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發現線蟲繁殖時細胞「返老還童」機制

2020-11-23 科學網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的科研人員通過觀測一種線蟲的受精過程,發現這種動物繁殖時部分細胞「返老還童」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有助於了解衰老的原理和與之相關的疾病。

 

公報指出,蛋白質是構成生物細胞的主要成分,然而隨著時間流逝,蛋白質會逐漸氧化,從而導致衰老。此前,研究人員通常將衰老個體與年輕個體進行比較,探尋延緩衰老的方法。不過雨果·拉吉拉紐領導的實驗室採取一套新思路,選取一種線蟲作為研究對象。這種動物個體很小,身體透明且雌雄同體,能夠迅速自我繁殖,且便於研究者清楚地看到繁殖過程。

 

在如此開展觀察後,研究者發現,在線蟲的成熟卵細胞受精前,一組蛋白酶被激活,將老化的蛋白質轉換成全新蛋白質,構成未來的胚胎,如此生成的線蟲新個體可以不遺傳上一輩與衰老相關的部分疾病。

 

拉吉拉紐認為,上述發現有助於專家了解生物繁殖時減少下一代患某些遺傳病的機制,為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長生秘密線蟲基因改良後壽命延長5倍繁殖減少20%
    科學家多年前就將這些基因與長壽聯繫起來,他們發現當這些基因活性作用關閉時,線蟲和其他生物的壽命會延長,然而這些基因衰老過程中的確切作用仍是一個謎團。目前,研究人員將這兩種基因與線粒體之間的結合點連接起來,發現其結合點像微型發電站一樣,為人體提供能量。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返老還童」新細胞
    誘導多能幹細胞及其產生的功能細胞移植被認為是治療遺傳病、器官損傷以及帕金森等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該領域的瓶頸是對此缺乏分子機理認識。最近,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細胞生物學機制,有望推動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更快地應用到疾病治療中。
  • Developmental Biology:線蟲側線細胞分裂調控分子機制
    2009年7月14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張宏實驗室在Development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C. elegans engrailed homolog ceh-16 regulates the self-renewal expansion division of stem cell-like seam cells」的文章,該文章首次報導了線蟲的
  • 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然而在DNA之外,非編碼小RNA也被發現具有遺傳物質的功能並決定多種表觀遺傳學性狀。作為小RNA最初的發現載體,秀麗圓杆線蟲(C. elegans,以下簡稱線蟲)一直是小RNA研究的經典模型。線蟲體內的多種小RNA能夠轉移至生殖細胞,從而完成代際間的遺傳【1】,並可以通過RNA複製酶直接合成【2】。
  • Nature:發現讓生殖細胞返老還童的潛在新機制
    2017年11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Calico生命科學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的Adam Bohnert和Cynthia Kenyon在實驗室中利用線蟲開展研究,針對人類生殖細胞如何恢復活力提出了一種可能的新解釋。他們的發現可能對人類生殖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 人類真可以返老還童?以色列科學家有重大發現
    不過最近以色列的科學家做出了一個重大發現,可以讓人實現「返老還童」?,比如有一種燈塔水母,可以通過水螅體的無性繁殖,直接就變換回幼蟲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水母就實現了返老還童。但是這個動物和我們人類卻有很大不同。因為人類組成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所以這種直接無性繁殖轉化成年幼時期的功能,我們是不可能具備的。
  • 水母返老還童、水熊蟲暫停時間,長壽動物是如何養生的?
    這一機制尚不明朗的過程叫作「分化轉移」(transdifferentiation),能使細胞回到未分化的狀態,如同出生時一樣,之後再重新進行分化並開始一段新的生命周期。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講師塞德裡克·於巴斯(Cédric Hubas)談起他負責研究的緩步動物(通稱「水熊蟲」),仍驚嘆不已。 在已得到記錄的上千種水熊蟲中,目前只有15種明確具備隱生能力:當棲息環境惡化時(乾燥、低溫、缺氧),它們能夠流失至多99%的水分,收縮起來形成一個包囊,仿佛一個無生機的球體。
  • ASCBAM:體細胞和卵母細胞衰老機制不同
    墨菲解釋道,不同的分子機制有助於解釋為什么女人生育能力在她35歲之後開始下降,而她的其他細胞直到幾十年之後才顯示出明顯的衰老標誌。為了比較卵母細胞和體細胞衰老時打開或關閉的分子機制,墨菲實驗室尋求模式生物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幫助。
  • 人類「返老還童」不是夢?重新編碼幹細胞或逆轉衰老
