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解剖

2020-11-24 騰訊網

版權申明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公眾號後臺。

神經系統的分類

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和脊髓一起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簡稱CNS。中樞神經系統作為身體的控制中心,提供身體的處理、記憶和調節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來自身體感覺感受器的所有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感覺信息,以保持對身體內部和外部條件的感知。利用這些感覺信息,它會對有意識的和潛意識的行動做出決定,以維持身體的自我平衡並確保生存。中樞神經系統還負責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如語言、創造力、表達、情感和個性。大腦是意識的所在地,決定著我們作為個體的身份。

外周神經系統

外周神經系統(PNS)包括大腦和脊髓之外的所有神經系統部分。這些部分包括所有的顱神經、脊髓神經、神經節和感覺感受器。

軀體神經系統

軀體神經系統(SNS)是PNS的一部分,包括所有的隨意傳出神經元。SNS是PNS中唯一有意識控制的部分,負責刺激人體的骨骼肌。

眾所周知,在哺乳動物中,有 3 種類型的運動神經元,分 別是 α 神經元、γ 神經元、β 神經元。α 神經元主要支配骨骼肌; γ 神經元主要支配梭內肌;β 神經元則是同時支配骨骼肌與梭內 肌。每個運動單元由一個運動神經元和幾條肌纖維組成,每個運動單元的肌纖維都具有相同的結構和功能特徵。也就是說,一塊肌肉由多個運動神經元組成,並包含不同類型的肌纖維。

肌肉和身體的運動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進行的,反之,對肌肉和身體的針對性訓練也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水平。中樞興奮性通過參與的神經元數量和興奮神經元發出神 經衝動的頻率來體現,興奮性高,則參與興奮的神經元多。

當人們學習新任務時,神經元會形成連接或建立路徑。一旦學習了任務並建立了一條路徑,執行任務就會變得更容易(即人們常說的「肌肉記憶」)。因為神經通路是通過重複運動 和思考產生的,所以運動有助於重建受損的神經連接。

因此,想要改善身體運動的靈活性、柔韌性和最大肌力,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每一塊肌肉並幫助神經系統發揮最大潛能,就需要通過重複的功能性訓練鍛鍊神經網絡,以預防和修復損傷。這一點在神經系統老年病症的運動康復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自主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ANS)是PNS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所有非隨意傳出神經元。ANS控制潛意識效應物,例如內臟肌肉組織,心肌組織和腺體組織。

人體自主神經系統分為兩部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 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的分裂,形成了身體對壓力、危險、興奮、鍛鍊、情緒和尷尬的「戰鬥或逃跑」反應。交感神經分裂增加呼吸和心率,釋放腎上腺素和其他應激激素,並減少消化系統的工作以應對這些情況。

· 副交感神經。當身體放鬆,休息或進食時,副交感神經分裂形成身體的「休息和消化」反應。副交感神經的工作是在壓力大的情況下消除交感神經分裂的工作。副交感神經除其他功能外,它還可以減少呼吸和心跳,增加消化功能並消除體內的廢物。

腸神經系統

腸神經系統(ENS)是ANS的一部分,負責調節消化和消化器官的功能。ENS通過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接收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信號,以幫助調節其功能。然而,ENS大多獨立於CNS工作,並且無需任何外部輸入即可繼續運行。因此,ENS通常被稱為「腸腦」或身體的「第二腦」。ENS是一個巨大的系統-ENS中幾乎存在與脊髓中一樣多的神經元。

動作電位

神經元通過產生和傳播稱為動作電位(AP)的電化學信號來發揮作用。AP是鈉離子和鉀離子通過神經元膜的運動產生的。

· 靜息電位 靜止時,神經元維持細胞外的鈉離子和細胞內的鉀離子的濃度。該濃度由細胞膜的鈉-鉀泵維持,該泵每泵入細胞2個鉀離子就將3個鈉離子泵出細胞。離子濃度導致-70毫伏(mV)的靜息電勢,這意味著與周圍環境相比,細胞內部帶有負電荷。

· 閾電位 如果刺激允許足夠的正離子進入細胞區域使其達到-55 mV,則該區域將打開其電壓門控鈉通道並允許鈉離子擴散到細胞中。-55 mV是神經元的閾值電位,因為這是神經元必須超過該閾值以形成動作電位的「觸發」電壓。

