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2020-08-25 醫旅健MTH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有了這些新發現,科學家就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基因和大腦迴路中可能出現的微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焦慮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心理健康障礙。

儘管身體上有很大不同,研究發現,果蠅、老鼠和人類的大腦在形態和功能方面是相似的。

數據顯示,昆蟲和哺乳動物大腦發育所依據的遺傳機制非常相似,但這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有些人認為它為哺乳動物和昆蟲提供了同一祖先的證據,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可以支持大腦多次獨立進化的理論。

這項由倫敦國王學院、亞利桑那大學、勒文大學和萊布尼茲研究所DSMZ合作進行的研究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它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調節遺傳活動的機制對大腦區域的形成至關重要控制行為,對昆蟲和哺乳動物也是一樣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當這些調節機制在昆蟲和哺乳動物中受到抑制或損害時,它們會遇到非常相似的行為障礙。這表明,控制基因活動的相同組成部分對大腦迴路的形成及其與行為相關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據研究人員稱,這提供了證據,證明這些機制是在一個共同祖先中建立的。

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IOPN)的資深作者弗蘭克·赫斯( Frank Hirth)博士表示:「據我所知,這是第一個提供人類大腦和果蠅大腦相似性來源證據的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人類、果蠅和老鼠的大腦迴路是通過類似機制建立起來的,這表明它們的大腦的進化可追溯到5億多年前共同的祖先」。

亞利桑那大學( University of Arizona)神經科學執教教授尼古拉斯·史特勞斯菲爾德( Nicholas Strausfeld)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說:「大腦如何進化的拼圖遊戲在盒子上仍然沒有圖像,但目前正在添加的片段表明,基本迴路的起源非常早,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這些電路一直保持著,儘管經過了修改。」

這項研究集中在大腦的這些區域,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中的大腦後腦邊界的領域。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數據確定了在形成大腦迴路方面發揮主要作用的基因,這些基因負責果蠅和人類的腦白質基本運動,然後確定了控制這些基因何時何地地表達基因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cis監管要素 」。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對果蠅、老鼠和人類的監管元素非常相似,這表明它們擁有相同的基本遺傳機制,而這些大腦區域正是通過這種機制發展起來。

研究人員通過操縱果蠅的相關基因組區域,使其不再適當地調節基因,從而顯示了隨後的行為障礙。這與一些人的研究結果相符,這些人的基因調控序列中的突變或受調控基因本身與焦慮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行為問題有關聯。

