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薄片,構建類人腦計算機晶片的關鍵

2021-02-24 CIOE中國光博會

  石墨烯的微小薄片,是構建以類似於人腦的方式處理信息的計算機晶片的關鍵。——使得晶片運行速度大大增長,可以用來做更好的圖像識別,甚至包括控制高超音速飛機系統。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由電晶體網絡組成的所謂的神經形態晶片,即電晶體網絡的網絡交互方式類似神經原,使其可以比傳統晶片更快速、精準地處理如視覺信息等的模擬輸入。

  建立這種電晶體網絡的一種方法是,組建一組依靠「尖峰」編碼方法的雷射器。根據輸入,雷射器要麼會在輸出光子時提供一個短暫尖峰脈衝,要麼沒有任何反應。這些神經電晶體不再使用電晶體打開或關閉的狀態代表數位訊號的1和0,而是利用尖峰脈衝之間的時間間隔來代表。

  「我們基本上是把時間作為一種形式的編碼信息,」BhavinShastri說,他是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的班廷班的博士後說。計算是基於該脈衝的時間和空間位置。「這是一種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溝通的根本途徑,」他說。

  在NatureScientificReports自然科學報告的最新一期中,Shastri與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的教授PaulPrucna一起描述了他們的工作。他說構建這樣的晶片的挑戰之一是,讓雷射在皮秒的時間尺度內有尖峰脈衝,即一秒的萬億分之一之內。通過將一小片石墨烯放在半導體雷射器內,該小組實現了這一點。石墨烯作為「可飽和吸收器」,吸納光子後,可在某一時間快速爆發釋放出來。

  結果表明,石墨烯構成了良好的可飽和吸收器。因為它可以快速地吸收和釋放出大量的光子,而且可在任何波長下工作;所以發射不同顏色的雷射器可被同時使用,通過加速處理使其不彼此幹擾。

  石墨烯的存在也不影響雷射內產生的所有能量。該團隊使用一個實驗臺上的相對較大的雷射器展示了效果,如果把雷射器按比例縮小從而在一個晶片上放更多這樣的雷射器,應該也沒問題,Shastri說。

  為了讓我們看到這種處理的優勢,Shastri說,可以想像去打一隻蒼蠅是怎樣的。當你的手移動去抓果蠅的時候,果蠅的神經網絡通過處理光的移動模式,使自己可以採取快速的躲避動作。類似的系統可被用來控制超音速噴氣機,或者也可用在戰鬥機飛行員剛剛註冊完成其即將被飛彈擊中的信息時,激活彈射座椅。基於類似於這種潛在的應用前景,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署投資了這種處理器的類似研究。

