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2021-01-09 搜狐網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山元大輔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只有雄性果蠅擁有名為P1的神經細胞,這種細胞負責控制果蠅的求愛行動。雄性果蠅接觸到雌性果蠅時,會感知到雌性果蠅身上的信息素,使P1細胞興奮起來,從而發出求愛行動的指令。

  研究人員向雄性果蠅的P1細胞中加入螢光物質,這種物質在神經細胞興奮時就會發光。隨後研究人員用針插入雄性果蠅的後背,將其固定住,然後讓雌性果蠅靠近它們。結果發現只要雄性果蠅的足接觸到雌性的身體,P1細胞就開始發光,雄性果蠅馬上開始了包括扇動單側翅膀在內的求愛行動。

  研究小組認為,這說明雄性果蠅的足部擁有化學傳感器,能夠感知到雌性果蠅身上的信息素。他們表示,魚類等脊椎動物也很可能通過特定的腦神經細胞發出採取求愛行動的指令,如果這一推測能夠得到證實,養殖業就有望實現人工對動物的繁殖活動加以控制。

(責任編輯:周徑偲)

相關焦點

  • 日本團隊研究出果蠅傳遞「求愛」信息機制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17日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上川內Azusa教授(神經科學)等人的研究團隊在4月17日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對於雄性果蠅求愛時發出的振翅音節奏,弄清了雌性果蠅進行分辨時的大腦機制。
  • 科學家揭示果蠅「求愛」機制:振翅發出「求愛歌」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名古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上川內等人的研究團隊17日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對於雄性果蠅求愛時發出的振翅音節奏,弄清了雌性果蠅進行分辨時的大腦機制。該團隊表示,「希望(研究成果)有助於弄清人類識別聲音的機制」。
  • 超越視覺 果蠅的兩面
    △ 超越視覺 —— 果蠅 果蠅,蠅如其名,一種經常能在水果上看到的小昆蟲。不同於邊吃邊吐邊排洩還傳播疾病的蒼蠅,果蠅被認為相對無害,只在水果成熟並開始腐爛時才會被發酵的味道所吸引。即便如此,因為它的一些習性和繁殖快、難消滅的特點,果蠅在生活中也一直被人嫌棄。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現在,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個性別決定基因影響果蠅行為的分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
  •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6: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Dickso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發現雄性果蠅求偶失敗也會「借酒澆愁」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被異性拒絕的雄性果蠅也傾向於更多攝取含酒精的食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期刊《科學》上報告說,他們把雄性果蠅分別與不同種類的雌性果蠅放在一個容器裡。雌果蠅有的樂意尋找伴侶,有的則拒絕配對。等雄果蠅如願以償或遭受挫敗之後,研究人員把普通食物和含酒精的食物送到雄果蠅面前,觀察它們的偏好以研究果蠅的求偶行為和酒精攝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 【新發現】墮胎藥竟可延長果蠅的壽命,人類有望「長生不老」了!
    美國科學家意外發現,這種墮胎藥竟可增加果蠅和蠕蟲的壽命,那麼人類長壽的路還遠嗎? 美國南加州大學多恩西夫文理學院於7月10日發表在《老年醫學雜誌:生物科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墮胎藥米非司酮藥物竟可以延長實驗室研究中使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種——果蠅和蠕蟲的壽命,表明該發現可能適用於其他物種,包括人類。
  • 日本科學家利用果蠅探明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日本科學家利用果蠅探明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7日 11: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8月7日電(記者 錢錚)日本科學家最近利用果蠅探明了一種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 提高多巴胺誘發果蠅「同性戀」
