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材料下一站!MIT成功實現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2020-12-14 DeepTech深科技

2018 年,MIT 的一支團隊曾實現通過讓兩張厚度為單個碳原子直徑的石墨烯薄片疊在一起,並讓兩張的相對朝向呈一特定傾角,再對薄片施加電場,使疊起來的石墨烯薄片能從導體變為絕緣體然後再變為超導體,該研究象徵著一個 「用單一化學材料構建電子元件」 的新興材料研究領域 「Twistronics」 的誕生。

石墨烯材料性質發生變化的關鍵在於薄片被扭動的角度,當薄片被旋轉 1.1° 時,材料表面會出現大範圍的 「摩爾紋」 圖案,這會使成千上萬聚在一起的原子對外界的反應一致,並通過這種原子群的 「群體反應」 使一定數量的電子能被施加的電場擺到特定位置,進而實現材料本身特性從導體到絕緣體、再到超導體的轉變。

圖 | 一層石墨烯薄片被精準旋轉後與另一層沒旋轉的薄片交叉形成的摩爾紋圖案示意圖( 來源:Science)

目前,包括 MIT 的團隊在內,Twistronics 領域的兩支頂級團隊正致力於用調整過疊放狀態的石墨烯構建電子元件,並已成功實現能捕獲和控制單個電子和光子的基礎元件開發。

而根據一篇於最近發表的論文,上述兩支團隊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實現通過拍打金屬的特性 「開關」 圖案,來使薄片的不同區域受不同強度的電場影響並形成不同特性,他們還藉此構建出一種名為 Josephson 的裝置,這是一種兩層超導夾著一層非超導的三明治結構裝的用於控制材料超導性的裝置,常被用於製造磁感腦電信號監測設備的超敏磁力計。

圖 | 近期發表的論文

此外,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基於該方法的可控制電子運動的電晶體,未來或可用於縮小電路構造並降低電路的耗能。

目前來看,這種石墨烯材料構建電子元件的方法,短期內可能還無法進軍消費類矽制電子產品,雖然石墨烯材料本身在製造上很容易(最簡單的方法是把強力膠帶貼在石墨上然後再撕下來),但若想實現石墨烯的超導則需要將其保存在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中,而由於石墨烯薄片容易在被旋轉的過程中「起皺」,將薄片精準地旋轉一個角度也並不容易,因此目前業內尚無能將這種材料用於量產電子元件的有效方法。

參與研究的團隊負責人 Jarillo-Herrero 說:「按這種方法製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複雜設備需要成千上萬的石墨烯襯底,但我們目前並沒有技術製造這麼多石墨烯襯底並將它們按所需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雖然我們目前離用石墨烯材料製造電子元件還有一段距離,但用這種方法製造的好處在於材料中所有的原子都是碳,並不存在現有混合材料研發所需面臨的元素搭配問題,這是因為不同元素按不同方法和形式搭配,可能會對結果帶來不同影響。

這相當於是為材料學家們在材料性質的操控上提供了一種 「前所未有」 的自由度,而如果這種自由度在未來真的能被實現,基於石墨烯的純碳電子元件將有望能簡化量子計算機的設計,比如谷歌和 IBM 的量子計算機都是通過同時操控多個 Josephson 裝置來構建量子位,而基於石墨烯的純碳 Josephson 裝置則有望能使量子位的構建變得更簡單。

此外,哈佛大學的一支團隊在今年 4 月時曾提出一種基於石墨烯材料的單個紅外光子的檢測設備,其能幫助天文學家們在天文研究中捕獲早期宇宙所放出的微弱光信號。

雖然基於石墨烯材料的純碳元件製造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其在未來能為材料學帶來影響或是 「革命性」 的。Twistronics 領域的開創團隊之一的負責人、美國新澤西州 Rutgers 大學的凝聚態物理學家 Eva Andrei 說:「這是一種不用藉助化學(不同元素的材料混合方法)就能製造材料的方法,材料學的發展或已因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相關焦點

