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2020-11-22 健康一線視頻網

長皺紋、脫髮是很多人衰老的典型現象。這一表徵是否可以逆轉?現在,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驗證了這一可能。他們發現,當線粒體功能受損,小鼠會在幾周內皮膚起皺、大面積掉毛髮。更意外的是,關閉引發功能障礙的突變可讓小鼠「重返年輕」——衰老症狀得到緩解。

圖片來源:Pixabay

7月20日,《Cell Death & Disease》期刊發表了這一篇題為「Reversing wrinkled skin and hair loss in mice by restor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的文章。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Keshav Singh帶領的團隊發現,引發這一奇妙「現象」的突變發生在核基因中,關聯著線粒體功能。

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衰老

線粒體是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伴隨著衰老,線粒體功能也會逐漸衰退。更要命的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容易引發一系列年齡相關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齡相關性神經疾病和癌症等。

在這項研究中,Keshav Singh以小鼠為模型,利用抗生素強力黴素(doxycycline)誘導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的突變,引發線粒體DNA缺失。

結果發現,當食用添加有強力黴素的食物或者飲用水4周內,這些小鼠的頭髮會變白、掉發、行動遲緩、無精打採,這些變化類似於自然衰老。4-8周內,小鼠的皮膚開始起皺,而且雌鼠比雄鼠更嚴重。

突變被誘導後,其他器官的變化很少。這意味著,與其他組織相比,線粒體在皮膚中的作用更為重要。

中間小鼠:在線粒體DNA缺失幾周內,小鼠皮膚會起皺,以及大面積的毛髮脫落;右圖小鼠:當關閉這一突變基因恢復線粒體功能之後,衰老小鼠會「重返年輕」——重獲光滑的皮膚和厚厚的皮毛,且與同齡的健康小鼠沒有區別;左圖小鼠:正常對照。圖片來源:UAB

逆轉衰老

戲劇性的是,這種脫髮、長皺紋現象可以通過關閉突變進行逆轉!在停止使用強力黴素一個月後,這些已有衰老症狀的小鼠會「重返年輕」,丟失的線粒體DNA會恢復。

突變小鼠的皮膚會出現大量的皮膚細胞,且外層異常增厚、毛囊功能障礙以及炎症增加。這些病理變化類似於人類皮膚的外在老化(extrinsic aging,通常由日曬、長期吸菸等外因導致)。

同時,線粒體DNA缺失也會導致突變小鼠體內4種與衰老相關標記物的表達水平發生改變,類似於內在衰老(intrinsic aging,自然的衰老過程)。

小結

皮膚為什麼會變皺?研究表明,皮膚中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nzymes)和組織特異性抑制劑之間的平衡被破壞——這兩者平衡對於保持皮膚中的膠原纖維、防止起皺是必要的。

由抗生素誘導的這一突變會降低線粒體DNA水平,改變線粒體基因表達,並讓線粒體中參與氧化磷酸化的複合體不穩定。

同時,逆轉突變可以恢復線粒體功能,進而恢復皮膚、毛髮。這表明,線粒體是皮膚衰老和脫髮的可逆性調節因子。

參考資料:

1)Scientists reverse aging-associated skin wrinkles and hair loss in a mouse model

