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臨床治癒有哪些新進展呢?

2020-12-07 健康界

編者按

7月18日,第一篇章「未來已來——迎接臨床治癒時代」順利開啟,莊輝院士作為大會主席開場致辭,南月敏教授和徐小元教授主持了整場會議,王貴強教授分享了全球慢B肝臨床治癒進展和趨勢,Anchor研究、ICRIACT研究及「脫帽研究」的最新階段性成果發布。

左起第一排:莊輝院士、寧琴教授和徐小元教授

左起第二排:南月敏教授、韓英教授和唐紅教授

第三排:楊益大教授

會議開場莊輝院士指出:「在過去一年裡,中國專家在慢B肝臨床治癒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發布了全球第一個慢B肝臨床治癒專家共識,珠峰項目制定了中國慢B肝核苷(NA)經治患者的臨床治癒技術流程,2019年《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新增了慢B肝臨床治癒的研究數據,為臨床醫生慢B肝臨床治癒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此外,我國臨床治癒相關的多項研究在國際期刊或會議上發表,受到國際上的廣泛關注,為了繼續優化臨床治癒方案,中國專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重大傳染病十三五的專項中多項臨床治癒相關課題進展順利,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各位專家在會議中與大家進行分享。

一、全球慢B肝臨床治癒進展和趨勢


王貴強教授指出,慢B肝臨床治癒從早期探索,到概念確認,到證據累積,如今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深入探索階段。慢B肝臨床治癒的未來趨勢應該是圍繞「進一步提升慢B肝臨床治癒率」,「臨床治癒與遠期結局」及「從臨床治癒到完全治癒」來展開探討。已有多項研究證實NA經治優勢人群以及特殊人群(兒童、非活動HBsAg攜帶者等)採用基於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 IFNα)的治療策略可獲得顯著更高臨床治癒率,但總體人群的臨床治癒率仍有待提高。根據患者個體化應答情況適當延長PEG IFNα的治療療程或探索新的基於治療目標的優化方案(如脈衝策略:NA持續治療,PEG IFNα階段性治療)可能可幫助更多的患者實現臨床治癒。

另外,慢B肝新藥雖然近期可能未能有藥物上市,但新藥聯合現有藥物(NA和PEG IFNα)對於獲得更高臨床治癒率是值得期待的。作為慢B肝治療的理想目標,臨床治癒的持久性良好且可顯著改善慢B肝患者的遠期結局(肝硬化、肝癌、死亡等)。而對於臨床治癒後完全治癒B肝的策略,一是在不殺死受感染肝細胞情況下清除cccDNA,這只能依靠新的藥物來解決;二是安全清除受感染的肝細胞,這可利用現有的免疫幹預手段進行臨床研究,或探尋新的免疫相關藥物。B肝治癒,未來可期。

二、多項慢B肝臨床治癒階段性成果公布


我國專家正在積極開展多項慢B肝臨床治癒相關研究,也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進展。此次會議上,寧琴教授分享了OCEAN(海洋計劃)與慢B肝臨床治癒專家共識——Anchor研究進展,楊益大教授分享了免疫調節抗病毒聯合治療新方案提高慢性B肝臨床治癒率的研究(ICRIACT研究)階段性報告,黨雙鎖教授分享了低水平HBsAgB肝治癒治療探索——「脫帽」項目研究進展。

Anchor研究進展

Anchor研究最新96周的中期分析數據發現,相比48周和72周,臨床治癒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PEG IFNα-2b聯合治療組(組2和組3)的HBsAg清除率顯著高於NA單藥組(組1)(組2 vs. 組1:31.34% vs. 0%, P< 0.0001; 組3 vs.組1:19.40% vs. 0%, P = 0.0003),且組2和組3的HBsAb陽性率高達30%以上,顯著高於組1(組2 vs. 組1:31.34% vs 0%, P< 0.0001; 組3 vs. 組1:28.36% vs. 0%, P < 0.0001)。

