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斯-馬賽大學等一個歐洲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合成石墨烯的又一「表親」,即二維材料鍺烯(germanene)。該材料是由單層鍺原子構成,或具備表現出色的電學和光學性質,未來有可能被廣泛集成在各種電子設備。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10日的《新物理學雜誌》上。
這種二維材料最早於2009年被提出,但截至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難以將其實現。而自那時起,石墨烯已被進一步開發,其他的二維材料如矽烯(silicene)已經合成出。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0日報導,用於合成這種材料的方法類似於矽烯,在超高真空裡,單個鍺原子在高溫下沉積成一層基底。研究人員已經將該材料合成到鉑金基板上。
研究人員說:「根據以前合成矽烯的路徑,我們很自然的試圖以同樣的方法合成這種新材料,通過沉積鍺到銀基。但這種嘗試失敗了,因此決定切換採用鉑金基底,於是鉑金生長到鍺基板上。這將是值得嘗試的另一種方式。」
將鍺原子沉積於鉑金基底後,研究人員通過光譜測量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檢測該材料的電子結構,實際上能夠確認其是鍺烯。並且,採用隧穿顯微鏡掃描該材料,揭示出其2D材料的特性蜂窩結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材料有可能生長於柔性的黃金薄膜基板上,無疑這將比鉑金材料更便宜,以允許其大規模合成生長。此外,其獨特的性質可能使之成為堅固的二維拓撲絕緣體,特別是在室溫下,這將開啟使用該材料進行量子計算的可能性。
據了解,鍺是一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用於製造電晶體及各種電子裝置。主要的終端應用為光纖系統與紅外線光學(infrared optics),也用於聚合反應的催化劑,電子用途與太陽能電力等。據《2013-2017年中國鍺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來光纖通信行業的發展、紅外光學在軍用、民用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鍺在紅外光學領域的年需求量佔鍺消費量的20-30%,鍺紅外光學器件主要作為紅外光學系統中的透鏡、稜鏡、窗口、濾光片等的光學材料。
===============================
◆點擊右上角的按鍵分享本文章到朋友圈
◆關注「中國光博會-深圳CIOE」最快速的2個方法
①點擊右上角的按鍵》查看公眾帳號》關注
②點擊朋友們》添加朋友》搜號碼》輸入「中國光博會-深圳CIOE」》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轉到「中國光電網」查看更多精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