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能控制體內的微生物?

2021-01-18 中國生物技術網

水螅(Hydra)彌散的神經網絡中一簇神經元正在表達神經肽(綠色),通過特異性抗體能看見實現這些神經肽的可視化。其中,神經元的細胞核被標記成洋紅色。圖片來源:Alexander Klimovich

來源 | 基爾大學

翻譯 | 胡舒昶

審校 | 巢栩嘉 石雲雷

各種消化道疾病如人類嚴重的腸道炎症,均與腸道自然蠕動的紊亂密切相關。目前,科學家還不清楚腸道蠕動是如何控制的,而作為「起搏器」的神經細胞又是如何與微生物一起發揮功能的。

基爾大學(Kiel University)的一個細胞和發育生物學課題組,首次以淡水水螅(Hydra)為例,證明神經系統上的神經元能直接與腸道中的細菌相互交流,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免疫系統的作用機制。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了這樣的假設:在演化開始時,神經系統不僅接管感覺和運動功能,而且還負責與微生物交流。由基爾大學的Thomas Bosch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國際合作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聯合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觀察了淡水水螅較為古老、簡單的神經網絡。這種神經網絡在功能上與脊椎動物中控制消化道運動的腸道神經系統相似。研究人員獲得兩項重要的發現:第一,他們首次成功鑑別出水螅的神經系統中負責胃腔節律性收縮的神經細胞。

淡水水螅有一個較為古老和簡單的神經系統。它由起搏器神經元組成,驅動水螅的身體有節奏地自發收縮。圖片來源:Alexander Klimovich

這一發現還得益於與墨爾本莫納什大學Mauro D'Amato教授領導的人類醫藥研究小組的密切合作。後者在一項對腸道易激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患者樣本的高通量研究中,發現了可能導致人類腸道蠕動紊亂的基因。基於這一研究,Thomas Bosch的研究團隊檢測了水螅中這些基因活躍表達的細胞。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確實在水螅古老的神經系統的一小簇神經細胞中,發現了這些基因的表達。

當他們阻斷水螅中這些基因的活性時,水螅節律性地身體收縮急劇減少。Thomas Bosch教授等因此證明這些細胞確實是控制身體蠕動的起搏器細胞。由於這些基因最初是在IBS患者的樣本中發現的,Thomas Bosch教授等懷疑在動物演化早期,這些神經元是中央控制單元,能調節複雜的身體功能。

而Thomas Bosch教授等發現的第二個驚人的結果是:對水螅個體神經細胞詳細的分子遺傳分析表明,它們能利用先天免疫系統等對共生菌的密度和組成產生直接影響。眾所周知,微生物群缺失或被破壞,對腸道收縮的頻率和規律會有顯著的影響。而如今這項研究清楚地表明,這個過程受到一個較為古老的神經系統調節,而在該系統中,特定神經元和共生菌之間的雙向通信起著核心作用。

文章的第一作者、Alexander Klimovich博士解釋說:「我們的觀察表明,神經細胞能夠感知微生物,並對它們作出反應。在這一過程中,神經元利用了類似在其他動物的免疫細胞表面發現的受體。」被激活的起搏器細胞能釋放一些分子如抗菌肽,它們反過來會影響一些微生物的生存。

在隨後的研究中,Thomas Bosch教授等比較了在小鼠和線蟲的起搏器神經元中發揮作用的分子。他們發現,起搏器細胞和微生物的交流也可能發生在其它物種體內。更詳細的分析表明,小鼠腸道中的起搏器細胞也能利用一些免疫受體,以相同的方式與微生物進行交流。

Klimovich強調:「基於上述的研究,我們推測神經元和微生物之間的交流方式,在演化上是高度保守的。而這種交流方式可能在6.5億年前首先在水螅中演化出來。」

Thomas Bosch教授等這項發現為證明神經系統在最初就能與共生微生物密切交流,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他強調說:「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演化歷程。對水螅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古老的神經系統也能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神經細胞的演化可能是需要與微生物進行交流,而這個過程對身體十分重要。」