ICRIACT研究進展

ICRIACT研究是提高慢B肝臨床率的十三五新方案。該研究分為三個子課題,分別針對初治HBeAg陽性和初治HBeAg陰性慢B肝人群和INSCRIPT研究結束的NA經治人群進行免疫調節劑和抗病毒聯合治療。基於目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單中心階段性研究結果發現三個課題中,PEG IFNα + TDF + GM-CSF + B肝疫苗的四聯治療組的HBsAg清除率均顯著高於NA單藥組(初治HBeAg陽性人群:15% vs. 3.3%; 初治HBeAg陰性人群:25% vs. 5%; INSCRIPT隨訪隊列:20% vs. 0%)。

「脫帽」項目進展

「脫帽」治療是指採用單用或聯用PEG IFNα治療,使患者獲得臨床治癒,從而甩掉B肝的「帽子」。該項目分為三部分,階段性數據分析發現,第一部分NA經治患者序貫聯合PEG IFNα治療48周,隨訪24周的HBsAg清除率可達34.6%,第二部分初始慢B肝患者採用NA聯合PEG IFNα治療48周,隨訪24周的HBsAg清除率可達36.7%,第三部分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採用PEG IFNα單藥治療48周的HBsAg清除率高達47.9%,三項研究中基於PEG IFNα治療組的HBsAg清除率均顯著高於對照組(NA單藥治療或未治療)(P< 0.001)。另外,三項研究中PEG IFNα的使用都包含了進口PEG IFNα-2a和國產PEG IFNα-2b,通過亞組分析發現,兩種藥物的HBsAg清除率以及不良反應均無顯著差異,表明了國產長效幹擾素的質量優良。

三、專家爭鳴探討暫時未能獲得治癒人群的未來

為幫助更廣大慢B肝人群追求更高的臨床治癒率,韓英教授和唐紅教授就路線圖中未治癒人群的未來進行了探討。韓英教授認可以臨床治癒為目標,優勢患者可先行的策略。對於未能治癒的人群,應該創造條件來追求臨床治癒。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控制患者的HBV DNA水平以及按時監測HBsAg定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治療後患者HBsAg< 1500 IU/mL的患者應積極聯合或序貫PEG IFNα進行治療,在監測應答情況的同時應密切監視患者肝癌發生情況,預防慢B肝的肝癌風險。

唐紅教授認為路線圖中暫時還未獲得臨床治癒的這部分人群若治療應答不佳,一方面可選擇定目標不定療程的治療策略。從免疫學角度來分析PEG IFNα可增加NK細胞活性和數量,而長期使用可導致CD8+ T細胞的耗竭,而NA的持續治療可使得機體保持低病毒狀態,幫助恢復特異性免疫能力,因此採用NA持續治療,PEG IFNα階段性使用(脈衝)的策略,待機體免疫恢復時再次聯合PEG IFNα,可幫助這部分患者最終獲得臨床治癒,廈門特寶也已經開始了相關的註冊臨床研究。另一方面可探索新藥或其他免疫調節劑的研究來爭取更高的臨床治癒率,雖然現如今仍沒有新藥上市,但仍值得大家期待。選好病人,選好時機,讓更多的患者獲得臨床治癒。

總結

徐小元教授進行了總結,認為中國慢B肝臨床治癒工作在各位專家的努力下獲得了可喜的成績,聯合治療是趨勢,但目前專家們還在持續進行探索研究,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B肝能夠像C肝一樣獲得徹底攻克。在新藥還未出現的現在,應該利用好現有藥物幫助更多患者獲得更高的臨床治癒機會。

