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2021-01-22 閃電新聞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承受著手麻的困擾,由於低頭族增多,加上頻繁的用手習慣,一想到手麻,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總會先想到的是頸椎病。經過治療,手麻症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成疼痛,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

什麼是腕管症候群?

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腕部通過的腕管變窄、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受壓、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5~6 倍。臨床主要表現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疼痛和麻木,以中指為重,疼痛和麻木往往夜間更加明顯。

導致腕管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

任何能使腕管內容物增多、增大或使腕管容積縮小的因素均可導致本病,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內分泌系統變化(如妊娠、哺乳期、絕經期等);腕部骨折或損傷;腕管內佔位性病變;腕部感染;風溼或類風溼等;腕部勞損。

腕管症候群的症狀有哪些?

1.腕部、手掌橈側、橈側 3 個半手指橈側麻木、疼痛,拿東西沒有力氣,在夜間或者晨間症狀表現最為嚴重;

2.拇指外展、屈曲和對掌肌力減弱。壓迫腕掌側可加重症狀;

3.嚴重者,可見魚際肌萎縮;

4.屈腕試驗和神經幹叩擊試驗均陽性,輕輕叩擊腕部正中神經部位可表現為手部支配區放射性疼痛症狀,屈腕時疼痛症狀加重。

腕管症候群的患者拿東西可能會出現無力或者拿不穩,進一步加重時,拿捏小東西等精細的動作,比如拿硬幣,系身上紐扣時,會出現相應的問題,不能完成精細動作,對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降低生活質量。

腕管症候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要避免腕部的劇烈活動,避免勞累,否則會進一步加重腕橫韌帶的粘連、收縮、痙攣,使正中神經壓迫進一步加重;

2.注意保暖,不宜受涼,因為腕部著涼後,病人的臨床症狀會加重;

3.可以給予營養神經的藥物或者消炎鎮痛的藥物對症治療;

4.如果症狀不緩解,神經功能明顯受到影響,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徹底在腕部松解正中神經,才能讓症狀得到有效的緩解;

5.適當地活動腕部症狀或抖動可以暫時緩解手麻症狀;

