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巴胺誘發果蠅「同性戀」

2020-11-22 科學網

 

求偶行為對於動物物種的繁衍和其對環境的適應都是非常重要的。果蠅的求偶行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包括六個步驟:雄蠅轉向雌蠅,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蠅尾端,試圖交尾和交尾成功。雖然求偶行為通常發生在異性之間,但某些基因的突變和異位表達可以誘發雄性果蠅間的求偶行為。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調質,它參與許多簡單行為和複雜行為的調控。多巴胺系統對性行為的調控在哺乳動物中已得到廣泛研究。一些研究曾表明,在果蠅中多巴胺系統可以調控求偶過程中雌蠅的接受性和雄蠅的求偶域值。二零零四年五月,郭愛克研究員帶領其研究組,以果蠅為模式動物,研究多巴胺水平在帕金森病的神經基礎中扮演的角色時,十分偶然地發現升高多巴胺細胞中多巴胺水平可以誘發很強的雄性果蠅間的同性求偶行為。四年來該實驗室的博士生劉彤等,利用遺傳學和藥理學方法調控果蠅多巴胺細胞中多巴胺水平來研究多巴胺水平過高對果蠅雄性之間求偶行為的影響,並發現高水平多巴胺可以大幅度提高雄性果蠅同性間求偶的傾向,但並沒有顯著性地影響到對果蠅異性求偶行為、雄蠅自身的吸引性、短期自發運動活性及普遍的嗅覺和味覺感知。研究表明這種高多巴胺果蠅所表現的雄性同性求偶行為與其視覺和嗅覺系統對雄蠅的感知改變相關。他們的研究成果說明,多巴胺神經系統在調控果蠅雄雄求偶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否也適用於其它物種,多巴胺系統紊亂是怎樣影響果蠅求偶行為的也仍然是未知問題,但是對果蠅雄雄求偶行為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我們了解和闡釋果蠅性行為的精細調控機制。科學家普遍認為多巴胺,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共同參於人的許多認知和精神活動。但是,人們不應將在果蠅上的研究結果任意外延到其他動物物種。

 

該項研究的後期工作是與法國德榮的Jean-François Ferveur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合作完成的。此項研究成果2008年5月21日在線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這也是該實驗室繼2007年5月之後,在該刊發表的第二篇研究論文。(來源: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神經科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28(21):5539-5546,Tong Liu,Aike Guo)

 

