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EVA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神經解剖,助力臨床。
Wallenberg症候群五大核心症狀,讓人抓耳撓腮,今天通過一個教學病歷的學習,利用口訣輕鬆識記~
患者,女性,35歲,主因「突發頭暈噁心2天,言語不利1天」入院。
查體:BP 142/83mmHg,神清,言語不利。雙側額紋對稱,右側眼瞼下垂、眼裂減小,左側瞳孔約5mm,右側瞳孔約2mm;雙側瞳孔對光反射靈敏,雙眼自發水平震顫。雙側鼻唇溝對稱,左側面部針刺覺正常,右側面部針刺覺減退,伸舌居中,懸雍垂左偏,右側軟顎下垂,咽反射減弱。
四肢肌力Ⅴ級,肌張力適中,左側肢體痛溫覺減退,右側肢體痛溫覺正常,四肢深感覺正常。左側指鼻試驗及跟膝脛試驗穩準,右側指鼻試驗及跟膝脛試驗欠穩準。雙側病理徵(-),腦膜刺激徵陰性。
問題1:根據上訴病人症狀,您如何定位、定性?
表1 症狀與定位、定性
綜合定位——右側延髓背外側部;
血管定位——右側椎動脈或右側小腦後下動脈。
患者完善頭顱核磁,提示右側延髓背外側梗死。
DWI 提示右側延髓背外側梗死
Wallenberg症候群也稱為延髓背外側症候群或小腦後下動脈症候群,由Wallenberg最先在1895年報導,至今已成為最典型的後循環卒中症候群的一種。
Adolf Wallenberg
通過上訴的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延髓背外側症候群涉及到的核團結構較多,較為複雜,難背難記,不少醫師朋友為之抓耳撓腮。
問題2:那麼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呢?
答:簡而言之:前共交霍球。
表2 口訣記憶法
延髓背外側症候群核團及症狀示意圖
延髓背外側症候群的症狀示意圖
腦血管背面示意圖
腦血管側面示意圖
延髓血供示意圖
問題3:如果缺少部分症狀或者增加部分症狀,可以診斷為Wallenberg症候群嗎?
答:診斷為Wallenberg症候群,需具備以下2點:
提示病變在延髓——構音障礙或吞咽困難(≥1條);
提示病變在延髓背外側——溫痛覺障礙、Horner徵、共濟失調(≥1條)。
這也就是說,只要能符合以上2條診斷條件,即可以診斷為Wallenberg症候群,不要求上訴症狀全部出現。
問題4:Wallenberg症候群也稱小腦後下動脈症候群,那麼責任血管是小腦後下動脈嗎?
答:不一定。多項回顧性研究發現:在延髓背外側症候群患者中,只有少數患者為PICA的閉塞所致(10%),絕大多數為椎動脈顱內段或起始處狹窄、閉塞,或椎動脈起始處的血栓脫落所致(75%)。在年輕患者中,椎動脈夾層也是常見病因。
通過上面的教學病例,我們一起回顧了臨床上常見症候群——Wallenberg症候群,詳解了如何輕鬆簡單地記憶該症候群的核心症狀,希望在學習神經解剖的路上,大家能輕鬆快樂地掌握知識~
參考資料
[1].趙悅辛,徐崢,胡安霞,尹昌浩.延髓症候群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誌,2020,28(01):53-58.
[2].Huynh Tridu R,Decker Barbara,Fries Timothy J et al. 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dysfunction: an unusual presentation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lin. Auton. Res., 2018, 28: 569-576.
[3]. Forshing. Wallenberg Syndrome[M]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EVA
原標題:《巧記Wallenberg 症候群——從解剖到臨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