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二維材料鍺烯 石墨烯家族又添表親

2020-12-07 人民網

原標題:歐洲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二維材料鍺烯

  石墨烯家族又添新「表親」

  歐洲研究團隊成功合成二維材料鍺烯

  二維材料鍺烯

  科技日報訊 艾克斯-馬賽大學等一個歐洲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石墨烯的又一「表親」,即二維材料鍺烯(germanene)。該材料是由單層鍺原子構成,或具備表現出色的電學和光學性質,未來有可能被廣泛集成在各種電子設備。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10日的《新物理學雜誌》上。

  這種二維材料最早於2009年被提出,但截至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難以將其實現。而自那時起,石墨烯已被進一步開發,其他的二維材料如矽烯(silicene)已經合成出。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0日報導,用於合成這種材料的方法類似於矽烯,在超高真空裡,單個鍺原子在高溫下沉積成一層基底。研究人員已經將該材料合成到鉑金基板上。

  研究人員說:「根據以前合成矽烯的路徑,我們很自然的試圖以同樣的方法合成這種新材料,通過沉積鍺到銀基。但這種嘗試失敗了,因此決定切換採用鉑金基底,於是鉑金生長到鍺基板上。這將是值得嘗試的另一種方式。」

  將鍺原子沉積於鉑金基底後,研究人員通過光譜測量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檢測該材料的電子結構,實際上能夠確認其是鍺烯。並且,採用隧穿顯微鏡掃描該材料,揭示出其2D材料的特性蜂窩結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材料有可能生長於柔性的黃金薄膜基板上,無疑這將比鉑金材料更便宜,以允許其大規模合成生長。此外,其獨特的性質可能使之成為堅固的二維拓撲絕緣體,特別是在室溫下,這將開啟使用該材料進行量子計算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說:「該材料的合成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目前僅僅是開始。實際上,成功合成不容易實現,條件很苛刻,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現在需要的是進一步研究該材料的電子特性。」

