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等在纖毛髮生起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5 瀟湘晨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研究員衛青團隊關於纖毛髮生起始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EP290 is essential for the initiation of ciliary transition zone assembly為題,發表在PLOS Biology上。

纖毛是存在於細胞表面的、基於微管的天線狀細胞器,在細胞運動、細胞信號感知和傳導中發揮重要作用,是脊椎動物生殖、發育和感知所必需的。在人體細胞中,纖毛普遍存在,其功能缺陷可導致器官病變,引發多種遺傳疾病,統稱為纖毛病。纖毛由中心粒頂端延伸而出,其形成過程主要包括纖毛髮生起始和纖毛軸絲延伸兩個階段。在細胞退出分裂周期後,母中心粒與囊泡或質膜結合起始纖毛髮生。目前,關於纖毛形成起始的具體分子機制仍處於認識的早期階段。

衛青長期利用線蟲、果蠅、小鼠等多種模式生物研究纖毛髮生機制,重點關注中心粒遠端附屬結構/纖毛過渡纖維及過渡區蛋白的作用和功能(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2016, 2020)。CEP290是一個進化保守的纖毛過渡區蛋白,其突變會導致多種纖毛病。已知CEP290的主要功能是影響纖毛過渡區的結構和功能,未見其影響纖毛髮生起始和過渡區組裝起始的報導。該研究以果蠅為模式,發現CEP290是纖毛髮生起始所必需的。進一步研究發現,DZIP1是CEP290調控纖毛髮生起始的下遊關鍵因子,其缺失突變體與CEP290缺失突變體表型一致。CEP290通過其N端招募DZIP1,DZIP1通過CBY-FAM92和Rab8通路促進早期纖毛膜的形成。該研究表明,CEP290協調早期纖毛膜形成與過渡區組裝起始,揭示了CEP290在纖毛髮生起始過程中先前未被發現的重要功能;有助於學界理解纖毛髮生起始的分子機制和CEP290相關纖毛病致病機理。

衛青為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學生、醫藥所客座學生吳志卯為論文的第一作者。實驗過程得到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傅靜雁和鄭州大學教授彭穎的合作支持。

CEP290在纖毛髮生起始中的工作模式(The working model of CEP290 in the initiation of ciliogenesis)

【來源: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深圳先進院【綜述】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耐高溫聚醯亞胺鋰電池隔膜研究進展綜述
    論文第一作者為深圳先進院陸子恆博士、隋帆博士、東華大學繆月娥博士,通訊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吳軍雄博士和深圳先進院楊春雷研究員,深圳先進院為第一單位。隔膜是鋰離子電池等現代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們在物理上隔絕電極接觸以防止短路發生,同時其多孔結構允許鋰離子通過。
  • 深圳先進院發表柔性微創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微創中心王磊研究員團隊圍繞靈巧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路線和蛇形手術機器人的設計機理進行深入調研,取得了新進展。博士後Olatunji Omisore是本文第一作者,李暉副研究員和熊璟高級工程師是共同作者,王磊研究員是通訊作者,深圳先進院是第一通訊單位。手術機器人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機器人運動控制和遠端操作約束方案,具有蛇形冗餘或連續體結構的柔性/軟體系統的臨床應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深圳先進院等在合成酵母菌研究中獲進展 2018-05-24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繼2017年3月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以封面形式報導了我國科學家參與的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Sc2.0)的裡程碑式進展,短短一年後,
  • 深圳先進院等在腫瘤光聲分子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副研究員團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化學系Jonathan教授團隊、韓國高麗大學化學系Jong Seung教授團隊合作,探索了可拓展順磁性金屬卟啉類物質光聲成像機理,發現以金屬錳為中心的德克薩卟啉衍生物(錳德克薩卟啉:MMn)存在順磁性、德克薩卟啉強吸收性、無螢光發射損耗特性
  • 深圳先進院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蛋白與細胞藥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曉春及其研究團隊在腫瘤免疫抑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腫瘤微環境中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存在是形成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主要因素和減弱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關鍵機制。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細胞,來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系細胞,是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的前體。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2018-05-16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高性能導熱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進展
  • 深圳先進院X射線源及X射線探測器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X射線源和X射線探測器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深圳先進院均為第一單位。 無機械旋轉CT可以解決以往旋轉CT掃描過程中因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運動產生的偽影問題,實現靜態多角度探測。為了實現無機械旋轉CT掃描,目前主要使用電子槍產生的聚焦電子束在X射線靶上進行空間和角度的掃描,但掃描角度有限。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深圳先進院等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研究中心超聲團隊研究員鄭海榮、蔡飛燕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祝雪豐、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仇成偉合作在超振蕩波束與聲學超透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 深圳先進院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神經工程中心研究員夏澤洋團隊等在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基於雙向漸進拓撲結構優化法的SPBAs形態學計算框架,以解決軟體機器人形態學計算及優化關鍵問題。該優化設計框架基於數值拓撲優化方法建立,並將SPBA視為順應性機構,設定的優化目標是實現特定加載壓力下的最大彎曲變形和結構剛度。在有限元分析中,設計域中的每個元素根據靈敏度設置為實體或空腔,靈敏度用目標函數對設計變量的導數近似逼近。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創歷史新高
    區域創新聯合基金集成項目首次取得突破,中科院深理工(籌)生命健康學院院長、講席教授,腦所研究員王玉田牽頭申報的「重要神經精神疾病發生與幹預的神經生物學共性機制研究」項目從國家和廣東省需求出發,以解析重大神經精神疾病「共性」神經機制為核心,明確年齡及性別造成的差異,通過研發和應用國際先進的技術,進行多水平跨物種轉化醫學研究,項目的實施將為重大神經精神疾病精準診斷、治療及藥物研發提供新理論和新策略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利用先進的病毒示蹤技術和光纖記錄方法,科研人員觀察到在毒品記憶形成、提取和持續的過程中,小鼠大腦中PVT到中央杏仁核(CeA),以及PVT到伏隔核(NAC)的兩條神經通路被激活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內爾神經可塑性諾獎實驗室聯合國際團隊找到了毒品成癮記憶的關鍵通路,並通過抑制通路「擦除」了小鼠的關聯記憶,從而阻止了復吸行為的發生。
  • 深圳先進院等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杜學敏研究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張立副教授合作在Wiley旗下期刊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仿生智能驅動器研究進展綜述Intelligent polymer-based bioinspired actuators: from monofunction to multifunction
  • 深圳先進院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研究員蔡林濤,與集成所副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員吳新宇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微納生物機器人是微納尺度的類生命機器人,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等機器人屬性,能夠到達現有醫療器械難以企及的微觀區域,有望革新傳統醫學實現疾病的精準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