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個未知的領域,以至於我們會感到好奇和畏懼。所以從古代開始,便有皇帝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到了現代,有人發明了人體冷凍技術。那麼現實中有「永生」的生命麼?在上世紀,科學家無意間發現燈塔水母的生命歷程跳脫了死亡這個環節,可通過細胞轉分化,不斷從幼年發育到成年,再從成年變回幼年,而這樣一次「輪迴」只需要花上30天。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屬刺胞動物門水螅綱,有水螅型(幼年)和水母型(成年)兩種形態。其成體的形狀呈鍾型,全身透明,能看見紅色內臟。傘形身體的直徑(4-5毫米)和高度基本相等。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海域,以浮遊生物、甲殼類、多毛類和小型魚類為食。
通常情況下,水母的受精卵結合後會變成浮浪幼蟲漂浮在水中,在找到可依附的物體後就會變成水螅體,接著經歷橫裂體、碟狀幼體,最後變成水母,完成繁殖任務後死亡。這是普通水母的生命發展軌跡,但燈塔水母不一樣,它在性成熟階段後,可重新回到水螅型形態。
上世紀90年代末,義大利生物學家對4000隻燈塔水母進行不同環境下的轉化誘導實驗。結果發現,在飢餓、水溫改變、鹽度降低或機械損傷時,4000隻燈塔水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螅化,即從成年變回幼年(返老還童)。後來在2011年,日本科學家在實驗室成功將1隻燈塔水母「返老還童」10次,創下記錄,並且發現燈塔水母一次返老還童(幼年-成年-幼年),只需要30天。
這也是網上所說的「燈塔水母永生」的原因。而事實上,燈塔水母所謂的「永生」其實是無性繁殖。多數刺胞動物都有無性繁殖的水螅型階段和有性繁殖的水母型階段。燈塔水母在細胞轉分化(去分化+再分化的過程)時,如果肌肉細胞轉分化變成水母型,如果本體的幹細胞轉分化,那就變成水螅型。而這兩種細胞重新編碼的過程,就是其不同形態轉變的過程。
另外學界還有一個有待驗證的猜測,就是燈塔水母在幼年階段時會以水螅的形式放出水母芽,而這個水母芽並沒有發育,而是隨著本體一起生活。當燈塔水母的細胞慢慢老去後,其細胞營養和養分都會被水母芽給吸收,於是這個水母芽被激活,重新發育。
從理論上、邏輯上,它是可以不斷在水母型和水螅型轉化,從而獲得無限壽命(只要不被其他動物吃掉),達到所謂的「永生」。但燈塔水母從成年到幼年間的循環,本質上是體內肌肉細胞的重新表達。當所有的舊細胞都被新細胞替換後,它還是說是曾經的那個燈塔水母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