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探索了石墨烯-矽器件在光子學中的應用

2021-02-20 實驗幫

日期:2019年3月27日

引源:德拉瓦大學

如果你使用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那麼你就受益於光子學研究,即光學研究。 在德拉瓦大學,由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Tingyi Gu領導的團隊正在開發用於光子器件的尖端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實現設備之間以及使用它們的人之間更快地通信。

該研究小組最近設計了一種矽-石墨烯器件,它可以在亞太赫茲帶寬內以不到一皮秒的速度傳輸射頻波 - 這是大量的信息而且速度很快。

他們的工作在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Bandwidth Limitation of Directly Contacted Graphene–Silicon Optoelectronics」)上發表的論文中有所描述。「在這項工作中,我們探討了石墨烯集成矽光子學對未來光電子應用的帶寬限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Dun Mao說。

(圖片來源:德拉瓦大學)

  如果你使用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那麼你將受益於光子學研究,即光學研究。這項研究涉及在德拉瓦大學的納米加工設施中製造設備。

矽是一種天然存在的,豐富的材料,通常用作電子器件中的半導體。然而,研究人員已經耗盡了僅由矽製成的半導體器件的潛力。這些器件受矽的載流子遷移率(電荷在材料中移動的速度)以及間接帶隙(限制了其釋放和吸收光的能力)的限制。

現在,Gu的研究團隊正在將矽與具有更有利特性的材料 - 二維材料石墨烯相結合。2D材料因為它們只是一層原子而得名。與矽相比,石墨烯具有更好的載流子遷移率和直接帶隙,並且允許更快的電子傳輸和具有更好的電學和光學性能。

通過將矽與石墨烯結合,科學家們可以繼續使用矽器件已經使用過的技術 - 他們只需使用矽和石墨烯組合就能更快地工作。

「看看材料屬性,我們能做的比我們合作的更多嗎?這就是我們想要弄清楚的,」博士生Thomas Kananen說。

為了將矽與石墨烯結合起來,該研究團隊採用了他們在2018年發表在npj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patially controlled electrostatic doping in graphene p-i-n junction for hybrid silicon photodiode」)的一篇論文中開發和描述的方法。該研究團隊將石墨烯放置在一個稱為p-i-n結的特殊位置,即材料之間的界面。通過將石墨烯放置在p-i-n結處,該研究團隊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結構,提高了器件響應度和速度。

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魯棒性,可以很容易地被其他研究人員應用。該過程在一個12英寸薄材料晶片上進行,並且使用的每個元件都小於1毫米。一些部件是在商業鑄造廠生產的。其他工作是在德拉瓦大學的納米加工設施中進行的,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副教授Matt Doty是該納米製造設施的主管。

「德拉瓦大學的納米加工設備(UDNF)是一個員工支持的設施,使用戶能夠製造長度小至7納米的設備,這比人類頭髮的直徑小約10,000倍,」Doty說。「UDNF於2016年開放,為光電子學,生物醫學和植物科學等領域的新研究方向提供了可能。」

矽和石墨烯的組合可用作光電探測器,其感測光並產生電流,具有比當前產品更大的帶寬和更短的響應時間。所有這些研究可以使未來的無線設備更便宜、更快速。「它可以使網絡更強大、更好、更便宜,」博士後助理和npj 2D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論文的第一作者Tiantian Li說。「這是光子學的關鍵點。」

現在,研究團隊正在考慮如何擴展這種材料的應用。「我們正在考慮基於類似結構的更多組件,」Gu說。

原文連結:(https://www.nanowerk.com/nanotechnology-news2/newsid=52468.php)

