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也許是旋前圓肌症候群!與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有區別

2020-12-03 康端康復

經常看我們文章的朋友們

想必對手腕手肘麻痛非常熟悉

之前我們發過很多篇了

也幫大家做過常見原因匯總

具體可以參考這兩篇

經常手麻可能跟這4種病有關,症狀雖相似康復大不同!

手腕手肘疼,大多跟這6種病有關,動圖演示如何預防!

今天給大家做了張圖

可以快速粗略辨別是哪種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

另外一種之前沒提到的情況

旋前圓肌症候群

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

但還是有必要列出來的

什麼是旋前圓肌症候群?

旋前圓肌淺頭起自肱骨內上髁,深頭起自尺骨冠突。肌纖維斜向外下,止於橈骨中1/3的外面及後面。兩頭之間有腱弓形成,受正中神經支配。旋前圓肌的作用是使前臂旋前並屈肘。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旋前圓肌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前臂經過時被損傷性的旋前圓肌腱弓、指淺層肌腱弓所刺激或卡壓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經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症狀。

圖片來源:Grant 解剖學操作指南(第15版)

具體表現為手指無力,不能做精細動作,逐漸感到前臂和手指疼痛,勞動時疼痛加重,有時感覺手掌面,食、中指有針刺或燒灼感,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出現腕指抽搐。

繼續發展則前臂手掌、橈側三個半手指麻木無力,肌肉萎縮,寫字無力或握筆不穩,有的失手落物,患肢喜暖怕涼,皮膚粗糙,少汗。

該病多發於工人、家庭婦女等上肢反覆運動的人群。發病年齡多在中年,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正中神經為什麼會在這受壓?

正中神經在臂叢神經發出後,行經上臂內側、肘部、前臂及腕部,支配手部的內在肌群和外在肌群及手部橈側半的感覺。在其走行過程中,正中神經可被正常的解剖結構或佔位性病變壓迫,而出現手的橈側半麻木及感覺異常。

圖片來源: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

前臂近端正中神經實際上是在多重腱性組織內通過,包括旋前圓肌兩頭、肱二頭肌腱膜、指淺屈肌腱弓、掌深肌或橈側腕屈肌起點的腱性組織之間。任何一種能夠使上述軟組織結構改變的因素均可導致正中神經受壓。

圖片來源: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

導致肘部正中神經卡壓的還有一些特殊結構異常情況,如副肌肉壓迫、血管異常(尺副動脈栓塞、迷走的橈動脈等)、增大的肱二頭肌滑囊,旋前圓肌肥大、Struthers韌帶等。

如何辨別腕管症候群

神經根型頸椎病

和旋前圓肌症候群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腕管症候群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被卡壓引起的一系列手部相關部位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第1、2、3指及第4指橈側疼痛或麻木,有時候會放射到肩部。通常在夜間加重,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可造成神經肌肉營養障礙,發生患側大小魚際肌肉萎縮、皮膚發亮、指甲增厚等症狀。

圖片來源:骨科疾病:評估與手法治療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刺增生、頸椎關節、韌帶鬆動、錯位,刺激或壓迫了神經根等組織而發生的一種臨床綜合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約佔頸椎病發病的60%,一般多發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群,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

頸5神經根病變,其疼痛區為三角肌分布區;頸6神經根病變,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橈側及拇指放射;頸7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後方向中指放射;頸8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內側向無名指、小指放射。旋前圓肌症候群和腕管症候群臨床表現相似,大魚際肌肌力減退,橈側3個半手指感覺障礙。不同之處在於旋前圓肌症候群無夜間麻醒史,腕部Tinel徵陰性,腕部神經傳導速度正常,掌皮支支配區感覺減退。腕管症候群的檢查往往會用到Phalen試驗,陽性率在60~80之間,當然有些正常人也可以表現為陽性,而旋前圓肌患者有時會表現為陰性。

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頸6/7神經根病變,同樣會造成橈側拇指、中指的放射痛,與旋前圓肌症候群、腕管症候群的症狀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會出現頸肩上背的不適,影像檢查能看到椎間隙變窄或者椎間盤突出,椎體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病變表現,部分患者臂叢牽拉試驗會呈現陽性。

哪些情況考慮旋前圓肌症候群

輕輕叩擊或壓迫神經損傷部位時有向該神經支配區放射的麻痛感,有時也能出現向近端的放射,也就是在旋前圓肌及其周圍會呈現Tinel徵陽性。

被測者手肘呈90°放鬆狀態,測試者握其手腕以產生阻力,被測者向內旋轉前臂使掌心朝下,並逐漸將手肘伸直。若在此過程中誘發疼痛與麻電感,考慮正中神經在旋前圓肌處卡壓。

測試者握住被測者中指,使其承受阻力時,彎曲指間關節。若在此過程中誘發疼痛與麻電感,考慮屈指淺肌處卡壓。

測試者施加阻力,使手肘關節維持在120°~130°的屈曲角度,且掌心朝上做旋後動作。若在此過程中誘發疼痛與麻電感,考慮二頭肌腱膜處卡壓。

除了出現上述症狀外,電生理檢查顯示前臂運動神經從旋前圓肌處開始傳導速度下降,局部肌電圖正常,也是診斷標準之一。凡有外傷史或勞損史,正中神經支配的手內在肌和前臂肌肉出現痛覺、無力時,都可以考慮旋前圓肌症候群,注意需排除前臂骨折。