如果這一假設成立,它將能為由腸道活力受損引起的人類腸道疾病發展和後期治療,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因為微生物群狀態與腸道蠕動紊亂之間的相關性也可能存在於人體中,Bosch表示:「未來我們還必須考慮神經細胞在炎症性腸道疾病的發展和治療中的作用。」而研究人員越了解神經細胞在疾病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就越能對促進健康的腸道運動的微生物群進行密切的幹預,從而治療慢性腸道疾病。

來源: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蚊子體內含有可抵抗瘧疾的微生物
    來自英國和肯亞的科學家可能找到了控制瘧疾的方法,並或將消滅這個全球最危險的疾病之一。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發現了一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可以防止蚊子感染能引發瘧疾的病原蟲。A report on the research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人體組成:身為細胞集合體的你,布滿了微生物!
    人體其實是一個集合體,大致可以分為毛髮、器官、神經系統和骨骼,另外還有水和微生物細胞群。我們一個一個來,首先毛髮,這是在外部可以去掉的部分,不過不代表它不重要,只是根據需求,人們會做出自己的選擇來保留或者剪除。
  • 人死後體內神變化:微生物/細菌群預測疾患狀況
    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人死後體內的微生物群可用來預測特定的疾患狀況,如是否患有心臟病等。這意味著,研究「死後微生物群」或能幫助研究人員調查公眾的健康情況,「可作為評估人群健康水平的有效工具」。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密西根州立大學法醫昆蟲學家珍妮弗·佩恰爾指出。
  • 它們是能控制動物大腦的寄生蟲!趕不走又搞不死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微生物是可怕的。我們看不見,聞不到,也感覺不到它們。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些微生物已經具備控制寄主行為的可怕能力。這聽起來有點像恐怖片裡讓人變成行屍走肉的可怕傳染病,當然那些都是虛構的內容,下面這些才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
  • 人類觀察報告:微生物佔領一半以上,被操控卻不知
    不過這個物體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可以控制自己在一個時間去排出,而不是先到先出。另外還有一張巨大的網格,叫做神經系統,連接了整個身體各個部分。最可怕的是這個物體因為出現了叫做意識的東西,從而動了起來,意識靠的就是神經系統來操控整個身體。還不止動起來,這個物體還變得可以思考。不過這也就是我要監視他的原因之一。人類所出現的意識和智能讓他們整個發展變得特別可怕,短短幾千年,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 它們體內的微生物在導航
    幾十年來,已有科學證據表明,自然界的許多動物都能感知地球磁場,從而利用地球磁場來為自己的旅行導航。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們是怎麼做到的,但我們已經明確的是,這是許多動物天生就具備的神奇能力。正如 Fitak 和他的研究團隊所指出的,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即這些動物體內,存在著一個由微生物構成的指南針。這一發現發表在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上。
  • 神經系統解剖
    神經系統的分類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一起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簡稱CNS。中樞神經系統作為身體的控制中心,提供身體的處理、記憶和調節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來自身體感覺感受器的所有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感覺信息,以保持對身體內部和外部條件的感知。利用這些感覺信息,它會對有意識的和潛意識的行動做出決定,以維持身體的自我平衡並確保生存。
  • 植物能學習嗎?科學家:它們沒有神經系統
    她想知道其他植物、微生物和昆蟲是否也能聽到這種聲音。但是,加利亞諾教授的豌豆苗真能記事並做決定嗎?澳大利亞樂卓博大學一個高級農業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吉姆·惠蘭教授說:「人類能記事是因為有大腦和神經系統。而對於植物,我會用『始發』和『不敏感』這樣的字眼。」
  • 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
    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時間:2017-03-21 10:09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臨床和臨床前證據表明,微生物群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譜系障礙、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中風)的一個關鍵易感因素。橫向臨床研究正在支持改變微生物組成的概念,這有助於此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4)腸道微生物可以與人類產生相同的激素和神經遞質。這些激素的細菌受體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毒力。 (5)腸道細菌直接刺激腸神經系統的傳入神經元,通過迷走神經向大腦發送信號。通過這些不同的機制,腸道微生物塑造了睡眠和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軸的應激反應的結構。