相關焦點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矽光子晶片技術對於現有晶片技術只是量變而不是質變,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光子晶片的提升有多大,再重複一遍是矽光子晶片而不是光量子晶片2015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人造石墨烯」有望打開雷射器應用大門
    研究人員稱膠體組裝取得的進步可以實現人工石墨烯的製造。  在傳統石墨烯中,碳原子形成一個二維六角點陣(左),在人造石墨烯中,半導體納米晶體形成晶格點(右),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每個納米晶體具有14個正方形和8個三角形的特殊形狀。
  • 矽光子市場加速,數據通信、雷射雷達、光纖陀螺等應用爭奇鬥豔
    潛在應用推動市場持續增長據麥姆斯諮詢介紹,集成光學概念最早由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Stewart E.Miller於1969年提出。集成光學是在光電子學和微電子學基礎上,採用集成方法研究和發展光學器件和混合光學電子學器件系統的一門新的學科。它將複雜的光學功能集成到單個器件中,從而實現器件小型化,改善效率和可靠性,以及更低的成本。
  • 【科普知識】石墨烯的應用前景
    納電子器件領域2005年,研究人員發現,室溫下石墨烯具有10倍於商用矽片的高載流子遷移率(約10cm/V·s),並且受溫度和摻雜效應的影響很小,表現出室溫亞微米尺度的彈道傳輸特性(300K下可達0.3m),這是石墨烯作為納電子器件最突出的優勢,使電子工程領域極具吸引力的室溫彈道場效應管成為可能。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撰稿 | 王聰近年來,二維材料因其寬帶光響應、高載流子遷移率、高熱導率等特性,在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能源科學、電子學、光子學、光電子學等基礎物理研究領域,以及光伏器件、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電極、電池、生物監測器、傳感器等實用研究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集成光子學方面取得了進展,已沉浸在矽光子學...
    英特爾在集成光子學方面取得的快速進展將使業界能夠全面重塑由光連接的數據中心網絡和架構。我們現在已經在一個矽平臺上展示了所有關鍵的光學技術構件,與CMOS矽緊密集成。我們關於將光子學與CMOS矽緊密集成的研究可以系統性地消除跨越成本、功率和尺寸限制的障礙,為伺服器封裝帶來光互連的變革性力量。"為什麼它很重要?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它可以用光來傳輸數據,速度比過去的晶片大幅提升,能耗也大大減少。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超快雷射直寫二維材料製備多功能光子學器件綜述
    各種各樣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和鈣鈦礦都已經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二維材料表現出奇異的物理化學性質,比如具有原子層厚度、強烈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磁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這些與其對應的塊體材料迥異的性能為二維材料應用於納米器件,尤其是在光子學中的應用創造了新的機遇。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光子學技術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其相關研究人員都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確保自身在光子學領域的主導地位。基於此,英國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近期公布了《2023年光子學發展報告》。並且這種材料有助於與集成/矽光子學領域相結合,在未來可以將新型二維材料集成到光子器件的工藝中,一方面可以減少光子器件的體積,另一方面有望提升光子器件在數字經濟應用中的性能。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包括矽基發光器件、調製器、探測器、光波導器件等),並利用這些器件對光子進行發射、傳輸、檢測和處理,以實現其在光通信、光互連、光計算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對矽光子的投入則是英特爾對之前探索的延續,他們還在2015年推出了一款全新矽光子產品,這個採用內置混合集成雷射器+矽調製器的方案可以在數據中心的數據傳輸過程中提供極大速率。據了解,這款產品不僅價格較低,生產過程也比較容易,該技術有望改善數據中心的數據交換瓶頸問題。
  • 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nbsp&nbsp&nbsp&nbsp國家973計劃項目「面向寬帶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重點針對微波光子相互作用下的高帶寬轉換機理、高精細調控方法、高靈活協同機制等3個科學問題,在微波光子作用機理、關鍵器件與原型系統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未來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 石墨烯四大應用領域全解讀
    石墨烯應用領域  中科院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石墨烯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持續升溫,從石墨烯專利領域分布來看,其應用技術研究布局熱點包括:石墨烯用作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太陽能電池電極材料、薄膜電晶體製備、傳感器、半導體器件、複合材料製備、透明顯示觸控螢幕、透明電極等。
  • 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
    (KTU)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創建了新的基於石墨烯和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輻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比目前市場上使用的紅外傳感器更有效。 新型紅外傳感器可以助力我們從太空進行地球觀測,進行行星際飛行任務以探索其他行星的大氣層或尋找火星上的生命。如果不將紅外線傳感器安裝在各種設備中,所有這些都不能實現。此外,該傳感器還用於夜視設備,建築節能控制系統,光通信線路,運動傳感器和藥品等行業應用。 如今機場還使用這種傳感器來遠程測量乘客的體溫,以識別感染了Covid-19病毒的人。
  • 矽光子學的「最後一米」難題
    綜合矽數字邏輯、光電子學以及光纖通信技術的潛力,一切似乎皆有可能。按照當時工程師們的設想,這些技術將持續發展和融合,直到光子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並最終取代電子技術。光子技術不僅可以實現跨國數據傳輸,還可以在數據中心之間甚至是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
  • 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
    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50:48 韓國延世大學Jeong Ho Cho小組提出了通過石墨烯有機雜化光子阻壘製備冷阱介導的寬動態光探測器件的策略
  • 矽光子技術ABC:三大矽光子領軍人物談矽光子
    矽光子的發源      Riciman是在讀書時研究光纖陀螺儀的時候想到鈮酸鋰的波導為什麼不能用矽波導取代。在1980年代,那還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在Reed教授指導下,他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最初的產品每釐米波導損耗要20-30dB,但是很快他們就做出了低損耗的矽波導。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石墨烯最全面分析——人類將從矽時代邁向石墨烯時代
    一般認為石墨烯是一種拓撲絕緣體,內部絕緣、表面導電,是一種不同於導體和絕緣體的新的凝聚態。 專利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石墨烯的製備以及應用研究,應用研究中以複合材料和儲能最多,其次是功能材料與傳感器。打開石墨烯的能隙同時維持高的載流子遷移率成為石墨烯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
  • 「光電通信」未來光器件的主流發展方向:光子集成技術
    光集成技術是未來光器件的主流發展方向,近年來一直是業內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當前,各種新的光集成技術層出不窮,各有所長,大有百花齊放的勢頭,但在未來的發展中,究竟何種技術會成為真正的熱點、將獨佔鰲頭主導光子集成領域?國內光集成研究現狀又究竟如何?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較大的費米速度和低接觸電阻則有助於進一步減小器件開關時間,超高頻率的操作響應特性是石墨烯基電子器件的另一顯著優勢。此外,石墨烯減小到納米尺度甚至單個苯環同樣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電學性能,使探索單電子器件成為可能。   代替矽生產超級計算機   科學家發現,石墨烯還是目前已知導電性能最出色的材料。石墨烯的這種特性尤其適合於高頻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