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如何看到顏色?研究發現工作方式類似人腦迴路

2021-01-07 騰訊網

果蠅的視網膜,綠色是R8感光細胞,紅色是yR8感光細胞。圖片來源:Sarah Heath

哥倫比亞的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幫助果蠅看到顏色的大腦迴路,並且發現它與我們自己的彩色視覺迴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些發現揭示了一個基本但神秘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有關光波的信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這項研究不僅將推動人們對色彩視覺在果蠅和人類中如何工作的新研究,而且還將刺激人們開發有助於計算機觀察色彩的算法。

該研究今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哥倫比亞Mortimer B. Zuckerman思維腦行為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論文作者高級研究員Rudy Behnia博士說:「大腦可以識別超過一百萬種不同的顏色,這是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的驚人能力。通過今天的研究,我們確定了神經細胞的迴路,該迴路充當果蠅大腦的顏色合成器。這一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這種類似的系統似乎在人腦中起作用。隨著我們對果蠅大腦的深入研究,我們將會發現更多關於我們自己看到和處理色彩的能力的信息。」

果蠅眼睛

在蒼蠅和人類中,彩色視覺都始於眼睛,其中包含專門的神經細胞,稱為感光細胞。這些對顏色敏感的細胞排列在眼睛背面的視網膜上。大多數人(有色盲的人除外)具有三種用於色覺的感光體。果蠅有四個。在所有動物中,每種感光體類型都對特定波長範圍的光敏感。光線照射到感光體上會觸發一系列電信號,這些信號被發送到大腦。

Behnia博士說:「我們知道大腦會比較來自不同感光細胞的這些電信號,最終將它們轉換為彩色,但是確切的實現方式仍然難以捉摸。由於分子和成像技術的最新發展,我們現在可以查看蒼蠅大腦不同區域的神經細胞,從而獲得精緻的細節。」

果蠅大腦的小尺寸和相對簡單使其成為研究色覺的理想生物。得益於Janelia研究園區的Fly Connectome項目,該項目記錄了果蠅大腦的組織和結構,甚至還繪製了果蠅大腦中每個細胞的位置和連接。

對於今天的Zuckerman研究所的研究,Behnia實驗室的博士候選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莎拉·希思(Sarah Heath)通過讓果蠅觀察不同顏色的LED光源,第一次記錄了果蠅的感光細胞的活動。

每個感光細胞都有長的分支,稱為軸突(axons),延伸到果蠅的枕葉(optic lobe),即負責視覺的大腦區域。這些軸突相互通信,來回發送有關它們正在傳輸的信號的信息。當研究人員追蹤每個信號的路徑時,他們發現這些路徑指向了一種稱為Dm9的神經細胞。

Behnia博士說:「我們認為Dm9可以用作合成器,可以將每個感光信號相互比較。」

果蠅視神經葉的板層和延髓。品紅色中的感光細胞和綠色的Dm9克隆細胞。圖片提供:Maia Weisen

這種比較很重要。數十年的實驗表明,僅來自一個感光器的信號不足以使大腦識別出一種顏色。這就是為什麼缺少一種或多種類型的感光細胞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色盲的原因。

Behnia博士繼續說:「必須通過大腦定量比較和分析每個感光信號,以識別出正確的顏色。而且我們的工作表明,Dm9實際上可以發揮這種作用。」

利用這一新收集的數據以及來自Fly Connectome項目的數據,本文的第一作者,Behnia實驗室的博士生Matthias Christenson 開發了蒼蠅顏色迴路的計算模型。該模型可以幫助科學家預測蒼蠅如何響應不同的顏色,從而填補了我們對視覺系統的理解中的許多空白。

Christenson希望更好地了解大腦如何感知顏色,這可以為視力障礙者帶來基於計算機的新技術。

Christenson說:「當今的視覺系統難以整理出我們每天所遇到的色相。隨著我們繼續發現色彩處理背後的機制,人們可以預見視覺算法將改善計算機識別不同色彩的方式。」

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果蠅與人類之間的意外聯繫。例如,研究小組發現果蠅中的感光細胞實際上與人類的感光細胞具有相似的行為。

Heath說:「Dm9細胞在結構、組織和功能上與人類視覺系統中稱為水平細胞的神經細胞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種相似性可能是趨同進化的結果,這種現象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在這種情況下,蒼蠅和人類)進化出相同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

團隊在果蠅中發現的這些以及將來的發現可以用作更好地了解人類視覺系統的起點。

Behnia博士說:「我們對蒼蠅如何體驗周圍世界的了解越多,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就越多。這使得蒼蠅在回答生物學上最古老的問題時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信息。」

