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醫院神經內科 李凱醫生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轉載請務必於文首註明作者和來源「醫脈通」。
腦幹的症候群們相信是折磨剛入門的神經科醫生的一個大魔咒吧。本來那些核團、傳導束就繞得人傻傻分不清楚,更要命的是不同的書寫的不一樣!!!考試前好不容易強記了下來,考題上的症候群名字們卻讓人浮想聯翩,考官看的究竟是哪本書呢?本著服務大家的精神,我把中腦的一些症候群考證了一下,並藉此機會充分的複習下中腦的解剖。
先看下上丘層面中腦的解剖結構
這個圖改造自維基。非常喜歡這種簡單明快的風格。黑質是黑的,紅核是紅的。只標示臨床最相關的核團和纖維束,最大可能的避免了畏難情緒和冗餘信息的幹擾。
下面是症候群們
1. Weber症候群
國內的教科書有的還叫大腦腳症候群,有的叫大腦腳底症候群。英文資料裡面更多的叫Weber症候群。這個相對簡單些,基本上都認為最核心的損傷在於動眼神經+錐體束。所以表現就是病側動眼神經麻痺和病變對側的中樞性面舌癱+肢體偏癱。另外有的材料上還會附加上一些其他的結構損傷,混淆視聽,比如Duus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還扯上黑質、皮質橋腦束等等,並帶上相關的臨床表現。在入門階段,完全可以不去理會,牢牢抓住核心特徵即可。
順便提句,pubmed上居然可以查到Hermann David Weber當年的論文(參考文獻6),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上去搜下。裡面的病例可是很生動的哦。
下圖標示了Weber症候群最主要的病灶:
2. Benedikt症候群
也叫紅核症候群,最核心的特徵是動眼神經+紅核受累。臨床表現為病灶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對側不自主運動(可伴共濟失調)。追蹤最開始Benedikt和Charcot報導的病例,其實核心症狀有三大類:病灶同側的動眼神經麻痺,病灶對側偏癱,和震顫等不自主運動。另外,後來報導的病例累及範圍大些的還可以有對側深感覺受累(內側丘系)等。
因此,Benedikt症候群可大可小,大可包括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對側不自主運動、對側共濟失調、對側偏癱、對側深感覺障礙。小可僅有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和對側不自主運動(震顫、舞蹈、手足徐動等)。為了突出最主要的精華,我們一定要記住其最特色的環節:病灶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對側不自主運動,這樣與其解剖核心相一致,也便於和其他兩個區別。
下圖為Benedikt症候群核心病灶:
3. Claude症候群
最核心的特徵為動眼神經+小腦上腳(可以捎帶點紅核)。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病灶同側的動眼神經麻痺+對側共濟失調。有的書上還帶了點震顫。不過相比Benedikt症候群,分歧算小的了。最核心的環節就是動眼神經麻痺+對側共濟失調,與解剖結構相吻合。
下圖為Claude症候群病灶模式圖,病灶主要在紅核下一個層面,累及小腦上腳,紅核並非主要受累對象。(1為紅核,2為小腦上腳,二者不在同一層面,2為主要受累部位,染為深色)
下圖為6個Claude症候群患者的病灶,顯示病灶主要累及小腦下腳,有時可帶一點紅核。
點擊可查看大圖
下表只列出三個症候群最精華的成分,大家掌握後可以自行向更寬廣的範圍引申。
參考文獻
1. 神經病學。八年制第二版。
2. 神經病學。本科教材第七版。
3.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10e.
4. Duus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 第8版。
5. Ruchalski K, Hathout GM. A medley of midbrain maladies: a brief review of midbrain anatomy and syndromology for radiologists. Radi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 May 22;2012.
6. Weber H. A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logy of the crura cerebri. Medico-chirurgical transactions. 1863;46:121.
7. Liu GT, Crenner CW, Logigian EL, Charness ME, Samuels MA. Midbrain syndromes of Benedikt, Claude, and Nothnagel 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Neurology. 1992 Sep 1;42(9):1820-1822.
8. Cormier PJ, Long ER, Russell E. MR imaging of posterior fossa infarctions: vascular territories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Radiographics. 1992 Nov;12(6):1079-96.
9. Seo SW, Heo JH, Lee KY, Shin WC, Chang DI, Kim SM, Heo K. Localization of Claude’s syndrome. Neurology. 2001 Dec 26;57(12):2304-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