    果蠅的求偶行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包括六個步驟:雄蠅轉向雌蠅,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蠅尾端,試圖交尾和交尾成功。雖然求偶行為通常發生在異性之間,但某些基因的突變和異位表達可以誘發雄性果蠅間的求偶行為。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調質,它參與許多簡單行為和複雜行為的調控。多巴胺系統對性行為的調控在哺乳動物中已得到廣泛研究。一些研究曾表明,在果蠅中多巴胺系統可以調控求偶過程中雌蠅的接受性和雄蠅的求偶域值。
  • 果蠅在太空發生變異並開始活躍繁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細胞生物物理實驗室主任伊琳娜∙奧格涅娃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2014年由「光子-M」生物衛星攜帶進入太空的果蠅在太空飛行期間適應了失重並發生變異
  • 果蠅「同性戀」也受社會因素影響
    果蠅是一種小昆蟲,但也有同性戀行為。日本東北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實驗中證實,果蠅的同性戀行為不僅受遺傳因素影響,社會因素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研究人員已知,如果果蠅體內的「無後」基因無法發揮作用,雄性果蠅就不會向雌性果蠅求愛,轉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蠅的同性戀行為被認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 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就能讓果蠅徹底絕後!
    2018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特殊的細菌蛋白殺死雄性果蠅的分子機制;在50年代,很多遺傳學家面臨著一個謎題,即當兩種果蠅雜交時,最後只會產生雌性果蠅,而並不是預期的1:1性別比,最初科學家們認為這背後或許隱藏著一種特殊的遺傳突變,但後來他們發現
  • 科學網— 建立果蠅繁殖與衰老關係模型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章震)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環境昆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孟翔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與線蟲系傑出教授
  • Luca這隻小果蠅,憑什麼成為科學隊長的吉祥物?
    黑腹果蠅作為科學家們的好幫手,立下了許多功勞——縱觀科學史,基於果蠅這個小傢伙的研究,一共獲得過5次諾貝爾獎呢!這可是科學家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啊!最開始在科學探索中使用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的,是一位叫作摩爾根的遺傳學家。通過研究果蠅,摩爾根解析了生物世界的遺傳密碼,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因此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趙章武團隊研究揭示miRNA let-7對果蠅生物節律的調控機制(圖文)
    該研究在果蠅中證實了miRNA let-7調控晝夜節律,並進一步揭示了其調控環路。  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自然環境的晝夜波動和季節變化,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生物的生命活動,使幾乎所有的生物體在生理和行為上都表現出晝夜節律。而晝夜節律作為最常見的一類生物節律,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為什麼果蠅求愛姿勢會變化?普林斯頓:通過看,揪出背後的神經元...
    這項研究來自普林斯頓大學,作者Mala Murthy和她的團隊用深度神經網絡模型,成功根據果蠅的行為,預測出了雄性果蠅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對著「心上蠅」唱出一曲「情歌」。這些方式對應了雄性果蠅的不同策略,研究人員根據這個信息確定了能夠控制雄性果蠅做不同決策的神經元。作者Mala Murthy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結果顯示,這四個基因的敲除極大提高了體細胞克隆的效率,從0%(移植404枚野生型克隆胚胎出生0隻)提高到最高14.2%(移植49枚四敲除克隆胚胎出生7隻,實驗共獲得攜帶H3K27me3印記基因敲除的克隆小鼠39隻)。  進一步研究發現,攜帶這四個基因的敲除的實驗組克隆小鼠的體重與受精卵來源的小鼠一致,而對照組克隆小鼠的體重顯著高於受精卵來源的小鼠。
  • 研究發現修復基因印記異常大幅提高動物克隆效率
    結果顯示,這四個基因的敲除極大提高了體細胞克隆的效率,從0%(移植404枚野生型克隆胚胎出生0隻)提高到最高14.2%(移植49枚四敲除克隆胚胎出生7隻,實驗共獲得攜帶H3K27me3印記基因敲除的克隆小鼠39隻)。進一步研究發現,攜帶這四個基因的敲除的實驗組克隆小鼠的體重與受精卵來源的小鼠一致,而對照組克隆小鼠的體重顯著高於受精卵來源的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