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通常活不過20天,人工飼養的小鼠可活2年,狐狸10年,大猩猩40年左右……一般而言,一個物種的預期壽命與它的體型息息相關。然而,有些特例卻能夠無視時間的規則。它們的秘訣何在?是哪些神秘的生物過程令它們擺脫了時間的桎梏?
水母能夠返老還童
小小的道恩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掌握了永生的秘密!
當遭受壓力或者完成生殖後,它會萎縮並退化到年幼的階段,成為附著在海底的水螅體。這一機制尚不明朗的過程叫作「分化轉移」(transdifferentiation),能使細胞回到未分化的狀態,如同出生時一樣,之後再重新進行分化並開始一段新的生命周期。
「我們之前只在幼年水母身上發現了這種現象,」法國濱海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博士後託馬斯·巴斯蒂安(Thomas Bastian)表示,「若要在成年體身上也觀察到那將是一場小小的革命。」而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的課題組點燃了這場革命的導火索:2015年,他們成功在中國近海分布的一種海月水母身上觀察到了同樣的分化轉移現象。
「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便是這些生物成功存續5億多年的求生秘訣之一。」託馬斯·巴斯蒂安補充道。
水熊蟲能夠暫停時間
「如果它們是人類,在臨床上我們可以宣告其死亡。」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講師塞德裡克·於巴斯(Cédric Hubas)談起他負責研究的緩步動物(通稱「水熊蟲」),仍驚嘆不已。
在已得到記錄的上千種水熊蟲中,目前只有15種明確具備隱生能力:當棲息環境惡化時(乾燥、低溫、缺氧),它們能夠流失至多99%的水分,收縮起來形成一個包囊,仿佛一個無生機的球體。
在這種可維持數百年的狀態下,機體的新陳代謝都停滯了。其組織中的液體被海藻糖所取代,以維持細胞結構。一旦環境再度變得宜居,它們會重新補充水分進而復甦。「有些科學家提出了『睡美人』假說:在這種狀態下,水熊蟲細胞不會衰老。」
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的科學家就於2014年「復活」了兩隻學名為Acutuncus antarticus的水熊蟲:它們是在1983年於南極洲的一塊苔蘚中被發現的,並且在-20℃的環境下被保存了30.5年。在它們復甦的過程中,似乎有一種獨特的DNA修復機制同步啟動。
而通過對另一種學名為Ramazzottius Varieornatu的水熊蟲測序,東京大學的生物學家發現其體內的一種蛋白質甚至有能力將經X射線輻射而受損的人類細胞的DNA修復40%!
慢節奏生活的洞螈
「由於洞螈壽命很長,人們料想它擁有緩慢的新陳代謝或者高度抗氧化的機制,但其實不然。」法國裡昂大學自然和人工水文系統生態學實驗室的生理學家楊·付瓦杜隆(Yann Voituron)指出。
為了探索這種小型穴居兩棲類活過一個世紀的長壽秘訣,他和其他同行提出了多種假說。
最新成果顯示:它們的生活方式十分緩慢,平均每天活動時長僅5分鐘。「我們的假說是,由於它們擠在夾縫中什麼都不做,所以極少產生對機體有毒的副產物。並且因為沒有已知的天敵,洞螈可安心以極緩的速度移動,消耗的能量微乎其微。
不過這些研究仍舊停留在摸索階段。」法國理論生態學與實驗生態學工作站的研究工程師奧利維爾·紀堯姆(Olivier Gillaume)介紹道,他對這種動物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54年。
弓頭鯨對癌症免疫
細胞數量是人類上千倍的弓頭鯨理應有更高的患癌風險,然而它們卻與之絕緣。
「我們觀察到它們擁有修復DNA以及通過調節細胞周期來防止其DNA隨著年齡增長而受損的機制。」若奧·佩德羅·德馬加良斯(Jo o Pedro de Magalh es)道出個中緣由,他是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衰老的專家。然而具體對應的又是哪些細胞、分子和遺傳機制呢?「不可能在鯨魚身上做實驗……」
這位研究人員不無遺憾地表示,為了獲得更多信息,他考慮在小鼠身上植入弓頭鯨基因來開展進一步研究。
海膽終生都具再生能力
「從海膽身上我們看到,伴隨衰老而來的機體衰退並非不可避免。」百慕達海洋科學研究所(BIOS)專攻老化的生物化學家安德裡亞·伯納(Andrea Bodnar)堅信,海膽與所有老化理論背道而馳。
例如星肛海膽(Astropyga radiata)就算長到100歲,抑或是紫色球海膽(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達到50歲,仍然會持續長大,並同時也會修復它們受損的附屬器官(管足和棘刺)。這是一種罕見的超能力,因為大多數動物的組織再生能力會隨著年齡變弱。
它們的秘方在於成熟組織中的專能幹細胞,能夠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細胞並實現組織再生。「我們特別確認了在海膽的體組織中,專能幹細胞的基因表達不會隨著年齡退化。下一步在於了解相關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安德裡亞·伯納如是闡述其觀察結果。
即便是預期壽命不過4年的綠海膽(Lytechinus variegatus),似乎也不會經歷退變。「它們會死於天敵、意外或傳染病,而非生理性衰老。」這位研究人員驚訝地總結道。就算壽命不長,它們也不會變老!
裸鼴鼠以透明質酸抗癌
「傳說」被顛覆了:2016年3月,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裸鼴鼠中發現兩例癌症,而一直以來它們都被認為不會受癌症侵襲。
這種嚙齒類動物壽命可達30歲(小鼠只能活2年),擁有一種令人驚嘆的防禦武器來避免腫瘤形成,那就是在許多化妝品中都有應用的透明質酸。這種聚合物由糖組成,在生物體內廣泛存在於結締組織中。
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的測定結果,裸鼴鼠體內的高分子量透明質酸的濃度是小鼠和人類的5倍。這種分子能夠停止細胞周期並避免突變細胞如同癌細胞那般互相接觸後還不受控制地分裂。
「透明質酸的作用很顯著,但理應還存在其他原因來解釋對癌症的抗性。」在比利時那慕爾大學醫學院發表了相關主題博士論文的戴爾芬·德爾馬默爾(Delphine del Marmol)表示,她對能與透明質酸相互作用的細胞受體之多深感好奇。
「凍結」氧化反應的小頭睡鯊
較早前發現的近400歲高齡的小頭睡鯊,無疑是低溫有助長壽的活生生證據。
它身處的嚴寒環境(北冰洋深水溫度不會超過12℃)降低了其體內的化學反應速率,使其不僅更不易受感染,並且新陳代謝——也就是老化——速度也放緩了。
然而近期對秀麗隱杆線蟲的研究顯示,寒冷對於長壽的影響理應也有一部分遺傳因素:低溫事實上會激活線蟲體內一個涉及氧化應激抗性和細胞衰老的基因。
這一機制,按研究人員的觀點,或許放諸整個動物界都能適用……而小頭睡鯊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撰文 Camille Chandès
編譯 陳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