  • 新方法讓光子和電子動量相匹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近日宣布,他們合作設計出一種新方法,讓光子的動量與電子的動量相匹配,從而增強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催生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新型雷射器以及發光二極體(LED)等設備。
  • 光電|美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光子和電子動量匹配新方法,是光電半導體晶片集成的重要裡程碑
    ,以及實現具有完全可調諧發射範圍的新型雷射器和發光二極體(LED)。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Ido Kaminer評論道:「儘管矽作為大多數當今電子產品的基礎非常重要,但它並不適用於涉及光的應用,例如LED和太陽能電池,儘管目前它仍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但效率很低。改善光與矽等重要電子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將光子學與電子半導體晶片集成的重要裡程碑。
  • 物理學家成功地將光子和電子的運動納入同一定律之下
    來自聖光機大學(ITMO)、謝菲爾德大學和冰島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電子和光子在石墨烯等六邊形對稱的二維材料中的運動服從相同的規律。現在,固體中電子的特性可以藉助經典的光學系統來建模,這篇文章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石墨烯是最著名的二維材料,它經久耐用,具有高導電性。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石墨烯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包括比鋼更堅固、具有更高的柔韌性以及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導體。像石墨烯這樣的二維材料通常是通過依次剝落單層碳原子(排列在平板中)製成的,然後將其用於定製結構。單層石墨烯(single-layer graphene, SLG)的發現和分離開闢了基礎科學的新體系,並實現了電子設備的體系結構和性能的變革。
  • 新技術實現逐個產生相同光子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美國能源部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韋伯-巴喬尼(Alex Weber-Bargioni)說:「這種技術以電子觸發、在精確位置發射單個光子,是實現可整合量子技術發展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現在,多數安全信息傳輸系統都使用光源逐一產生單個光子。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   2005年,Geim研究組[3 J與Kim研究組H 發現,室溫下石墨烯具有l0倍於商用矽片的高載流子遷移率(約10 am /V·s),並且受溫度和摻雜效應的影響很小,表現出室溫亞微米尺度的彈道傳輸特性(300 K下可達0.3 m),這是石墨烯作為納電子器件最突出的優勢,使電子工程領域極具吸引力的室溫彈道場效應管成為可能
  • 歐洲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二維材料鍺烯 石墨烯家族又添表親
    二維材料鍺烯   科技日報訊 艾克斯-馬賽大學等一個歐洲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石墨烯的又一「表親」,即二維材料鍺烯(germanene)。該材料是由單層鍺原子構成,或具備表現出色的電學和光學性質,未來有可能被廣泛集成在各種電子設備。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10日的《新物理學雜誌》上。   這種二維材料最早於2009年被提出,但截至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難以將其實現。而自那時起,石墨烯已被進一步開發,其他的二維材料如矽烯(silicene)已經合成出。
  • 浙大科學家實現室溫下光子「單行」 量子通信要靠它
    ——它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所依賴的量子效應。在半導體材料中,如果電子掉進空能級的空穴,就會發出光子,這被稱為「電子空穴複合」。為了保證一個較高的複合效率,科研人員常會提供一個複合介質,也就是「發光材料」。在這類材料裡安排電子和空穴「相親」,成功機率會大大提高。學名叫「可溶的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簡稱為溶液納米晶的量子點,正是非常優異的發光介質,只要電子和空穴一對一的進入到量子點,就會複合發光,發光量子效率可以高達100%。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它可以很容易地從導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超導材料,切換到阻擋電流的絕緣體,然後再回到超導材料——所有這一切都只需要簡單地翻轉一個開關,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通常,當有人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時,需要研究不同的材料。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王教授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一個地方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