相關焦點

  • 果蠅「同性戀」也受社會因素影響
    果蠅是一種小昆蟲,但也有同性戀行為。日本東北大學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在實驗中證實,果蠅的同性戀行為不僅受遺傳因素影響,社會因素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研究人員已知,如果果蠅體內的「無後」基因無法發揮作用,雄性果蠅就不會向雌性果蠅求愛,轉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蠅的同性戀行為被認為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 原來是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
    美國時間4日《科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可能是大腦中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論文第一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劉綺麗5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酵母是果蠅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把酵母從食物中去除後,果蠅會因蛋白質缺乏而對蛋白質更渴求,更偏愛酵母從而攝入大量酵母。但是此前人們對這種神經調節機制知之甚少。他們研究發現,原來是一類多巴胺神經元在「搗鬼」。
  • 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檢測多巴胺的工具,以研究在活體模式生物中、複雜行為模式下多巴胺信號的動態變化情況。自2018年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檢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即GRAB探針系列,其中即包括多巴胺探針(GRABDA)。
  • 動物也有同性戀嗎 哪些動物有同性戀行為?
    動物也有同性戀嗎 哪些動物有同性戀行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黑背信天翁,中等體型,冬候鳥,分布於太平洋北部。黑背信天翁婚後會堅守嚴格的配偶終生制,致死不改變配偶,夫妻間即使一隻死掉,另一隻也會終生不找配偶或獨自死去。但是近三分之一的雌性黑背信天翁保持著長期的同性性關係。
  • 多巴胺低會引起什麼問題?如何科學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豐富的神經遞質,它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並且與腦動機和回報複雜系統存在一定聯繫。大腦中多巴胺水平失去平衡可以導致一系列症狀和問題,如帕金森氏症和多動症等。在中樞神經系統領域,多巴胺幫助身體保持正常功能。
  • 「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基因編碼的多巴胺螢光探針。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巴胺相關的神經環路還是成癮藥物如古柯鹼等的作用靶點。
  •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3「提高」多巴胺的方法,天天開心沒煩惱!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3「提高」多巴胺的方法,天天開心沒煩惱!同時,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出去運動運動,還能夠間接的提高人們的興奮度,也是提高人們開心,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辦法之一。所以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可以適量的去運動一下,幫助我們的身體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更開心。
  • 多巴胺—能提高檢測靈敏度的超實用物質
    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提高醫學診斷測試的準確性。通過在檢測的關鍵步驟添加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首先從貝類中分離的物質,該團隊可以將常見的生物檢測的靈敏度提高100到1,000倍。
  • 神經遞質多巴胺降低會有哪些影響?如何提高多巴胺的分泌?
    說起多巴胺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但是說起抑鬱症相信大家是知道的,抑鬱症的出現多數是因為多巴胺的缺失,多巴胺是有腦內分泌出來的,它是一種神經遞質,它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 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
    2018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棲息於人類機體腸道中的不同細菌群落是如何對機體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包括機體免疫系統等;腸道菌群有時被稱為「共生菌」,其存在於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動物機體中,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就會誘發宿主機體出現共生失調(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現,比如疾病或藥物,這常常與一系列疾病有關
  • 抑鬱症:這11個技巧提高你的多巴胺水平
    這11個技巧提高你的多巴胺水平:1.利用你的飲食的力量酪氨酸是負責體內多巴胺產生的化學物質之一。為了提高你的多巴胺水平,增加你服用的酪氨酸的數量。這種化學製品的食物包括杏仁,香蕉,綠茶,巧克力,雞蛋,鱷梨,咖啡和酸奶。
  • 多巴胺能使人快樂,教你4個辦法提高多巴胺,天天開心沒煩惱
    除此以外,當人們吃糖的時候,也是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的,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感到開心。今天就教你幾個辦法提高多巴胺,天天開心沒煩惱,拯救你的不開心。,如果體內缺乏了大量的營養物質,已經不能滿足機體需求了,就有可能讓體內的多巴胺分泌變少。
  •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5個方法提高多巴胺,拯救不開心
    多巴胺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多巴胺影響我們的感覺,情緒甚至學習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多巴胺,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有時我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起到抑制或提升多巴胺水平的作用。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5個方法來提高多巴胺1、獲取酪氨酸多巴胺是由一種稱為酪氨酸的胺基酸在體內製成的,酪氨酸通過酶轉化為體內多巴胺,沒有足夠的酪氨酸,多巴胺水平就會受到影響。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特別是雞肉,牛肉,豬肉和海鮮等。研究表明,增加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的膳食攝入可以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正常化。當酪氨酸來源較低時,多巴胺水平會直線下降。
  • 多巴胺能提高帕金森患者「運動能量」
    幸運的是,多巴胺能提高運動能量,足以改善運動控制,但最終其他的退行性改變更加重要。」12日,在第一屆中國帕金森聯盟大會暨第三屆運動控制與帕金森病國際研討會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病學與中風研究所人類運動控制部門主任馬克·哈利特教授說。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基因編碼的多巴胺螢光探針。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  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
  • 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
  •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
    為更好地研究多巴胺在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需要擁有一種能夠實時、靈敏、特異地監測多巴胺的趁手「兵器」。此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監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其中包括第一代多巴胺探針。
  • 10種提高多巴胺的最佳方法!
    你知道身體缺少了快樂因子「多巴胺」很可怕嗎?可能會做事情提不起勁、常感到焦慮,甚至難過流眼淚。快試試這10種方法提高多巴胺的濃度,恢復快活人生!10種提高多巴胺方式1.運動不論是有氧、重訓都有助於刺激多巴胺分泌,研究指出,進行任何有氧運動10分鐘後,疲勞的感覺就能有所改善,20分鐘後濃度會達到最高,因此運動時間不用長之外,也不需要多高的強度,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規律訓練,就能提升多巴胺濃度。
  • 科學家從果蠅身上找到了答案
    在一項於 12 月 1 日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的最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機械振動更容易誘導果蠅進入睡眠,且在振動過程中的睡眠時間更長。以果蠅作為模型系統來了解潛在神經機制的更多信息,或許能為人類睡眠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 專家點評|新型紅色螢光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該探針克服了已有多巴胺檢測手段中時空解析度低、分子特異性差等諸多問題,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活體果蠅、小鼠、斑馬魚、斑馬雀等模式生物【1-4】。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在HEK293T細胞中的螢光響應情況針對新一代多巴胺探針,研究者在細胞、腦片、果蠅(圖2)、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