該論文的標題為「果蠅感光體中彩色編碼的迴路機制」。

相關焦點

  • 臺灣科研人員破解果蠅覓水覓食神經迴路 有助更好了解人腦
    新華社臺北12月20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科研人員首次發現果蠅體內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通過操控不同的腦神經元,影響果蠅的覓水和覓食行為,解開了「渴」和「餓」信號在腦中互相作用的過程。這一研究成果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腦。
  •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13:20:5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研究揭示果蠅雌性交配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26:50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Dickson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揭示聯繫雌性果蠅交配和產卵的神經迴路
    研究揭示聯繫雌性果蠅交配和產卵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5:54:38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arry J.
  • 40萬億像素的果蠅大腦圖像來了 這意味著什麼?
    近日,谷歌與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合作,發布了一項深入研究果蠅大腦的重磅成果——自動重建整個果蠅的大腦,重建的完整果蠅大腦高達40萬億像素。更完整、更精確的大腦圖像,使得科學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腦的工作機製成為可能,如追蹤控制記憶形成和回憶的電路、研究感官輸入如何導致特定行為、分析情緒如何與決策結合等。
  • 小果蠅 大文章
    在國外時,龔哲峰就常常會想起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很多人經歷匆匆歲月,偶然邂逅少年時代的初戀情人時,卻發現完全找不到之前的感覺。而這種變化的神經基礎卻並未被人所知。 然而,它雖然是有趣的課題,但人腦的複雜性使這樣的研究很難簡單實現。一次意外發現卻給了龔哲峰啟示:果蠅的幼蟲伴隨著自身的發育,會從年幼時喜歡黑暗變得逐漸熱愛光線充足的地方。
  • 最新研究為果蠅的顏色偏好提供了有力證據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種謙遜無處不在的果蠅幫助科學家揭示了人類的遺傳,疾病和行為。現在,邁阿密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微小的有翼昆蟲具有與光有著先天的時間和顏色依賴性,這增加了我們自己的顏色選擇取決於一天中的時間的有趣可能性。在周三發表在「 自然 」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意外的發現。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表明,在國際空間站(ISS)上度過了幾周的果蠅(大約一半的果蠅)對心臟的結構和生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項發表在《細胞報告》上的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花費很長的時間(前往月球殖民地或前往遙遠的火星需要這些時間)可能會遭受類似的影響,並且可能會受益於保護性措施他們的心臟健康。這項研究還揭示了新的見解,有一天可以幫助地球上長期臥床休息或患有心臟病的人。
  • 果蠅的視覺系統研究進展
    出版在當前生物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Baylor醫學院發育生物學主任Dr.  Hugo  Bellen實驗室Drs.  P.  Robin  Hiesinger,  R.  Grace  Zhai及其同事發現,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視覺地圖形成中不需要神經元活性,黑腹果蠅是全世界實驗室使用的果蠅的最普通的形式。
  • 神經迴路暗藏「溫度計」
    2020年5月21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A Circuit Encoding Absolute Cold Temperature in Drosophila》的研究論文,中文譯名是《果蠅體內編碼絕對低溫的神經迴路》。
  • 大腦迴路相似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東京大學副教授伊藤啟等人通過仔細研究果蠅發現,昆蟲將觸覺傳遞迴大腦的神經迴路結構與人類等哺乳動物的非常相似。迄今為止的研究顯示,兩者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觸覺外的四感的神經迴路結構都相同。
  • 石墨烯的薄片,構建類人腦計算機晶片的關鍵
    石墨烯的微小薄片,是構建以類似於人腦的方式處理信息的計算機晶片的關鍵。——使得晶片運行速度大大增長,可以用來做更好的圖像識別,甚至包括控制高超音速飛機系統。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由電晶體網絡組成的所謂的神經形態晶片,即電晶體網絡的網絡交互方式類似神經原,使其可以比傳統晶片更快速、精準地處理如視覺信息等的模擬輸入。
  •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3:12:23 2020年11月2日,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Gregory S. X. E.
  • 科學家研究出新的大腦圖譜 堪稱人腦 GPS 圖
    最新發現    科學家繪出人腦圖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 5月22日報導,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了一幅很有發展前景的人腦圖譜(也稱「人腦迴路圖譜」),它可以成為了解身體這一最複雜、最關鍵器官內部運行情況的新嚮導。
  •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IOPN)的資深作者弗蘭克·赫斯( Frank Hirth)博士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第一個提供人類大腦和果蠅大腦相似性來源證據的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人類、果蠅和老鼠的大腦迴路是通過類似機制建立起來的,這表明它們的大腦的進化可追溯到5億多年前共同的祖先」。
  • 神經迴路暗藏「溫度計」!(起床困難戶必看)
    in Drosophila》的研究論文,中文譯名是《果蠅體內編碼絕對低溫的神經迴路》。神經生物學家在果蠅體內發現了一個「溫度計」神經迴路,通過該迴路,果蠅能夠將寒冷感覺傳遞到大腦,從而調控睡眠。充當「溫度計」的神經迴路如下圖所示,神經生物學家在果蠅體內發現了一個「溫度計」神經迴路,通過該迴路,果蠅能夠將寒冷感覺傳遞到大腦。
  •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有了這些新發現,科學家就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基因和大腦迴路中可能出現的微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焦慮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心理健康障礙。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IOPN)的資深作者弗蘭克·赫斯( Frank Hirth)博士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第一個提供人類大腦和果蠅大腦相似性來源證據的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人類、果蠅和老鼠的大腦迴路是通過類似機制建立起來的,這表明它們的大腦的進化可追溯到
  • 12種果蠅基因組對比研究完成
    sechellia果蠅由於食物來源較為單一,與味覺相關的基因損失速度是其它種類的5倍。而另一種D.  willistoni果蠅是科學家發現的唯一一種沒有硒蛋白(Selenoproteins,有助減少機體攝入的硒礦物質量)的動物。研究人員推測,該類果蠅可能以未知的特殊方式合成硒蛋白。   除了進化上的認識,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數千個新的基因和功能元件。
  •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4:58:32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Wei-Chung Allen Lee及其研究組通過使用自動化透射電鏡
  • 研究發現果蠅也有思考能力 不會衝動採取行動
    研究發現果蠅也有思考能力 不會衝動採取行動 2014-05-27 16:23:29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吳倩 不過牛津大學的神經學家的一項研究將顛覆我們傳統的認識:果蠅也是會思考的。  據外國媒體報導,權威的《科學》雜誌在5月23日刊發的一篇文章表明,果蠅和人類一樣,在遇到艱難的選擇時也會「三思而後行」。這項新發現是由牛津大學神經迴路和行為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獲得的。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果蠅分辨兩種不同的味道,此前研究人員通過條件反射訓練讓果蠅躲避兩種氣味之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