· 去極化。鈉帶有正電荷,與正常的負電荷相比,鈉會使細胞去極化(帶正電)。所有神經元的去極化電壓為+30 mV。細胞的去極化是由神經元傳遞的一種神經信號。正離子擴散到細胞的鄰近區域,當它們達到-55 mV時,在這些區域啟動一個新的AP。AP繼續沿著神經元細胞膜向下擴散,直到到達軸突的末端。

· 復極化。在達到+30 mV的去極化電壓後,電壓門控的鉀離子通道打開,從而使正鉀離子向細胞外擴散。鉀離子的損失以及鈉離子通過鈉-鉀泵泵出細胞,使細胞恢復到- 55mv的靜息電位。此時,神經元已準備好開始新的動作電位。

突觸

突觸是神經元和另一個細胞之間的連接。突觸可在2個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細胞之間形成。人體有兩種突觸:化學突觸和電突觸。

· 化學突觸。神經元軸突的末端是軸突的一個擴大區域,稱為軸突末端。軸突末端與下一個細胞之間有一個小間隙,稱為突觸間隙。當AP到達軸突末端時,它打開電壓門控的鈣離子通道。鈣離子會導致含有稱為神經遞質(NT)的化學物質的囊泡通過胞吐作用釋放到突觸間隙中。NT分子穿過突觸間隙與細胞上的受體分子結合,與神經元形成突觸。這些受體分子打開離子通道,這些離子通道可能刺激受體細胞形成新的動作電位,或者在受到另一個神經元刺激時可能抑制細胞形成動作電位。

· 電突觸。電突觸是由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間隙連接形成的。間隙連接允許電流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從而一個細胞中的AP通過突觸直接傳遞到另一個細胞。

髓鞘化

許多神經元的軸突被稱為髓鞘的絕緣層所覆蓋,以提高全身神經傳導的速度。髓磷脂由兩種類型的膠質細胞組成:PNS中的雪旺細胞和CNS中的少突膠質細胞。在這兩種情況下,神經膠質細胞多次將質膜包裹在軸突周圍,形成一層厚厚的脂質。這些髓鞘的形成稱為髓鞘化。

髓鞘化通過減少信號到達軸突末端必須形成的AP的數量來加速AP在軸突中的運動。髓鞘形成過程在胎兒發育時開始加速神經傳導,並持續到成年早期。髓鞘化的軸突因脂質存在而呈白色,形成大腦內和脊髓外的白質。白質專門用於快速通過大腦和脊髓傳遞信息。大腦和脊髓的灰質是處理信息的無髓鞘整合中心。

反射

反射是對刺激的快速、不自覺的反應。最著名的反射是髕骨反射,當內科醫生在體檢時,會輕拍病人的膝蓋進行檢查。反射整合在脊髓灰質或腦幹中。反射允許身體在神經信號到達大腦的意識部分之前,通過向效應器發送響應來非常快速地對刺激做出反應。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意識到疼痛之前往往會把手從熱的物體上移開。

感官生理學

所有的感覺受體都可以按照其結構和檢測到的刺激類型進行分類。從結構上講,共有3類感覺受體:游離神經末梢,包膜神經末梢和特化細胞。游離神經末梢就是在神經元末端延伸到組織中的自由樹突。疼痛,熱和冷都是通過游離神經末梢來感知的。包膜神經末梢是包裹在結締組織的圓形囊中的游離神經末梢。當囊由於觸摸或壓力而變形時,神經元被刺激向CNS發送信號。特化細胞從5種特殊的感覺中檢測刺激:視覺,聽覺,平衡,氣味和味覺。每種特殊的感官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覺細胞,例如視網膜中的棒和視錐細胞,用於檢測光線以產生視覺感覺。