6.中醫的推拿、針灸、針刺經絡、中藥燻洗治療等單獨或配合使用,以活血化瘀、通利經絡的治法,均能使輕中度腕管症候群患者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相關焦點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承受著手麻的困擾,由於低頭族增多,加上頻繁的用手習慣,一想到手麻,不管是患者還是醫生,總會先想到的是頸椎病。經過治療,手麻症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成疼痛,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
  • 手麻也許是旋前圓肌症候群!與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有區別
    經常看我們文章的朋友們想必對手腕手肘麻痛非常熟悉之前我們發過很多篇了也幫大家做過常見原因匯總具體可以參考這兩篇經常手麻可能跟這如何辨別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和旋前圓肌症候群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腕管症候群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被卡壓引起的一系列手部相關部位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疾病
  • 頸椎病有什麼表現?頸椎病的類型?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係。神經根型頸椎病(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4)痛點封閉無顯效。(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症候群、腕管症候群、肘管症候群、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脊髓型頸椎病(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
  • 動不動就手指發麻?提醒:可別忽視,或許是這5種病在「冒頭」!
    這是一種以炎性滑膜炎為主要改變的系統性疾病,在並發之後患者多個關節都可受損,特別是以手、足小關節侵襲性炎症最為多見,同時類風溼關節炎還可能會病發腕管症候群,患者因此會出現手指發麻、疼痛等多個症狀表現。3、腕管症候群這是一種臨床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病,它的病發原因和正中神經受到長期壓迫有關,越是長期操作電腦、接線員等人群,患病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
  • 胳膊麻手麻是怎麼回事?不都是中風!
    胳膊麻手麻是怎麼回事?眼看著過了好幾天手麻的症狀一點沒有好轉,再聯想到自己的老父親兩年前就是因為整隻胳膊發麻沒在意,後來突然暈倒發現是得了中風,送到醫院住院了半個月,結果到現在還有些腿腳不利索、口齒不清,不由得緊張起來,自己不會是也要中風了吧?可自己平時一不喝酒二不抽菸,也不像老父親年紀大了還有高血壓的毛病,頂多只是經常熬夜加班,怎麼會中風呢?
  • 突然手麻、動不動就手麻?醫生:患上3種病,會出現手麻的現象
    大家中午休息時,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躺下來,很多人都會選擇趴在桌子上眯一會,這樣下午上班會更有精神,但是睡醒的時候,往往都會覺得手臂特別的麻,尤其是剛起身的時候,感覺跟手臂喝了可樂一樣,或者手肘不小心撞了一下,也會出現手麻的現象。
  • 手麻腳麻是不是腦梗死的前兆?醫生說:有6種常見疾病會導致麻木
    一、頸椎腰椎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複雜,其中有一項就是手指發麻,以單側為主,除了手指發麻,還可能表現頸背疼痛、上肢無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三、腕管症候群肘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橈側半)感覺異常和/或麻木。夜間手指麻木很多時候是腕管症候群的首發症狀,許多患者均有夜間手指麻醒的經歷。
  • 可視化讓中醫針刺不再神秘 肌骨超聲介入治療腕管症候群
    期間予以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遂於骨傷脊柱二病區門診就醫。肌骨超聲檢查示:雙側腕橫韌帶增厚,正中神經鞘低回聲增厚,卡壓正中神經,考慮腕管症候群;患者雙前臂肌群可見數處低回聲區,考慮肌筋膜疼痛觸發點。腕管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
  • 李國民:頸椎病的忠告:錯誤的治療,請逼你自己拎清3個原因
    點擊查看 李國民:頸椎病的忠告:錯誤的治療,請逼你自己拎清3個原因一、你也是這樣錯誤的治療嗎?今天早上有一個朋友問我,他說他是頸椎病手麻,問我可不可以扎針。
  • 三十幾歲就雙手發麻、頭暈噁心,你一定想不到是頸椎病在「作祟」
    到醫院一查,是頸椎病。 原來小王的生活習慣非常不好,上班久坐、睡覺用高枕、喜歡躺著看書、長時間一個姿勢玩手機。日積月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就為頸椎病埋下了禍根。 劉達生 哈爾濱附大頸椎腰間盤醫院業務院長、會診中心主任 長期從事頸椎病
  • 頸椎病做CT可以檢查出來嗎?你真的知道?今天醫生來告訴各位答案
    頸椎病是我們現代人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頸椎病又被稱為頸椎症候群,這也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症候群以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以惡搞總稱,這也是一種主要以退行性病變改變為基礎性的疾病。那麼CT檢查可以觀察到頸椎病的情況嗎?CT是頸椎病比較常見的一種檢查的手段,普通的頸椎病也是可以依靠CT檢查的出來。
  • 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 頸椎病日常注意這些
    每個人的枕頭都不一樣,去商場裡賣枕頭的地方一看,真是形形色色,各不一樣。選擇合適的枕頭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編給大家講講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頸椎病的症狀以及怎樣辨別頸椎病。頸椎病用什麼枕頭最好1.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首先,一個理想的枕頭,是要能夠緊密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從而在睡眠之中就緩解頸椎肌肉、韌帶的疲勞。
  • 頸椎病只是脖子痛?嚴重的頸椎病真的會癱瘓
    椎間盤老化後,其中心的髓核組織脫水變硬,外層纖維環薄弱,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頸椎病。還有一種情況是由頸椎骨刺引起的,骨刺是人體的一種代償機制,當脊柱不穩定時骨質會增生來增加脊柱的強度。骨刺本身不是壞事,但當增生的骨刺壓迫神經產生症狀時就會引起頸椎病。所以,骨刺雖不是頸椎病,但它是導致頸椎病的原因之一。
  • 十大頑症,頸椎病排第二
    這是頸椎病中比較輕的類型,多發生於年輕人,發作時頸部酸脹疼痛,會遷延至肩部和上背部,還常表現為反覆落枕,發作一段時間後症狀可自行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頸部持續隱痛。其發病率最高,60%~70%的頸椎病患者都為此類,病因源於椎間孔變窄導致的頸神經根受壓,高發於30~50歲。神經根型頸椎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容易反覆發作,症狀包括頸部發僵、活動受限、持續性隱痛,後仰或向一側彎曲疼痛加劇。
  • 肩痛手麻,肩外旋無力,小圓肌損傷該如何應對和預防?
    猝不及防的這身份說變就變了去年自己還是社畜今年就成「打工人」了身份雖然變了但是一睜眼就要勤勤懇懇工作的事實卻沒有變人體身上的肌肉也是如此看似微不足道,實則一直在默默工作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塊容易被忽視但卻是肩痛、手麻原因之一的肌肉——小圓肌