醫治範疇獲得首要學術進展,為探求緩慢B肝醫治性疫苗供給了新的思路。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異性地傳染肝臟細胞(圖1),並且只對人、猩猩等高級靈長類動物具有易理性。
  •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
    B肝新藥2020研發進展,基於治療性B肝疫苗的代表新藥HeberNasvac已經進入第四期上市期。HeberNasvac也依然還有其他臨床試驗正在進行,CIGB,即古巴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該B肝新藥。
  • 生物物理所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的調控機制
    12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國紅課題組與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朱明昭課題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H2A.Z facilitates licensing and activation of early replication origins
  • EASL2020:治療性B肝疫苗NASVAC能使部分B肝攜帶者獲得功能性治癒!
    臨床治癒類似於急性HBV感染後自發性病毒清除的狀態,標誌著慢B肝的持久免疫學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理想治療目標。然而,現有的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很難實現這一目標,且NAS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
  • 德國學者研製出或可口服/皮下使用新型治療性B肝疫苗
    目前全球約有2.57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約有88.7萬人死於HBV感染,其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病死率分別佔30%和45%。據估計,我國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7000萬,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3000萬。慢性B肝病毒感染已成為我國及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 B肝在研新藥DNA-HBVac,德國研究員開發,新治療性疫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DNA-HBVac,在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由德國研究人員公布最新開發進展。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名稱為DNA-HBVac,本屆歐肝會上,德國研究人員介紹了這種研究藥物,並指出該藥有望成為慢性B肝的候選治療性B肝疫苗。
  • 醫藥生物技術 | B肝疫苗的「前世今生」,從「澳抗」到B肝疫苗
    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因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肝臟時間|國產治療性B肝疫苗TVAX-008 1期臨床首位患者開始用藥
    2021年02月04日,遠大生命科學集團南京遠大賽威信公司宣布,公司旗下1類創新藥 —— 治療性B肝疫苗 TVAX-008 注射液正在進行的 Phase I 期臨床試驗首位慢B肝患者已經在組長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完成了入組用藥。
  • 醫藥生物技術 | B肝疫苗的「前世今生」
    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因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通過進行更多的試驗後,布隆伯格等人在1966年底發表論文,提出澳大利亞抗原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間有密切關係,可能通過輸血傳染。由於這個發現,他與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一起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中國科大在肝臟免疫耐受和B肝病毒免疫逃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中心、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田志剛教授研究組在肝臟免疫耐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揭示了B型肝炎病毒(HBV)通過肝臟免疫耐受而逃逸免疫攻擊的新機制。
  • 專家:治療性疫苗並非B肝特效藥
    核心提示:日前,有媒體稱「治療性B肝疫苗已陸續完成二、三期臨床階段,即將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文號上市。」在醫學還沒有治癒B肝特效藥的今天,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給我國9300萬B肝病毒攜帶者、2000萬患者以莫大的希望。
  • 生物物理所揭示調控肝癌微環境T細胞免疫耐受新機制
    肝癌是我國第二大致死癌症,B肝病毒感染等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是肝癌的主要誘因。雖然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但相比於其他癌症,肝癌形成強大的免疫耐受微環境使得肝癌患者長期處於免疫低應答狀態,容易形成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抵抗性。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簡單來講,藥化需要對藥物結構以及活性深入研究,利用所學化學知識來確定所需要開發藥物,並從分子層面深入研究其在體內作用機制。前期已經普及了多種蛋白質/肽疫苗、活載體疫苗、DNA疫苗,我們再介紹一些尚處於臨床研究的基於DNA疫苗開發的在研B肝新藥。
  • 我國學者開發出白血病精準治療疫苗,持續釋放腫瘤抗原肽和PD-1抗體
    該研究利用自癒合大孔微球共裝載白血病HLA-A*0201型抗原肽及PD-1抗體,製備了新型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在多種白血病動物模型上均顯著抑制了病情進展,為白血病的精準免疫治療帶來了新思路。近年來,白血病的免疫治療獲得了廣泛關注。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更新至2020年7月)
    編者按:Hepatitis B Foundation網站在7月初恢復了更新,但是肝霖君觀察到表單上有些新藥的進展仍處於滯後未更新的狀態,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肝霖君查詢各大藥企官網更新的產品管線信息及相關網絡資料,綜合整理了7月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
  • ...關於GST-HG141全球創新藥在B肝治療新靶點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告
    [大事件]廣生堂:關於GST-HG141全球創新藥在B肝治療新靶點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告 時間:2018年09月17日 18:51:42&nbsp中財網 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取得C型肝炎病毒預防性疫苗研究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C型肝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2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Gu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trivalent HCV vaccine elicits broad and synergistic
  •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
    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來自葛蘭素史克研發人員公布了一種新的治療性候選疫苗(GSK疫苗),它能夠克服B肝病毒誘導的小鼠慢性B肝感染免疫耐受。所開發的一種新的疫苗方案(GSK疫苗),包括一個主要的加強給藥的ChAd155 hIi-HBV(prime)和MVA-HBV(boost)病毒載體疫苗,這兩者都編碼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隨後是一種重組蛋白疫苗,其含有與AS01(HBc-HBs/AS01)佐劑的B肝核心抗原和B肝表面抗原,順序或同時給藥。GSK研發人員採用ELISA和流式細胞術的方法進行本項研究。
  • 客觀看2021B肝在研新藥進展,研發過程,多組合優化正研究中
    實際上,目前有一些是基於治療性疫苗研發B肝新藥的,但是這個方向目前還沒有1種藥物真正成功。客觀看2021B肝在研新藥進展,研發過程,多組合優化正研究中目前看來,全球無論是肝病臨床醫生或是藥企的藥物科研工作者,基本已經摸清B肝治療性疫苗的方向,即治療性B肝疫苗相關機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