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治療性疫苗有了新進展,戰友又有治癒希望啦!

2020-12-05 肝健康

  2017年4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傅陽心課題組在緩慢B型肝炎免疫醫治範疇獲得首要學術進展,為探求緩慢B肝醫治性疫苗供給了新的思路。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異性地傳染肝臟細胞(圖1),並且只對人、猩猩等高級靈長類動物具有易理性。B肝病毒首要是經過母嬰傳染或許血液觸摸進行傳達。一般來說,5歲曾經的嬰幼兒傳染B肝病毒通常會罹患緩慢B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成年人傳染B肝病毒首要致使急性B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只要不到5%的成年人在傳染後會罹患緩慢B型肝炎。

  圖1B肝病毒模式圖

  B肝病毒的傳染出現全球流行性,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全球約有2.4億緩慢B型肝炎患者,每年約有快到100萬人死於緩慢B肝傳染所致使的肝功用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不一樣區域,B肝病毒的流行性區別很大(見圖2)。在中國,B肝帶著率約佔國民人口總數的7.18%,緩慢B型肝炎是要挾中國公民身體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中國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B肝病毒傳染致使的份額別離為60%和80%。現在,接種疫苗是預防B肝病毒傳染最有用的辦法,疫苗接種可以誘導抗體,維護人體免於病毒傳染。B肝疫苗的接種大大降低了B肝的新發傳染率和發病率,可是這種疫苗對於緩慢B型肝炎患者卻無醫治性效果,研究緩慢B型肝炎的醫治性疫苗照舊任重而道遠。

  圖2 HBV流行病學散布

  自上世紀80時代晚期B肝病毒發現以來,全球的科學家就致力於B肝疫苗的研究工作。大體而言,B肝疫苗的開展閱歷了三個期間:第一代疫苗首要是從患者血清中獲得的B肝表面抗原(HBsAg)。第二代是基因工程疫苗,是將B肝表面抗原的基因克隆到酵母中出產重組抗原作為疫苗。第三代疫苗是在B肝表面抗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經過真核細胞進行抗原出產。這三類疫苗對於緩慢B型肝炎患者沒有或許沒有清晰醫治效果。現在,臨床上醫治緩慢B型肝炎首要選用兩種方法:一是打針調節人體免疫系統的因子,如一型幹擾素(IFN-α)類藥物;別的一類藥物是核苷(酸)類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等)。一型幹擾素具有直接的抗病毒效果,並且可以進步人體的免疫力,該藥物的優點是階段固定、對病毒操控較好。缺陷是醫治應對功率較低,不良反響較顯著。口服核苷(酸)按捺類藥物,可以按捺B肝病毒核酸(RNA和DNA)組成,影響病毒的仿製。這類藥物與幹擾素比較不良反響少,但按捺病毒效果較弱。

  近年來,免疫系統在緩慢B型肝炎醫治中的效果越來越受到重視。在B肝病毒急性傳染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可以發生強烈的抗病毒免疫應對。可是緩慢B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統失掉了對病毒應對才能,陷入了一種稱之為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的狀況,不能操控病毒傳染。惋惜的是,從頭激起緩慢B肝患者體內的抗病毒免疫反響比較困難,致使緩慢B肝患者缺乏有用的醫治辦法。醫治性B肝疫苗的方針即是要打破緩慢B肝患者的免疫耐受狀況,從頭激起機體的免疫應對,進而操控B肝病毒的傳染。

  傅陽心課題組宣布的題為Vaccines Targeting PreS1Domain Overcome Immune Tolerance in HBV Carrier Mice的研究性論文,為醫治性B肝疫苗的研究供給了新的頭緒,該文章於4月26日在線宣布於Hepatology雜誌。B肝病毒外層包膜富含三種蛋白,別離稱之為小包膜蛋白(small HBsAg);中包膜蛋白(middle HBsAg)和大包膜蛋白(large HBsAg)(見圖1)。在緩慢B肝患者的血液中除了富含B肝病毒粒子外,還會存在很多的假病毒顆粒。這種假病毒顆粒首要由小包膜蛋白和中包膜蛋白構成(見圖1和圖3),其內部不富含核酸(DNA),因此不具有傳染性。據統計,這種假病毒顆粒的含量遠遠大於B肝病毒粒子,約為1000-10000倍。在免疫系統失掉功用的過程中,這些假病毒顆粒發揮了首要的效果。