    我正在研究是否能將細胞的功能性重編程過程從細胞衰老重編程過程中分離出來。通常情況下,這兩個過程是同時發生的。我的假設是,我們可以在不改變細胞功能的前提下誘導細胞「返老還童」。如果能夠做到這點,那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拖住衰老的方法了。  功能性重編程和衰老重編程之間有什麼不同?
  • 《細胞》: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作者:Stuart Kim 來源:《細胞》 發布時間:2009-11-12 12:48:11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構建線蟲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  史丹福大學發育生物學學系,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在最近一期的《細胞》雜誌上發表秀麗線蟲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藉此分析了秀麗線蟲的基因表達對細胞分化命運的控制狀況
  • 高等動物也能返老還童?
    但是,美國科學家於1988年發現了Age-1基因,可以把線蟲的壽命提高60%,從此人類對於衰老的認識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很多人開始相信衰老是被基因控制的一種主動行為,生命完全可以替換衰老的細胞、組織或者器官,就像給一輛舊汽車換新零件一樣。後續研究發現,控制衰老進程的不是某幾個特殊的基因,而是整個基因組的修飾方式。
  • 塑化劑影響線蟲生殖功能的機制揭示
    這一新機制的發現對於理解DEHP對人類生殖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DEHP是目前使用範圍最廣的一種塑化劑,每年全球總產量高達400萬噸,人們會通過玩具,服裝、食品包裝、醫療器械、個人護理用品等各種產品接觸到它。
  • 柯南:APTX其實還是毒藥,而絕不可能返老還童
    而如果APTX向身體裡注射了什麼可以改變細胞的藥物,則細胞會自己給自己下達【我是異常細胞,我不能繁殖或分裂】(聽起來好像有點扯,但人體就是這麼防衛變異的)的命令,那麼細胞會大量壞死,而且不會被發現是他殺。
  • 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
  • 還能返老還童?
    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水生物學家新久保田宣布,他已經發現了一種可以長生不老的生物。擁有如此強大本領的就是直徑僅為4毫米左右的燈塔水母。新久保田從1976年起就開始研究這種神奇的生物,他希望在這種與眾不同的生命體身上找到可以逆生長的奧秘。新久保田教授一直觀察著燈塔水母的發育和繁殖,這種微生物的生命繁衍與其他生物的生長規律截然不同,這令新久保田對它們擁有的特殊能力吃驚不已。
  • 燈塔水母,形態跨越生死定義,一次「返老還童」只需30天!
    在上世紀,科學家無意間發現燈塔水母的生命歷程跳脫了死亡這個環節,可通過細胞轉分化,不斷從幼年發育到成年,再從成年變回幼年,而這樣一次「輪迴」只需要花上30天。結果發現,在飢餓、水溫改變、鹽度降低或機械損傷時,4000隻燈塔水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螅化,即從成年變回幼年(返老還童)。後來在2011年,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室成功將1隻燈塔水母「返老還童」10次,創下記錄,並且發現燈塔水母一次返老還童(幼年-成年-幼年),只需要30天。
  • 研究發現線蟲個體間輻射旁效應誘導的新模式
    輻射旁效應是指受到直接輻照的細胞產生損傷信號誘導未輻照鄰近細胞輻射反應的現象。近期利用模式生物線蟲,建立了一個基於揮發性信號交換的共培養實驗體系。在該實驗體系中,底部培養線蟲接受25Gy的伽馬射線輻射後,頂部線蟲頭部的化感神經感知氣體損傷信號,遠程調控線蟲雌性生殖腺有絲分裂區細胞的DNA損傷檢驗點和核苷酸修復機制,啟動對後續輻射胚胎致死的適應性反應。雄蟲趨向實驗表明:輻射產生的氣體信號在生物學功能和化學性質上不同於現有的性激素,是一種新的揮發性線蟲激素。
  • 雌雄同體線蟲可以自體受精,那為什麼還會有雄性線蟲的存在?
    線蟲是一種細長的多細胞生物,長度只有0.1釐米,肉眼隱約可見。但是要仔細觀察它的話,還是得利用顯微鏡才行,透過適當的顯微鏡可以看見線蟲的細胞,解析度高達一個細胞。線蟲的壽命約兩三周,出生三天多就已經是成蟲,會開始繁殖。線蟲靠食用細菌來維持生命,只要給它大腸菌,它就會快快樂樂成長。在食物缺乏,或是線蟲眾多太擁擠或太熱的環境下,線蟲的幼蟲會陷入半休眠狀態:還可以繼續遊走,但生殖腺暫時停止發育,身體變得單薄,而且嘴巴封起來不能吃東西。
  • 根結線蟲危害大,科學防治新方法!
    這類殺線蟲劑在生產中使用較早,是土壤燻蒸劑,具有較高的蒸氣壓,通過藥劑在土壤中擴散,作用機制是和土壤中的線蟲體內蛋白酶發生烷基化反應,使線蟲失去活性,導致線蟲死亡,直接毒殺線蟲。以上成分破壞臭氧層,除氯化苦外都屬于禁用之列。
  • Neuron:新研究揭示線蟲的基因表達完整圖譜
    Cell Miller教授,David Miller博士說: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如何大腦是如何建造出來的,那麼你需要了解首先了解其遺傳學機制。」Miller和他在範德堡大學的團隊正在與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視圖繪製線蟲的整個神經系統的基因表達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