赫斯博士評論道:「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行為背後的機制基礎,我想說,我們已經通過識別腦迴路形成和功能所需的這些基本遺傳調節機制,發現了拼圖遊戲的一個關鍵部分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們是如何形成和運作的,這將有助於找到在基因層面出問題導致這些疾病時會發生什麼的答案」。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人和果蠅的大腦有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 有了這些新發現,科學家就有可能更好地了解基因和大腦迴路中可能出現的微妙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導致焦慮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心理健康障礙。
  • 人類和蒼蠅:對大腦的發育和功能採用非常相似的機制
    儘管在物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但研究發現,蒼蠅,小鼠和人類的大腦在它們的形成方式和功能方面相似。數據表明,構成昆蟲和哺乳動物大腦發育的遺傳機制非常相似,但這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其中有人認為它為哺乳動物和昆蟲提供了單一祖先的證據,而另一些人認為它可以支持大腦獨立進化多次的理論。
  • 人和香蕉有50%以上相同的DNA​?​
    人和香蕉有50%以上相同的DNA?基因測序顯示,我們與香蕉、雞和果蠅的共同點比你想像的要多。我們早就知道我們與黑猩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關係密切,但你知道嗎,人類的遺傳物質有一半以上與雞、果蠅和香蕉相同?而蛋白質造就了我們,它們決定身體特徵,如眼睛和頭髮的顏色,並構成了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如酶、抗體和激素。通過對包括酵母、大米和青蛙在內的各種生物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排序,研究人員發現,地球上所有生物在它們的說明書中都有一些相似之處。
  • 睡眠可以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從果蠅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事實
    我們知道,當遠古人類和動物們在陷入睡眠的時候,它們就沒法察覺周圍的危險,很有可能會被天敵捕食。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和動物寧可冒著被吃掉的風險,也要睡覺?為什麼幾億年來自然界幾乎沒有進化出不用睡覺的動物?「我們知道睡眠與創造力和洞察力有關,」神經科學教授保羅·肖博士(Paul Shaw)說:「你有沒有在睡前思考過一個問題,當你醒來時,你突然找到了答案?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危險的環境中,或者處於一種不知如何應對的境地,睡眠可能可以幫助你度過難關。」果蠅的睡眠看起來很像人的睡眠。
  • 你討厭的它們,可能跟你有著相似的大腦
    儘管果蠅、小鼠和人類的大腦在生理結構上有很大不同,但其形成和運作方式卻很相似。已有數據表明,昆蟲和哺乳動物大腦發育背後的遺傳學機制非常類似。對此,有兩種解釋:一些科學家認為,這說明哺乳動物和昆蟲有共同祖先;另一些科學家則表示,這表明大腦獨立進化了好幾次。
  • Nature | 果蠅視神經葉神經元多樣性的發育圖譜繪製
    這些過程是遺傳上固定的且似乎是由神經元身份的初始規範嚴格確定的,因為特定細胞類型的形態及其突觸伴侶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不變的,但是截至目前,仍不清楚神經元如何在整個發育過程中建立並保持形態和功能多樣性,以及如何實現大腦連接。因此,表徵由神經元在其發育的不同階段實施的共享的和特定於細胞類型的遺傳程序至關重要。
  • 果蠅大腦暗藏人類睡眠「玄機」
    劉暢研究員告訴深圳商報記者,它並沒有其他科學功能,而是發揮其原有作用:煮粥,煮出來的食物用來培育做實驗用的果蠅。「果蠅的基因組與人類有85%相似度,其研究成果可以借鑑給高等動物及人類。」果蠅啥時候睡覺?果蠅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速之客」,蔬菜水果沒及時吃完,不久就能看到這些黑色的小身影。而對劉暢來說,它們是重要的試驗對象。「果蠅生活周期短,25℃的環境10天就可以繁衍一代,可以縮短研究時間。此外,它們腦內只有10萬個神經元,且遺傳工具豐富,可以清晰地理解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劉暢介紹道,「我們實驗室就培育著幾萬隻果蠅。」
  •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有幾分相似?
    與哺乳動物不同,它們的端腦並非層疊的「皮層」組織,也沒有專門用於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特定腦區,其端腦的兩個主要區域——基底腦室嵴(BVR)和背側腦室嵴(DVR)卻與哺乳動物的基底神經節大致類似。對鳥類大腦核心成分、連接方式、分子特性和生理機能,以及與哺乳動物神經迴路和功能模式的區別研究,統稱為進化連接組學。
  • ...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大腦細胞多樣性的...
    為了理解大腦細胞的多樣性,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對果蠅進行研究,儘管其大腦比人類大腦要簡單地多,但卻能作為一種模型系統來進行相關研究;此前研究人員識別出了大約6萬個細胞和200種神經元類型能組成果蠅的視神經葉(optic lobes),該大腦區域能加工視覺信息,包括顏色視覺、物體和運動的檢測等。
  • 單看DNA,你和香蕉的相似度超過60%
    其中有兩種說法:50%DNA相似度和50%基因相似度,兩者有何區別呢?這種無用功能的DNA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它是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發生的一種基因突變,無法製造蛋白質。我們和香蕉包括其他植物還有動物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繫,那就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和香蕉的基因就是從這個祖先中分裂遺傳出來的,甚至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香蕉和我們是有「親戚的」。
  • 單看DNA序列,你和香蕉的相似度超過60%
    圖為黑猩猩3、人和果蠅的相似度是百分之六十果蠅是果蠅科中的許多小蠅,它種類有很多,主要分為黑腹果蠅、櫻桃果蠅等等,果蠅這些昆蟲比較小,基本是在4毫米左右,最小的只有2毫米,顏色從黃色到棕色和黑色不等,果蠅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尤其是在潮溼地熱地區更為常見。
  • 小果蠅 大文章
    而在果蠅不同的神經元中分段表達綠色螢光蛋白成了瓶頸。此時,國外的研究也首次報導在果蠅中應用了該項技術,和龔哲峰的體系頗有相似之處。 「他們沒有得到陽性結果,我們得到了。」龔哲峰平靜地說。 通過改造實驗器材,他們在國內首次實現果蠅中功能鈣成像技術的成功應用,佐證了兩對神經元的上下遊關係。
  • 腦科學日報: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源於腸道;浪漫愛情的神經機制
    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來源:轉化醫學網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近日,由劍橋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那些腦膜內漿細胞分泌的,用於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 Nature:科學家成功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
    為了理解大腦細胞的多樣性,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對果蠅進行研究,儘管其大腦比人類大腦要簡單地多,但卻能作為一種模型系統來進行相關研究;此前研究人員識別出了大約6萬個細胞和200種神經元類型能組成果蠅的視神經葉(optic lobes),該大腦區域能加工視覺信息,包括顏色視覺、物體和運動的檢測等。
  • 先有睡眠還是大腦?—論文—科學網
    無腦水螅揭示睡眠機制在大腦發育之前就已形成   保持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反應就越慢。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人猿大腦發育差異在哪?人腦神經元發育速度更慢—新聞—科學網
    實際上,人類腦部相當多區域原本具有與我們的靈長類動物親屬非常相似的分子特徵,但是,人類從黑猩猩和其它大猿分化以來,人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這種分化背後的遺傳和發育過程,一直以來都未得到充分理解。 研究人腦的科學家認為,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培育而成的腦類器官(大腦樣組織),為實驗室的腦發育演化研究提供了可能。
  • J Neurosci:研究揭示大腦結構發育過程
    2019年6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發表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的基本結構形成的過程。人類的大腦由神經元組成。大腦皮層是大腦大部分功能的所在地,也是大腦的最大組成部分,它被分成無數的微柱。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但是,我們目前對機械振動如何導致人們快速入睡的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作為生命科學與人類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型,果蠅的大腦與人類有著非常相似的發育和功能機制,因此通過研究果蠅的睡眠是如何調節的,可以了解到許多關於人類睡眠的知識。
  •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22:29:57 美國紐約大學Claude Desplan、Nikolaos Konstantinides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果蠅視覺系統的發育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