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起,特寶生物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與探索,最終成功研製出長效幹擾素派格賓。根據廣州標點醫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報告,2017年度進口藥品派羅欣和佩樂能的銷售規模分別為10.04億元和4.41億元,佔據了超過九成的市場份額。
派格賓得到了4項「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擁有獨創的結構設計及完整的專利保護,突破了國外醫藥巨頭的專利封鎖,併入選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評選的當年度「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未來,特寶生物將圍繞重大疾病及免疫治療領域,繼續支持「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慢性B肝臨床治癒相關課題、探索慢性B肝臨床治癒在臨床實踐的應用優化並申報開展確證性臨床研究。此外,公司還將重點推進3個聚乙二醇長效生物製品國家1類新藥臨床試驗進度,並繼續開展多項具有重大市場潛力的候選創新型藥物的臨床前研究。
慢性B肝之所以難以治癒,主要是因為其cccDNA半壽(衰)期較長,難以從體內徹底清除,感染慢性B肝病毒後,除對患者日常生活會造成一定影響外,還會大幅增加患者未來罹患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目前,一方面,在慢性B肝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由於B肝病毒cccDNA半壽(衰)期較長,難以從體內徹底清除,歐美權威肝病研究學會指出現階段慢性B肝的完全徹底治癒(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不太可能可行(Unlikely to be Feasible),另一方面,由於在實現慢性B肝治療目標、降低停藥後慢性B肝疾病復發風險和大幅降低慢性B肝進展為肝癌的風險方面,臨床治癒有著重大意義。現有研究表明,獲得臨床治癒的慢性B肝患者5年累計肝癌發生率僅為1%左右,大大低於其他患者。
臨床治癒是指停止治療後持續的病毒學應答且B肝表面抗原(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目前,國內外權威指南均強調實現臨床治癒(HBsAg清除)是慢B肝治療的最終目標。
TAF替諾福韋二代(韋立得)吉利德研發的新一代B肝抗病毒藥,這是一種新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體外實驗表明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在人體原代肝細胞內產生的二磷酸替諾福韋濃度是上代產品替諾福韋一代(TDF)的5倍,能夠準確的抵達並聚集於肝臟,抗病毒效力更強,144周零耐藥率,更高的轉氨酶復常率,並減少對骨骼和腎臟的損害,而且使用計量僅為上代產品的1/10,每天口服一次即可,患者依從性高,安全性也更高。印度已經研製出了同藥效、更低價的仿製藥(印度-全球藥房的在 線 藥 店可自行,訂 需藥)。
我國、歐洲和美國的慢性B肝防治指南於2015年、2017年和2018年陸續確認了臨床治癒的概念,並提出對於適合的患者應儘可能追求慢性B肝的臨床治癒。並將其作為未來慢性B肝治療領域主要追求的治療終點。由此可見,目前世界頂尖醫學領域,B肝臨床治癒已經列入了攻克的課題,慢性B肝治癒不會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