  來源:人工智慧學家 文/閆蓋

相關焦點

  • IBM成功構建模擬人腦功能的認知計算機晶片
    他們通過模擬大腦結構,首次成功構建出兩個具有感知認知能力的矽晶片原型,可以像大腦一樣具有學習和處理信息的能力。IBM公司領導該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德哈門德拉·莫德哈表示,這兩個計算機晶片結合了神經元的計算能力、突觸(或神經節)的記憶能力和軸突的通信能力,基於這樣的晶片,新一代計算機即將閃亮登場。
  • 衝破摩爾定律,類腦晶片怎樣使機器超越人腦
    因而研究員們正轉向模擬人類大腦研究,試圖通過模擬人腦運轉機制,使計算機能低能耗高功效地進行計算,甚至使計算機優於類人的智能。國內外有許多公司和機構正在類腦晶片研發上投入大量精力,美國在此項研究上開始較早,2014年IBM就推出了業內首款類腦晶片TrueNorth。
  • 憶阻器類腦晶片與人工智慧
    介紹憶阻器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進展,具體包括石墨烯材料低溫生長,小尺寸鈣 鈦礦憶阻器件、Parylene憶阻器件、WTiOx憶阻器件以及光子集成類突觸器件及晶片等方面研究,並討論憶阻器在類腦晶片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前景。人腦中有約1011個神經元和約1015個突觸連接,突觸結構是神經元間發生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是人腦認知行為的基本單元,因此研製類突觸器件對於神經形態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 施路平: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
    施路平教授的演講題目是《類腦計算——人腦與電腦》。他為我們介紹了發展類腦計算的必要性及其挑戰,並分享了關於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天機芯」的研究成果。他認為,人腦和電腦這兩個系統可以互補,類腦計算能夠支撐人工通用智能發展,其關鍵在於多學科融合。
  • 完全由碳製成的金屬線:為碳基計算機奠定基礎
    此外,隨著單顆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會更加嚴重,從而影響到晶片的處理速度與性能。為了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有望提升計算機的速度,並將其功耗降低至千分之一以下(我們可以想像一部手機保持數月的電量)。但是到目前為止,構建有效的碳電路所需的工具集仍不完整。
  • 石墨烯材料下一站!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2018 年,MIT 的一支團隊曾實現通過讓兩張厚度為單個碳原子直徑的石墨烯薄片疊在一起,並讓兩張的相對朝向呈一特定傾角,再對薄片施加電場,使疊起來的石墨烯薄片能從導體變為絕緣體然後再變為超導體,該研究象徵著一個 「用單一化學材料構建電子元件」 的新興材料研究領域 「Twistronics」 的誕生。
  • 計算機晶片真的比人腦強?人腦的複雜性,說出來會讓你驚嘆
    如今市面上存在許多運算能力超強的計算機晶片,但是它們和人腦相比在一些方面還是落後的,比如人腦可以自主進行「備份」,而計算機做不到這一點。看到這估計很多朋友就會質疑,我在編輯WPS文檔的時候,電腦就會自動幫我保存到雲文檔上去,這說明計算機能夠進行自主備份,怎麼說人腦在這方面比計算機晶片強呢?
  • 未來計算機晶片由人類細胞製造?科學家:可3D構建 體積更小運行效率...
    未來計算機晶片由人類細胞製造?未來,細胞或將成為晶片製造的主要來源。英格蘭西部大學一個科學家團隊計了一種使用細胞骨架製造計算機晶片的方法,成功利用蛋白質支架使細胞成形。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製成的微小支架,可使細胞形成並幫助它們移動。
  • 人造突觸問世計算機模擬人腦不是夢
    科學家用有機材料製成了人工突觸,可模仿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第二看臺多年以來,雖然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但是科學家們仍然難以構建出高效而精巧的大腦仿生計算機。近日,史丹福大學和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們構建出了一種人工突觸,這種突觸提高了計算機模擬人腦的效率,有力地促進了該領域的發展。「它就像真的突觸一樣,但它的確是人工設計的有機電子器件」,阿爾佩託·薩萊奧介紹道。他是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副教授,同時也是本篇論文的資深作者。「此前從來沒有報導過類似的結構,所以這完全是一種嶄新的器件。
  • 完全由碳製成的金屬線:為碳基計算機奠定基礎
    但是到目前為止,構建有效的碳電路所需的工具集仍不完整。創新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團隊終於創建出工具箱中最後一個工具,即完全由碳製成的金屬線,為進一步開展研究以打造碳基電晶體並最終成為碳基計算機奠定了基礎。
  • 不理解人腦原理,如何造出類腦計算系統天機晶片?
    學科分布:發展類腦計算和人工通用智能的挑戰發展類腦計算和人工通用智能真正的挑既不是科學,也不是技術,而是我們的學科分布,目前的學科分布使得我們沒有合適的人來做這方面的研究,而且腦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一個主要是探索自然世界,後者更關注應用。這兩個領域有不同的文化、語言,而且目標也不一樣,所以多學科融合尤為關鍵。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碳基晶片就是石墨烯晶片,光子晶片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光量子晶片,一種是矽光晶片;量子晶片現在處於理論研究的階段,今天不做太多論述,而光量子晶片也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矽光子晶片才是網絡上大肆吹捧的晶片技術;
  • 中國發明人腦計算機來了,超越美國。
    未來,項目團隊將基於我國自主產權類腦晶片,研製規模更大的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同時研究支撐其運行與開發的類腦基礎軟體體系,並逐步實現開源與開放,為我國類腦計算新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較大的費米速度和低接觸電阻則有助於進一步減小器件開關時間,超高頻率的操作響應特性是石墨烯基電子器件的另一顯著優勢。此外,石墨烯減小到納米尺度甚至單個苯環同樣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電學性能,使探索單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代替矽生產超級計算機   科學家發現,石墨烯還是目前已知導電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石墨烯的這種特性尤其適合於高頻電路。
  • 類腦晶片核心材料獲突破
    從材料的角度為類腦晶片的存算一體化提供了突破。在過去50年,傳統數字計算機的性能在不斷提高。集成電路的技術進步一方面使得硬體變得越來越強大,另一方面也給尋求優化算法性能的系統架構師帶來了挑戰。下一代高性能、低功耗的計算機系統需要像大腦學習。傳統計算機依循馮·諾依曼架構設計,存儲與計算功能分離。
  • "最大規模類腦計算機"出現,離人腦還有多遠?
    據介紹,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全球規模最大」的字樣,成為很多人的注意點。畢竟在國內科技產業備受國外打壓的當下,這種消息就如同「一針強心劑」!
  • 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夾雜在超導體之間的奇異變化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當石墨烯薄片與兩種超導材料緊密接觸時,它便可以繼承一些材料的超導特性。當石墨烯夾在超導體之間時,即使是在中心區域,其電子狀態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通過不斷地研究發現,科學家們構想的這一石墨烯平臺不僅能夠被用於探索外來粒子,例如被認為在Andreev狀態下出現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要求反對稱波函數的粒子,如電子,叫做費米子;馬約拉納費米子是一種費米子,其反粒子就是它本身)。也同樣可以成為構建強大的、擁有防錯技術的量子計算機的關鍵粒子。
  • 石墨烯讓處理器「飛起來」—新聞—科學網
    時鐘速度(clock speed)是衡量一款電腦速度的重要標準,目前,個人計算機的時鐘速度已經達到GHz級別,然而這還不夠瘋狂,現已有科學家運用石墨烯把該速度提高到了讓人們吃驚的
  • 類腦晶片新突破,未來可完成只有大型超級計算機能完成的複雜計算
    該團隊已經製造了一個由矽鍺製成的人造突觸小晶片。在模擬仿真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該晶片及其突觸可以識別手寫樣本,其識別準確率達到 95%。 研究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這一成果也被認為是邁向用於模式識別和其它學習任務的可攜式低功耗神經形態晶片的重要一步。 一直以來,神經形態計算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希望能將人腦的能力「複製」到計算機晶片。
  • 類腦計算機:一種新型的計算系統
    這臺類腦計算機包含792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時它也是目前國際上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類腦計算機通過模擬海馬體記憶機制,實現對大腦內部記憶信息的存取,構造一種全新的人工智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