  (華凌)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新」表親「鍺烯成功合成 或再利光學發展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gersiloxene)。
  • 石墨烯最新「表親」鉛烯問世有望成為實用的拓撲絕緣體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由第14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具有成為拓撲絕緣體的潛力。近日,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
  • 單元素二維材料論文合集 | Nature Research
    、單層和多層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二維材料以及其他原子尺度厚度的層狀材料的研究進展非常迅速。二維材料因其奇特的性質和在電子、傳感、能量存儲和採集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被研究者們所廣泛研究。自石墨烯最早被發現並廣泛研究以來,「單元素二維材料」家族的成員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了一些新奇的材料,如矽(Si)、鍺(Ge)、錫(Sn)、磷(P)、碲(Se)、鉍(Bi)和硼(B)等元素的二維材料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矽烯、鍺烯、錫烯、磷烯、碲烯、鉍烯和硼烯。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半導體帶隙和高遷移率,使它們在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非常有趣。
  • 石墨烯帶隊二維錫烯緊隨 二維材料根本停不下來
    石墨烯又出來一個「兄弟」:二維錫烯出爐。緊隨石墨烯的腳步,一大波新型二維平面材料正在來襲——然而它們最振奮人心的應用,卻來自於它們堆疊成的三維器件。  二維材料, 何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物理學家稱他們成功生長出了錫烯——錫原子組成的二維層狀結構。這種材料生長在碲化鉍襯底上,呈現出蜂窩狀結構。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由此可見,通過控制並優化二維半導體原子晶體的結構,實現其帶隙調控,是未來納米半導體材料重要的研究方向。【成果簡介】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通過理論計算與結構設計,合成了-H/-OH封端的二元鍺矽烯(siligene),並命名為鍺矽烷(gersiloxene)。
  • 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的技術進展和商業前景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英國知名研究公司IDTechEx在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等二維材料領域已經有十餘年研究歷史,早在2011年便發布了關於該領域研究的第一份報告。經過十餘年的持續跟蹤和研究積累,IDTechEx近期發布了這份最新的「石墨烯市場和二維材料評估」主題報告。除了基礎研究,IDTechEx還在歐洲和美國組織了針對這一主題的展會和研討會。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掀起了二維材料研究的熱情。然而,近幾十年來,高強度輕質且價格低廉的碳纖維的合成,推動了其在土木工程、軍事、汽車和航天工業等各種領域的發展。因此,劉忠範院士認為,徹底地解決石墨烯的製備問題,才是推動產業化的核心 [3]。在評論中,劉忠範等研究者比較了石墨烯不同的合成技術,並倡議儘快制定產品的應用分級系統。
  • 比石墨烯更逆天的「硼烯」,帶來了這些充滿想像空間的應用
    「下一代超級納米材料」或將橫空出世,硼烯(Borophene)被認為有著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徹底改變能源、傳感器、催化劑等許多領域的面貌。據悉,這種同樣作為二維材料的新材料,比石墨烯更堅韌、更靈活、密度更輕、更容易發生化學反應。
  • 全球科技界競爭熱點,除了石墨烯,還有這種二維材料
    石墨烯二維材料中,大家較為熟知的當屬石墨烯了。2004年,英國曼切斯特大學Geim小組成功分離出了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也就是石墨烯。自此,二維材料的概念橫空出世,並隨之火遍了整個科學界。也就這樣,以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成功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可能你們也知道,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優越獨特的物理光電性能,如高透光率、高穩定性、直接帶隙結構等。因此,在過去的科學界,二維材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許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技術應用前景。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自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於2004年成功製備出石墨烯,並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研究熱潮迅速興起。由於原子級薄的二維材料具有完美的晶體結構、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吸引人的潛在應用,它迅速成為各大高校及工業界的研究熱點。
  • 新研究發現:磁性石墨烯能在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切換!
    由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解這種有時被稱為磁性石墨烯的材料的電子和結構特性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可能代表一種製造二維材料的新方法。磁性石墨烯,或鐵三硫代次磷酸鹽(FePS3),是一種被稱為範德華材料的材料家族,首次合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Sci Adv:新研究,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
    本文要點:硼烯與石墨烯的二維異質結構的整合。成果簡介 異種二維(2D)材料的集成對於納米電子應用至關重要。與垂直堆疊相比,共價橫向縫合需要自下而上的合成,從而導致2D橫向異質結構的罕見實現。由於其多態性和不同的鍵合幾何形狀,儘管尚未證明合適的合成條件,但硼烷是2D異質結構的有希望的候選者。在這裡,我們報告了硼烯與石墨烯的橫向和縱向整合。儘管晶體學晶格和對稱匹配不完善,但地形和空間分辨光譜測量顯示幾乎原子上清晰的橫向界面。另外,在石墨烯下的硼插層會導致旋轉相稱的垂直異質結構。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二維材料家族涵蓋了絕緣體、半導體、金屬和超導體,並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二維材料前沿探索的基礎。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im教授和Novoselov教授最早發展出了機械解理技術,並獲得了單層石墨烯,掀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
  • 石墨烯和硼烯在二維異質結構中的集成
    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從石墨烯和硼烯中創造了2D異質結構,朝著利用這些納米材料創造集成電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負責這項研究的沃爾特·P·墨菲(Walter P.Murphy)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馬克·赫薩姆(Mark Hersam)說,「如果你打開智慧型手機內部的集成電路,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材料集成在一起。然而,我們已經達到了許多傳統材料的極限。通過將硼苯和石墨烯等納米材料集成在一起,我們正在納米電子學領域開闢新的可能性。」
  •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引領二維材料研究新熱潮
    液相剝離法可以實現二維材料的量產化製備,對於工業化應用有重要應用潛力,但這種製備方法在製備過程中會引入缺陷和液相汙染,不利於研究二維材料的本徵性質。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im教授和Novoselov教授最早發展出了機械解理技術,並獲得了單層石墨烯,掀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近十年來,機械解理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製備各種高質量的二維材料。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2020-04-27 中國科學報 劉萬生 王瀟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生長於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獲得了一種超薄V2O5/石墨烯(A-V2O5/G)二維異質結新材料,充分結合無定形V2O5本身豐富的活性位點、離子擴散路徑短的優點和石墨烯高導電性、良好機械穩定性的優點,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
  • 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在高分辨顯微鏡裡,石墨烯是由一個個六角型呈蜂巢狀晶格組成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儘管石墨烯如此薄,但是它卻非常的「強」。首先石墨烯的機械強度是鋼的100倍,其次單層石墨烯幾乎是透明的,在室溫下就具有遠高於所有已知材料的導電性,因此在石墨烯表面可以製造出一個個的微納器件。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材料,它的發現打開了人類認識二維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