  • 那些影響我們基因的微生物
    實際上,人體細胞並不是人體內數量最多的細胞,共生微生物的數量遠遠超過人體細胞的數量,重量達1.27公斤以上[1],其中腸道微生物約佔人體微生物總重的80%。它們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一個龐大的社會,幫助人體塑造了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身體部位,造福人類。但共生的微生物仍然可以自成一體,為了拓展自己的利益,在生存和演化的戰場上彼此合作和競爭。它們可以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但不一定總是我們的朋友。
  • 腸道微生物常用代謝資料庫簡介
    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產物直接與宿主發生相互作用,調控宿主體內的穩態,影響宿主的各種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心臟病,甚至上升到神經系統中,與抑鬱密切相關
  • 腸道或者血液,腸道微生物在體內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免疫能力
    另一位研究者 Ganal Vonarburg 解釋說,「根據相關微生物及其在體內的位置,效果完全是可以預測的。這表明腸道微生物在我們受到嚴重感染之前就掌管了我們體內抗體的發展,這個過程當然不是隨機的。」與血液中的抗體(IgM 和 IgG)相比,腸內膜中的抗體(IgA)有不同種類。
  • 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及其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經過研究發現,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感染,這就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提升檢測能力,避免含有微生物的食品流入市場。本文就食品微生物檢測中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確保大眾的食品安全。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測;快速檢測技術;質量控制1微生物檢測技術運用於食品檢驗的重要價值微生物檢驗一般涵蓋下列流程:在無菌環境中採集少部分食品樣本,對樣本實施均質處理,稀釋樣液,接種,然後恆溫培養處理後的樣本,取出觀察食品樣本。微生物檢測技術涵蓋兩個方面,分別是基本檢測以及快速檢測。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尤其是結腸,數量最多並且擁有高度動態的代謝活動,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分子不斷雙向流動,其範圍從腸道延伸到整個體內。這好比一個化學「工廠」,它會影響孕產婦的環境,並在產前使胎兒受到微生物信號的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與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和心理疾病有關,儘管還需要確定其中哪些因果關係是相關的。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微生物...
    尤其是結腸,數量最多並且擁有高度動態的代謝活動,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分子不斷雙向流動,其範圍從腸道延伸到整個體內。這好比一個化學「工廠」,它會影響孕產婦的環境,並在產前使胎兒受到微生物信號的影響。腸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與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和心理疾病有關,儘管還需要確定其中哪些因果關係是相關的。
  • 休赫爾:神經系統可以控制義肢,未來AI將幫助人類創造沒有殘疾的世界
    他提到,未來人類的神經系統將可以控制義肢,AI將幫助人類創造一個沒有殘疾的世界。以下為休赫爾演講實錄:當你下臺階的時候,你的仿生腳和仿生腿,能夠產生與仿生關節以及肌肉的聯繫,你的神經系統知道仿生腳做這樣的動作,它可以感知到這種動作和連接。甚至患者不需要努力控制它的義肢,義肢是自己在做連接。
  • 《萬物的古怪秩序》:從單細胞到神經系統和心智
    微生物學家瑪格麗特·麥克福爾-恩蓋爾(Margaret McFall-Ngai)有過一個恰當的比喻:「植物和動物是一層覆蓋在微生物世界上的膜。」細菌的巨大成功有其原因。它們是非常智能的生物,這是描述它們的唯一方式。引導它們智力的不是來自某個具有感受和意圖的心智,也不是來自某個有意識的視角,但它們可以感覺環境的狀況,並能做出有利於延續自己生命的反應。
  • 循環冷卻水系統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一般考慮衝擊式投加藥劑,一次性投加大劑量的殺生劑可以讓微生物的數量急劇降低,使微生物不易恢復到原來的狀態。⑤濃縮倍數對殺生劑投加量的影響。濃縮倍數低,藥劑在循環水系統中停留時間短,殺生劑的效果得不到更好的揮發,既浪費藥劑,又浪費水資源。一般循環水系統濃縮倍數控制在 3~5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