  圖3B肝病毒粒子和假病毒粒子

  在此基礎上,傅陽心課題組證明了大包膜蛋白preS1區域誘導緩慢B肝免疫應對的才能。preS1區域具有首要的生物學功用,近來研究發現,肝細胞膜存在B肝病毒傳染所必需的受體,而preS1區域就介導了B肝病毒同該該受體聯繫(圖4)。經過檢測緩慢B肝患者的樣本,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外周血中preS1抗原與B肝病毒核酸有極好的關聯,即便在緩慢B肝患者的血清中,也可以檢測到必定水平的preS1抗體。為了進一步論述preS1區域的免疫反響,研究人員構建了緩慢B肝耐受小鼠,運用動物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以preS1區域作為疫苗,醫治緩慢B型肝炎的新思路。在緩慢B肝耐受小鼠中,接種該疫苗激起了機體的免疫反響,有用剷除了B肝病毒傳染,並阻撓了B肝病毒進一步傳染肝臟細胞。

  圖4 preS1區域介導B肝病毒傳染肝細胞

  這項研究為醫治性B肝疫苗提出了新的靶點,也為醫治緩慢乙型肝供給了新的頭緒。傅陽心教授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免疫學教授,中組部2009年特聘B類「千人方案」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級顧問研究員。其課題組長時間致力於緩慢B型肝炎醫治性疫苗和腫瘤免疫醫治的研究,其課題組對於緩慢B型肝炎醫治性疫苗的研究已經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Immunology,Hepatology等雜誌宣布。免疫系統不管在B肝病毒急性傳染仍是緩慢傳染的剷除中,都發揮了決定性的效果。怎麼有用激活緩慢B肝患者體內失掉功用的免疫系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科學疑問。選用適宜的方法靶向到緩慢B肝患者體內按捺性的分子和細胞,聯合醫治性疫苗接種和免疫醫治性藥物,終究將為緩慢B型肝炎的醫治開拓出簇新的遠景。

