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線蟲跨代小RNA遺傳的三個原理

2020-12-03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線蟲跨代小RNA遺傳的三個原理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6 13:39:54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Oded Rechavi、Leah Houri-Zeev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可解釋線蟲跨代小RNA遺傳的三個原理。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同基因個體在跨代反應的持久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檢查超過20,000種線蟲的譜系,研究人員發現了三個原理:(1)每個母親起始的沉默在其後代之間平均分配;可遺傳的RNAi會消散,但每一代都是統一的。(2)譜系之間的差異之所以出現,是因為起始遺傳反應的母親隨機地承擔著決定後代命運的不同「繼承狀態」。(3)RNAi應答繼續被繼承的可能性越大,持續的世代就越多。遺傳狀態由HSF-1確定,其調節沉默因子並因此調節小RNA水平。

 

研究人員發現,基於父母的繼承狀態,後代應對壓力的發育速度可以被預測。

 

據了解,在線蟲中,經驗能夠觸發隔代的小RNA的反應。專屬機制可確保遺傳效應的重置,但這些響應如何在群體中分離是未知的。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ree Rules Explain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

Author: Leah Houri-Zeevi, Yael Korem Kohanim, Olga Antonova, Oded Rechavi

Issue&Volume: 2020-08-24

Abstract: Experiences trigger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based responses in C. elegans nematodes. Dedicated machinery ensures that heritable effects are reset, but how the responses segregate in the population is unknown. We show that isogenic individuals differ dramatically in the persistence of transgenerational responses. By examining lineages of more than 20,000 worms, three principles emerge: (1) The silencing each mother initiates is distributed evenly among her descendants; heritable RNAi dissipates but is uniform in every generation. (2) Differences between lineages arise because the mothers that initiate heritable responses stochastically assume different 「inheritance states」 that determine the progeny’s fate. (3) The likelihood that an RNAi response would continue to be inherited increases the more generations it lasts. The inheritance states are determined by HSF-1, which regulates silencing factors and, accordingly, small RNA levels. We found that, based on the parents』 inheritance state, the descendants』 developmental rate in response to stress can be predicted.