從功能上講,主要有6類感受器:機械感受器,傷害感受器,光感受器,化學感受器,滲透壓感受器和熱感受器。

· 機械感受器。機械感受器對諸如觸摸,壓力,振動和血壓的機械刺激敏感。

· 傷害感受器。傷害感受器通過向CNS發送疼痛信號來響應刺激,例如極熱,寒冷或組織損傷。

· 光感受器。視網膜上的光感受器探測光線來提供視覺。

· 化學感受器。化學感受器檢測血液中的化學物質並提供味覺和嗅覺。

· 滲透壓感受器。滲透壓感受器監測血液的滲透壓,以確定人體的水合水平。

· 熱感受器。熱感受器檢測人體內部及其周圍環境的溫度。

關於神經系統內容的分享就全部到此結束啦,下一篇,凱薩琳大大要和各位分享的是關節系統的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太美了,神奇的解剖拼貼畫!
    祝各位周末快樂 解剖相關連結: 解剖庫 | 全身解剖概述 解剖庫 | 全網最全神經系統解剖手冊 解剖庫 | 全網最全五官解剖手冊
  • 藥理學--傳出神經系統藥理學概論
    重點難點★1.掌握:各型受體激動時的生理效應及傳出神經系統藥物的基本作用和分類;2.熟悉:乙醯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的生物合成、轉運、貯存、釋放和代謝;3.了解:傳出神經系統解剖分類。2.DA、NA和AD的生物合成過程(2)貯存:與ATP、嗜鉻顆粒蛋白結合存於囊泡(3)釋放:胞裂外排(4)失活:a.主要方式:再攝取攝取1(貯存型攝取)神經系統(75%~90%)攝取2(代謝型攝取)COMT/MAO非神經系統(心肌、血管、腸道平滑肌)b.次要方式:從突觸間隙擴散到血液中,被肝臟
  • 耗時1500小時人體解剖,驚人的細節展現,揭秘人體內部運作系統
    1925年,密蘇裡州柯克斯維爾的兩名醫學生接受了一項挑戰,他們的任務是解剖人體的神經系統。最早捐獻自己的遺體供醫學博士解剖神經系統和研究的是一名黑人婦女,這更是一個奇蹟。死後的生活死後,哈麗埃特的屍體被保存在一個防腐劑罐中,隨後的解剖學教授韋弗博士進行了此項艱巨的任務,完成了人類神經系統的首次徹底解剖。
  • 簡明易懂的腦部斷層解剖:橫斷位MRI
    然而神經系統解剖結構複雜,相關名詞很多,一份斷層解剖圖譜對於日常工作必不可少。小編整理了一份簡明易懂的解剖圖譜,希望能對大家的工作有所幫助。本文將對不同橫斷位的腦部MRI圖像進行標示,主要講解內容是腦部基本解剖。腦部橫斷位解剖,尤其是內囊層面的影像學解剖一直是一大重點,一起來學習一下。
  • 《神經解剖學》
    神經系統學習思路及方法人體各系統的功能不同,它們的活動由神經系統來協調、控制。神經系統的「手」伸得特別長,神經細胞的突起可長達1m多。眾多的神經細胞有所分工,負責發布命令的傳出神經元有數十萬,收集情報的傳入神經元是傳出神經元的2~3倍,而進行分析綜合的中間神經元數目則是運動神經元的上千倍。
  •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定位定性思路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有三個步驟:1、詳細的臨床資料:即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著重神經系統檢查2、定位診斷:>用神經解剖生理等基礎理論知識來分析、解釋有關臨床資料,確定病變發生的解剖部位。神經運動系統是由四個部分組成:①下運動神經元;②上運動神經元;③錐體外系統; ④小腦系統一.解剖生理(隨意運動神經通路)由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組成。
  • 神經系統體檢:12對顱神經
    ★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二者在解剖與功能上關係密切.常同時受累,故同時檢查.醫學英語丨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公式 !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症候群十大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標準神經系統醫學美圖,值得收藏超全神經系統解剖圖譜,清晰明了,趕緊收藏!看完記得分享哦服務醫生,期待支持!
  • 解剖 | 邊緣葉與邊緣系統
    059 | 推理 | 具有複雜部分發作、腦病及遺忘症候群的主要鑑別診斷 抗VGCC邊緣性腦炎--黎炳護⭕:LGi1抗體陽性邊緣系統腦炎--易曉淨001號病例⭕:邊緣葉腦炎(limbic encephalitis,LE)一例報導⭕:LGI1自身抗體相關性邊緣性腦炎一例報導⭕:重視邊緣葉腦炎的診斷與鑑別⭕:眩暈必備 | 外周前庭系統解剖
  • 最全神經系統解剖圖來了,每個醫生都該看看
    神經系統由中樞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組成。 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以及各種神經節組成。
