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揭示果蠅「求愛」機制:振翅發出「求愛歌」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名古屋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上川內等人的研究團隊17日在美國《科學》周刊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對於雄性果蠅求愛時發出的振翅音節奏,弄清了雌性果蠅進行分辨時的大腦機制。該團隊表示,「希望(研究成果)有助於弄清人類識別聲音的機制」。
-
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現在,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個性別決定基因影響果蠅行為的分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
-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6: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Dickso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超越視覺 果蠅的兩面
不過另一方面,果蠅在生物醫學領域方面卻有著巨大的貢獻,現在已經有6個諾貝爾獎都是跟果蠅的研究相關。既能用於檢測食物的氣味,也能接受比如雄性求愛時「情歌」的刺激。 摩爾根通過正常紅眼果蠅和白眼果蠅的雜交實驗,發現了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為發展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做出了卓越貢獻。穆勒發現X射線能大大提高果蠅的突變率。另外,果蠅在早期胚胎發育的遺傳調控機理、氣味受體和嗅覺研究、先天性免疫的激活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也都催生出了諾貝爾獎。小小的果蠅,在未來還將做出更多的貢獻!
-
果蠅「同性戀」也受社會因素影響
果蠅是一種小昆蟲,但也有同性戀行為。日本東北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實驗中證實,果蠅的同性戀行為不僅受遺傳因素影響,社會因素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研究人員已知,如果果蠅體內的「無後」基因無法發揮作用,雄性果蠅就不會向雌性果蠅求愛,轉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蠅的同性戀行為被認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
日本科學家利用果蠅探明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日本科學家利用果蠅探明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7日 11:0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8月7日電(記者 錢錚)日本科學家最近利用果蠅探明了一種影響細胞凋亡進程的機制
-
趙章武團隊研究揭示miRNA let-7對果蠅生物節律的調控機制(圖文)
該研究在果蠅中證實了miRNA let-7調控晝夜節律,並進一步揭示了其調控環路。 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自然環境的晝夜波動和季節變化,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生物的生命活動,使幾乎所有的生物體在生理和行為上都表現出晝夜節律。而晝夜節律作為最常見的一類生物節律,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
研究發現雄性果蠅求偶失敗也會「借酒澆愁」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被異性拒絕的雄性果蠅也傾向於更多攝取含酒精的食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期刊《科學》上報告說,他們把雄性果蠅分別與不同種類的雌性果蠅放在一個容器裡。雌果蠅有的樂意尋找伴侶,有的則拒絕配對。等雄果蠅如願以償或遭受挫敗之後,研究人員把普通食物和含酒精的食物送到雄果蠅面前,觀察它們的偏好以研究果蠅的求偶行為和酒精攝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果蠅如何看到顏色?研究發現工作方式類似人腦迴路
圖片來源:Sarah Heath 哥倫比亞的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幫助果蠅看到顏色的大腦迴路,並且發現它與我們自己的彩色視覺迴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發現揭示了一個基本但神秘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有關光波的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這項研究不僅將推動人們對色彩視覺在果蠅和人類中如何工作的新研究,而且還將刺激人們開發有助於計算機觀察色彩的算法。
-
Nat Neurosci:科學家們發現果蠅飛行導航的神經學機制
2017年9月5日/生物谷BIOON/---最近,來自日本RIKEN腦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果蠅大腦中兩種獨立的,在飛行過程中形式導航功能的通路,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這項研究結合飛行刺激器以及激活神經元成像的手段,發現了果蠅大腦中與運動相關的兩個區域。
-
為什麼果蠅求愛姿勢會變化?普林斯頓:通過看,揪出背後的神經元...
這項研究來自普林斯頓大學,作者Mala Murthy和她的團隊用深度神經網絡模型,成功根據果蠅的行為,預測出了雄性果蠅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對著「心上蠅」唱出一曲「情歌」。這些方式對應了雄性果蠅的不同策略,研究人員根據這個信息確定了能夠控制雄性果蠅做不同決策的神經元。作者Mala Murthy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
大腦怎麼知道出了地鐵站往哪走?果蠅神經元或揭曉答案
Giocomo兩項果蠅研究揭示了大腦的定向系統是如何將環境地標與自我定位信息聯繫起來的,這種聯繫對於準確導航來說非常關鍵。我們都知道,想要探索世界,方向感很重要。在哺乳動物中,這種「方向感」主要來自被稱作「頭部方向細胞」的神經元。
-
PNAS|金黃色葡萄球菌胞內-胞外信息傳遞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11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陶餘勇教授、李旭副教授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Interface switch mediates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two-component system」的研究論文,綜合運用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研究手段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在果蠅大腦的3D圖像中發現了隱藏神經元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數據加快理解大腦如何影響行為。An adultfruit-fly brain in all its glory.成年果蠅大腦完全時期。科學家製作出了如此細緻的果蠅大腦的3D圖像,通過圖像研究人員可以看清整個器官中各神經元之間的連接。Fruit flie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display a suite of complex behaviours, including courtship dances and learning.
-
我國細胞膜信息傳遞研究獲重大發現
在長期進化中,植物已形成了一系列複雜巧妙的機制,以感知威脅,產生相應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識別,更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其中,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在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將細胞內外部環境隔離。
-
大腦信息傳遞之謎
浙江大學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表明,ATP在大腦突觸的刪除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為突觸刪除異常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啟發。    突觸是大腦中的一種關鍵結構,實現了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人在幼年時大腦中的突觸數量會隨著發育急劇增長,隨後又減少並長期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完成這一過程有賴於大腦中的突觸刪除機制。
-
深圳先進院等在纖毛髮生起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研究員衛青團隊關於纖毛髮生起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EP290 is essential for the initiation of ciliary transition zone assembly為題,發表在PLOS
-
「果蠅機器人」讓你大開眼界
果蠅機器人近一個世紀以來,果蠅遺傳學在各個層次的研究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資料。人們對它的遺傳背景有著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作為經典的模式生物,果蠅在21世紀的遺傳學研究中將發揮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