DOI: 10.1016/j.cell.2020.07.022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930-2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然而在DNA之外,非編碼小RNA也被發現具有遺傳物質的功能並決定多種表觀遺傳學性狀。作為小RNA最初的發現載體,秀麗圓杆線蟲(C. elegans,以下簡稱線蟲)一直是小RNA研究的經典模型。線蟲體內的多種小RNA能夠轉移至生殖細胞,從而完成代際間的遺傳【1】,並可以通過RNA複製酶直接合成【2】。
  • 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小RNA分子---調節基因表達的短RNA序列---是參與調控這種遺傳的關鍵因子之一。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之前鑑定出一種「小RNA遺傳」機制,通過這種機制,RNA分子根據特定細胞的需要作出反應,而且還鑑定出它們在跨代傳遞時如何受到調控。Rechavi博士說,「我們之前已證實線蟲在遭受飢餓和病毒感染後能夠將小RNA遺傳給它們的後代。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表觀遺傳可以通過與DNA序列變化無關的信息,如通過DNA的甲基化、組蛋白的修飾、非編碼RNA以及小RNA等傳遞信息給後代,這種現象稱為跨代表觀遺傳(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Inheritance,TEI)【5】。溫度是重要的環境因素,機體的環境經歷不可避免地包括溫度的影響。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揭示基因沉默跨代傳遞機制
    2020年6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威斯康星大學和中國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線蟲體內的蛋白RDE-3將pUG尾巴添加到RNA幹擾(RNAi)和轉座子RNA的靶標上。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但是,最近科學家們發現,有一種生長於泥土中的線蟲,當其發生突變而成為長壽線蟲後,即使其後代沒能從基因水平上繼承這一長壽突變,也會將這一長壽特質遺傳給下一代。也就是說,在基因沒有發生改變的前提下,只需改變外部的環境因素,長壽依然可以「遺傳」。科學家們的這一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近期《自然》(Nature)雜誌網絡版上。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朱健康組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跨代遺傳
    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現在仍然不清楚親代的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是否能穩定遺傳到子代。
  • 假如習慣可以遺傳?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線蟲的趨化性主要依賴於所謂的「小分子幹擾RNA」(siRNAs),而這種RNA能夠抑制神經元中saeg-2基因的表達。當他們觀察線蟲的生殖腺時,驚奇地發現:相較於完全缺失rde-4基因的線蟲,超過1000個具有補回rde-4基因的線蟲的小分子幹擾RNA發生了大量變化。而且,儘管這些線蟲的後代沒有攜帶有效的rde-4遺傳基因,它們仍然能表現出趨化性反應。
  • 科學家發現全新動物:三性別 遺傳規律令人大跌眼鏡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十分獨特的蠕蟲,它們的遺傳方式與「普遍規律截然不同」。這類線蟲是一種「三性別」生物,既有雄性、雌性,還有雌雄同體的情況。不過,它們最特殊的還要數繁殖方式。雌雄同體的線蟲既能自體繁殖,也能和雄性或雌性線蟲進行異體繁殖。而在異體繁殖時,產生的後代均為雄性,這無疑與正常的遺傳規律大相逕庭。
  • 朱健康組在DNA甲基化跨代遺傳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首次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遺傳的現象,並闡明了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多種表觀遺傳修飾機制共同決定了從頭甲基化通路—RdDM依賴的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分子機制。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秀麗隱杆線蟲規避病原體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5:1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Coleen T. Murphy課題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Nature | 核糖核苷酸轉移酶RDE-3竟能給線蟲RNA加上這種尾巴,還有如此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之前的研究通過正向遺傳篩選在線蟲中發現了一些既參與轉座子沉默途徑又參與RNAi途徑的基因,表明存在著一個RNAi相關的沉默轉座子的通路。在線蟲中,轉座子沉默和RNAi都需要一個基因--rde-3,它編碼一種核糖核苷轉移酶(rNTs),可以核糖核苷酸添加到RNA和其他底物上並且不依賴於模板。
  • 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 科學家將第21種胺基酸引入線蟲細胞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導,英國科學家修改了線蟲的遺傳代碼,首次將一種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的胺基酸加入其體內。
  • 記憶還能遺傳?你吃的魚,可能就殘留著史前的記憶
    早在1965年,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們就對金魚的記憶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首先從魚缸的一端發射出一道亮光,緊接著在這一端對金魚進行電擊刺激。 如此反覆訓練多次,很快,金魚就記住了「光—電擊」這個刺激循環。當再次有光射出時,金魚就會迅速逃離到魚缸的另一邊。研究人員發現金魚可以在長達1個月裡記住「光—躲避」的行為模式。
  • 科學家揭示RNA摺疊背後的原理
    研究人員利用下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發現了一系列RNA分子摺疊趨勢的相似性,並將這些RNA分子稱為核糖開關。近日,由美國西北大學Julius Lucks教授領導的工程研究小組發現了作為細胞「生物傳感器」的RNA通過控制基因表達來監測並應對環境變化的機制。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破解秀麗隱杆線蟲「靈活」逃逸的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溫泉研究組結合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出秀麗隱杆線蟲在逃逸行為中產生穩健而靈活運動的神經環路機制和算法,破解了其「靈活」逃逸的秘密。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eLife。  通體透明的秀麗隱杆線蟲,其神經系統相對簡單但功能齊全,非常適合以光學的方式對神經元活動進行操控和監測,因此是研究神經生物學的理想模式生物。
  • 法國發現線蟲繁殖時細胞「返老還童」機制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的科研人員通過觀測一種線蟲的受精過程,發現這種動物繁殖時部分細胞「返老還童
  • Cell | 定量檢測基因表達跨代遺傳性
    在這一點上,對基因表達的跨代(細胞分裂)遺傳穩定性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年由Luria和Delbruck完成的經典遺傳學實驗之間的內在聯繫後(在L-D實驗中,研究人員通過統計計算經由均質細菌群體分離而來的單克隆在含有噬菌體的培養基中生長後,產生的抗噬菌體克隆數目所形成的分布符合二項分布還是長尾分布, 來檢驗抗噬菌體突變體的出現是由於在培養時對噬菌體做出反應而產生,還是在培養前就已經發生了基因突變),作者以其策略為範本,設計了MemorySeq實驗來定量化測度基因表達的跨代遺傳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