原標題:第二屆慢B肝臨床治癒峰會暨中國派高峰論壇順利啟航——首場回顧

相關焦點

  • 黨雙鎖:慢B肝臨床治癒的新研究、優勢人群及新思路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黨雙鎖教授團隊發表了慢B肝臨床治癒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基線HBsAg ≤1500 IU/mL的核苷經治慢B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的HBsAg清除率高達37.4%,其中各類優勢患者的臨床治癒率可達58%-80%。黨雙鎖教授應《雨露肝霖》邀請,為我們分享慢B肝臨床治癒新研究的結果,臨床治癒優勢人群,及新項目和新思路,詳見下文詳細訪談內容。
  • 12.16新案例:TAF 治療B肝肝硬化患者,實現B肝臨床治癒
    :患者診斷B肝肝硬化,經儘早啟動抗B肝病毒藥物治療 32 周后,實現B肝表面抗原轉陰,B肝表面抗體滴度低水平升高,實現B肝臨床治癒,肝纖維化無創檢測值明顯下降,目前仍繼續堅持口服 TAF 抗病毒治療,仍在繼續隨訪過程中,期待有更好地結果出現。
  • B肝或實現「臨床治癒」(醫療前沿)
    目前我國有近8000萬B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近2000萬為慢性B肝患者,治療人群超過200萬。為了減少停藥帶來的疾病復發和反彈,各國和地區的慢B肝防治指南多強調對慢性B肝患者長期用藥。據北京大學醫學部病原生物學系主任魯鳳民教授介紹,實際上,有一部分患者(約20%)停藥後並不會反彈。
  • 省醫表妹說,B肝能達到臨床治癒,臨床治癒是說明B肝治好了嗎
    得到的回答是,B肝能夠實現臨床治癒。當然,臨床治癒並不符合很多人所預期的,肝細胞內不存在任何B肝病毒。不過,達到臨床治癒也是比較高的B肝治療標準。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B肝病毒定量指標:B肝病毒定量(hbv-dna定量),需要低於臨床檢查指標下限。在高精度B肝病毒血清檢查中,需要低於50IU/ml。在我國,多數檢查設備能達到的最低檢測下限值為100IU/ml。
  • B肝有望功能性治癒!我國B肝防控之路何去何從?
    今年8月底,在肝病界矚目的2020年國際肝病年會(Digital ILC 2020)上,各位專家匯報了B肝新藥研製的可喜進展,國際B肝治療邁進了有望「功能性治癒」新階段!在全球B肝防控新態勢下,作為B肝大國,我國B肝防治應該何去何從呢?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編者按:近期EASL2020線上會議召開,公布了多個B肝新藥的最新研究結果,不乏有自媒體大號蹭熱點,喊著「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的口號吸引關注。最近推送我們也重新強調了臨床治癒的概念以及重新介紹了近10年慢B肝臨床治癒的發展史和相關證據(相關連結)。
  • B肝藥物權威總結,新藥早知道!慢B肝治癒藥物進展總覽
    總是有B肝戰友在社群中問我, 什麼時候能有治癒的藥?呈現給大家,帶大家了解一下B肝藥物的進展情況~ 目前,世界上批准的用於治療慢B肝的藥物分為兩類
  • B肝新藥!吉利德公布韋立得新臨床數據,可「臨床」治癒!
    一、TAF(韋立得)的耐藥問題 在目前的臨床試驗中,未見TAF耐藥病例產生,俗稱耐藥率為0 二、TAF(韋立得)的抗病毒效果 TAF可以有效地清楚絕大部分的病毒,能夠有效抑制病毒複製和穩定病情作用,為稱為臨床治癒的一線抗B肝病毒藥物。
  • 【全球聽說】B肝新藥讓「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不存在的!
    編者按:近期EASL2020線上會議召開,公布了多個B肝新藥的最新研究結果,不乏有自媒體大號蹭熱點,喊著「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的口號吸引關注,肝霖君今天好好來理一理。肝霖君再普及一下,功能性治癒在國內也常被稱為臨床治癒,是指有限療程後HBsAg消失,伴或不伴血清學轉換,血清中HBV DNA檢測不到,肝組織炎症和纖維化減輕,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劃重點:是表面抗原清除!!!不是降低就行!!!這麼容易實現的話不是早早就攻克了。
  • B肝治癒新藥:廣生堂再次公布動態,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隨著B肝表面抗原抑制劑 GST-HG131、GST-HG121 項目在中國的 IND(臨 床註冊)申請和推進,廣生堂公司將於 2020 年在全球範圍內陸續啟動針對B肝治療新靶點的臨床試驗和藥物組合方案研究。(信息來源:廣生堂)
  • 盤點處於中期臨床開發的B肝功能性治癒療法
    (詳見:基因編輯治癒B肝?吉利德4億美元與Precision合作)然而,EvaluatePharma近日指出,儘管利用ARCUS基因組編輯技術開展的初步體外研究顯示出在人肝細胞中對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和已整合的HBV DNA的顯著活性,但該技術距離上市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治癒B肝——特寶生物:14年致力肝藥研製