旋前圓肌症候群

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主動松解:手肘彎曲,掌心朝上,大拇指置於患側內側靠近手肘處,手心向內帶動前臂旋轉,找到旋前圓肌。找到激痛點,按壓10-15秒,注意應避免誘發麻電感或過度疼痛,按壓的同時可反覆翻轉手臂,尋找激痛點。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

被動松解:患者仰臥,放鬆手臂,掌心朝上,治療師一手從患側手背處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拇指置於前臂中央肘橫紋遠端,用力按入軟組織,沿尺骨方向過肘橫紋向近端滑動拇指至其肱骨內上髁附著點。

腕屈肌拉伸:跪在瑜伽墊上,手掌撐地,與肩同寬,手掌向後做背屈,手指朝向膝蓋,手肘伸直,注意應避免誘發麻電感或過度疼痛。該動作除了鍛鍊到腕屈肌外,還涉及肱橈肌、指深屈肌、指淺屈肌、掌長肌、旋前圓肌等。

旋前肌拉伸:背靠門框內側站立,找到髖部和肩部中點,手臂伸直後應位於該中點之上位置。抓住門框,手指朝下,做手臂外旋動作。

發生旋前圓肌症候群後

除了進行上述康復治療外

也可採用物理因子療法

以及貼扎技術

對於症狀較輕的朋友

可選擇制動休息

症狀無明顯改善應及時就醫

【本文參考文獻】

賴偉強. 手法聯合針刺療法治療旋前圓肌症候群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v.7(34):41-42.

劉鵬程, 王克利, 宮旭,等. 肘部正中神經卡壓解剖與臨床研究[J]. 中華手外科雜誌, 2013, 29(6):357-360.

楊方玖, 周運欄, 薛黔. 正中神經前臂分支與旋前圓肌的關係以及旋前圓肌肌內神經分布研究[J]. 實用醫學雜誌, 2010, 26(1):357-360.

黃熠東, 常文凱. 肘管症候群的病因診斷及治療進展[J]. 實用骨科雜誌(4):12-14.

[美]蘿拉愛倫,[美]戴維龐茲;趙文莉,呂中茜主譯.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第3版)[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77.

[美]阿諾德·G·納爾遜,[美]尤卡·科科寧;劉潤芝譯.基牽伸解剖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朱立國,於傑.非手術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2011,19(4):66-67.

劉影,張豔偉,王娟,呂福全.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10,5(11):1005.