原標題:長皺紋、掉發?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相關焦點

  • 線粒體功能障礙是衰老的關鍵,賽立復NADH恢復線粒體健康
    最近《CELL》發表了一篇題為《整合全生命階段的衰老特徵:關注線粒體功能障礙》的文章,顯示了生物衰老的八大機理都與線粒體功能失調關聯,線粒體功能障礙是衰老的關鍵,凸顯出重建線粒體功能,可能是抗衰的鑰匙。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成功逆轉這些衰老特徵 原來線粒體是關鍵
    同樣的小鼠,在線粒體DNA複製恢復後一個月後,出現了皺紋和脫髮的逆轉。左邊的小鼠是一隻正常的控制組的小鼠,用來進行比較。皺紋和脫髮是衰老的標誌。如果它們可以被逆轉呢?Keshav Singh博士和他的同事在伯明罕的阿拉巴馬大學開發了一個老鼠模型。
  • 皮膚「逆齡」可望實現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
  • 皮膚「逆齡」可望實現 研究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
  • Scientific Reports:甘氨酸,簡單逆轉衰老相關線粒體缺陷
    2015年5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衰老過程可以延遲甚至逆轉?他們還確認了兩種特殊的,能夠調節最小和結構最簡單的胺基酸—甘氨酸生成的基因部分參與了衰老的過程。這篇研究發表在最近的Scientific Reports上。在許多物種(包括人類)中,線粒體功能異常是衰老的標誌之一。這種理論來源於線粒體在細胞中扮演的能源站角色,它通過細胞呼吸過程產生的能量,為細胞供能。線粒體DNA損傷會使線粒體DNA改變或者突變。
  • 韓國發現逆轉細胞老化的關鍵蛋白質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真皮成纖維細胞衰老的機制和關鍵蛋白。相關論文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細胞衰老調節的網絡模型。通過模擬發現,PDK1蛋白(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衰老過程。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
  • Nature子刊:基因支配衰老的遺傳學途徑被發現!
    類固醇激素,是一類四環脂肪烴化合物,在維持生命、調節性功能、免疫調節、皮膚疾病治療及生育控制等方面有積極作用。該激素可以被磺基轉移酶硫酸化,使激素的化學特性發生深刻變化。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有望幫你「重返年輕」
    科技日報記者 邰舉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實驗結果顯示,經過幹預,皮膚中原本已經減少的膠原蛋白合成可以重新增加,皮膚再生能力也可以提升。
  • 韓發現逆轉細胞老化關鍵蛋白質 膚再生能力也可以提升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
  • 「年輕血液逆轉衰老」宣告翻車,安全抗衰首選賽立復NADH
    近日,《環球科學》雜誌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為《血液稀釋一倍,就能逆轉衰老:伯克利發現減少血液中有害蛋白的新方法》。文中講述了一系列結果相當出乎意料的研究,這些研究與抗衰老有關,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伊琳娜·孔博伊(Irina Conboy)的團隊領銜發起。稀釋年老血液,就能逆轉衰老?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年輕血液逆轉衰老」翻車?看第三代NMN賽立複線粒體素NADH如何...
    2005年,孔博伊在《自然》上發表一項令人矚目的研究,她和同事首次將老年小鼠和年輕小鼠的血管接在一起,結果非常驚人:老年小鼠中肌原性幹細胞的衰老被逆轉了!當時孔博伊和許多科學家猜測,在年輕小鼠的血液組成中,存在一些能逆轉老年小鼠衰老的關鍵分子。
  • 登上Nature子刊封面:英特爾神經晶片實現在線學習
    近日,來自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宣布,團隊已經在神經形態晶片 Loihi 上成功設計了基於大腦嗅覺電路的算法,實現了在線學習和強記憶力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並成為封面文章。
  • 皮膚中原本已經減少的膠原蛋白合成經過幹預可以重新增加
    日前,韓國一項聯合研究從分子水平闡明了幹預和逆轉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老化的機理和關鍵蛋白質。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研究人員建立了細胞衰老調控網狀模型,通過仿真發現,PDK1蛋白質(3-磷酸肌醇依賴性蛋白激酶1)可能逆轉細胞的老化進程。隨後,研究人員通過正常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進行實驗,驗證了這一發現。
  • Nature封面文章|呂垣澄等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衰老過程導致器官功能退化,喪失再生修復的能力。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細胞表觀遺傳信息的丟失,例如DNA甲基化被擾亂,導致基因無法被正確地讀取和翻譯。衰老的細胞是否還能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進而恢復器官功能和再生能力?
  • Nature子刊:衰老相關線粒體基因突變導致代謝重塑,加速腸道腫瘤
    代謝改變是腫瘤細胞的關鍵標誌之一。早在1956年,Otto Warburg 就觀察到腫瘤細胞會優先利用糖酵解產生ATP而不是線粒體氧化磷酸化(OXPHOS)。值得注意的是,線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半自主性細胞器,擁有自己的DNA,還在細胞內承擔著「能量工廠」的重要功能。
  • 《Natrue》子刊:幹細胞技術讓衰老細胞重煥活力
    人類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但3月24日發表於natrue communications 的一篇報導指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已經使用一種不能長期「存活」的信使RNA(mRNA),短暫地誘導山中因子的表達,在老年人類體細胞中引發了不完全的重編程,使人類衰老細胞恢復活力,扭轉了衰老對細胞的影響。
  • Nature子刊丨北大孫育傑團隊揭示mtDNA擬核主動轉運新機制
    已經發現mtDNA突變以及與mtDNA維持有關的核基因突變均會引起線粒體功能障礙和各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相關疾病。每個細胞都具有多個mtDNA拷貝,它們的複製、分離和分布對於mtDNA的維持以及線粒體功能至關重要。mtDNA在線粒體中被包裝成擬核。當前的觀點認為,擬核被限制在線粒體內膜上,它們在細胞中的分離和分布被動地依賴於線粒體的融合、分裂和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