    未來,特寶生物將圍繞重大疾病及免疫治療領域,繼續支持「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慢性B肝臨床治癒相關課題、探索慢性B肝臨床治癒在臨床實踐的應用優化並申報開展確證性臨床研究。此外,公司還將重點推進3個聚乙二醇長效生物製品國家1類新藥臨床試驗進度,並繼續開展多項具有重大市場潛力的候選創新型藥物的臨床前研究。
  • 【新藥進展】全球B肝新藥進展
    其中主要的ImmTAV分子——IMC-I109V現已通過臨床前研究數據支持首次人體試驗。這些數據提供了新穎的免疫治療策略的證據,該策略旨在為慢性HBV感染患者實現快速的功能性治癒。 2 APG-1387 APG-1387為亞盛醫藥在研的新一代凋亡蛋白抑制因子 (IAP) 高效特異性抑制劑,主要通過模擬內源性SMAC分子降解 IAPs 來誘導和加速細胞凋亡的進程。APG-1387是中國首個、全球領先進入臨床的用於治療B肝的IAP抑制劑。
  • 2019B肝研究資訊,JINJ-3989和GS-9688功能性治癒B肝的臨床數據
    而在該會議中吉利德也公布了B肝功能性治癒新藥GS-9688的臨床研究新數據B肝功能性治癒新藥——強生旗下JINJ-3989藥物簡介JNJ-3989是一種靶向肝臟的皮下注射抗病毒藥物,其通過RNA幹擾(RNAi)機制治療HBV感染。目前,JNJ-3989正研究用於治癒B肝的實驗中。
  • B肝治癒來了,2020這個B肝新藥給患者帶來治癒新曙光
    B肝抗病毒藥物的不斷更新是為了讓B肝患者有更多的選擇。TAF能夠有效的減少抗病毒治療的副作用。它作為十年來唯一通過美國食品局FDA所批准的B肝新藥,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48周的數據支持,對大三陽、小三陽以及肝硬化患者更高的臨床治癒率。
  • 停藥1年,仍能抑制B肝活動!新療法有望實現B肝「功能性治癒」
    近日,在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主辦的2020年肝臟會議上,治療慢性B肝病毒(HBV)感染的RNAi療法RG6346的臨床試驗數據亮眼:結果顯示:在每月一次、總共4次的RG6346治療後,患者體內B肝病毒活動生物標誌物實現大幅和持久降低。最後一次給藥後,B肝表面抗原(HBsAg)低水平維持時間更是長達一年。
  • 慢性B肝有治癒可能嗎?建議這樣用藥,或有奇蹟出現!
    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約 20 億人曾感染 HBV,其中 2.4 億人為慢性 HBV 感染者,每年約有 65 萬人死於 HBV 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慢性B型肝炎(CHB)簡稱B肝,是由於感染 HBV 引起的進展性疾病,若不進行有效的幹預,可發展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 B肝藥物研究進展,GS9688或9620,它們有哪些區別?
    在全球動物模型研究,比如在黑猩猩和土撥鼠臨床前研究中,B肝在研免疫療法藥物也表現出積極意義。口服TLR7激動劑GS-9620,可長期抑制血清和肝臟的B肝病毒DNA和血清B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水平,並且誘導產生IFN-α和其他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上調ISG表達,激活NK、CD8+T和B細胞。
  • B肝已可實現臨床治癒 這些人表面抗原可轉陰
    B肝臨床治癒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B肝表面抗原轉陰。根據2015年出版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對於部分適合的患者要儘可能追求慢性B肝的臨床治癒,即停止治療後持續的病毒學應答、表面抗原HBsAg消失並伴有ALT(肝功能指標之一)復常和肝臟組織學病變改善。
  • ...關於GST-HG141全球創新藥在B肝治療新靶點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告
    [大事件]廣生堂:關於GST-HG141全球創新藥在B肝治療新靶點上取得重大進展的公告 時間:2018年09月17日 18:51:42&nbsp中財網 2016年9月8日至9日,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和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關於B肝治療終點的共識聲明,為指導B肝治癒相關臨床試驗的設計和藥物研發開發工作提供了良好方向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