編輯:石亞盟

相關焦點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承受著手麻的困擾,由於低頭族增多,加上頻繁的用手習慣,一想到手麻,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總會先想到的是頸椎病。經過治療,手麻症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成疼痛,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承受著手麻的困擾,由於低頭族增多,加上頻繁的用手習慣,一想到手麻,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總會先想到的是頸椎病。經過治療,手麻症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成疼痛,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
  • 頸椎病有什麼表現?頸椎病的類型?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神經根型頸椎病(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4)痛點封閉無顯效。(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症候群、腕管症候群、肘管症候群、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脊髓型頸椎病(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
  • 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小圓肌為什麼容易被無視說起小圓肌我們可能陌生,但小圓肌是大名鼎鼎的肩袖肌之一,與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一同構成了盂肱關節的動態穩定結構。但是因為小圓肌是岡下肌的輔助肌,與岡下肌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只知岡下肌而忽視小圓肌。小圓肌在哪兒呢?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小圓肌起自肩胛骨外側緣上2/3,止於肱骨大結節岡下肌下方。當我們手臂外旋時,可以感覺到肩胛骨外側緣有肌肉鼓起,那就是小圓肌。
  • 胳膊麻手麻是怎麼回事?不都是中風!
    醫生聽了之後指出,胳膊麻手麻的確是中風症狀之一,但腦中風造成的感覺異常範圍通常為單側的上、下肢,甚至同側軀幹都同時感到麻木,極少數情況下只有肢體某一區域麻木的情形。而且,中風患者多同時伴有頭痛、眩暈、面部麻木、口唇發麻、嘴歪、流口水等症狀。因此,手麻木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胳膊麻手麻是怎麼回事?不一定是中風,頸椎病可能性更大。生活中,這樣年紀輕輕就患上頸椎病的患者不在少數。
  • 物理治療師知曉的臂叢神經解剖及損傷表現
    臂叢神經 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纖維交織匯集而成。組成臂叢的五條脊神經前支經過反覆分支、交織和組合後,最後形成三個神經束。三個神經束分別走形於腋動脈的內側、外側和後方,將該動脈的中段夾持、包圍在中間。
  • 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 頸椎病日常注意這些
    選擇合適的枕頭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編給大家講講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頸椎病的症狀以及怎樣辨別頸椎病。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1.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首先,一個理想的枕頭,是要能夠緊密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從而在睡眠之中就緩解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
  • 手麻腳麻是不是腦梗死的前兆?醫生說:有6種常見疾病會導致麻木
    那麼手腳麻木除了小韋這種久坐的人,活動少引起的外,最常見的引起手腳麻木的疾病有哪些?一、頸椎腰椎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其中有一項就是手指發麻,以單側為主,除了手指發麻,還可能表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
  • 頸椎病做CT可以檢查出來嗎?你真的知道?今天醫生來告訴各位答案
    頸椎病是我們現代人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頸椎病又被稱為頸椎症候群,這也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症候群以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以惡搞總稱,這也是一種主要以退行性病變改變為基礎性的疾病。那麼CT檢查可以觀察到頸椎病的情況嗎?CT是頸椎病比較常見的一種檢查的手段,普通的頸椎病也是可以依靠CT檢查的出來。
  • 頸椎病只是脖子痛?嚴重的頸椎病真的會癱瘓
    嚴重的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更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症。詳細問了小李的病史,做了檢查,發現他的症狀僅僅是頸部酸痛,平時工作久坐累了就會發作,休息時熱敷下,或去按摩下就可好轉,這次的症狀也一樣,並沒有手麻、兩條腿無力等表現,所以他應該是出現了「軟組織勞損」。頸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頸椎的「退行性變」,也就是老化。
  • 十大頑症,頸椎病排第二
    常玩手機肌肉勞損 老吹冷風循環受阻 背包太重造成僵硬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科主任醫師 溫建民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陳雪麗一轉頭脖子就咯吱咯吱地響,肩頸處總覺得酸累,低一會兒頭就感覺腦袋仿佛有千斤重……別掉以輕心,你可能患上了頸椎病。它在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高居第二位。
  • 頸椎病的症狀,五種因素會導致頸椎病
    頸椎病發病率高,是生活常見病,長期從事屈頸姿態的辦公族是該病的高發人群。那麼出現了哪些症狀考慮得頸椎病呢?第一、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病中最常見的類型就是神經根型,臨床症狀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上肢的放射痛、頸肩痛,有時候也會有上肢無力、手指發麻的情況。這類頸椎病患者可通過藥物或推拿按摩進行緩解。
  • 可視化讓中醫針刺不再神秘 肌骨超聲介入治療腕管症候群
    肌骨超聲檢查示:雙側腕橫韌帶增厚,正中神經鞘低回聲增厚,卡壓正中神經,考慮腕管症候群;患者雙前臂肌群可見數處低回聲區,考慮肌筋膜疼痛觸發點。腕管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
  • 呵護脊柱健康 正確認識腰間盤突出與頸椎病
    有哪些症狀? 袁主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有腰痛、坐骨神經痛和馬尾症候群。 1.腰痛:腰突症的病人絕大多數有腰痛的症狀,可出現在腿痛之前或之後,主要原因是椎間盤突出刺激了外層纖維環及後縱韌帶中的竇椎神經纖維。2.坐骨神經痛:95%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腰4/5、腰5骶1間隙,因此多伴有坐骨神經痛。
  • 周圍神經損傷領域相關進展
    (胸外側神經);三角肌(腋神經);肱橈肌、旋後肌、橈側伸腕長、短肌(橈神經);旋前圓肌(正中神經)。C6支配前臂外側感覺以及肱二頭肌、肱肌(肌皮神經);胸大肌鎖骨部(胸外側神經);肱三頭肌外側頭、肱橈肌、旋後肌、橈側伸腕長、短肌(橈神經);旋前圓肌、橈側屈腕肌(正中神經)。C7支配拇、示、中指感覺以及胸大肌上中部(胸外側神經);肱三頭肌、伸指總肌、伸拇長肌、尺側伸腕肌(橈神經);背闊肌(胸背神經);橈側屈腕肌(正中神經)。
  • 6種頸椎病,你得的是哪一種?
    在臨床醫學上,根據頸椎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和受累的病灶部位,總共分了六大類: 1、頸型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 3、椎動脈型頸椎病 4、脊髓型頸椎病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 磁共振報告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了神經,骨科醫生來告訴你該怎麼辦
    有一位脖子痛的患者去醫院做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說頸椎的第三至第四節有突出的症狀,並且還壓迫著患者的神經,就特別緊張,不知所措,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低谷,就開始病急亂投醫。那麼做磁共振報告有椎間盤突出一定是有問題嗎?答案是:不是的。
  • 13三體症候群(Patau症候群)
    13三體症候群(Patau症候群)13三體症候群(又稱Patau症候群)是由於體細胞基因組額外多出一條13號染色體所引起。活產新生兒的發病率:1/10000(1萬)。若患兒合併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可對存活超過數周或數月的患兒施行心臟外科手術。由於13三體症候群死亡率非常高,故患兒早期不應實施外科手術幹預,應先觀察其生存情況,數月後再決定是否施行手術。限制使用非常規醫學手段來延長患兒生命。由於患者預後差,對症治療時應考慮到患兒的個體差異及父母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