  • 材料學新革命:石墨烯與雷射
    2、石墨烯材料有望蘊育出新型寬帶雷射器  德國亥姆霍茲德勒斯登羅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強磁場作用下,對石墨烯中電子的動力學研究有望促進新型寬帶雷射器的研製。  研究人員將石墨烯放置在4特斯拉的磁場內,在磁場的作用下,迫使材料中的電子形成特定的能級,該能級被稱為朗道能級。隨後,研究人員用自由電子雷射器對這些能級進行了研究。博士生Martin Mittendorff說:「雷射脈衝激發電子,使它躍遷到特定的朗道能級。然後,用有時間延遲的脈衝來探測該系統如何運作。」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然而,通常的石墨烯光電探測器僅有一小塊區域對光束敏感,這限制了其應用。 普渡大學陳勇教授說:「為解決該問題,研究人員將石墨烯與相對較大的SiC襯底相結合,製成了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光可以將其激活。」 高性能光電探測器可用於高速通信、超靈敏相機、傳感和可穿戴電子器件。基於石墨烯的電晶體陣列可以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和顯示。
  • Nature子刊:石墨烯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
    本文要點:從連續的石墨烯單層中提出設計和製造用於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成果簡介 光子晶體通常在光學特性周期性變化的介質中實現。紅外納米成像揭示了光子帶隙的形成以及對局部等離激元密度的強調製,可以通過施加的柵極電壓來開啟/關閉或逐漸調節其狀態。我們還實現了支持高度受限的一維等離子體模式的人工疇壁。我們的靜電可調光子晶體源自標準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技術,為實際的片上光處理鋪平了道路。
  • 關於石墨烯電子的十件事
    這些特徵意味著石墨烯可以幫助增強電子領域以及其他行業中的許多現有技術,並幫助克服阻礙新技術發展的挑戰。3.石墨烯可能是電子行業正在等待的革命石墨烯具有極高的導熱和導電性能,而且重量輕,僅一個原子厚,因此非常適合電子應用。與廣泛用於電子設備中的半導體(例如矽)相比,石墨烯中的電子具有更高的遷移率,因此在外加電場下具有更高的速度。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如下圖所示,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中新興的自旋電子現象。鑑於石墨烯的自旋鬆弛長度較長,它可作為理想的自旋輸運通道。在通道中心,兩個磁觸點用於電氣注入或者檢測自旋電流。通過使用石墨烯和過渡金屬二滷化物的異質結構來避免對磁性接觸的需求,這些異質結構可實現直接光學自旋注入(左上)和直接的電荷自旋轉換(右下)。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8704.htm  極薄碳層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子性質,石墨烯有希望製成高性能光電器件。然而,通常的石墨烯光電探測器僅有一小塊區域對光束敏感,這限制了其應用。
  • 新的研究探索了石墨烯-矽器件在光子學中的應用
    在德拉瓦大學,由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Tingyi Gu領導的團隊正在開發用於光子器件的尖端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實現設備之間以及使用它們的人之間更快地通信。該研究小組最近設計了一種矽-石墨烯器件,它可以在亞太赫茲帶寬內以不到一皮秒的速度傳輸射頻波 - 這是大量的信息而且速度很快。
  • 未來應用於各大領域的「材料之王」—石墨烯
    普遍的觀點認為,任何二維晶體在一定溫度下都不會穩定存在。從理論上對石墨烯特性的預言到實驗上的成功製備經歷了近60年的時間。眾多的理論物理學家對石墨烯的存在提出質疑,但並未阻止材料學家們的腳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羅德尼.魯夫曾嘗試將石墨在矽片上摩擦以獲得石墨烯,哥倫比亞大學的菲利普.金只做了層數達到10層的石墨薄片,他們離石墨烯的發現僅一步之遙。
  • 石墨烯新型材料對人體和環境都存在潛在危害
    在飛秒光纖雷射器領域,石墨烯被認為是取代SESAM的最佳材料。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撰文預測石墨烯飛秒光纖雷射器有望在2018年左右產業化。要實現真正的產業化,需要解決高質量石墨烯製備、大規模低成本石墨烯轉移、石墨烯與光場強相互作用、石墨烯飽和吸收體封裝以及雷射功率穩定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 美國陸軍資助石墨烯"高十萬倍的靈敏度" 的微波輻射傳感器研究
    美國陸軍研究人員稱,這種新的微波輻射傳感器是微波輻射熱計,據稱可導致熱成像,無線電通信和電子戰方面的"重大改進" 。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的 Joe Qiu博士說:"根據該項目開發的微波輻射熱測量計非常靈敏,能夠檢測到單個微波光子,這是自然界中最小的能量。
  • 使用混合超結構構建超靈敏,超薄的光電電晶體和光子突觸
    上層結構的光輔助記憶效應使光子突觸行為可用於神經形態計算,該團隊在機器學習的幫助下通過面部識別應用程式進行了演示。Pradhan等研究人員期望G-PQD超結構為開發高效光電器件提供新的方向。石墨烯因其寬的光譜帶寬,出色的載流子傳輸性能,高遷移率,出色的穩定性和出色的柔韌性而成為電子和光電領域的理想材料。材料科學家開發了許多複合材料和器件,用於能量收集,存儲,光電探測器和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