相關焦點

  • B肝新藥2020進展,治療性B肝疫苗HeberNasvac,即將迎來上市期
    B肝新藥2020研發進展,基於治療性B肝疫苗的代表新藥HeberNasvac已經進入第四期上市期。HeberNasvac也依然還有其他臨床試驗正在進行,CIGB,即古巴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該B肝新藥。
  • B肝藥物權威總結,新藥早知道!慢B肝治癒藥物進展總覽
    雖然目前已經有有效的疫苗預防其傳播,但由於其不能從人體內徹底清除,HBV仍是困擾人類的一個大問題。HBV慢性感染的相關疾病有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癌。後兩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影響人數超過2.4億,是人們關注的重大健康問題。
  • B肝在研新藥DNA-HBVac,德國研究員開發,新治療性疫苗
    一種治療性B肝疫苗DNA-HBVac,在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由德國研究人員公布最新開發進展。這種治療性B肝疫苗名稱為DNA-HBVac,本屆歐肝會上,德國研究人員介紹了這種研究藥物,並指出該藥有望成為慢性B肝的候選治療性B肝疫苗。
  • B肝臨床治癒有哪些新進展呢?
    根據患者個體化應答情況適當延長PEG IFNα的治療療程或探索新的基於治療目標的優化方案(如脈衝策略:NA持續治療,PEG IFNα階段性治療)可能可幫助更多的患者實現臨床治癒。另外,慢B肝新藥雖然近期可能未能有藥物上市,但新藥聯合現有藥物(NA和PEG IFNα)對於獲得更高臨床治癒率是值得期待的。
  • EASL2020:治療性B肝疫苗NASVAC能使部分B肝攜帶者獲得功能性治癒!
    國內外慢B肝臨床指南對臨床治癒(又稱為功能性治癒或免疫學治癒)的定義是:即完成有限療程治療後,血清 HBsAg 和 HBV DNA 持續檢測不到,HBeAg 陰轉,伴或不伴HBsAg 血清學轉換,殘留cccDNA可持續存在,肝臟炎症緩解和肝組織病理學改善,終末期肝病發生率顯著降低。
  • Nature子刊:治療性B肝疫苗新進展,淋巴結靶向納米疫苗免疫新機制
    儘管預防性B肝疫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迄今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性B肝疫苗上市。這其中最具挑戰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突破慢性B肝感染患者體內長期建立起來的免疫耐受,誘導有效、持續的免疫應答,獲得功能性治癒,甚至完全清除cccDNA。HBVpreS1作為治療性B肝疫苗的新功能靶點,最近獲得了概念性驗證。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明昭課題組在治療性B肝疫苗獲得重大進展
    該研究設計了基於鐵蛋白納米顆粒的B型肝炎病毒(HBV)preS1納米疫苗,在小鼠模型中,誘導產生了高水平、高親和力、持久的抗體應答和免疫記憶,不但具有出色的預防作用,而且在治療模型中獲得功能性治癒和HBsAg血清學轉換,並顯著降低HBVcccDNA。
  • B肝治癒新希望——使用RNAi療法的新藥研究進度如何?
    「近日,著名的國際生物醫藥公司Dicerna發表聲明,稱其在研B肝新藥DCR-HBVS正式開始臨床一期試驗,第一位志願者已經在2019年1月28日開始用藥治療。Dicerna公司相信該採用RNAi療法的新藥能有優異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能力,並有希望幫助清除B肝表面抗原和HBV病毒,達成功能性治癒B肝。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肝霖君對EASL2020新藥進展進行詳細整理和深入分析,發現還真的沒到喊治癒口號的階段,且能有效降低HBsAg的藥物並不多。而在現有抗病毒合理優化治療下慢B肝臨床治癒率已可以超過30%,因此大家對新藥的期待應該不止於此,若不能超越現有的治療結果(包括一般人群和優勢人群),新藥治癒B肝的口號應該是不足以喊起來的,當然我們仍然充滿了期待。
  • B肝有望功能性治癒!我國B肝防控之路何去何從?
    今年8月底,在肝病界矚目的2020年國際肝病年會(Digital ILC 2020)上,各位專家匯報了B肝新藥研製的可喜進展,國際B肝治療邁進了有望「功能性治癒」新階段!在全球B肝防控新態勢下,作為B肝大國,我國B肝防治應該何去何從呢?
  • 專家:治療性疫苗並非B肝特效藥
    核心提示:日前,有媒體稱「治療性B肝疫苗已陸續完成二、三期臨床階段,即將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文號上市。」在醫學還沒有治癒B肝特效藥的今天,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給我國9300萬B肝病毒攜帶者、2000萬患者以莫大的希望。
  • 德國學者研製出或可口服/皮下使用新型治療性B肝疫苗
    目前全球約有2.57億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約有88.7萬人死於HBV感染,其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病死率分別佔30%和45%。據估計,我國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約有7000萬,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3000萬。慢性B肝病毒感染已成為我國及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 B肝在研新藥多疫苗進展,表面抗原下降受限,簡介藥物化學學科
    前期已經普及了多種蛋白質/肽疫苗、活載體疫苗、DNA疫苗,我們再介紹一些尚處於臨床研究的基於DNA疫苗開發的在研B肝新藥。2020年5月11日,摩洛哥、日本、孟加拉國等研究人員在《Vaccines》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免疫相關靶點以實現慢性B肝功能性治癒藥物研究進展。
  • B肝功能性治癒新希望!羅氏與Dicerna籤署$17億協議,開發B肝病毒...
    2019年11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Dicerna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利用其專有的RNA幹擾(RNAi)技術平臺開發治療肝臟疾病和癌症的新療法。
  • 黨雙鎖:慢B肝臨床治癒的新研究、優勢人群及新思路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黨雙鎖教授團隊發表了慢B肝臨床治癒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基線HBsAg ≤1500 IU/mL的核苷經治慢B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的HBsAg清除率高達37.4%,其中各類優勢患者的臨床治癒率可達58%-80%。黨雙鎖教授應《雨露肝霖》邀請,為我們分享慢B肝臨床治癒新研究的結果,臨床治癒優勢人群,及新項目和新思路,詳見下文詳細訪談內容。
  • 專家:未來5年B肝或可治癒 需進行規範抗病毒治療
    中國網新聞7月26日訊(記者 張豔玲)「C肝完全可治癒,B肝也是可以治療和控制的,但需長期規範抗病毒治療。未來5到10年,B肝或能治癒。」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教授,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賈繼東25日在衛生計生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肝臟時間|國產治療性B肝疫苗TVAX-008 1期臨床首位患者開始用藥
    2021年02月04日,遠大生命科學集團南京遠大賽威信公司宣布,公司旗下1類創新藥 —— 治療性B肝疫苗 TVAX-008 注射液正在進行的 Phase I 期臨床試驗首位慢B肝患者已經在組長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完成了入組用藥。
  • 1.2億B肝同胞「新希望」,B肝治癒高手,還你「少年肝」
    據悉,肝病問題在我國日益嚴峻,其中最普遍的是B肝病毒攜帶,我國有近1.2億人攜帶B肝病毒,4000萬人攜帶C肝病毒,每年肝病新發病人數約50萬,但是,B肝表面抗原陽性者每年有1%一2%的自然陰轉率。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美國新冠確診病例已經累計230多萬,HepatitisBFoundation資金斷供,網頁新藥更新表單也一直停留在2月。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
  • B肝在研新藥GSK疫苗,葛蘭素史克開發,打破耐受兼具免疫原性
    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研究年會(EASL 2020)上,來自葛蘭素史克研發人員公布了一種新的治療性候選疫苗(GSK疫苗),它能夠克服B肝病毒誘導的小鼠慢性B肝感染免疫耐受。這種新的疫苗方案主要原理是,誘導抗B肝病毒抗原的強大T細胞和抗體,以克服機體免疫耐受,促使機體恢復對B肝病毒感染的免疫控制,最終實現慢性B肝的功能性治癒。其定義是,循環B肝表面抗原丟失和HBV-DNA檢測持續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