  • 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有什麼意義?
    2月16日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凌晨3時許,全國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    18點45分,全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第一次人體解剖公元前3世紀初,許多地中海一帶的學者到埃及交流學習,那裡的統治者並不禁止人體解剖。土耳其學者希羅菲盧斯躍躍欲試,他是歷史上有記錄的第一個進行人體解剖的醫師,也被稱為「科學解剖學之父」。當時,希羅菲盧斯獲得國王的批准,對已處決的死囚進行了解剖,第一次發現了大腦的分區以及神經,並且認為大腦才是思想產生的部位,他還定義了很多解剖學概念,比如「十二指腸」。
  • 運動系統 臨床解剖
    第一節 臨床解剖 運動神經系統總管著人的一切精細而又複雜的運動,然而運動功能是產生在感覺的基礎上,是接受了感覺以後所產生的反應。本章所敘述的運動神經系統只限於管理骨骼肌的運動,不包括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的內臟活動。運動系統包括錐體系統及錐體外系統兩個部分。
  • 研究的重點是在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的認知康復的效果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凱斯勒基金會科學家的一篇新文章聚焦於認知康復在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中的功效,特別強調通過神經成像可檢測到的與治療相關的大腦變化。由於不同人群的認知障礙和康復幹預的性質不同,內容按神經系統狀況劃分,專家討論衰老、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多發性硬化症(MS)。
  • Mol Cell | 果蠅神經系統調控mRNA選擇性切割
    ,發現了一類神經系統特異性RNA結合蛋白,ELAV/Hu家族蛋白,能夠調控果蠅神經系統中前體mRNA的選擇性切割和多聚腺苷化過程,作者提出了三種ELAV/Hu家族蛋白具有可以互相補充的調控組織特異性APA的活性。
  • 【從解剖到臨床】認識脈絡膜前動脈
    脈絡膜前動脈(ACHA)為頸內動脈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群中96%~99.5%脈絡膜前動脈起自頸內動脈C7段後壁的小動脈,距離後交通動脈發出點遠端2~5mm處,脈絡膜前動脈變異較大,但到視束、大腦腳、內囊後肢和脈絡叢的分支比較固定,血管管徑雖細,但供血範圍廣泛,其梗死機制尚無定論,臨床表現多樣,易導致嚴重後果,本文摘取網絡,從「出生」到「成熟」,從解剖到臨床,認識ACHA。
  • 圖說解剖:「上瞼下垂」的定位診斷
    回到本文的主題,單純的「上瞼下垂」病因眾多,加之頭顱的精細解剖結構,實難記憶,本文主要從眼瞼的神經、肌肉解剖出發,定位診斷,幫助臨床鑑別。眼眶相關解剖結構見圖4。上瞼下垂的常見病因鑑別上瞼下垂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腱膜性、機械性、神經系統相關與假性眼瞼下垂。
  • 清楚明白的中腦解剖及幾個血管症候群
    本著服務大家的精神,我把中腦的一些症候群考證了一下,並藉此機會充分的複習下中腦的解剖。另外有的材料上還會附加上一些其他的結構損傷,混淆視聽,比如Duus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還扯上黑質、皮質橋腦束等等,並帶上相關的臨床表現。在入門階段,完全可以不去理會,牢牢抓住核心特徵即可。順便提句,pubmed上居然可以查到Hermann David Weber當年的論文(參考文獻6),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上去搜下。裡面的病例可是很生動的哦。
  • 研究人員發明 3D 人體解剖模型,還能模擬觸覺
    耗時 3 年時間,花費 100 萬英鎊,格拉斯哥大學推出了 3D 頭頸解剖項目。據外媒報導,這個項目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醫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給出了好評。目前,他們正在完善的男性和女性的整體模型,將在 2018 年初推出。
  • 「上解剖課的屍體是自己帶還是學校發?」
    解剖課,職業認同感的開始解剖學是現代醫學的基礎課程。剛開始醫學理論課學習的時候,對於自己是醫學生的概念還不是很強烈,直到上了解剖課。從看書背骨頭肌肉的名稱開始,到真正上手摸骨頭,最後拿手手術刀,在瀰漫著福馬林味道的狹小解剖室裡真刀真槍的解剖屍體,我終於從心底認同了自己的醫學生的身份。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